《學會寬恕》:如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首先要學會寬恕自己

2020-10-03 蜜禪

文|蜜禪

01

人常說「寬恕別人,就是放過自己」原諒那些你曾經在乎的並且給你造成過傷害的人,你才能夠真正地從慍怒、憤恨、自我價值感低中走出來,獲得平靜。

寬恕他人,說起來容易,可想要做到卻很難。

為什麼我們很難原諒那些曾經給過我們傷害的人?

著名心理學博士弗雷德·羅斯金在《學會寬恕》一書中說:不滿和怨恨的根源在於不可執行的原則。


02

什麼是「不可執行的原則」呢?

在我們的生活裡,各種各樣的規格構建出我們的社會。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規則裡邊,有一些規則是可以執行的,而有一些則是不可執行的。

例如「你一定不能騙我」、「男女必須平等」、「伴侶一定忠於彼此」、「父母必須愛孩子」這些都是一些不可執行的原則。

這些原則聽起來很動聽,但是卻難以執行。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所有人都對自己誠實;伴侶忠誠是感情的基準,但是我們同樣沒有辦法要求伴侶一輩子都只愛自己一個。

當我們認為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可現實卻不是按照我們認為的樣子發生的時候,你便會感到不滿,甚至是憤怒。


03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這條原則我們曾經無比地篤定。可是,越長大,你越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有前置條件的。

有的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愛,必須成績好,就如《隱秘的角落》裡的周朝陽;有的孩子因為是女孩,從小就得不到母親的愛,就如《都挺好》裡的蘇明玉。

當你看到其他人的父母都在按照原則愛著自己的孩子,而自己想要得到父母的愛卻需要先付出,或者是付出了也不得到的時候,我們便無法原諒那些破壞原則的父母。由愛生怨,由愛生恨。


04

蘇明玉從小就聰明漂亮,但是她的母親卻對她很冷漠。有好吃先給兩個哥哥,甚至覺得女孩沒有必要上大學,不給蘇明玉買課外輔導,不給她交學費。

一開始蘇明玉覺得是因為自己成績不夠好,自己不夠乖,所以才不討母親喜歡。可最後她發現不管自己怎麼努力,成績有多好,她都無法改變母親對女孩的偏見的時候,最後她放棄了去得到母親的愛。

當你身邊最在乎的人傷害了你,一開始你會像蘇明玉一樣,不會懷疑父母有什麼錯,而是會在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先是自我懷疑,然後改變自己主動去迎合對方。


05

如果自己的改變和迎合都無法改變對方的態度,那你便會懷疑是「原則」出了問題。這些原則之所以是不可執行的,是因為他們都沒有體現我們自身的能動性,而把改變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所以,弗雷德·羅斯金在《學會寬恕》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寬恕最終需要做的,便是挑戰這些不可執行的原則。「

他告訴我們治癒傷痛的四個寬恕技巧:

1.轉換頻道

2.」感恩「呼吸法

3.內心專注法

4.重新關注積極情感技巧

當你知道自己的感受,知道什麼是錯的,以及向一些值得信任的人去訴說發生的事情,那便是治癒傷痛的開始。


06

如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先要學會寬恕自己。

寬恕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活在過去的恨裡,也可以選擇原諒過去,原諒自己,勇敢無畏地向前進。

在現實裡,許多遭遇了生活的變故,被傷害、被拋棄的人,之所以無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其實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更無法寬恕的是自己。

記得電視劇《香蜜》旭鳳陰差陽錯和錦覓拜了堂,錦覓問旭鳳」你還是不能原諒我嗎?「

旭鳳說」我不能原諒的是我自己,直到今時今日我還一直愛著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當兩個人感情破裂,總會有一個人先放手,而對於被甩的那個人來說,分手說出口的那一刻便是傷害。

明明對方已經不愛了,可是自己卻依然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挽回,即便卑微到了塵埃裡。我們恨對方的絕情,更恨自己的不爭氣。

然後陷入回憶裡,尋找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證據,無法原諒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所以,真正的放下,都是從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開始。


07

那麼,如何寬恕自己呢?

《學會寬恕》這本書中將自我寬恕的人群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群:那些未能完成生命中重要的任務,並因此而跟自己生氣的人。

第二類人群:那些認為有必要卻沒有採取行動的人。

第三類人群:那些因傷害了他人而自責的人。

第四類人群:因自我摧殘行為而自責的人。


自我寬恕的具體操作分為九個步驟:

