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爭霸天下,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現在的河北邯鄲曾是趙國!

2021-01-09 今晚聽雨

公元259年十月,秦國在長平大戰後,迅速的收復了上黨十七城,之後的白起與諸位將領商議後,決議要乘勝防禦,擴展長平大戰的戰果,武安君白起再次下令。將秦軍兩分:一路由司馬梗擔任,北上防禦趙國的重鎮太原城。一路由王齕帶領著。趙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立國時間不長,先輩之前只是春秋第一強國晉國的臣子,直到晉文公開創三軍六卿制度才給了包括魏國和韓國的先輩們機會。

公元403年,韓趙魏三家標誌著戰國的開始,同年周威烈王冊封趙籍為趙侯,正式承認趙國的諸侯身份,趙籍就是趙烈侯,也就是趙國的第一任國君。趙國雖然立國,但是形勢並不容樂觀,和韓魏在腹地不同,趙國的北方是當時異常活躍的三胡,時常騷擾趙國邊疆,趙國有相當多的力量被牽扯在邊疆對付三胡,加上趙國幾任國君都不是像魏文侯那樣的雄主,趙國一直不溫不火,時不時還要受到其他國家的欺負。

這一點,倒是和當時的秦國同病相憐。由於趙軍45萬精銳全部戰死,趙國各地好像空城,這在兵法上叫做「有險無兵守,通途變通途。」趙國哪裡還有兵,留守軍都沒有幾個了吧。趙國基本抵禦不住秦軍的防禦,秦軍兩路大軍連戰連捷,在戰略上曾經完成了對邯鄲的解圍。趙國的這種情況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有了徹底的改變,他就是趙國的第六任大王趙雍趙武靈王。在軍事上的連續失利後,趙雍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方面刻意低調退出了中原爭霸,另外一方面趙雍進行了一場沒有流血的大變革,那就「胡服騎射」,簡單點說就是穿胡人的衣服,學習胡人的騎射技術以達到強軍的目的。長平之戰後的趙國,國力大損,但在名將李牧的指揮下,趙國精銳的邊防軍主力和國內的其它軍隊的抵抗下,使得秦國數次攻打趙國卻沒能取得勝利。王翦認為軍事上的打擊起不到效果,用反間計必須先除掉了李牧,才能不費吹灰之力滅了趙國。

秦國多次攻擊趙國,趙國屢次失敗,在秦始皇一統六國的過程中,這算是比較能抗的了,秦國也吃了不少的苦頭。趙國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對軍隊進行改革的國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創華夏民族向蠻胡之人的學習之風,胡服代替寬大戰服,傳統步兵作戰被改革,騎兵和弓弩兵成為軍隊主體,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誕生,趙國成為東方六國中作戰能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而是唯一!

戰國初期,秦趙爭霸不斷上演。趙武靈王曾裝扮成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攻滅秦國。之後秦趙鬥法,樓緩、藺相如、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趙國名將輩出。慷慨悲涼之士層出不窮。當東方五國還在醉生夢死時,趙國就成為阻擋秦國入主中原的第一道屏障。完璧歸趙、澠池會盟中,趙國都是屬於勝利的一方。如果沒有強大軍隊,外交上如何才能成功?而兩國的第一次交鋒是閼與之戰,馬服君趙奢一戰而勝。

