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陌生電話打進來。是一位老人,聲音有點熟悉。小安,你退休了嗎?女兒工作了吧?你是個好人,我們一直記得你。我剛才翻到了一張你的名片,還想著電話能不能打通?我和阿姨都在養老院。
哦,叔叔,我記得您。我一邊應答,一邊心驚:怎麼,都住養老院了?沒法互相照顧了嗎?
「你阿姨腦子出了問題,誰也不記得了。我來養老院陪陪她。我們一直都記得你。之前去過你單位幾次,你們搬走了嗎?我打電話是想告訴你,女兒在成都買了房子,我明年也要去成都看看家鄉的親友。歡迎你到成都來玩,住我女兒的房子,她也退休了。」他說。
「都那麼久了,您還記在心裡。只要你二老保重,小事情不足掛齒。」我心裡暖暖的,被人感謝的滋味真不錯。
20年前,我單位開發經濟適用房小區。叔叔阿姨從外地來買房。交首付款時我問寫誰的名,他們看了看身邊的女兒,說還沒想好。我想他們是有隱情吧,於是要了叔叔的身份證:「我先寫你的名字,等商量好了再來。沒籤合同之前,收據都可以改的。」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一進辦公樓就看到了二老。他們告訴我,單位破產了,平房也要推倒建樓房了。他們計劃投奔烏魯木齊的女兒女婿,也可離兒子的城市近一點。於是拿了安家費和工齡補貼來首府買房。房子本來要寫他們的名字,又擔心將來會有遺產稅。想著平時女兒孝順,決定寫女兒的名字。但兒子兒媳大鬧,要和他們斷絕關係。現在,他們也不知該怎麼辦了。
哎呀,遺產稅不知多會執行呢,你們也想得太遠了。這事是你們考慮不周全,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這樣偏心,兒子肯定不舒服。我立刻快言快語,堵住他們說兒子兒媳如何不孝的話語。接著我斬釘截鐵:「我給你們出個主意,就寫阿姨的名字。不管兒子女兒誰生氣,一定堅持不變。」然後我語氣又變輕柔:「你們也要為自己打算,萬一寫了女兒的名字,小兩口日子過不好離婚,女婿是不是要分一半房產?你們住哪去?若寫了兒子名字,兒媳對你們更不好,你們怎麼辦?」
房產證握在你們手裡才最保險。如果因為不寫兒女的名字,他們就生氣不理你們,你們還有房子啊!主動權在自己手裡,不需要看兒女的臉色。何況,孩子也不一定不孝順。」我快刀斬亂麻,不給他們猶豫的時間。
「好,小安,我們聽你的。謝謝你給我們講這麼多。」他們下了決心。
我暗自搖頭,心想自己就是愛管閒事。別人的家事我何必參與,客戶寫誰的名字都由他自己負責,我管那麼多幹嗎?但沒辦法,見不得客戶為難,也願意給他們提供合理的參考方案。
但當他們支付第二次房款過來時,我一點也不後悔自己的多嘴了。長途汽車上,阿姨怕房款不安全,把所有錢都縫在內衣裡,到我們辦公樓時還沒有吃飯。太辛苦了,所有身家。我一邊遞給她剪刀去拆線口,一邊到樓下飯館給她要了快餐。
就為這,他們時時念我的好。過兩三年就來辦公室看看我聊聊天,說那些重複又重複的感激話。後來,不再來了。原來,是我們從二樓搬到四樓,他們看到二樓變成了培訓學校,以為我們搬家了。
「你阿姨之前清醒時,還念叨過你。所以,我才給你打這個電話。打通了,真好。」他繼續表達著內心的感激。
感慨萬分。真沒想到,一個熱心之舉讓人家感念了20年。現在這個時代,關於房產證寫誰的名字,專家學者、法律顧問、男方女方、父母兒女都一個個有自己的權衡。可在20年前,確實也需要我這個熱心之舉吧。欣慰,沒幫倒忙。
20年前80平方的房子11萬,現在價值至少60萬。如果他們沒有退休工資,賣房子也能支付每月3千多元的養老費。85歲的阿姨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不靠養老院怎麼弄啊?
大家覺得呢?我算不算多管閒事?歡迎發表你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