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喜歡生男孩,還真不全因為傳宗接代

2021-01-19 陳去非ccr

據一則資料顯示,在我國幾十個省份內,除西藏而外,其餘省份男女之比例,皆為男性高於女性。且有些省份有些地區還異常嚴重。比如廣東省信宜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男女比例為117.10比100,而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之時,男性的比例已經上升為143.23。就整個廣東全省而言,在數年之前,就已達到了137.76。據悉,這一數字還在不斷的上升。貴州省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處日前公布最新資料稱,全省男性已佔人口比例52.38。而湖北省在一次統計中說,那裡的男嬰平均每年出生80萬,女嬰只有35萬,而按正常性別之比例,男性不應大於105之比。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

我國主要的人口,大都居住於農村,因此,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主要任務也就在農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當今之農村,人們大多喜歡男孩而不太喜歡女孩,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些婦女,為了生上一個男孩,於懷孕之時,到醫院花錢做B超,如若是女孩,便提前做人流(此法雖為國家明令禁止,但在一些地方某些見錢眼開之醫院根本不管這些)。即便有些婦女生了小孩,一看是女孩,便也會常常丟棄,這也常常會導致女嬰的非正常死亡。這樣,兩廂較之,男孩高於女孩,肯定是情理之中了。

這般喜歡男孩而不喜歡女孩,好多人以為,這是農村人所固有的「傳宗接代」之思想在作怪,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制訂政策法規之人。

這難道是問題的全部嗎?

然而,就鄙人看來,則是非也。至少,這般看待這一問題,還存在著很大的偏頗。

鄙人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年,親戚朋友亦都在農村,可謂深諳農村人之苦衷、深知農村人之想法矣!農村人喜男厭女,很大程度上,實是因了我國現行農村之醫療、養老等等的諸多體系之故。

我們也承認,生男兒以傳宗接代之思想,這在農村確是有一定的傳統,但我們也不能據此就認為這就是農村人思想的全部。其實,這一思想,本就為整個中國人所固有之傳統,也並非單單為農村人所獨有,誰又能否認一些城市人就沒有這種思想呢?在城市,相對於農民而言,居民們還有一套還算比較完善的醫療與養老體系。他們病了,可以享受醫保;老了,退休之後可以按月領取一份養老金,雖說並不怎麼得「無憂」,但好歹還可以撐著。然而這一切,之於廣大的農民們而言,則是那麼的遙遠。而也正是這兩點,恰恰也是廣大農民們所最為擔心顧慮的。

在農村,有種觀念,也是一種約定俗成之成規: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意即謂女兒成家之後,即從屬於夫家,之後,一般而言,她們主要只對公公婆婆盡孝。偶有條件好的,也會婆家娘家兩頭兼顧,但這對於大多數女兒們而言,則是很難做到的。這倒也並非是女兒們不願盡孝,而實是一是因了傳統觀念使然,二也是因為經濟條件所限。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如果一對小夫妻,育一小孩,如若再去贍養男女雙方四位老人,以當今農民之收入來看,則無疑是不現實的。那麼,在此種生女「靠不住」之情形下,農民希望生男孩以養老之心情,實是不難理解了。

