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中的2020丨美國:被「抗疫」和「抗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

2021-01-09 天眼新聞

臨近年底,我們該如何回顧和評價如此跌宕起伏、如此不平凡的2020年呢?美國的這一年被「抗疫」和「抗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一方面,儘管有著世界最先進的醫療系統,美國卻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最重的國家,抗疫之路異常艱難;另一方面,從弗洛伊德之死到總統選舉,美國民意撕裂,抗議活動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幾位央視駐美記者分別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眼中的美國。  圍牆中的華盛頓  2020年,當發生在白宮門前的平權遊行場面失控時,剛剛加高的護欄便明顯不夠用。面對示威者焚燒的雜物和警方的催淚瓦斯,特勤用盾牌組成人牆。後來,白宮前方的拉法葉特廣場則乾脆用圍牆圈了起來。憤怒的示威者只能被高牆隔離在遠處。除了這些,白宮還建立起了很多看不見的牆。新冠疫情在美國的單日增幅突破20多萬,白宮卻頻繁傳出與公共衛生專家建議相左的觀點;政治與科學之間的這堵牆,讓超過30萬美國家庭與親人陰陽相隔。  如今,白宮樹立起的圍牆上布滿了人們對政府的控訴,甚至有人專門向社會集資,來保護這些圍牆上的抗議得到保護。白宮試圖用一堵堵牆,將所有這些問題隔絕在外,可反過來,卻將自己困在了所有美國社會問題之中。  吉爾伯特的煩惱  吉爾伯特是一名咖啡店服務員,在他的眼中,他的2020因疫情遭受了太多,而他的這些遭遇如果在疫情剛一出現就及早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讓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很多像吉爾伯特一樣的底層民眾被困在了疫情之中,失業、失去住所、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美國時政網站「政治事實」每年年底都會評選美國「年度謊言」。今年的冠軍的得主是:「淡化及否認新冠疫情。」網站給出的理由很直白——別的謊言騙錢,這個謊言要命。  重返明尼阿波利斯  自從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美國至少有150個城市燃起了抗議的怒火。如果當時的情景沒有被手機偶然地拍攝下來,這場蔓延全美國的抗議還會發生嗎?現實已經給出答案,在路易斯維爾、基諾沙、亞特蘭大……越來越多的非洲裔美國人致殘致死的案件不斷湧現出來。可見弗洛依德事件並不是一條河流的源頭,它更像是在地底下流動的巖漿,隨時找尋爆發的缺口。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呼籲團結和治癒,可是如果體制性的繩結沒有解開,那麼離下一次爆發的出現,永遠只是時間問題。  大選猶有盡時撕裂癒合無期   除了膚色的黑與白,這一年讓美國人分裂的還有政治的左與右,財富的多與寡。種種這些,讓美國社會陷入了史無前例的撕裂之中。如今拜登贏了大選,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讓美國再次團結起來,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種族歧視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這樣的願望能實現嗎?

