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一詞,是由貼吧「跪舔」一詞引申而來的。
所謂的「舔狗式愛情」,指的是在男女感情中,明知道對方對自己無感,仍舊沒有底線、沒有原則地倒貼,簡單點來說,就是「終極備胎」。
「舔狗」的日常,就像單排上王者。玩得越小心翼翼,越覺得心酸。
然而,我們身邊「舔狗式愛情」比比皆是,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人數不勝數。
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講了一個「舔狗」少女的故事——她真的的是「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就連名字也只能用「陌生女人」來代替。
是什麼造成了陌生女人舔狗的德行?
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兒女未成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提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來自原生家庭的童年記憶,對他的行為舉止、心理狀態有著長期深遠的影響。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在童年時期,因缺失母愛或父愛,會讓她在未來生活中不斷尋求母親或父親的替代品,形成某種戀父或戀母的情結。
也就有了那句話:有些人的一生都被童年治癒,有些人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人為什麼對這個「大叔」作家如此痴迷?
自幼喪父的她,將作家看成父親的替代品,或許她從作家身上感受到的並非愛情,而是一種依賴心理。
01
悲劇,錯把依賴當作愛情
女人的悲劇似乎是命裡註定的。
她說自己一生活著的真正意義是從認識作家那天起,在那以前的日子,就如滿是灰塵和潮溼東西的地窖一般,不想記起那段亂麻中的糟糕歲月。
父親早逝,母親帶著她深居簡出,日子過得十分寒酸。
鄰居一家也不是善茬——男人是個兇狠醜惡的酒鬼,每次喝完酒就打老婆,盤子摔碎的聲音時常驚醒半夜中潛睡的女人;孩子時常辱罵欺負她。
直到有一天,酒鬼因為偷了別人家的東西,被警察抓走,那家人終於搬走了。
作家和他的傭人也就住了進來。
這個身材高挑、英俊挺拔的作家,用一個溫柔多情的眼神,俘獲了這個13歲小女孩的心。
也是從那天起,作家的生活成了她所有興趣所在。
女孩幹了許多傻事。她親吻作家觸摸過的門把,偷偷撿起他進門前扔掉的每一個菸頭,晚上費盡心思的找藉口跑下樓去只為看他房間裡露出的點點燈光。
女孩對作家的愛是那麼的深沉,就如同捉在手心裡的蝴蝶,捏緊了怕把它悶死了,放鬆了又怕它飛了,只能透過指縫去窺視它。
作家給這個可憐的幼年世界帶來了唯一的一束光亮。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父親的缺失,母親的軟弱,無形之中給女孩的童年留下了深痛的傷痕,往後的日子裡時常作痛,作家成了那一劑鎮靜劑,讓她暫時擺脫了疼痛。
02
悲劇,是面對錯誤仍不肯撒手
兩年後,母親再婚,女孩被迫遷往另一座城市。
如果此時女孩停止對作家不切實際的幻想,讓生活進入正軌,或是接受眾多追求者中的一個,擁有一份正大光明的愛情,步入婚姻殿堂,過完平靜而富足的一生。
可故事沒有如果。
固執她,通過努力再次回到維也納,做起來一個服裝店職員。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燈光下的等待,他終於引起了作家的注意,可作家並沒有認出她來,只是過了三個晚上的露水情緣便離她而去。
在此之後,女人看清了作家,卻仍然捍衛著這段不值一提的愛情。
女人懷孕了,她不想讓束縛追逐自由的作家,選擇一個人偷偷生下孩子。
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她辭掉了工作,不幸的是,生產前幾天,她僅剩的一些錢被一個洗衣女工偷走了。
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一個只有生活在最底層的窮人才會去的產科醫院分娩。
在那裡,她要忍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屈辱:
忍受著年輕醫生虛假卑劣的笑容;
忍受著和娼妓相處的痛苦;
忍受著獨自一人被當做「牲口」的無奈。
03
悲劇,自己摧毀了自己
有了孩子以後,女人把孩子當做作家的替代品,她說:「我似乎由於你的另一個你,又或許是我的另一個你而得救了。」
女人為了那個健忘的作家的名譽,為了能讓孩子和作家一樣生活在富裕的環境裡接受教育,她賣身了。
她依靠的這些男人都向她求婚,但她卻一一拒絕了,只為了某一天作家呼喚她的時候,她可以第一時間應招而去。
十年來,每一次作家生日,她都會送上一束白玫瑰,可感動的只有自己,作家沒有為她流露過絲毫感情。
一次音樂會上,她與作家再次相遇,以一個妓女的身份與他共度銷魂一夜。
可作家從始至終都不曾想起她。
直到後來孩子死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坍塌了,身患重病且即將離世的她寫下了最後一封信向自己喜歡的人,道出了多年舔他的心酸。
這段卑微的愛情就像「汪星人」一樣。
這個卑微到塵埃裡的愛,其實命裡早已註定,是暗淡的,是凋零的,是開不出花的。
那個13歲的小女孩從見到作家第一眼開始,就把對作家瘋狂暗戀當做治癒童年的湯藥,但只是飲鴆止渴,最終作家變成了步入死亡最後的劊子手。
自幼喪父,讓他原本對父親的那份依賴和眷戀,轉嫁在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身上。
在他還沒有來到之前,他就幻想著他是個和藹的老頭兒,見著後,他年輕充滿活力,更是迎合了他想像中父親的模樣。
也唯獨她能看出作家的雙重人格,因為他把幼年時期對父親形象的幻想與這個男人本來的形象混合在一起,從而從他的眼神中,既能看見嚴肅,也能看見輕浮。
高爾基曾評價茨威格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評價茨威格說「他善於表達一個對象,使得它的最精緻的細枝末節都變的形象鮮明具體。」
茨威格不是單單寫出了女人,而是深刻的寫出人性中那些無形中的無奈。
這個世界上最危險、最可怕的事物並非其他的人或物,而是無法戰勝的自己。
茨威格用犀利的筆觸解析了女人的散落一地稀碎的無奈——這一切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來源於那個缺少父愛的家庭。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謙遜禮貌、孝敬長輩。可唯獨自尊自愛的重要性卻沒有像學習一樣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而這恰恰是人性中最重要的。
答應我,學會自尊自愛,別做「舔狗」。
因為「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希望所有「舔狗」們早日回頭。
如果你真喜歡那個人,不要去做「舔狗」,希望通過這種「病態」的方式博得他的好感。
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放棄遊戲,放棄懶惰。
不管是讀書、健身還是賺錢,不要多想,先去做起來。
當你開始有價值,你心儀的人自然會看到你。
關注『水杯讀書』,帶您用慢鏡頭品讀小說,用顯微鏡剖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