1.確切知道你對自己行為的感受。

2.明白你的目標。

3.認識到每個人包括你自己都會犯錯誤,認識通過彌補過錯和培養出更好的行為方式,可以消除責備和羞愧。認識到你可以改變和放下自己的不滿故事。

4.認識到你的主要痛苦來自你痛苦感情、思想和你現在正體驗到的身體上的不適,而不是你兩分鐘以前或10年前做過的事。

5.當你要求自己一直討人喜歡和能幹時,要認識到這是你的不可知性原則。

6.每當你心煩意亂時,練習放鬆壓力的技巧。

7.如果你傷害了他人或你自己,不要去回顧那個傷害。而是尋找道歉、彌補的方法。

8.欣賞自己的優點。

9.修正你的不滿故事。


08

弗雷德·羅斯金說」寬恕並不意味著忘卻或者否定痛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寬恕是一種堅定的確信,即壞的事情再也不會毀掉你今天的生活,儘管它們可能曾經毀掉了你的過去。「

寬恕首先是一種選擇。在我們的心靈遭受了傷害之後,選擇沉湎於過去的痛苦和挫折

會讓我們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無法自拔。選擇寬恕,則會讓我們的內心獲得寧靜,更快樂更健康地生活。願我們每個人都有勇氣選擇寬恕,寬恕自己,寬恕別人。

