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四十:我們該孝敬、孝養還是孝順父母

2021-01-19 雍門思遠

在結束一段婚姻之前,我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雖然我也知道這裡面是有區別的。陳道明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尊重父母不代表就要事事都要聽父母的話,尤其是婚姻這件事。鞋適不適合,只有腳最清楚。婚姻這件事不能湊合,因為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最後陪你過一輩子的不是父母,而是你選擇的愛情。所以,在這一段婚姻結束之後,我認真思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孝敬、孝養、孝順,區別自然在於敬、養、順三個字上。

「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一直是社會主流文化與道德。因為與「尊重」相提並論,自然這裡的「敬」也更多的是在說敬重、尊重的意思。「敬」在字典裡,還有一層意思是「有禮貌地送上……」,所以「孝敬」應該是在強調為人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上。

「孝養」則應該是在強調贍養、照顧的意思。尤其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行動不靈活,需要子女和家人的照顧。既然是照顧,那麼這個裡面就應該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照看,在身邊」。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時間緊,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已經到了屈指可數的底部。所以,「孝養」父母是近幾年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

最後的「孝順」,相較「孝敬」和「孝養」來說似乎時間更久遠。既然有「順」,那就有不順。不敬重父母、不贍養父母都可以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不過,按照「順」的本意,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那麼跟什麼一個方向呢?自然是父母的意思。所以,「孝順」更多的是指順從父母的意願,滿足父母的需求。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愚孝」的問題。我們要孝敬、孝養和孝順父母。但是對於父母已經脫離現代社會的錯誤認知也要適時、適當地進行糾正。只是與父母溝通中,我們真的是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時間。