來源 央視網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2020年終報導·重返抗疫現場丨「身處異國他鄉,同胞的幫助讓我很有...
    來源:環球資訊+即將過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影響到了每一個人。環球資訊廣播推出年終特別策劃《重返抗疫現場》。駐外記者採訪了經歷疫情的醫生、志願者、夜市攤主、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員工等多方人士,看看在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聽聽他們講述的抗疫故事。
  • 好家風系列之二丨唐佳蓮家庭獲評2020年度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等...
    好家風系列之二丨唐佳蓮家庭獲評2020年度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2021-01-12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自2020年1月20日起,王凱的日記每天在iChongqing英文網「老外抗疫日記」欄目中首發,加拿大有線新聞臺網站也部分連載。日記同時在王凱的英文博客及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布,向海外用戶講述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效,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戶關注,加拿大有線新聞臺兩次對他進行了採訪。2020年上半年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他用日記詳細記錄了每天的生活日常。
  • 視頻丨汪群斌解讀復星發展關鍵詞:聚焦、創新、穩健
    視頻丨汪群斌解讀復星發展關鍵詞:聚焦、創新、穩健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1 10:16:01
  • 無限極發布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抗疫、脫貧成關鍵詞
    近日,在北京的一家書店,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舉行了一場小型讀書會,邀請主持人經蓓與大家分享了一本特別的「書」——《2020年無限極企業責任報告》(以下稱《報告》)。這是無限極連續第十四年發布企業責任報告,將一年來發生的責任故事向公眾呈現。「抗疫」主題 邀請書中人物分享真人真事2020年一個不得不提的關鍵詞是「抗疫」。
  • 那些關於自由的陰謀:美國如何編制自由幻夢,用來將利益最大化?
    並且這些資本家一直鼓吹的民主、自由的概念也讓人們相信,美國已經給予了所有人充分的選擇權和空間,無論每個人最終會走出什麼樣的路,都不可以怪任何人,是他們自由選擇的結果。在這種欺騙的言論下,原本就有各自想要的利益的族群排他性始終沒有去除,只要有族群、有族權就會產生競爭,有競爭就會讓資本的遊戲轉動起來,在這場遊戲下沒有人會一直是贏家,但只有遊戲不停,就一直會有贏家產生。
  • 記者手記:大興機場,朋友圈裡的關鍵詞
    l 2019年9月25日 關鍵詞:首飛今天,我乘坐南航A380執飛的CZ3001航班從大興機場首航。這是大興機場通航後起飛的第一趟航班。在南航A380客機上,美國航空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霍賢信(J·RussFortson)多次用「amazing(激動)」形容大興機場。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空中看到她「鳳凰展翅」的模樣,激動、感慨、自豪。
  • 2020肇慶關鍵詞盤點:抗疫大考
    面對大戰大考,全市黨員幹部捨身忘我、衝鋒在前,黨旗始終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17.8萬名黨員幹部自願取消春節假期帶頭拼搏,3083支「西江黨旗紅」黨員突擊隊、225支「鄰裡先鋒」服務隊、99支「鄰裡紅管家」下沉農村、社區,全力當好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監督員。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2020-12-27 16:05:31   來源:央視網
  • 我在中國的2020丨茶馬古道客棧「洋」老闆——迷上收藏喜洲歷史的...
    隨後他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名駐華攝影記者。這些傳奇經歷讓林登感覺就像一個被中國領養的孩子,重獲新生。1988年回到美國後,林登從事國際教育投資,在80多個國家做過項目,雖然生活很舒適,但一直非常想念中國。用所有的錢修了一棟老宅子2004年,林登夫婦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賣掉房產,帶著兩個兒子來到中國。
  • 記者手記|我眼中的文博人
    中國經濟網 成琪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被一位館長感動。他就是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因為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武漢封城,湖北省博物館閉館。從2月13日到5月1日,方勤在館裡住了80天。
  • 2020大事回顧:中國抗疫之路
    【2020大事回顧:中國抗疫之路】2020註定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令世界遭遇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時間回到一年前,歲末年初,新冠疫情突襲中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武漢驟然打響。2020年的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格外特殊,少了熱鬧的聚會,多了一些距離與冷清。危難關頭,14億人守望相助、堅韌奉獻,構築起同心戰疫的人民防線。
  • 2020公安抗疫:破獲涉疫情危害公共安全案件160餘起
    據介紹,我國共2.2萬公裡邊境線和308個開放口岸,疫情發生後,邊檢警察嚴防死守,確保了國門邊境涉疫重大案事件零發生。2020年3月26日,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會同外交部發布公告,自3月28日起暫停持有效來華籤證和居留許可外國人入境、暫停口岸籤證和區域性免籤政策,切實阻斷境外疫情輸入風險。
  • 多地抗議要求復工 美國人在家待不住了
    儘管疫情仍在持續,但很多美國人已經無法再忍受繼續關在家裡了。肯塔基州等幾個州的議會本周已經要求州長們放寬防疫限制,重新開放社會和經濟運轉。這不僅僅是關於個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還與經濟密切相關。過去一個月裡,有創紀錄的22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
  • 普渡斬獲雙獎——「2020年度科創人物」、「2020傑出科技抗疫獎」!
    近日,由數央網、數央公益主辦的2020國際科創節暨全球數字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科創節共設置了十一項獎項,旨在向中國科創踐行者、引領者致敬。在評選過程中,普渡機器人憑藉疫情期間的突出貢獻,榮獲「2020傑出科技抗疫獎」,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榮膺「2020年度科創人物」。
  • 五四丨永恆的青春,你眼中的財浙青年是啥「Young」!
    ,你眼中的財浙青年是啥「Young」!    財浙青年   勇於擔當,甘於奉獻   常用微笑和熱情   打出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服務金華的形象名片   118名財浙青年      文稿丨尤 磊   攝影丨院大學生新聞傳媒中心攝影部   編輯丨衛慶霜   審核丨尤 磊
  • 回望2020 浙江體彩助力抗疫傳遞大愛
    抗擊疫情 你我同行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體彩嚴格落實省體育局黨組工作部署,牢記體彩使命、履行崗位職責,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高標準做好全省體彩領域疫情防控工作。  省體彩中心在全省體彩系統疫情防控工作中擔當作為,靠前指揮。
  • 延安市12345智慧政務服務中心榮獲全國 「2020年度抗疫優秀單位...
    延安市12345智慧政務服務中心榮獲全國 「2020年度抗疫優秀單位」 榮譽稱號 2021-01-10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