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華晨宇,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火星弟弟、音樂鬼才。從2013年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總冠軍出道以來,華晨宇已經在娛樂圈度過了6個年頭,當然也是他參加跨年晚會的第6個年頭。
1月31號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上,華晨宇身穿銀灰色疊層流蘇夾克內搭黑色T恤,給觀眾高水平聯唱了《蜉蝣》+《鬥牛》。聽完這兩首歌,感覺可以用冰與火的雙重體驗來形容小編的感受。聽《蜉蝣》時,沉淪在華晨宇的低音和磁性嗓音裡,本來還沉浸井底時突然《鬥牛》的前奏響起,瞬間感受到一種驚豔以及顫慄,是的,我前一秒還是抑鬱症患者,後一秒又嗨到了極點,仿佛人生到達了高潮。
華晨宇的歌就是如此地有魅力,他的live也一直保持著高水準,現場之王果然名副其實。每次看他的演唱會,都被他深深地炸到。而這次跨年晚會也因為華晨宇的優質演出提升了一個檔次,是的,真正的視聽盛宴。
其實,華晨宇的歌一直被稱為異類,很多人欣賞不來他的曲風,更過分地是一些網絡噴子還附帶人身攻擊,因此華晨宇也承受了很多的非議,諸如巨嬰、整容、瘋癲等等的誹謗。
然而,華晨宇就是華晨宇,他從來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絲毫不理會旁人對他的非議,一直堅持自己的迷幻唱腔,也從不掩飾自己對小眾實驗的興趣(現場演唱癌、無字歌)。而且,出道這幾年,他一直在進步,對歌曲的情緒把控已經漸趨完善。明顯對比就是快男選秀時的《我》和我是歌手時的《我》live對比,前者帶有情緒失控,後者則能做到哀而不傷。這就是境界和能力的提升。
華晨宇是獨一無二的,他是90後歌手裡,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有能力把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音樂風格帶上主流市場的人。這不僅需要音樂水準,更需要熱度和名氣。「不被市場接受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不可以引領市場呢?」華晨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雖然是小眾音樂人的身份,卻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個人魅力穩穩地坐上了大眾偶像的位子,擁有上千萬粉絲和極高的關注度。比他音樂更前衛更豐富的音樂人很多,但比他玩得好還能比他熱度高的,就真的沒有了。為什麼那麼多知名樂評人都喜歡華晨宇,因為他們在華晨宇身上看到了引領大眾去了解各種曲風的希望。
為什麼很多人欣賞不來華晨宇的音樂呢?因為他的音樂背離了大家眼中的簡單美好。華晨宇的音樂一直以來都是孤獨而自我、沉重而壓抑的,脫離人群冷冷看著世間百態的出世姿態,或者滿臉不在乎甚至戲謔地唱我管你。為什麼歌迷總說他的歌傳唱度不高,不是因為小眾,真正的原因是太自我了,個人特色太過濃厚,有些甚至壓抑,不符合當代國人和諧社會闔家歡樂的審美觀。
不過最近他的曲風活潑了許多。諸如《有尋》《智商二五零》。2017年的《尋》,「這是他第一次寫出帶著明顯歡快情緒的旋律」。
或許,華晨宇的心裡是一個無色無味的老靈魂,他的歌從來只是在表達自我,這樣獨特的華晨宇才是我們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