在自己過去的那段婚姻中,我儘量去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做,是年齡到了也好、是不想再掙扎也好,我也覺得差不多就行,畢竟感情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可是,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日子過不好,父母也跟著著急上火。曾經以為是「孝順」卻到最後變成了悲劇。所以,在與父母的溝通我們要始終保持尊重;在父母年紀大了以後,要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父母喜歡吃什麼、幹什麼,就買點什麼;而父母有了什麼想法的時候,多溝通、多勸導。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孝順」的意思是「孝則順」,並不是對父母長輩要又孝敬、又順從
    說到和父母相處,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孝順」二字。一般人認為「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順」,指的是順從、服從;合起來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從。所以,各位看官,很多年青人心裡都有了這樣的問題:父母的一些想法、看法、做法真的是錯的,我無論如何不能認同、沒有辦法去順從!這該怎麼辦呢?難道我就是不孝嗎?!你要是這麼想,那就錯了。孝順,並不等於對父母百依百順。即便是在《孝經》上,也是這麼說的: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 百善孝為先,如何做到孝順孝敬父母?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聽父母的話不違逆父母,不惹父母生氣,可能就是孝順,我們長大後,聽從父母的話,到了適婚年齡結婚生子可能就是孝順,當父母老了,我們給父母養老,照顧父母可能就是孝順,其實強調的最多的孝順就是父母老了以後的孝順,到底怎樣做才算是做到孝順父母了呢?答案各不相同。
  • 孝敬父母的四層境界
    那是一個十分簡陋的四個木腿的床,上面有幾根木板鋪著,他們就這樣堅持使用了四十年,母親說,我就是在這張床上出生的。返程途中,我就決定要給父母換一張席夢思床,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睡上好床。後來一想,換了床和屋子不搭配,就乾脆直接把父母住的屋子裝修一下吧。
  • 孝敬父母才是我們該有的教養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人生最大的教養,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人最大的教養,不是看他對別人的態度,而是要看他對父母的態度,對父母孝順的人,對別人自然不會差,善待父母,才是做人的關鍵。教養就是邊教邊養,是做父母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孝敬好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常識。
  • 從孝養父母開始,父母才是我們需要供奉的「佛」!
    「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三教推崇的重點!舜,是五帝之一。舜的父親叫瞽叟,這個名字是「瞎老頭」的意思。這個瞽叟其實真實的寓意是「心瞎」!因為他和後妻及其另一個兒子象,竟然想方設法要治舜於死地,幾次三番要害死舜。但舜卻很恭順地侍奉父親、後母及弟弟,一天比一天的忠誠謹慎,沒有一絲懈怠,也從不違背為子之道,友愛兄弟,孝順父母。
  • 重陽節讀「孝」:孔子用四句話,說明白如何孝敬父母
    你是在哪一個瞬間忽然就意識到父母開始變老了?是他們鬢角的幾根白髮,抑或是仿佛一夜間長滿的白髮?是看著他們蹣跚的背影,還是彎腰拿東西的艱難?總之,曾經讓我們依靠的父母,是慢慢變老了。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邁入中度老齡化。老齡化真的要來了。
  • 孝敬父母有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公眾號:天湖小舟(tianhuxiaozhou)新浪微博@天湖小舟幸福,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有的人一生順利,無限灑脫;有的人一生坎坷,崎嶇不平。這個時代,每一天,每一分鐘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即時感觸到,我們的世界很大,父母的世界裡卻只有我們。他們的手機也許還是僅能撥打電話的老年機,他們有的人還在農村,真的不能感受到科技的強大,世界的思維和思想每時每刻也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老一輩的思想,也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 孝順父母,世間最大
    古語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孝敬父母有四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那到底該如何孝敬父母?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孝敬父母的四層境界。第一層境界,孝敬父母之身。 身,是身體。 簡單來說就是讓父母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住得舒服。 他們的手機也許還是僅能撥打電話的老年機,他們有的人還在農村,真的不能感受到科技的強大,世界的思維和思想每時每刻也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老一輩的思想,也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就需要我們來耐心地教我們的父母,讓他們和我們一起進步,比如使用智慧型手機,安裝微信,瀏覽新聞,下載戲曲,帶父母看3D電影,這些都是增加父母智慧的方法。
  • 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
    對於孝順的定義,古人也有很多好的觀點,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子,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真正孝順的人,「三種境界」都能夠做到,越孝順福報越多。在我看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物質上的滿足是最起碼最基本層次的孝順。使父母衣食無慮是最基本應該做到的。
  • 孝順父母是福報之源,父母是天下第一福田
    當父母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子女的好運勢也就隨之要消失了,因為《易經》上講:「父母是兒女的先天之財庫,孝敬父母的兒女是在修為自己的財庫,如果你的父母都不敢接近你了,有財也收不住的。古語云:「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父母本事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父母是我們最大的佛,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把家裡的佛供好了,你的運勢怎會差」。
  • 孝順父母不能等
    有句話叫「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為百善之首。孝為人之本,也為德之本,孝順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有錢了,就好好地孝敬父母,大把大把的錢讓老人家隨便花。所以說,孝順父母不能等!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不能補救的。有部分人錯誤的認為,自己努力賺錢,給父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是最大的孝順,然而也要知道在我們想著努力賺錢的時候,父母也在一天天的老去。
  • 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
    ,孝順父母就是一句空口號。這輩子,我們欠父母最多。 請包容年邁的父母,就像兒時他們包容你。,使其他的眾生也跟著孝養父母,並且化解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為人子女的不應抱怨,而是應該學習怎樣來恭敬、孝養。
  • 孝敬父母什麼最難? 很多人知道卻做不到
    孝順可分為二種,一是世間的孝順,另一種為出世間的孝順。所謂世間的孝順,即是兒女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長大之後侍奉父母,讓他們快快樂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之中首先說的第一條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 到底什麼叫孝順?我恰恰認為孝順=孝而不順
    一提到「孝」,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順」。所謂孝順、孝順,在當下幾乎所有中國人的意識中,「孝」的通俗解釋就是「順」。而所謂「順」,就是子女時時處處都要順著父母的意志去說話、辦事,不得有半點違逆、不順從。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就是最高境界的「孝」或「順」。這是幾千年儒家道德教育的結果。
  • 該不該為了孝敬父母而結婚?
    她表示,在父母離世前看到子女有了良好的歸宿才是真正的孝順。該不該為了孝敬父母而結婚?草率結婚,萬一婚後出現問題,自己要用一輩子去承受,那個時候還得連累父母為你操心。婚姻應該是戀愛談到一定程度後兩情相悅、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被父母催熟的果實。孝順也的確是我們永遠的課題,但為了一時孝順搭上自己的一輩子,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點。
  • 做人最大的惡,就是不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比做一千件善事更好
    孝敬父母,供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應該做的事。不孝敬父母的人,天理難容,常孝敬父母的人,福報隨行。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成年後幾乎都要外出工作,不可能守在老家,  就這樣,父母們大多都在老家,有些老人每天坐在家門口望眼欲穿,等遠方的孩子回來。
  • 一個女人其他都好,就是不孝順男方父母怎麼辦?
    媳婦孝敬公婆的佳話還是很多的 不管媳婦孝不孝順父母,作為兒子自己首先能不能做好這是一個問題 一個男人在要求自己的媳婦要對自己的父母孝順,如果只要求媳婦要怎麼去孝順父母,而自己有沒有做好,那這個事兒本身就是男人的不是了。父母是自己的,作為兒子首先自己要對父母孝順,即便兒媳婦不孝順,兒子就更應該把媳婦不孝順父母的這些缺失給補充回來。 所謂自己的娃得自己養,自己的父母得自己孝順自己疼,就是這個道理。
  • 佛教:如何真正做到孝敬父母?《孝經》中提到的兩種孝!
    眾生一直在為名利以及一日三餐奔波,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生命就像點燃的油燈一樣,隨時都會被無常的業風給吹滅,然後繼續著六道輪迴的流轉,沒辦法得到永恆的安樂。如果我們沒有從生死苦海中解脫出來,我們會感到恐懼、害怕嗎?《地藏經》以及善導大師的《法事贊》當中,有詳細描述地獄的狀況,當我們仔細閱讀之後,會讓我們毛骨悚然。誰不想離苦得樂,到好的地方去呢?
  • 孝順!孝了,你就順了!
    就是孝了,你就順了孝,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因為父母照顧子女是費盡苦心的。大家去看看,自然中除了人類,很多動植物都沒有父母的照顧。一個果實從樹上掉下去,落入泥土中,它就會慢慢長芽,逐漸長成一棵樹,它的父母在哪裡呢?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