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有很多,中國人為什麼對德國情有獨鍾?

2021-01-12 指點江山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一個中國廚子,娶一個日本太太,再找一個法國情人。」雖然,這只是一句供人調侃的話,但是,卻是無數中國有錢人嚮往的生活。另外,這句話還衍生出了許多不同版本,例如:

「娶日本老婆、僱中國廚子、開德國汽車、住美國房子、戴瑞士手錶、用英國管家、去韓國美容、穿法國時裝、戴南非鑽戒……」

雖然,每個版本都有所不同,但是,最板上釘死的一條就是 「開德國汽車」。由此可見,人們對德國汽車的喜愛,對德國製造的肯定。而德國,就如同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低調卻富有內涵,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買東西不再看表面,卻開始對德國的「靠譜」異常著迷。

今天,低調的奢華,已經成為德國製造的標籤,國人認可德國人的嚴謹務實的同時,他們對待歷史時的那種不斷反思的態度,更是讓中國人欽佩不已。

其實,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德國「粉絲」。

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就迷戀上了德國,中國人就是德國產品的粉絲,大部分人都非常肯定和喜愛德國製造的產品。而哈德,也確實是一場曠日長久的洋「物」運動。其實,早在晚清時期,中國人就開始迷上了德國,對德國製造的所有產品都非常有好感,並且,這種好感還逐漸加深,直至深入骨髓。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緊閉的大門被列強的炮火轟開了。此時的中國,不管是工業還是軍事都已經大大落後於其它歐美國家,之後,中國終於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繁榮昌盛的「天朝上國」了。各路愛國人士紛紛開始發起救國運動,並把重心放在了軍工的生產上。

在此同時,中國人通過普法戰爭,也見證了歐洲大陸上的霸權易主。在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聯邦這個原本分裂的、弱小的國家,突然強勢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他們不僅俘虜了拿破崙三世,還在巴黎的凡爾賽宮鏡廳上,舉辦了德皇威廉一世的加冕典禮,並宣布德國從此統一。

這個原本弱小而分裂的國家,不僅用敵人的鮮血洗清了以往的恥辱,還暫時埋葬了當年拿破崙一世終結德意志第一帝國時的仇恨。普法戰爭的勝利,這種弱國的逆襲,只有在小說上才會出現的橋段居然實現了。它如同一劑及時的強心針,讓同樣飽受磨難的中國人,那個脆弱的心靈激蕩了起來。

如果,有熟讀中國近代史的人,一定看過李鴻章的名字,甚至,對他的事情也有很深刻的認識。

但是,大家知道李鴻章就非常痴迷德國軍火嗎?

當時,李鴻章非常熱衷於購買德國製造的產品,其麾下的軍火大部分都是購買德國的。例如,曾在1868年,李鴻章麾下淮軍的各個營以及親兵炮隊,就已經陸陸續續購買了德國的克虜伯後門四磅鋼炮。一共購買了一百一十四尊,不僅創辦了克虜伯炮車隊,還聘請德國人來當車隊教習。

對於德國的炮車,李鴻章曾評論說:「英國和德國製造的新式炮火最為精妙,並且,德國克虜伯後門鋼炮在擊敗法國軍隊後更是馳名中外... ...」許多朝廷上的封疆大吏們,非常認可李鴻章的話,也非常推崇德國製造的軍火,可以說,在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了共識。

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左宗棠軍隊中的步兵佔了總兵力的百分之六十。而這支軍隊的主要裝備,就是德國製造的軍火,即:德國製造的七響後膛快炮與毛瑟槍。其實,左宗棠與李鴻章一樣,非常推崇德國製造的產品。後來,他還通過各種關係,讓胡雪巖在上海購買了克虜伯後膛鋼炮四十八尊。

1877年,克虜伯和另一德國軍火公司開展了波鴻協會,李鴻章還利用這次競爭誘惑弗雷德·克虜伯,讓他同意並接納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到德國的埃森進行免費培訓。當然,李鴻章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代表清政府向德國追加購買了八十二門大炮。

