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一場遊戲一場夢》這首歌,因為這首經典歌曲開始流行的年頭,幾乎比我們出生還早。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從老式的錄音機裡,聽到是誰在唱:「不要談什麼分離,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不要說願不願意,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在意。"
那個時候,在大陸還很少有什麼MTV,唱片什麼的,港臺的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通過磁帶,傳播到大陸。就這樣,廣大歌迷在一個老式錄音機和一大堆磁帶的陪伴下,熟悉了《一場遊戲一場夢》,熟悉了《英雄淚》、《誰明浪子心》這些歌曲。
同時,我們也完全被這些歌曲的演繹者那滄桑的嗓音,悲情的演唱風格所打動。雖然如此,但當時的我們還並不知道在他那滄桑的聲音背後,還有如此憂鬱的眼神。
時光飛逝前進,我們對王傑的情緣,也從小時候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逐漸開始慢慢地了解了那個滄桑聲音背後的王傑。知道王傑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經歷後,我們從心底更加喜歡他了,喜歡他和他唱歌時的那份同一。
他在唱歌時的那些眼神,舉手投足間所散發的憂鬱都是自然的流露,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杜撰。王傑曾經有過在他眼中一笑頃城的安妮,但是這段美好的愛情並不圓滿,最終以悲情式的結局落幕。於是他唱《安妮》:事到如今不能埋怨你,只恨我不能抗拒命運。
安妮已去,命運誰也不能抗拒,唯有化作歌聲銘記。於是有了《為了愛夢一生》,這時才知道,原來愛你有多深就是蒼天作弄我幾份。一切的一切,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的邂逅。夢醒之後留下的只是一場難以繼續的夢魘。
三十多年前,當王傑那句特別的「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在臺灣一夜傳遍大街小巷後,整個華語流行樂壇就被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所顛覆。於是,一個全新的王傑時代也就拉開序幕。往事如風,曾經的流行已經化作如今的經典。新生代音樂人和音樂形式的產生,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顛覆。沒了青澀,多了滄桑的王傑也不再是樂壇的主流。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流行漸漸遠去的時候,其實他已經不知不覺在人們的心裡成為了永恆的經典,王傑和他的歌亦是如此。三十多年的歲月沉澱,早就讓他們成為了那從來就不會忘記,不可複製和不能顛覆的經典。
今天,當我們每次唱起他那一首首熟悉的歌曲時,同時也就喚起了我們對過去那些生活的回憶。過去的生活,幸福的,痛苦的,都已經過去,再也無法尋覓。辛好那歌一直未變,歌中所蘊含的感情一直未變。所以,這些經典也就成為了廣大歌迷找回過去的共鳴。叫我們怎能忘記你和你的經典——王傑。
每一首歌曲的誕生,都有著他自己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源泉。而每一個人都有著別人無法體會的獨特經歷,王傑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完全讀懂他的每一首歌,但偏偏那首《誰明浪子心》卻讓我們有著一種別樣的體會。
那歌詞,那旋律、那曲風,我們都能完全詮釋出他所要表達的那種心靈細微。這一點,也許,很多歌迷和王傑一樣,浪子情懷,孤獨無人能勝,流浪沒有盡頭,也不需要盡頭。在音樂世界裡,王傑的歌好像我們的朋友一樣能夠撫慰彼此的心痛。
我們能夠在他的音樂中和他產生共鳴,在他的歌聲中感知生活,感知命運。
人生如歌,浪子如歌。也許我們和王傑一樣都有著一顆浪子心,曾經、現在、將來都無人能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