當然,農民希望生男孩,還存在著一個勞動力的問題。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不像城市市民那般,特別是城市中之婦女那般。城市婦女,可以從事營業員、服務員等等適合女同志所能從事的工作,即便「不幸」被分進了「苦髒累」的工廠,而按勞動法規定,也不得安排她們去從事比較危險之工作,一般而言,等待她們的,基本上皆為其力所能及的崗位,這樣,其便可以養家餬口。然而,這些,之於農村從事農業勞動的婦女則近乎奢望了。農村婦女,她們從事養活自己的勞動,除了單一沒有選擇而外,再則,還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更何況,種地本就是一種靠天吃飯的活(至少在我國目前尚如此),你沒力氣,對不起,你只有挨餓的份了。這一點,你不服氣也不行,在農村從事農活,確確實實好多活是婦女所無法勝任的。舉一則小小的例子吧。鄙人農村有一年齡相仿之朋友,婚後養了一小女,夫妻倆皆憂愁滿面、悶悶不樂。鄙人舅媽,安慰這位朋友說:啊呀,男孩女孩其實都一樣,都是自己的肉。隔了兩日,舅媽去其家借耕犁一用。因耕犁為鐵器,比較沉。舅媽一人搬不了,就央求鄙人朋友伸手幫忙託到肩上,這樣好扛了走。沒料到,鄙人朋友卻這般說到:你不是說男孩女孩都一樣嘛,看你扛這鐵犁你還要讓人託一下,告訴你大媽,我一隻手就可以拎了走了。鄙人舅媽,真是哭笑不得一時語塞。看看,這位農民朋友,不用說什麼高深的理論,其只用生活中的一個小小之現實,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中國之農民,其實最講現實與實際的了,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定是有其內在因素的。杜甫在《兵車行》中有一句詩說道: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杜甫說這話,是因當時唐朝統治者窮兵黷武,導致男孩大都戰死疆場,農民們都想還不如生個女兒,可以嫁與鄰居,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之故。杜甫發出那樣的感嘆,體現了唐時戰亂時期農民之心態。時勢變遷,情況迥異,而今,農民喜男厭女,實是因了當今農村,在醫療、供養、勞力諸方面不夠完善之故,假如我們由這些方面,為農村廣大農民們多多著想,解決解決(或逐步解決)他們的這些後顧之憂,或許能夠從根本上扭轉農村重男輕女之思想矣!

中國之農民,大多還是善良且通情達理的!