到了1880年,克虜伯的全權代表抵達北京,並與李鴻章直接見面後進行了談話,還獲得了淮軍只採用德國克虜伯炮的承諾。

除了上述幾點能夠看出李鴻章對德國製造的痴迷之外,下面的內容就會讓我們發現:李鴻章對於德國軍火的痴迷不僅僅於此。

當時,出於對德國克虜伯大炮的信賴,李鴻章捨棄了非常火爆的英國軍艦,選擇購買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作的軍艦。

那麼,李鴻章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原來,是因為這個廠家與克虜伯有著非常深入的合作。

當時,北洋海軍七艘主力艦裡就有五艘是德國製造的,其中,包括了赫赫有名的鐵甲艦「定遠」和「鎮遠」」,以及巡洋艦「濟遠」、「經遠」和「來遠」。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會發現:無論是「致遠」還是「靖遠」,在這剩下的兩艘英國製造的軍艦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克虜伯艦炮的身影。

有統計,在1877年到1896年這19年間,清政府購買了大量的克虜伯家族的軍火,光購買的大炮就接近兩千門,這樣的訂單在當時是非常龐大的。甲午戰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繼續編練新軍。這期間,購買的裝備基本都是德國的,武器也要從德國引進,連軍隊的制度,也有模仿德國的地方,並且,還計劃要在1905年前練成三十六鎮新軍。

除了李鴻章之外,袁世凱也非常推崇德國軍火,他新建的陸軍中炮隊的裝備也都是克虜伯炮。

從辛亥革命到韓戰,幾乎在每一場戰爭中我們都能夠看到「漢陽造」這一輕武器的身影。而這款武器的原型,正是德國一八八八式委員會步槍。在現代的抗日神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種武器——駁殼槍,它擁有 「盒子炮」、「大鏡面」、 「快慢機」等等別稱,也是德國毛瑟的專利。

不過,實際上不管是清政府還是清末的「洋務派」,他們對於德國的喜愛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而忽略了德國的軟實力。他們只看到了堅船利炮,只看到了德國軍隊用德國製造的軍火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卻忽略了德意志聯邦在整個十九世紀,甚至更久以來,在各項軟實力上所做出的奮鬥和努力。

從1819年開始,普魯士就和周邊的國家建立了關稅同盟,這期間,也在不斷招攬新成員讓更多的國家認識到這個同盟並加入他們。這個關稅同盟,讓各聯邦國家的聯繫更加緊密經濟交流也越加頻繁。國家大門的開放給德意志聯邦帶來了生機,也讓德意志聯邦的經濟蓬勃發展最終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除了在經濟方面做出調整和努力之外,普魯士還從教育入手積極改變國家的軟實力。

從1825年開始,普魯士就實行了強迫性的教育制度。在十五年之後,普魯士就有著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入學率,相當於一百個學生裡面,就有八十個人入學。教育的紅利給普魯士帶來了遠超英、法的動力,這也大大拉升了國家實力。

到了1871年,德國完成了統一,其政治權利上的相應配套設施也早已準備齊全。作為大哥的普魯士帶領德意志同盟的其它國家共同實現了這次統一,也因為前期的準備避免了一些新興政權上的低級錯誤,才能讓國家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這其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人稱「鐵血宰相」、「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的奧託·馮·俾斯麥。

俾斯麥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在1866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取得勝利。這期間,他猶如一匹識途的老馬,用他超越常人的理性和政治智慧,在德國統一初期便有效地遏制住了革命中民粹主義的擴大,把民眾的激情以及一些過多的能量都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之中,最終,讓國家能夠更平穩地度過統一初期。

話說,在1933年,納粹黨帶領他們建立了當時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給德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戰爭,讓國家陷入了動蕩。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德國發展做出了貢獻,幫助德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體系,降低了當時的失業率,減少了失業人員數量,帶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同時,當時的領導人也憑藉著自己果斷的行事作風,讓德國在短時間內從戰敗國的陰影中重新站了起來。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在說說當時非常喜歡德國的蔣介石。蔣介石非常推崇和讚賞能夠迅速崛起的德國,這點早在他留學日本的時候,就能看到端詳。