相關焦點

  • 研讀書籍《學會寬恕》: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學會寬恕的人,就像是在人生當中完全看透的聖人模樣,所以會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持以寬恕的態度,不僅會讓自己快樂,也會給予別人快樂。整本書利用三個部分的區分,總結了人類不滿的根源,寬恕是一種選擇,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寬恕者的內容,在書的前言部分,譯者張勇採用聖經箴言中的一句話來告訴我們寬恕的力量。這句話是:「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 學會寬恕,寬恕別人,更是寬恕自己
    在悲痛中越陷越深……有的人甚至不肯和世界和解,最終選擇了不歸路,給家庭帶來深入骨髓的傷害。 最近,讀了一本書《學會寬恕》,這本書。婚後步入家庭,結婚到懷孕生子,都沒有特別多的考慮結果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懷孕後一個人去產檢,現在是一個人帶娃,家庭主婦的日子,別提多難了。加上債務一堆,跟異地的老公動不動就生氣發火,曾經特別容易生氣,如果他一句話不合我意,便大動幹戈,甚至一晚上氣的睡不著!這本書讓我慢慢的學會寬恕,寬恕別人,更是寬恕自己,放過自己。
  • 《學會寬恕》是為了自己,還是寬恕別人?
    朋友離婚已經五年 ,這五年中 她沒有再結婚也沒有談男朋友,因為她在婚姻中受到的傷害太大 ,我們都以為她是無法走出那一段失敗的婚姻帶給自己的傷痛。她卻告訴我 ,她早已放下過去的一切,不談男朋友不結婚 ,不是因為忘不掉過去 而是因為第二次婚姻要更加謹慎 。這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 《學會寬恕 》。
  • 學會寬恕,真好
    寬恕,是一種忘記,忘記煩惱和憂傷。寬恕,是一种放下,放下重擔和勞苦。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寬恕,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用掛在繩上的鮮花裝飾的瓶我們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不能被寬恕的人,只是你想不想去原諒他,放過自己。
  • 斯坦福博士羅斯金《學會寬恕》,擺脫受害者思維,對自己人生負責
    而本書作者,正是要借著他多年研究的資料和心得,像剝洋蔥一樣,從為什麼要寬恕,寬恕的對立面情緒根源,以及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寬恕者,一層一層地將寬恕的內核剖析給我們看,讓我們得以真正看到寬恕的好處,並因此學會寬恕,超越傷痛,輕裝上陣。
  • 《學會寬恕》:一直痛苦一直醜,學會寬恕才美麗
    你看,生氣有這麼大的威力,它能將一個讓醫生遠離的人,病了半個多月。假如我早看到《學會寬恕》這本書,也不至於氣壞了身體。如果你正在被痛苦折磨著,《學會寬恕》這本書,或許能幫到你。一直痛苦不僅毀壞你的身心健康,還會毀掉你的美好生活。
  • 原諒和寬恕就是放過自己
    原諒和寬恕是美德,是修養,也是智慧,還是藝術,一個人會原諒和寬恕,於他人,會釋懷;於己,心裡更輕鬆。他人曾經狠狠地傷害過我們,能夠原諒和寬恕,實屬不易,因為被傷害後曾發誓:「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他(她)!」然而我們的不原諒和不寬恕,不但在折磨別人,而且還不斷的折磨自己,然而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所以: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學會寬恕》:人生,輕裝上陣,才是幸福的妙招
    但是,在閱讀了美國費雷德·羅斯金的《學會寬恕》之後,關於婚姻中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又有了新的見解。趙薇說:「捍衛家庭的題材,其實可以out了,現在的女人可以很酷的對待婚姻。」是啊,學會寬恕,輕裝上陣,才是真正幸福的妙招!
  • 與其說寬恕那些傷害自己的人,不如說是自我的救贖
    我的一位友人和我講述一個他在國外的見聞,一個名校的高材生被害了,他的父母料理了他的後事之後,參加那個殺害他的兇手的審判,那個兇手被定罪以後,那對夫婦最後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們願意寬恕那個殺死他們孩子的兇手,並希望給予他改造的機會。」我的友人說這件事讓他很震撼,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而這對父母的做法,是他當時所不能理解的。
  • 《學會寬恕》:你傷害了我,我卻一笑而過,因為傷害是虛構的謊言
    既然不如意事情的存在是一種常態,那麼才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而我們又如何做到「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呢?美國弗雷德•羅斯金博士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套簡單易行而且高效實用的方法,他把這套方法集結成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學會寬恕》這本書。
  • 想要對抗不滿,只能「學會寬恕」
    生活中尚未解決的不滿就像這些飛機一樣,在腦海中盤旋多年,成為生活中的壓力,讓人精疲力竭。想要讓「不滿」著陸,收穫內心的平靜,有時需要學會寬恕。《學會寬恕》一書的作者弗雷德·羅斯金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寬恕研究項目開創者,他招募了一些無法從人際關係的傷害中恢復的人,測量寬恕訓練的有效性。
  •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們學習中醫,不但要學習中醫治病的技術,也要提升自己的身心修養。其中,就包括學會寬恕。為什麼要寬恕別人呢?從恕字來看,下面是心,心上是如,恕並非寬容或諒解犯錯的人,而是要「如他人之心」,即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為對方考慮。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就能實現寬恕。
  • 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讓自己自由
    你必須了解,寬恕並不是忘記,而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緊緊抓住不滿會使自己痛苦,處在衝突之中。每當你原諒自己與他人時,奇蹟會自動發生,恩典之門會開啟。
  • 四個寬恕他人的方法
    面對他人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我們最好的態度就是寬恕。所以,當我們遇到不公的對待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試著將痛苦和仇恨轉化成積極的一面。有人說:「你不原諒給你帶來傷害的人,這並不能報復他,而如果你寬恕了他,你反而會擺脫仇恨的束縛,從而獲得自由。」
  • 面對配偶的不忠,你會選擇寬恕嗎?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要學會寬恕,只有學會寬恕,才能讓你看到詩和遠方,不然,你只會看到眼前的苟且。其實,無論是你還是我,都不必非得寬恕傷害我們的人,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如何決定在於你自己。有些人在失戀的時候,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我永遠都不會原諒你,我恨你!」
  • 《終生成長》:拒絕失敗,從學會寬恕自己開始
    寬恕自己是走出困境的必經之路當我們寬恕自己之後反而會更注重事件帶來的啟發,才能把目光從當下移到未來,走出困境,繼續努力。在我們人生的成長中,過程遠比結果要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笑容也有眼淚,更有那個不斷放棄與堅持的自己,這些才是寶貴的人生財富。只有當我們把結果看淡一點,而是把重點放在過程以及如何使結果更好的思維上時,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快速成長。
  • 用愛情事例看雞湯《學會寬恕》:不知道真相,怎可能真的放下?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寬恕,是先要寬恕自己,愉悅自己。"我不知道大多數人是如何放下過去的,我所理解中的放下過去,是解脫自己,是放鬆自己。"我沒有大吵大鬧,也沒有要一個原因,只是,後面的許多年,我都無法原諒他帶給我的傷害
  • 有仇不報也是君子,寬恕別人也是寬恕自己
    常言道「有仇不報非君子」,仿佛不看到傷害你的人付出代價你就無法心安一樣。但事實上,即使對方付出了代價,受到了同等的傷害,你的心就能安寧了嗎?你過去受過的傷害就會煙消雲散了嗎?當你難以原諒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心也就得不到寬恕。    報復就像蜜蜂的刺    報復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它不僅會對報復對象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威脅,而且不利於自己的人格完善。就像蜜蜂的刺,當你刺向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受到了威脅。    當報復心駕馭了人的靈魂時,人就無法自已。從這一刻起,報復者就自己給自己判了無期徒刑。
  • 寬恕的真相
    無論是宗教、還是心理學、靈性書籍等等,它們都在勸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仇恨,要去寬恕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部分人的理解是: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正人君子的表現。寬恕將君子與小人拉開距離,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良善以及高尚的品質,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寬恕並不能證明自己的大度,因為真正大度之人並不會累積仇恨,沒有仇恨就不需要去寬恕,寬恕只能證明你內心充滿著仇恨。寬恕的真相是療愈,當你累積了對別人的怨恨,仇恨的心使你百般煎熬,然而,你通過原諒別人的方式讓自己放下仇恨,以此消除內心之苦。
  • 愛與寬恕祈禱文
    以蚌蛤為例,我們本初的心正如蚌蛤的肉般,是鮮嫩、柔軟的,當蚌蛤毫無戒心的打開它的殼,我們如果用牙籤去戳它的肉,它會立刻緊縮,把自己緊緊地封閉起來!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因為經不起一再的受傷,而把自己一層一層地武裝、防衛、封閉起來!因此,寬恕的祈禱就是幫助我們接受自己、接受別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