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多了路好走,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我們都不是孤家寡人,要學會與人相處。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人際關係良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顯得特別重要,一個人緣好的人,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他都能如魚得水,更加快樂。
一個人的人緣是否好,關鍵看他平時的為人處世態度和方式。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人緣好呢?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僅要懂得自尊自愛,更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尊重他人的興趣愛好、人格和以及他人的價值。只有你首先尊重別人,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與人交往時,我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突出自己,誇誇其談。要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在別人說話時,我們不要輕易打斷別人。即便你有很重要的意見要發表,也要儘可能讓別人把話說完,然後以建議的口吻跟別人交談。交談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切記以強制實施的口氣命令他人辦事。
愛人者,有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學會尊重別人,你才能贏得被尊重。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誰也不會和一個不尊重他人的人做朋友。
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懂得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遇到事情時,不要急於責怪對方,你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換做是你,你會不會這麼做。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自然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樣。
從對方出發,如果我們這樣做,對方會怎樣想,能不能接受那樣的結果;又或者這麼做,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比如,朋友遇到工作上的難題,找你提供建議時,你不能亂出主意或者索性讓朋友辭職回家。你要站在他的立場上幫他想辦法,那份工作對他意味著什麼。
當你跟同事發生衝突,你可能首先考慮到的是他太沒人情味,太利益化。可如果你冷靜下來,發現同事有一大家子要養活,丟了這單,可能連飯都吃不上。這時,你還會責怪你的同事跟你搶單子嗎?
每個人的處境不同,看待問題也不一樣。你不是他,沒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你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每個人的學歷不同,能力不同,思想境界也不一樣。有些人會為五鬥米折腰;有些人則為了高尚的人格毫不屈服。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一樣。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傾聽是我們對任何人的一種至高的恭維。」
與人交談,我們應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傾聽」是一種「無言的讚美和恭維」。誇誇其談的人不一定就是很會說話的人,相反,惜字如金也不一定就拙於言辭。善於傾聽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是你擁有良好人緣的第一步,因為沒有願意跟老是不聽自己說話的人搞好關係。
另外,與人交談時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不能咄咄逼人,即便你很反對對方的意見,你也應當言辭委婉些,不能話中帶刺,進行人身攻擊。那樣的話,容易樹敵。
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人要留有餘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無法預測未來,退一步海闊天空。說不定,幾十年後,你們化敵為友,實現雙贏。
做人做事也要為自己留條後路,做得不能太過分,就像古時候說的,要積德行善,好人會有好報。能學會原諒他人的人,格局不會太小,放過別人也是讓自己釋然,何必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耿耿於懷多難受,冤冤相報何時了。
兔子逼急了都會咬人,更何況人呢?你把他逼上絕路,到時來個狗急跳牆,兩敗俱傷,傷人傷己。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經常在背地裡說他人壞話的人,總有一天傳到他人耳朵裡,你會得罪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去議論他人,更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禍從口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話說多了,有時別人聽了不高興,你卻還不知道。他慢慢疏遠你,你卻還在問為什麼。道聽途說的話不可信,不能亂傳;別人的家事不可管,也不可議論,你不是他,你又怎知他的苦,誰對誰錯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輪不到你說三道四。
所以,若想人緣好,必須先管住自己的嘴,少說話,多做事,沒準的事別亂說;引起紛爭的事也別說,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少管閒事。
總之,與人交往,要想人緣好,必須以身作則,先管好自己,學會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少說話多做事,你就會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