那時候的蔣介石學習德語,認真學習和研究德國的制度、政策等方方面面,並在1912年與1918年兩次奔赴德國學習。蔣介石一心學習德國,他認為:中國應該主動學習德國的軍事教育和訓練制度,並在《軍聲》這本雜誌上,高度讚揚了德國的軍事教育和軍事訓練制度。

在第三帝國建立以後,蔣介石和這個國家進行了精神上、「靈魂」上的交流,從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向蔣介石贈送自己的照片、德國的國防軍榮譽軍刀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德國對蔣介石還是非常友善的。當然,蔣介石也是非常崇拜他們,甚至揚言道:中國也需要自己的領導人。

當時,國民黨內部還有人建立了一個名叫藍衣社的組織,這個組織效仿的就是納粹中的衝鋒隊——褐衫隊。「中正式」是中國近代的第一款制式步槍,是德國授權的二十四式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就是用蔣介石的名字來命名的。

不過,蔣介石對德國的喜愛與洋務派一樣,也僅僅只停留在軍國主義的層面而已。

當然,在民國時期,並不僅僅只有蔣介石一個人強烈表示了自己對德國的喜愛。根據《統一後的德國對世界的影響》這本書的記載:在1918年到1924年這六年間,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方政府,也曾經想方設法地爭取德國的支持,但是,最終卻沒能實現。

在國民黨和共產黨第一次合作失敗以後,國民黨內的右翼勢力就聘請了大批德國軍事顧問對中央紅軍進行了「圍剿」行動。在對紅軍進行第五次圍剿的時候,國民黨軍隊還購買了大量的德國山炮。甚至,就連彭將軍也不得不承認,國民黨軍在第五次「圍剿」時候,其武器裝備與以往幾次有了大大的提升。

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這些德國軍火讓共產黨吃了大虧,被迫開始長徵之路。可惜,這都是國民黨對德國單方面的示好,一頭熱的買賣始終是沒有辦法長久的。之後,中國和日本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迫使德國必須在兩個國家裡選擇一個。

最後,因為中國原材料的戰略價值遠不如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最終,納粹德國選擇了日本拋棄了民國政府。後來,國民政府轉而投入美國懷抱則成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不管是近代還是現代,大部分中國對德國的關注,多數集中在德國製造這一方面,對德國的精神層面了解較少。但是,隨著先進設備的引進以及國家與國家間的聯繫加深,中國人也開始關注除到德國工業產品以外的事物,如:德國人的生活方式等,不再局限於一小部分事物。

研究德國製造的產品,我們能夠發現,德國人對細節的考慮非常周到、全面,做工一絲不苟嚴謹踏實,他們即不像法國人那般浮華,也沒有英國人那般矜持,但是,他們卻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更多的是追求一種靠譜、嚴謹、精緻的精神。

不管我們一開始喜歡的是德國的軍工還是德國製造的機械,最終,我們都無法避免喜歡德國「秩序」。在深入研究德國之後,我們會發現,在德國一切事物都是要講究秩序的。大到國家的統一,小到設備零件的生產,都會有相應的秩序,都要遵循相應的秩序。

在德國,德國人見面就會問說 「Alles in Ordnung」,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秩序還好吧?」這樣的問候,在德國就如同我們對朋友問「今天吃了嗎?」一樣普通。可以說,「秩序」這兩個字,代表著日耳曼民族的精神,也是日耳曼民族的內核,更是德國製造能夠揚名世界的最大魅力。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德國不管是在經濟制度,還是在教育體系,都體現出了秩序。

其實,德國的教育制度非常有意思,這裡再讓我們從教育方面入手,帶領大家更深刻的認識德國的魅力。

上面也提到了,從1825年開始,普魯士就實行了強迫性的教育制度。儘管,在十九世紀中葉,德意志學生的入學率非常高,文盲率是歐洲各國最低的,但是,在德國人從小到大的教育裡,他們並不認為每一個人都需要教育,或者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且有能力上大學。

