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婚姻登記程序簡單,新人填表、蓋章即可迅速領證,缺少儀式感,而這一場景有望迎來大變化。據民政部網站9月8日消息,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婚前輔導,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建立地方領導、社會名人頒證制度等舉措。(9月10日《中國婦女報》)
「輕登記程序,重婚宴排場」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一種主流的婚嫁觀,很多人甚至覺得登記領證並不算結婚,只有擺酒宴客才算結婚。這樣的認識實在有些本末倒置,道理很簡單,只有經過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領取了結婚證,他們的夫妻關係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才預示著夫妻雙方在享有法律規定權利的同時,也必須承擔法定的義務。
所以說,婚姻登記才是婚姻關係的實質,而無論多麼隆重的婚宴,都只是婚姻的一種外在形式,得到的只是親朋好友間的認可,並不具備法律效力。而目前民政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的《意見》強調婚姻登記頒證制度,增強結婚登記的儀式感,從本質上來看,實際上相當於一種「婚禮式頒證」,它不但可以糾正公眾對婚姻登記與婚宴的一種錯位認識,引導公眾樹立「重登記,崇節儉」的婚俗新風,也可以藉此增強新人在婚姻關係上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強化結婚登記儀式感,引導「婚禮式頒證」的現實意義還不僅僅只有這些。隨著婚禮花費越來越高,現在的婚宴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很多人的婚禮看上去豪華隆重,實際上不過是在打腫臉充胖子。而新人的婚姻是否幸福,家庭是否和睦,和婚宴是否隆重,甚至和是否舉行婚宴,都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婚禮式頒證」代替傳統婚禮,省掉擺酒宴客、迎來送往這些環節,既無損新人婚姻的質量,也極大減輕了新人和父母的經濟負擔。
如果通過強化結婚登記的儀式感,引導更多人以登記替換婚禮,惠及到的還不僅僅是婚姻雙方當事人,也讓男女雙方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等等社會關係得到了解放。現在早就有人把婚禮請柬比喻成「紅色炸彈」,數額不菲的「禮金」讓人不堪重負。如果新人以「頒證式結婚」代替傳統的婚禮,豈不是自己省心,別人也省心?結婚以後發發喜糖,照樣可以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所以說,「頒證式結婚」完全可以稱之為國人婚禮觀念上的一次革命,利人利己。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