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萬物的主宰,世間萬相皆由心生,心隨境轉;破除執念境隨心轉

2020-08-27 優質媒體信息能量場

忽而生在世,忽而死期至,可憐無端世上走一遭,由生到死,不論生前貧賤富貴,長短高低,最後誰都要兩手空空地走,化為黃土青煙。有人在趕往這個必然結局的路上縱慾寡歡,也有人在這布滿苦難的時光中找到了自渡的船。可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只懂得如何乘船,卻不懂得如何棄船。人生苦短,何必自尋煩惱,折磨自已?

世間萬相皆由心生,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得太多就叫心事。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越不快樂。

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裡面有什麼,決定於鏡子面前的事物。

其實,痛苦的感覺大多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暗示。痛苦並非必然的結果,痛苦是心靈的自我囚禁。

痛苦其實沒那麼可怕,大多只存在於自我的幻想中。生活中99%的煩惱都是不會發生的,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自己幻想了太多痛苦的事情。沒有痛苦的人,只有痛苦的想法,如果你是痛苦難過的,那都是你自己所臆造出來的。

煩惱和痛苦是心與境接觸後所產生的情緒作用,其並非一定都是從外境生起的,有時是庸人自擾。生活中,我們所有的情緒都來自沒有邊界的頭腦幻想,人無意識中的緊張焦慮,都來自無意識的幻想,幻想的世界裡沒有現實邊界,沒有客體的存在。

每一段痛苦都對應著一份執念,導致痛苦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對某件事物的執著。吸引力法則講,越是執著什麼,就越是容易被什麼所傷,而越是陷在執迷當中,就越是放不下。大多數人所執著的這些,放不下的這些,這些造成恐慌、痛苦、煩惱的源頭,皆是因為自己的妄念!

世間萬物都要經過人心的衡量,都要因人心中的一念而生,一念而滅。無論是萬水千山也好,滄海桑田也罷,完全起源於人的一念之間,念起,便是萬水千山;念滅,就是滄海桑田。如此富有禪意的一句話,又有誰能夠真正悟得透它的禪機呢?

心是萬物的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境由心造,意識創造現實,這是事實。

如果不破除自己深重的執念,那麼,你永遠走在迷惘之中,永遠走不出由你自己生出的幻境構成的迷魂陣。我們必須從這個迷魂陣中飛出來,站在更高的地方來俯視鳥瞰這些幻境,方能峰迴路轉,境隨心轉。

