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則資料顯示,在我國幾十個省份內,除西藏而外,其餘省份男女之比例,皆為男性高於女性。且有些省份有些地區還異常嚴重。比如廣東省信宜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男女比例為117.10比100,而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之時,男性的比例已經上升為143.23。就整個廣東全省而言,在數年之前,就已達到了137.76。據悉,這一數字還在不斷的上升。貴州省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處日前公布最新資料稱,全省男性已佔人口比例52.38。而湖北省在一次統計中說,那裡的男嬰平均每年出生80萬,女嬰只有35萬,而按正常性別之比例,男性不應大於105之比。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
我國主要的人口,大都居住於農村,因此,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主要任務也就在農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當今之農村,人們大多喜歡男孩而不太喜歡女孩,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些婦女,為了生上一個男孩,於懷孕之時,到醫院花錢做B超,如若是女孩,便提前做人流(此法雖為國家明令禁止,但在一些地方某些見錢眼開之醫院根本不管這些)。即便有些婦女生了小孩,一看是女孩,便也會常常丟棄,這也常常會導致女嬰的非正常死亡。這樣,兩廂較之,男孩高於女孩,肯定是情理之中了。
這般喜歡男孩而不喜歡女孩,好多人以為,這是農村人所固有的「傳宗接代」之思想在作怪,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制訂政策法規之人。
這難道是問題的全部嗎?
然而,就鄙人看來,則是非也。至少,這般看待這一問題,還存在著很大的偏頗。
鄙人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年,親戚朋友亦都在農村,可謂深諳農村人之苦衷、深知農村人之想法矣!農村人喜男厭女,很大程度上,實是因了我國現行農村之醫療、養老等等的諸多體系之故。
我們也承認,生男兒以傳宗接代之思想,這在農村確是有一定的傳統,但我們也不能據此就認為這就是農村人思想的全部。其實,這一思想,本就為整個中國人所固有之傳統,也並非單單為農村人所獨有,誰又能否認一些城市人就沒有這種思想呢?在城市,相對於農民而言,居民們還有一套還算比較完善的醫療與養老體系。他們病了,可以享受醫保;老了,退休之後可以按月領取一份養老金,雖說並不怎麼得「無憂」,但好歹還可以撐著。然而這一切,之於廣大的農民們而言,則是那麼的遙遠。而也正是這兩點,恰恰也是廣大農民們所最為擔心顧慮的。
在農村,有種觀念,也是一種約定俗成之成規: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意即謂女兒成家之後,即從屬於夫家,之後,一般而言,她們主要只對公公婆婆盡孝。偶有條件好的,也會婆家娘家兩頭兼顧,但這對於大多數女兒們而言,則是很難做到的。這倒也並非是女兒們不願盡孝,而實是一是因了傳統觀念使然,二也是因為經濟條件所限。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如果一對小夫妻,育一小孩,如若再去贍養男女雙方四位老人,以當今農民之收入來看,則無疑是不現實的。那麼,在此種生女「靠不住」之情形下,農民希望生男孩以養老之心情,實是不難理解了。
當然,農民希望生男孩,還存在著一個勞動力的問題。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不像城市市民那般,特別是城市中之婦女那般。城市婦女,可以從事營業員、服務員等等適合女同志所能從事的工作,即便「不幸」被分進了「苦髒累」的工廠,而按勞動法規定,也不得安排她們去從事比較危險之工作,一般而言,等待她們的,基本上皆為其力所能及的崗位,這樣,其便可以養家餬口。然而,這些,之於農村從事農業勞動的婦女則近乎奢望了。農村婦女,她們從事養活自己的勞動,除了單一沒有選擇而外,再則,還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更何況,種地本就是一種靠天吃飯的活(至少在我國目前尚如此),你沒力氣,對不起,你只有挨餓的份了。這一點,你不服氣也不行,在農村從事農活,確確實實好多活是婦女所無法勝任的。舉一則小小的例子吧。鄙人農村有一年齡相仿之朋友,婚後養了一小女,夫妻倆皆憂愁滿面、悶悶不樂。鄙人舅媽,安慰這位朋友說:啊呀,男孩女孩其實都一樣,都是自己的肉。隔了兩日,舅媽去其家借耕犁一用。因耕犁為鐵器,比較沉。舅媽一人搬不了,就央求鄙人朋友伸手幫忙託到肩上,這樣好扛了走。沒料到,鄙人朋友卻這般說到:你不是說男孩女孩都一樣嘛,看你扛這鐵犁你還要讓人託一下,告訴你大媽,我一隻手就可以拎了走了。鄙人舅媽,真是哭笑不得一時語塞。看看,這位農民朋友,不用說什麼高深的理論,其只用生活中的一個小小之現實,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中國之農民,其實最講現實與實際的了,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定是有其內在因素的。杜甫在《兵車行》中有一句詩說道: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杜甫說這話,是因當時唐朝統治者窮兵黷武,導致男孩大都戰死疆場,農民們都想還不如生個女兒,可以嫁與鄰居,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之故。杜甫發出那樣的感嘆,體現了唐時戰亂時期農民之心態。時勢變遷,情況迥異,而今,農民喜男厭女,實是因了當今農村,在醫療、供養、勞力諸方面不夠完善之故,假如我們由這些方面,為農村廣大農民們多多著想,解決解決(或逐步解決)他們的這些後顧之憂,或許能夠從根本上扭轉農村重男輕女之思想矣!
中國之農民,大多還是善良且通情達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