相關焦點

  • 趙國都城邯鄲:曾被三次圍攻,結果兩次被攻克!
    對於趙國來說,在戰國的大部分時期,都是以邯鄲作為都城的。在此基礎上,趙國在和戰國七雄其他諸侯國的較量中,都城邯鄲遭到了三次包圍。在這三次圍攻之中,趙國只守住了一次。換而言之,趙國都城邯鄲曾被兩次攻克。 第一次邯鄲之戰 第一次邯鄲之戰,實際上是桂陵之戰的一部分。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
  • 趙國的大本營在晉陽,為什麼會放棄晉陽,而遷都邯鄲?
    至於趙氏(趙襄子),他的運氣還不錯,先敗後贏,只犧牲了一個背鍋的董安於。韓趙魏三家分晉,也就是今天的幾乎全部山西地區,大部分河北地區,部分河南地區內蒙部分區域,以及極少數其他地區。分家後三個國家只有趙國保留大部分根基,實力也最雄厚,都城留在太原更靠近秦國,西部秦軍只要過了臨潼就可直指晉陽,而邯鄲人口最為稠密,東部齊國北部燕國南部同宗國家韓魏都不足以對趙國構成巨大威脅,相反還有機會主動出擊別國,反而經過變法的秦要實力最強,若要攻趙都邯鄲肯定要拿下中間的韓魏甚至楚國的北部疆土,有太行山和黃河做為天然屏障,這樣有緩衝餘地。
  • 趙國為何定都邯鄲而放棄晉陽?除了這裡的優勢,還要看趙國的野心
    文/商學野邯鄲,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它位於中國河北省最南部,西臨太行山,東面華北平原。看看地圖你會發現,邯鄲正好在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四省的中間,是華北四省的交通要道。中國人說起邯鄲,最熟悉的就是一個成語——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那也是邯鄲城最輝煌的時代。
  • 趙國首都為何選邯鄲而非晉陽?除了這裡的優勢,還要看趙國的野心
    文/商學野  邯鄲,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它位於中國河北省最南部,西臨太行山,東面華北平原。看看地圖你會發現,邯鄲正好在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四省的中間,是華北四省的交通要道。  中國人說起邯鄲,最熟悉的就是一個成語——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那也是邯鄲城最輝煌的時代。
  • 戰國時期,趙國兩次「臨陣換將」,最終走向滅亡!
    秦昭襄王發現趙國固守不戰,自己不能消滅趙國主力,所以就派人到趙國都城邯鄲散布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于于是,趙孝成王果然中計,他不聽虞卿和藺相如等的諫言,執意起用趙括代替廉頗,這無疑臨陣換將了。對於廉頗來說,是趙國久經沙場的老將,在趙國將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現在,趙孝成王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自然不利於趙國將士的團結。
  • 戰國七雄之趙國都城南遷:有得有失,最後還是向北看
    趙國的都城有過三個遷移,先是在晉陽,再是在中牟,最後是在邯鄲。這三個地方中,晉陽在今天的太原一帶,中牟在河南鶴壁一帶,邯鄲在今天河北邯鄲附近。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趙國都城由北向南遷移了很長的距離。那麼趙國為什麼要進行這麼長距離的遷都呢?
  • 河北省一個市,人口超900萬,曾是趙國的都城!
    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邯鄲市來說,人口超900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戰國邯鄲為趙國都城,魏縣為魏國都城;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漢末曹魏在臨漳建都,先後為曹魏、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北宋,大名府成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 趙國為什麼捨棄易守難攻的晉陽,而選擇邯鄲為都城?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式微,諸侯們紛紛站出來爭雄稱霸,後期通過兼併戰爭,形成戰國七雄的局面,而這七國之間的競爭與攻伐也是一刻都不曾停過。提到趙國的都城,很多人都知道是邯鄲,但就邯鄲的地理位置來說,似乎有點無險可守的感覺,那為什麼趙國最終會選擇在這個地方立都呢?為什麼不去選擇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晉陽呢?實際上,趙國的都城一開始並不是邯鄲,而是晉陽。不過晉陽為都城是在趙國還沒有正式成為諸侯國的時候,只能說是趙氏家族的都城設在晉陽。
  • 六國衰亡之趙國篇:曾為天下強國,是哪任君王使其滑入滅亡深淵?
    趙國,這是一個與秦國同根同源的國家,兩個國家的公室卻是商朝名臣飛廉之後,同屬嬴姓趙氏。在戰國後期,尤其是楚、齊兩大強國相繼衰敗之後,趙國更是成為了那個時期僅次於秦國的第二強國,也是山東六國之中的第一強國,是那個時期唯一一個能夠和秦國硬碰硬的國家。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哪任君王為其埋下了滅亡的禍根,又是哪任君王使其滑入滅亡的深淵呢?