相關焦點

  • 現在農村生女孩好,還是生男孩好?
    我是農村的,現在確實農村生女兒比生男孩要好很多,生男孩也確實不太流行了,去年我老婆生了2胎,是個女兒,我的孩子第一個是個兒子,好多人就說享福了,兒女雙全,為什麼現在人們都感覺生個女兒就享福了,我想有這麼幾個方面 1.都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女兒對爸爸的感情要超過媽媽,確實你看好多女孩都是有什麼事都和爸爸談心,也許感覺爸爸能給他安全感吧!
  • "生男孩傳宗接代",37歲的她,結婚13年懷孕7次
    改革開放都幾十年了,宣傳男女平等也從沒間斷過,但是在農村裡,還是少數人家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而且一個家庭中,一定要生男孩,如果生不出男孩,會覺得沒面子,家裡就沒人傳宗接代了,畢竟女兒都是嫁出去的。這種陋俗,主要是農村裡老年人,有這種想法,子女大多也是被被逼無奈下,只好順從老人的心願。
  • 為傳宗接代,男子慫恿妻子「借人生子」:三年內生個兒子就行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雖然如今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但仍然有許多家庭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在雲南一個縣城裡,乾某經人介紹後與同村女子結為夫妻,在結婚之後,兩個人生下了一對可愛的女兒,生活的非常幸福。
  • 婆婆逼兒媳生娃,稱:生個男孩給100萬,娃生出後婆婆卻不吱聲了
    文|陪寶兒長大如今社會,很多年輕人結婚後都不願意和公婆一起生活,主要因為老人太「嘮叨」了,沒結婚的時候,嘮叨著讓你趕緊結婚,結了婚又嘮叨著讓你趕緊生孩子,夫妻倆的每個階段,仿佛都像是在為了給他們完成任務一樣,而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本就壓力大,這樣的嘮叨反而讓他們產生很多消極的情緒。
  • 農村怪現象,現在的年輕人生了男孩以後,為啥不敢再要二胎了呢?
    農村怪現象,現在的年輕人生了男孩以後,為啥不敢再要二胎了呢?一個女孩子變成女人,再從女人變成母親。作為母親,她身體是老公的,心是父母的,而時間基本都是孩子的。那麼,歡迎圍觀,農村怪現象,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生了男孩以後不敢要二胎?分析,如下!
  • 農村人常說:「兩個女兒上等人,兩個男孩不如人」,有沒有道理?
    農村人常說:一兒一女一般人,兩個女兒上等人,有沒有道理?如果在以前,肯定是兩個男孩是最好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家裡有兩個女兒,生活負擔就輕了很多,女兒長大了只需要等著別人來提親就好了,如果兩個男孩的話,買房拿彩禮,娶媳婦結婚每一樣都壓力很大。因此,農村人又編出了新的諺語,那就是:兩個女兒上等人,一個女兒中等人,一兒一女一般人,兩個兒子不如人。
  • 女人的宿命:生個兒子,傳宗接代
    女人的一生,有的人生下來得到父母的疼愛,像一個小公主一樣健康的長大,有的人生下來就得到家裡人的嫌棄因為是女孩,因為是小丫頭片子等等。有的人結婚之後得到老公的疼愛,管她生男孩女孩,老公依然寵你。有的人結婚之後得不到老公的疼愛,生女孩老公婆家嫌棄,生個兒子會對你另眼相看。
  • 頭胎是女兒,但是我為什麼不生二胎?就是因為怕生個男孩
    我有兩個姐姐,媳婦有個弟弟,標準的農村家庭配置,很顯然雙方的父母都是有傳統思想的人,我們努力學習走了出來,最後難道再一次的聽命父母,接受傳宗接代的思想?雖然大家都在生二胎,但是沒人真會因為對方沒有兒子而去瞧不起別人,畢竟 只生一個好男女都一樣 的口號喊了快二三十年了。其實,因為頭胎是女兒,我更擔心的是如果生二胎,正好是個男孩,我擔心外人(包括親人)會對我女兒說,你看,你爸媽還是給你生了個弟弟吧?我不能保證她內心不會介意。特別是在小縣城裡,這種話肯定會傳到我女兒的耳朵裡,或許她不懂,但是長大了,總會有隔閡的。
  • 在農村生女兒了不起啊?了不起
    前兩天,我在農村的表哥又生了一個女兒,向來封建的表哥一家樂的合不攏嘴,出於好奇問明原由,表哥說:「窮養兒、富養女,要是我家生的這兩個都是男孩,這輩子就完了。」見我詫異,表哥繼續說到:「就算有兒子,將來也娶不起媳婦啊!」
  • 在農村,生女兒幸福,還是生兒子幸福?
    目前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生女兒。即使在農村,重男輕女和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淡化了好多。那麼,到底是生兒子還是生女兒幸福呢?先來看生兒子的好處:首先,對老一輩農村人來說,有面子。其次,能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還有,為家裡增添勞動力,撐起家庭重擔。生兒子也有不好的方面:男孩太調皮,不好管教。將來買房買車娶妻生子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要幫忙帶孩子,一生都要為兒子奔波操勞。都說兒子是建設銀行,那女兒就是招商銀行。
  • 70後的我只生一個兒子?並不是我生不起,而且是真的不敢生。
    文/情感公寓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七零後的人,絕大多數最少也是一兒一女,但也有一少部分人只生了一個男孩,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只生一個兒子1要知道,在農村地區,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有至少一個男孩,有的家裡生兩個男孩也不奇怪!有的是頭一胎是女兒,不行,怎麼也得有個兒子,那就再生一胎,唉吆喂,怎麼還是女孩?不行,再生,反正就是不生男孩誓不罷休,最後總有一個是男孩,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極個別!