從進入學校開始,德國的小孩子就被分為三六九等。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學生上五年級的時候,就會被劃分到實科中學、職業預科以及文理高中這三類學校中的一個。但是,並不是每一類中學的學生都有資格去參加大學考試,在這三類學校裡,僅僅只有文理高中的學生有資格去參加大學考試。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歧視,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帶有任何歧視和偏見,這是德國民族個性的產物,適合他們務實性格的教育模式。德國人認為:這種階梯式的教育模式最適合德國,將有利於德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之後,經過長期的實踐也證明:這種教育模式極為適合德國人,從小學畢業就開始的分級模式,對德國培養人才的腳步並沒有任何影響,反而,讓國家的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願意學習、適合學習的優秀人才身上,更讓其資源的利用率變得最大化。

通過收集數據,我們能夠發現,僅僅洪堡這一所大學,就曾經培養出如:黑格爾、費希特、費爾巴哈、海涅、馬克思、恩格斯、拜耳、赫茲、愛因斯坦、薛丁格等等一系列偉人。

在國內,有許多專家針對德國的「治學」進行了激烈的評論。北京大學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就曾認真研究過德國的教育模式,並尖銳地總結了德國「學術分校」的概念,認為:德國教育模式是分級的,大學的任務在於研究知識,而高等專業學校的主要任務在於讓學生學習技術。

作為一名曾經在德國留學的海歸,老校長蔡元培極力反對把大學和職業目標聯繫在一起。並且,在他的提倡下,當時的北京大學把大部分的職業技術類專業都去除了,僅剩下文科和理科。

之後,就有專家學者對老校長蔡元培「砍」專業的做法做了評價,認為:蔡元培先生對德國大學的看法和借鑑,並不是因為當時中德合作或者中國被迫合作,而是因為想要對德國的大學教育模式進行學習,是一個主動借鑑和吸取經驗的過程。

因此,他對德國的學習也最為全面和客觀的。

大家都知道,1978年,我國實施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這一政策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生機,也給中國的許多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商機。

當然,這些企業包括了國外眾多企業,而德國企業自然也在其中。在此,我們要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這家企業,它的成立可以說是中國、德國合資的榜樣。

事情要從1978年說起,那時候,上海汽車製造廠開始與德國的大眾公司進行商談,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在經過六年的較量、競爭之後,在1984年10月,中國和德國終於在人民大會堂上簽署了一系列的合營合同。從那以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開始在中國引進德國汽車。

之後,包括奔馳、寶馬在內的許多德國企業,都緊跟大眾汽車的腳步,紛紛與中國企業合作,成立相關的合資企業。因為德國企業先於其它國家行動了,最終,在國內取得了許多好處和優勢。如今,德國汽車已經被國人完全地接受和熟悉,大部分中國人在購買汽車的時候,都會看看德國汽車。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質量、品牌等等方面也是國人最為青睞的地方。

到了1994年,總理訪問德國,當時,他手上有著一萬億美元的進口總額,以及中、德貿易一百億美元貿易額這兩張「王牌」,所以,中國憑藉著這兩張牌希望德國政府放寬甚至取消限制技術轉讓的政策、制度,支持中國儘快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

從這件事以後,德國製造的產品更是大規模、大批量地進駐到了中國,給國家經濟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其實,在那時候中國和外國合作的引進案裡,中國總是處於失敗的位置,這也讓中國更加重視技術的學習和引進。2004年,中國對技術更加渴望,一場中國高層對外國企業的專業談判吸引了國人的關注。

預測同時,也讓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汽車以外的德國製造業——高鐵。雖然,現在看來,中國的高鐵技術當之無愧的處於世界頂端,但是,高鐵的發明並非源自中國。為了能夠讓國家更好更快的發展,中國高級管理層們提出購買高鐵產品,以及高鐵研發的核心技術。

當時,應標的四家企業來自不同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法國、日本和加拿大。其中,德國的西門子掌握著ICE3列車,代表著當時全世界最為先進的高鐵技術。而與西門子合作這次高鐵業務的,正正是我們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夥伴克虜伯。

在高鐵技術中,西門子主要掌握著動力和控制技術,克虜伯則負責機車和軌道的部分。

某次,德國訪問中國的時候,德國總理施洛德曾說過:他們願意把德國的高鐵技術提供給中國。這樣看來,中國和德國之間的高鐵合作,似乎是水到渠成,但是,實際上整個商談的過程非常艱難,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波三折。不過,結局是美好的,最終,中國和德國還是開展了高鐵合作項目。