  • 戰國七雄均曾歷經多次遷都,你知道他們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嗎?
    戰國時期,列國伐交頻頻,作為當時最為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之中,有不少國家的都城都進行過遷徙,那麼當時七大諸侯國的都城位於現在的哪裡呢?我們逐一來回顧一番。秦國:九座都城秦國是崛起於西北地區的諸侯國,其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西周滅亡之後,秦襄公因派兵護送周平王遷都有功,而被封為諸侯。
  • 河南境內有兩個「中牟」 其一曾是古時趙國首都
    隨著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鄭州都市區建設加快推進,與之融合的中牟發展被提升至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層面,同時作為鄭汴港黃金三角的核心支撐區,中牟已成為政策聚焦支持、資金優先扶持、項目爭相入駐的熱點區域和炙手可熱的投資焦點區域。 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一個「中牟」。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韓國的地盤就是今天的河南的一部分,同時河北這邊還掛一個角。 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是一個大國,尤其是趙武靈王時期,趙國迎來了最為鼎盛時期,這個時候趙武靈王還打算滅秦。
  • 「戰國七雄」趙國的後裔都去哪兒了?
    秦將王翦利用反間計,讓趙王遷殺死趙國長城李牧,然後踏平邯鄲,趙國滅亡。趙王遷的哥哥趙嘉逃到代地,稱「代王」,後為王翦的兒子王賁所擊破俘虜,趙國絕祀。可是趙國的後裔由於遭到秦始皇的迫害一時間找不到人,於是趙國的復闢竟然是由兩個魏國人來完成的。這兩人叫做:張耳和陳餘。魏國人張耳曾經做過「戰國四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魏國滅國後就逃亡了。他和陳餘是老鄉,兩人後來一同加入了陳勝的起義軍。他們跟隨陳勝的部將武臣攻克了邯鄲,剛好這時陳勝在陳郡稱王,於是他們勸武臣也在邯鄲稱王,是為趙王,趙國就這麼復闢了,但卻不是趙王的後裔。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在我們從小學歷史課本就開始背的中國古代朝代口訣中,就有一句「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史學界通常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劃分春秋和戰國,而在戰國時期,雖然有諸多國家,最後形成了以「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大國爭霸的歷史階段,史稱「戰國七雄」。
  • 趙國滅亡的時間在什麼時候?
    公元前207年,章邯率兵20萬在巨鹿圍住以趙歇為首的起義軍,然後帶領趙軍一起來攻攻打秦國,說起來也是趙國最後一支遠徵軍了,但不可否認的是,趙軍也是最慘的,餓死的都是平民,而且說那是餓死也不為過,長平之戰一次就斷掉了秦國後勤供給。
  • 戰國七雄從建國到滅亡,各存在了多少年?
    公元前386年,姜齊的最後一位君主被流放,出現了田氏代齊。後面的齊國都是田齊。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滅亡。齊國的滅亡是最活該的,秦滅其他國家時,齊國一直袖手旁觀。最後是不戰而降,國君活活被秦王玩死。燕國:822年
  • 邯鄲,是河北省最具有潛力的城市,曾是趙國都城,這裡人傑地靈
    我們一起來看河北省最具潛力的城市—邯鄲。河北要說起邯鄲,目前可能很多外省的朋友們不是很熟悉,但是這座城市在古代,這裡曾經是趙國的都城,可是非常了不得,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裡成為了一座三線城市,但是,我們相信這裡是一座非常有潛力的城,在不久的將來,這裡一定會成為一座有魅力的一線城市
  • 衛國人呂不韋,為什麼能在趙國成為富商,邯鄲的這個特點他國沒有
    商人跟周人不同,周人是個典型的農業立國的國家,早期的文化水平比較落後,商人風俗跟周完全不同,商人喜歡佔卜,喜歡冒險,更有一種闖天下的激情。正是這種特性吧,時間久了衛國國君仿佛是被同化了一樣,衛國國家不大,但國君做的荒唐事真不少,而其國民普遍比較開放和奢靡,周代是說的鄭衛之風靡靡之音,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 趙國巔峰時國土有多大?看完後可發現:怪不得只有趙國可對抗秦國
    春秋時代,天下有幾百家諸侯並存,但到了戰國時,天下漸漸只剩下了秦、楚、齊、燕、趙、魏、韓這7個國家而已。尤其到了戰國中後期時,秦突然暴走成了天下最強的國家,唯有趙可與之匹敵,其他5國就基本處於玩「輔助」的龍套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