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一段婚姻之前,我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雖然我也知道這裡面是有區別的。陳道明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尊重父母不代表就要事事都要聽父母的話,尤其是婚姻這件事。鞋適不適合,只有腳最清楚。婚姻這件事不能湊合,因為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最後陪你過一輩子的不是父母,而是你選擇的愛情。所以,在這一段婚姻結束之後,我認真思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孝敬、孝養、孝順,區別自然在於敬、養、順三個字上。
「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一直是社會主流文化與道德。因為與「尊重」相提並論,自然這裡的「敬」也更多的是在說敬重、尊重的意思。「敬」在字典裡,還有一層意思是「有禮貌地送上……」,所以「孝敬」應該是在強調為人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上。
「孝養」則應該是在強調贍養、照顧的意思。尤其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行動不靈活,需要子女和家人的照顧。既然是照顧,那麼這個裡面就應該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照看,在身邊」。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時間緊,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已經到了屈指可數的底部。所以,「孝養」父母是近幾年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
最後的「孝順」,相較「孝敬」和「孝養」來說似乎時間更久遠。既然有「順」,那就有不順。不敬重父母、不贍養父母都可以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不過,按照「順」的本意,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那麼跟什麼一個方向呢?自然是父母的意思。所以,「孝順」更多的是指順從父母的意願,滿足父母的需求。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愚孝」的問題。我們要孝敬、孝養和孝順父母。但是對於父母已經脫離現代社會的錯誤認知也要適時、適當地進行糾正。只是與父母溝通中,我們真的是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時間。
在自己過去的那段婚姻中,我儘量去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做,是年齡到了也好、是不想再掙扎也好,我也覺得差不多就行,畢竟感情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可是,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日子過不好,父母也跟著著急上火。曾經以為是「孝順」卻到最後變成了悲劇。所以,在與父母的溝通我們要始終保持尊重;在父母年紀大了以後,要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父母喜歡吃什麼、幹什麼,就買點什麼;而父母有了什麼想法的時候,多溝通、多勸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