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
讓我感觸很深
一雙二十出頭的男女,相愛五年,最終分手。
因為分隔兩地,因為沒有錢,也因為雙方家庭的反對。
空間和時間都是距離,女生沒有安全感,會作會鬧,會負氣吵架,會說一些傷人的狠話。
男生忙於生計,四處奔波,焦頭爛額,很多時間體會不了女生的心情,會冷暴力。
失戀博物館,無數個扎心的故事
分分合合幾次後,都累了,一年沒有聯繫。
今年國慶,女生忍不住發了一條消息給男生。一起出去玩了三天,就像戀愛時候一樣。可能這樣又給了女生希望。回家的路上發消息給男生,說不鬧了,我們結婚吧。男生沒有回覆。
後來他拉黑了女生。
故事到這裡應該已經結束了。
走不出來的是女生,她拼命去愛這個男生。扛著家庭的壓力,扛著異地戀的煎熬,心底也還存著一絲絲幻想,總覺得這個男生是捨不得她的。
結果卻並不如人意,她在知乎上發了貼,寫了這些年彼此之間的高光時刻,寫了男生的諸多細緻與體貼。也寫下了分手後一個個睡不著的夜晚。
她不明白,為什麼我拼命去愛一個人,卻得不到幸福?
人一旦墜入情網,難免會有過高的期望,以致最後掉入幻滅的深淵。
當我們所需要的快樂、安全感、或其他的許多事物,都要經由別人來實現的話,你就要學會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對方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你才能感受到純粹的愛。
也要記得,對方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讓你開心也不是他們的職責。
戀愛之中的兩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都該有危機感。沒有誰的情感是一成不變的。凡事多為對方考慮,想對方之所想,力所能及地去關心幫助對方,才能維持穩定長久的戀愛關係。
相愛很容易,想幸福也需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