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見豆瓣一個女孩兒發了一條廣播被很多男的追著噴,廣播內容大意是說,一個機長三個月前給她表白。結果剛才刷到機長在朋友圈秀了自己的結婚證。
女生感慨了一句「成年後的表白大多都是試探吧,對方是誰沒關係,只是在完成結婚這個任務而已。但在我心裡,愛不是選擇,愛是非你不可。」
評論齊刷刷地懟她,整體方向都是說「那他應該怎麼辦,一直追你,然後你不同意,然後他終身不娶?」大概這個意思。感覺就是一種男女矛盾,可能也不是性別矛盾,就是擇偶和創建親密關係裡的矛盾。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像這樣「吊著對自己心儀的人做備胎」的現象太多了,導致評論直接有人開始跳腳。誰都渴望感受到真實的愛意,誰又都怕當了「舔狗」。害怕對方打著「有待考察」的旗號和你拉鋸,實則只是貪圖享受這種被追捧的感覺和追捧帶來的好處。
因為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很迅速,高效的在尋找一個和自己匹配的另一半。沒有了去花時間精力了解一個人的耐心。講道理短時間內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外在的一些條件,世俗的一些頭銜,性格,習性,喜好。
但真正內在的那些東西是需要長的時間去了解和打磨的。女生說的「愛不是選擇,是非你不可」也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就要非你不娶,而是起碼在我們互相摸索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是心無旁騖的,唯一的。
而不是廣撒網式的,這個沒了可以立馬投入到下一個的那種不擇食的狀態。
「我想要的是和你在一起」「我喜歡的是你」,而不是「任何一個像你這樣符合我條件範圍之內的人我都可以」。
我想要的是這樣的人。
不知道怎麼回事,大家都很浮躁也沒有耐心了,前段時間的【當代社交戀愛】突然火了起來,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思:
改置頂
換暱稱
監督三餐
分享有趣事件
問候早晚安。
在此又對應出當代分手:
取消置頂
換全名備註
拉黑名單
一鍵刪除好友
現在人們都忽略掉了,話題,尊重,彼此重視,區別對待。
很多時候,我們說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是否真的去喜歡了呢,我們連了解一個人的時間都不願意花,卻可以表白完沒有回應後轉而與別人戀愛。
愛情到底是有你更好?還是非你不可?
我希望每個人在喜歡一個人時,請再認真一些,請試著知曉她的點點滴滴,探索她的內心戲。
說愛的速度請再慢一點,愛這個字眼更像是一句承諾,別讓她對你心存幻想之後又受盡煎熬。
說喜歡的人有很多,遺憾的是我們從來沒有感受過被堅定選擇的感覺,我希望你會是堅持下來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