相關焦點

  • 執迷妄念,心隨境轉;破除執念,境隨心轉
    忽而生在世,忽而死期至,可憐無端世上走一遭,由生到死,不論生前貧賤富貴,長短高低世間萬相皆由心生,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得太多就叫心事。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越不快樂。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裡面有什麼,決定於鏡子面前的事物。其實,痛苦的感覺大多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暗示。痛苦並非必然的結果,痛苦是心靈的自我囚禁。
  • 境隨心轉,相由心生
    如何在紛雜的俗世裡保持清明安穩,境隨心轉呢?  舉例,大多數的人不喜歡下雨。只要看到天空烏雲密布就愁眉苦臉。因為一下雨,很多事就幹不了。因為個人的利害和所處狀況,人的心情就會隨著這些條件而變化,這就是心隨境轉。  但是,同樣是下雨天,作家琦君女士在一篇散文裡,卻說她喜歡下雨天呢!因為她會想起小時候,下雨天躲在母親懷裡聽故事的情景。
  • 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隨心動
    心可以是佛,也可以是魔;心可以行善,也可以做惡。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因心生。」人們眼中的景物好壞,與人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心情好時,看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彩虹,鮮花美境;心情不好時,看到的是滿地淤泥,汙水橫流,殘花敗柳。佛又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道禾大學堂 幸福頻率線上教育所以: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心就像是投影源,外在的發生,就是我們心的投射,心不同了,投影源就變化了,屏幕的影像就會變化,你的情緒,你所相信的,都會透過身邊的人,外在的世界投射出來。
  • 相由心生的真實含義
    文/青松悟語人們提到相由心生的時候,經常曲解了這個詞,把一個人的容貌的美醜等同於他內心的善惡。有一句話非常流行,「20歲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20歲以後的容貌是自己給的。」這就變成以貌取人,顏值即正義了。看到一個人尖嘴猴腮,就說這個人尖嘴猴腮的肯定是一個奸猾之輩。看到一個人鼻直口方的,就說這個人鼻直口方一定心地也很端正。
  • 相由心生,心隨路轉——學會轉彎,拐彎的力量!「自我反省」
    《易經》有云:「曲成萬物而不遺。」這世間萬物,往往很多都是迂迴曲折、循環往復的。1、讓心轉個彎他心生疑惑,便於找算命的解夢。相由心生,心隨路轉。轉過來,就會有一種全新的境遇。知曉轉彎的人,才能找到出路,心變了,腳下的路也就變了。人這一生,別和自己較勁,要學著和生活和解。
  • 一個成熟的人就該是由心隨境轉成為境隨心轉
    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外在的環境,而讓自己的情緒感受隨之變換,這就是心隨境轉怎麼才能做到境隨心轉,這就需要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聯有個深刻的認知,要清楚地看到一切事物所呈現的正是自己心之所想。就如同樹還是那顆樹,如果在自己的心智中認為這顆樹帶來了綠色,和陽光一起進行了光合作用,那麼這顆樹不僅是顆樹,在心目中還是世界的綠色使者。這時候無形中自己的意識和樹的關聯就會親密起來,自己對樹的概念就會與眾不同。
  • 心理學:「相由心生」,男人的長相裡,藏著他的層次
    第一印象也被稱為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首因效應"會成為我們最鮮明最牢固的對他人的判斷。當然也有人說不能以外貌作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的確,人的長相不能人為控制,但"相由心生"也不無道理。
  • 相由心生,男人的長相,其實暴露了他的層次,女人要多留意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一個人外在的表現,他對於生活的態度,對待他人的做法,恰恰是他內心世界的反應。「相由心生,」這種說法從古至今就有,尤其在一些書籍中會有一些對歷史人物的描寫,恰恰就反應了這一點。在刻畫英雄人物時,從眉眼、身高、再到氣質,不乏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之詞。描述奸詐小人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對其外貌猙獰,狠毒的有意刻畫。
  • 心非頑石,愛由心生!
    看到其實未必就是真實的,心非頑石,愛由心生!佛家有句偈語:「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大體的意思是說:注重內心的修性,而無需刻意尋求外在狀態的粉飾,因為何樣的「心」決定了何樣的「相」;反之如果沒有內心的修性,再好的外在狀態也會泯滅。
  • 苦非苦,樂非樂,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透過世間的浮躁與繁華,感知內心的純潔與清歡,放下染塵的情緒與執念,永遠保持著一份平靜與安然。悲歡離合,世態炎涼,皆是自然而然。深深思索,淡淡釋懷,才能活得快樂與悠然。生活,既會給予我們挫折,也會賜予我們堅強;既要求我們執著,也要求我們釋然。
  • 善人間 生命感悟 人心如鏡,相由心生
    人心如鏡,相由心生 這世間的人們,常常會犯一個毛病,就是即使別人對自己有許多個好
  • 相由心生,路由心成
    相由心生,路由心成安徽省東至縣大渡口中學 金成道相由心生,外界是內心世界的折射。心會散發出一種氣場,善良的人讓陌生人都覺得親切、可信任,樂意與之交往。如此,他的路越走越寬廣。心惡的人,讓大家害怕與他接觸;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不寒而慄,慢慢地,他的路越走越窄,人生也出現各種不順。
  • 相由心生,原來是真的(深度好文)
    40歲以前,我們的相貌大多由遺傳基因決定,這是天生的。而40歲以後,隨著每個人的經歷和心態不同,容貌和氣質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臉和行為舉止所體現出來的氣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的折射。愛發脾氣的人,眉頭經常緊蹙,看起來也讓人很緊張。
  • 相由心生 長成人生最美的模樣
    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外貌與他的內在思想密不可分,相貌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呈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長相,25歲前是父母給的,25歲後是自己長的。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會隨著心念的改變而改變。心裡坦蕩善良的人,長相中必散發正氣,透著慈愛;反之如果心存不正,再年輕也會面露邪惡或奸詐狀。心善則貌美,心惡則貌醜。你的長相,其實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 相由心生:一個人變好,往往是從改變相貌開始的
    0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人活一世,心若不動,萬物皆不動;心若不變,萬物皆不變。你所有的煩惱,其實是你的心不安定,你所有的痛苦,其實是自己造成的。一個人活得好不好,看臉就知道了。臉色,就是心情;面相,就是人生。
  • 每日正能量語錄:一句話,希望是世間萬物的主宰
    希望是熱情之母,它孕育著榮譽,孕育著力量,孕育著生命,一句話,希望是世間萬物的主宰。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 相由心生真的是這樣嗎?
    40歲以前,我們的相貌大多由遺傳基因決定,這是天生的。而40歲以後,隨著每個人的經歷和心態不同,容貌和氣質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相由心生,長的好看和看起來舒服是兩回事,前者是生而帶來的天然容貌。而看起來舒服,就不是單純的感官體驗,而是這個人的心性品行,甚至精神狀態的綜合體現。
  • 相由心生,心若改變了,人生也就跟著改變了
    所以說,相由心生,心態決定一切,心若是改變了,人生也就跟著改變了。對於這個故事,其實就是說明心態的轉變,萬物都是一面鏡子,就看你自己想要看到什麼,每個人看到的角度不同,只要你的心態改變了,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結局。
  • 曾國藩:相由心生,言為心聲
    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是由內心決定的,內心平和的人慈眉善目,內心恐懼的人常常一臉兇相嘴唇是鷹嘴之相,尖細,不可交。相傳,越王勾踐相貌似長頸鳥嘴,因此滅吳後,範蠡選擇了離開。看一個人是否心如明鏡,全看他說話是否條理清楚、邏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