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共識》中,馮侖和俞敏洪就「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嗎?」這個社會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馮侖持的是反對態度。在他看來,真正的完整應該是生不生都存在。
俞敏洪持的是支持態度。從宏觀上來說,他覺得男女在一起繁衍後代,是整個社會完整的標誌。
從個體來講,他覺得:「一個女性要是沒有當過媽媽,她對於女性本身深刻的理解,以及這個社會和家庭的理解,達不到那種深度,同樣,男人如果沒有子女,這個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兩個男性在一起探討女性話題,探討得看起來還挺正經的。我們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是作為女性的我們聽到這些觀點,依然有話要說。
1.無力撫養孩子依然要生孩子。
馮侖的觀點是:其實沒有無力撫養孩子這個說法,因為窮可以窮養、富可以富養,他自己也是從窮到富的。
俞敏洪的觀點是:一個父母要生孩子的時候是一定要有撫養能力的。這個能力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讓其有上九年義務教育的供養能力,第二點是要給到孩子愛和陪伴。
對於馮侖的觀點,恐怕現在大多數的女性都不贊同,但男性會贊同。畢竟現在很多男性依然覺得傳宗接代是頭等大事,他們需要女性生孩子,所以會這樣對女性洗腦。
為什麼大多數的女性會不贊同?馮侖確實是經歷過貧苦日子的,但是那是一代人的苦日子,而不是一群人的。
現在不一樣了。階級已經明顯固化,貧苦人家的孩子多半依然貧苦,這時候的女性就會想,我已經受夠了貧苦,怎麼還會忍心讓自己的孩子來走自己的老路?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出生率顯著降低的原因,很多中底層的人民都直呼生不起孩子。
人家的孩子從小穿名牌、上興趣班,你家孩子放學後餓了連買點吃的的錢都沒有;人家的孩子出國留學,你家孩子初中畢業就進工廠;人家的孩子事業有成,家庭和睦,你家孩子連養活自己都是問題,談過幾個女朋友都因你家太窮而告吹。最後,人家良性循環,兒孫滿堂,你家孩子孤獨終老。
所以,我也是不贊成俞敏洪的觀點的。現在養一個孩子絕對不是僅僅讓他接受義務教育這麼簡單,在高考定大多數人的命運的時代背景下,沒有條件讓其受到很好的教育,最好是不要生。
2.不和男人一起生孩子是不完整的
之所以會把這個討論放在第二點,沒有按照採訪的順序,是因為這個討論探討的是生不生的問題,第一點探討的是生的條件。
在採訪中,俞敏洪說:「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所以不存在說『女人單獨生孩子,人生完不完整』這件事。」
言下之意就是:女人就算是生孩子她也是不完整的,必須要和一個男人組建家庭,然後生一個孩子才叫完整。
說實在的,確實有很多的女性同意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但是也確實有很多女性像洪晃老師說的一樣,她們只想要孩子,不想要男人。
為什麼?因為男女在一起始終得不到平等對待。看看我國的家爆率:
再看看出軌率:
很多男人根本就不善待自己的老婆,憑什麼要和他一起生孩子?
再加上如今全球都流行自由、獨立的文化,歐美那些發達城市早已將個體生育合法,只有你們才在鼓吹女性到了年紀不結婚是「剩女」。
3.女性應該為孩子付出更多
在「女性是否應該為孩子犧牲更多」這個問題的探討上,兩位男性殊途同歸,各自用牽強附會的理由來維護著男人的利益。
馮侖認為:「由於哺乳類生物本身的原因,女性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一定多於男性」。
俞敏洪則更是情感綁架說:「這是男女的分工問題,如果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多就定義為犧牲,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是為孩子應該做的」。
人世間大多數的維權抵不過一個「應該的」。女性為孩子、為老公、為家庭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事業,再苦再累在男人眼裡不過是應該的。
所以他們才會理直氣壯地做一個「大爺」,高興時說句:「老婆辛苦了」的場面話,不高興時就直呼:「你們是依靠我們生活,必須受我們控制」。
這就導致現在的很多女性要獨立,不想結婚了,因為幹了事,得不到承認。
馮侖和俞敏洪兩個已經成功、年過半百的男人來探討如今的女性和生養問題,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當做娛樂一場就好。
畢竟,兩人是上流社會的人,看不到下層人的苦,兩人是男性,看不到女性的苦,他們也已經老了,思想已經跟不上潮流了。
最後再說一點,之所以女性結婚、女性生養這些問題會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是因為現在的女性很多都不想結婚也不想生育,找不到合適的就想一個人過。
如此就會導致一個國家老齡化嚴重,對經濟等領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然而,道德和情感綁架女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女性也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生活的權利。
我們遇到老齡化問題,歐美很多國家已經遇到過了,人家最後也是將非婚生子合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女性不婚不育也不會受歧視。
所以,尊重歷史發展的本來規律,尊重女性的付出、獨立和需求,才是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強行把女性拉回清朝。
因為已經拉不回了,「清朝」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