不但技術轉讓費從三點九億歐元下降到八千萬歐元,更是將所有的關鍵技術統統寫進標書。除此之外,德國人還發現,現在的中國並不僅僅是唯外國馬首是瞻的市場新手,而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身經百戰的老手了。西門子拿到了中國訂單,發展了企業,而中國也最終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高鐵技術。

在往後的八年裡,中國都在不斷努力,終於在2012年8月7日,中國北車製造的動車部件第一次出口到了德國,結束了單方面從德國進口產品的日子,做到了製作並出口產品給德國的歷史性改變。當然,如果中國想要在技術上真正地超越德國,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出口大國,恐怕還有一段非常長的路要走。

所以,現今的中國仍需要繼續的努力拼搏。

參考資料:

【《世界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

相關焦點

  • 德國美女分析:為啥大多數的德國人,都會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人
    相信很多人應該最近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其實很多國家的人,似乎對中國都有相當大的誤解,這些誤解體現在多個方面,而且這些誤解聽起來真的還挺荒謬的,甚至於你都不清楚。 為什麼她們還會有這樣的認知,明明都是發達國家了,為啥思想還這麼陳舊。
  • 為何很少在國內看到德國遊客,來聽聽真實原因,德國人:不值得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重要,與世界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吸引了大量的外國遊客來學習中國的文化,中國除了名勝古蹟和自然美景很多,中國還是有名的美食大國。
  • 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這是什麼原因呢?
    德國的形象是世界務實合作者,與中國淵源頗深。在晚清時期;德國從經濟利益作手,幫助清朝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著名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均由德國製造,且一分錢一分貨,完全不打折扣,具備世界一流水平。希特勒,作為一個戰爭的瘋子。
  • 為何德國人不喜歡中國人?德國姑娘說出真相,原因很直白
    陽光輕柔地照進窗臺,映著乾淨的玻璃窗,光暈均勻且通透,讓人一下子就有了活力。很多人都不曾細心品味過清晨的美好,不曾在意清晨無私贈予的美好。美好的一天即將開始,下面先一起來了解一下今天的資訊吧。說到經濟發展,相信很多細心的小夥伴們都有同樣的感覺,我們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快點,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在很多國家都對中國表示友好的時候,為何還有部分的德國人不喜歡中國人?
  • 德國官方忍不了了:「不能再讓中國人笑話我們了!」
    德國政府近日制定新政策,要求未來的文身師至少學習3年中文。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對於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看起來相當神秘,於是熱愛文身的他們總喜歡文上漢字,但往往後果都不堪設想。Quora網站之前就有一個帖子:作為一個中國人,當看到一個外國人身上文著漢字文身,你是怎麼想的?帖子裡面,眾多中國人講述了自己見過的讓人哭笑不得的文身,可是礙於對方是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文身也不是隨時就能去除的印記,他們還是選擇假裝什麼都沒看見,然後默默地發個帖子。「我在美國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美國同學弄了個新文身,然後特別炫耀地給我看,問我酷不酷。
  • 一個移民到德國4年的中國人,真實的生活感受是這樣的!
    在文章開始之前,小編先為大家描述一下在德國經常看到一些畫面,早上,伴隨著鳥語花香一路陪送孩子悠閒的散步去學校,中午,可以在品嘗著咖啡的陽光下沐浴著陽光,到了晚上,可以與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的在草坪上餵鴿子,到了夜晚降臨,可以與孩子在家中做各種各樣的遊戲或者在午後看月光,到了節假日,一定與家人來一場郊外旅行。
  • 德國小鎮的狂歡節,那裡的老外都忙著當「中國人」
    為了附和狂歡節的主旋律,當地的肉店招牌甚至直接改名為「中國肉店」,麵包店則轉變為「中國麵包店」,除了有德國人最愛的啤酒,還出售新鮮的「中國甜甜圈和椒鹽脆餅」。歐式深色橡木餐桌和椅子上面掛著紅色中國燈籠,那種衝突感仿佛燈下坐著西方的騎士和中國的關羽在一塊進餐。
  • 為什麼中國人活得很痛苦?
    為什麼中國人活的很痛苦?只要你打開新聞看看,你就會發現相比於很多外國國家,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非洲的落後國家,中國人顯得活的尤其痛苦。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到底是為什麼。明明有很多國家比中國過的更不好,但是他們的人民。卻很幸福。有些國家比中國過的好,他們的人民也幸福,那為什麼就中國人活的不幸福呢?活的很痛苦呢?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考。
