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從微信群裡看到我們這裡有2個初中生跳樓了,他們選擇了在了開學當天跳樓,具體原因不得而知。從看到消息到現在,我的心一直在揪揪著,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他們正是花一樣的年紀,就這樣走了,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心裡是怎樣的,也不知道這件事對孩子的同學又有怎樣的影響。
有調查顯示,2018年67%的家長為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2019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91.5%,2020年的疫情爆發後,家長的焦慮更加嚴重。從過完年2月份到現在,孩子們在家關了三個月了,這三個月中家長們陸續復工,孩子們也都開始網課,這段日子確實不同尋常,但也屬於疫情期間的無奈之舉,也恰恰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讓家長和孩子更加焦慮,正確對待焦慮也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中學生跳樓事件對所有的家長都是一個警醒,對於教育,我們應該有哪些反思?
一、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養孩子的初衷?作為媽媽,十月懷胎,孕期的種種艱辛,生產時的疼痛,那時候,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健康,只要TA健康,比什麼都好。看著TA的小模樣,我們覺得TA做什麼都好,都那麼可愛,給TA多少愛都不夠。
有個關於養孩子和養小狗的視頻,雖然,把養孩子和養小狗比不是特別恰當,但是,在這個不太恰當的對比中能夠體現出大道理,孩子欠我們嗎?不欠,因為孩子是我們讓TA來我們家的,也是我們主動要養的。借用視頻中馬院長的話,養孩子的目的是享受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見證生命的成長,彌補我們自己成長的缺失。同時,孩子是用來教育我們的,讓我們敬畏生命,了解生命,還讓我們更成熟。
可是,我們養著養著孩子就忘記了我們養孩子的初衷。我們覺得孩子欠我們的,尤其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TA有了自己的想法,從對我們言聽計從到我們說什麼TA都說「不」,再到青春期的「叛逆」,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了的時候。
我們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TA就不能按照我們的方式來做呢?我們總想把TA養育成我們想要TA成為的樣子,而不是TA本來的樣子。
事實上,而恰恰是孩子的「不聽話」才說明TA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啊,如果TA事事聽從父母的,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跟機器人又有什麼不同,這樣的孩子是我們想要的嗎?
Tips:愛孩子,就愛TA本來的樣子吧,愛TA如是,不忘我們做父母的初心。
二、生命的教育
前兩天,深圳的一個朋友就讓我給她的課程提建議,她的課程是關於生命教育的,說實話,一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覺得有點大,也很難一時給孩子和家長講明白,她也是在看了最近新聞上的跳樓事件後覺得非常有必要開一堂生命教育課。
初衷自然是非常好,但一堂生命教育課也很難改變家長長久以來形成的價值觀,能對家長有一定啟發已實屬不易。
在我們的課上,針對8-9歲的孩子,我們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了,他們覺得對方是自己想要找的那個人,想每天都在一起,於是他們舉辦了婚禮,並請很多親朋好友來見證他們的這份愛。結婚後,他們想把這份愛傳承給自己孩子,於是就有了一個新的生命,讓孩子感受到,TA的生命是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愛。
另外,我們還會給孩子講TA在肚子裡的時候是通過臍帶和媽媽血脈相連的,為了迎接TA的到來,爸爸努力工作賺錢準備奶粉、紙尿褲等東西,還要照顧媽媽,媽媽也要好好照顧自己,所有這些,都是源於父母對TA的那份愛。
當孩子知道這些,就會對自己的生命產生敬畏,珍惜自己的生命,從而也更加感恩自己的父母。
三、家是溫暖的港灣
在我看來,家的形式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是家。現在很多家庭中都不缺乏物質,但是多數家庭中的孩子都缺乏愛,缺乏了愛的家就沒有那麼溫暖,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過後頻繁出現孩子跳樓的時間的原因。
1、成績重要還是人格品質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多數父母都把著眼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建設,我們總覺得孩子成績好就一切都好,一張口和孩子聊天就是學習,一聊天就引發大戰。
積極心理學認為,孩子的人格品質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當一個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品質,TA的學習不會差。孩子的積極品格和創造幸福並能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因為我們追求好的學習成績的終極目的就是讓自己持續幸福。
我的閨蜜,她的孩子比大寶低一年級,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玩。她的孩子是個非常善良,心胸寬廣的孩子,整天都樂呵呵的,他的玩具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玩,他的人緣也非常好,有很多好朋友,這都是這兒孩子的優秀品質。雖然他也會馬虎到在期末考試時把作文寫跑題,也會在被媽媽批評時難過,但他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特別強。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去做美食,11歲的孩子就能把美食做的有模有樣,或者打會兒遊戲給自己充電,這都是能力,而這種能力遠比學習成績難獲得,況且,我們很多成人有時都找不到合適的解壓方式。
2、彌補弱點還是發揮優勢
受傳統心理學的荼毒,我們都有盯住別人弱點/缺點的定勢,對於孩子,我們也是只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而忽略了孩子做的好的方面,導致我們看不到孩子的進步,一提學習,家裡就雞飛狗跳。
積極心理學認為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於發現和發揮一個人的優勢,而不是糾正一個人的弱點。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可以以積極的價值觀來解讀孩子的心理,激發孩子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幫助孩子最大限度地挖掘TA的優勢。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才可能通過戰勝自身的弱勢獲得成功。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沒法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衡量自己家的孩子,也沒有一套整齊劃一的方法和公式來教育和衡量所有的孩子,正是由於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這個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
孩子的缺點天天被父母揪著不放,孩子的成績天天讓孩子挨批評,孩子的進步父母看不到,試想,這樣的家可有溫暖可言?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孩子跳樓了。傾聽孩子,先聽話,再聽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理解,被父母接納,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好了,孩子才願意和父母傾訴,父母也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
家是一個讓孩子感覺溫暖、安全、和愛的地方,作為父母,我們如何把我們的家打造成愛的港灣,讓孩子願意在這裡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