  • 七旬老人被送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
    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丁大爺就是一位重男輕女的老人,家裡有一兒一女,兒子高高壯壯,長得帥氣學習也特別好,女兒長得一般,學習也不咋地,於是丁大爺就特別偏向兒子,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根,才能給自己掙面子,家裡的一切資源都緊著兒子。後來,兒子考上了國內的名牌大學,為了能夠讓兒子安心讀書,高二的女兒只得輟學回家務農。
  • 為何現在窮人比富人更在乎傳宗接代,因為窮,只是因為窮
    導語:為何現在窮人比富人更在乎傳宗接代,因為窮,只是因為窮傳宗接代可以說是生物的本能,而經歷過五千年的傳承的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之前的時代中,結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將自家的香火傳承下去,讓種族得以延續,戀愛什麼的根本就不存在,大多數都是先結婚,再談戀愛,這和封建社會中女性社會低,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
  • 生一個男孩真的那麼重要嗎?
    某天上班時,我媽激動的打電話我:「師傅說你以後會生男孩,有兒子,你以後在婆家就不愁沒地位!」然後一陣爽朗的笑聲。在我們老家,只有男性宗親才有資格給自己的祖宗上墳掃墓,因為他們姓祖宗的姓,生個兒子才是傳宗接代。
  • 「婆婆啊,你那麼喜歡男孩,為啥還讓姑娘給你養老?」
    我們這代五零六零的人,雖然是出身工人家庭,可是父母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多少都有點農村人的觀念,我家鄰居一個大姐就說起了她的婆婆。為了敘述方便,我用第一人稱。 我婆婆家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我嫁的是她家的大兒子。我們結婚時已是八十年代了,剛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我和老公都是正式工作,所以只能要一個孩子。我們單位對計劃生育工作抓得很嚴,如果違反了,就會失去工作。所以我們只生了一個孩子。
  • 三四十歲的農村人,討不到老婆是一種什麼心態?
    在農村年齡大了,超過30歲還沒娶媳婦的,一般都是各方麵條件差的,但凡有一個方面好,就不差老婆。比如窮還有理,人又醜,雙商還低的,內在外在哪哪都不佔的,這樣的就不要抱怨女孩勢力了,因為你有女兒,你也不會願意讓女孩嫁給這樣的!反正我們老家農村,大部分都是二十五六歲左右的結婚多,真到三十歲以上沒結婚的,基本也結不了婚,都是剩下的。現在農村裡超過三十,這一輩子基本上孤獨終老。
  • 他說,「只有生下男孩,家族才有希望」
    這句宣傳標語,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石灰刷遍了中國農村的各個角落。印象中,我就是從這句話裡學會了「都」字。可喊了幾十年口號,這句話並沒有鑽進每個人的心裡去。有的人嘴裡哼唧著「男孩和女孩沒什麼差別」,可心裡的那桿秤卻分明地顯示著男孩的地位要遠遠優於女孩。
  • 為了傳宗接代,婚內不斷出軌,跟情人籤訂《生子協議》
    (作者聲明: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本文人物全為化名,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一唐樹跟第一個老婆趙玉娜生下女兒後,頓覺傳宗接代的希望落空。他寢食難安,整日盤算著如何彌補這個遺憾。思來想去,認為只有離婚再娶,才能圓了生兒子的夢想。為了把事情做得穩靠一些,他尋思著先找個適合人選再離婚。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都希望生女兒?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兒子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許多父母都認為生養女兒是「賠錢貨」。對於男方來說,她們不能繁衍血脈,出嫁後孩子都是跟著夫家姓,不能達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中國人很看重血脈這一方面,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出嫁後便相當於脫離了這個家庭。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有些地方雖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時代的開放,讓女性也能得到與男性同等的機會。
  • 婚後因一直沒有生下男孩,感情發生矛盾,這樣的婚姻如何持續?
    但在中國,似乎很多父母都只注重著傳宗接代的粗俗的表意,似乎只要生了一個男孩,就可以安枕無憂了,有些父母,甚至把這個孩子當成了以後自己老了的依靠,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養兒防老。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中,女兒終究要嫁入的,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不關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