  • 德國之聲:中國人喜歡歐巴馬 那歐巴馬呢?(圖)
    德國之聲1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喜歡歐巴馬-歐巴馬喜歡中國嗎?中國讀者購買「歐巴馬獲勝」報紙  如果能投票,中國人看來多半會選歐巴馬。中國民眾和領導人對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顯得非常的高興。可是歐巴馬對中國真的會特別好嗎?
  • 德國青年曾分析:為啥大多數西方人,都會從反感中國人?
    西方有很多人並不喜歡中國人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所體會,但是究竟是為什麼他們會特別反感呢?一位德國青年就曾經分析過其中原因,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流傳可不是白說的,所以大多數人對人待物都是極其禮貌的,按理說應該會有非常多國家的人都喜歡中國。
  • 中國人喜歡德系車,看到德國人開的汽車,老司機:有眼光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車,大家在買車的時候都會選擇合資車或者是進口車,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些車的質量是有保證的,在我國的大街上可以看到跑得最多的也就是德系車了,像大家熟悉的斯柯達,捷達還有奔馳寶馬,奧迪等。
  • 世界上各大國離婚率排名
    比利時,離婚率71%西班牙,離婚率63%盧森堡,離婚率60%法國,離婚率55%美國,離婚率53%中國,離婚率43%;可以看出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基本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經濟發達,結婚和離婚的成本都比較低,所以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不會像中國人這麼慎重。
  • 西方發達國家的痛:如何拯救缺失的愛?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那麼,為何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都要鼓勵早婚呢?1.結婚的秘密?很多國家的女性,包括現在中國很多女性也都受到一種思潮的影響:女權。通俗點說,叫做依靠自己,用某些形象機構的術語,叫做:女性獨立。國外女性在很多方面受到這種獨立思潮的影響,有了很多其他的結果,最主要的有兩點:1.晚婚;2.離婚。我們先來說說晚婚這個事情。我用實際例子來說明一個晚婚這個事情對整個國家人口的影響。
  •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累呢?因為中國人既為前人而活,又為後代拼搏
    確實,小編可以肯定地說,不論國家的貧富,中國人確實是世界上最累的人,以至於每年的小學生評語裡面,老師總會不由自主地加上一句:勤勞很多外國人不理解,總會問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這麼勤勞嗎?還是因為吃不上飯嗎?其實,我想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有了答案。因為責任。責任並不只是說一說而已。最近幾年,各種渠道鋪天蓋地的報導德國的工匠精神,日本每天擦八遍桌子事跡,很多人覺得這才是責任,君不見你只是看到的表面而已。他們的責任,在於他們在工作期間做好自己的所有事。
  • 德國女孩在中國留學2年,回國後不適應,讚嘆中國好,這是為何?
    旅行可以帶給我們勇氣,讓我們變得灑脫,當我們走過玻璃棧橋,試過高空跳傘,敢於蹦極攀巖,當我們鼓起勇氣那一刻就似乎有了徵服世界的力量,而這股力量也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許多艱難的時刻。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我國不僅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而且基礎建設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很多外國人都紛紛來到中國旅遊,他們甚至想要在中國定居。一些來到中國旅行的遊客們都為中國的發展速度感到非常讚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位德國女孩來到中國留學2年後,對中國有怎樣的評價呢?她回國後便對家人說,還是中國好!
  • 中國人的日常用品,卻被來華旅遊的德國人買爆,到底是什麼呢
    導語:中國人的日常用品,卻被來華旅遊的德國人買爆,到底是什麼呢。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旅遊一直都是各國人民放鬆身心的一種絕佳選擇,不光是現在的中國人喜歡出國旅行,也有很多外國人也喜歡來中國旅行。
  • 在德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中國男人和德國男人有哪些不同
    誰更浪漫中國人和德國人?誰更浪漫提到歐洲那自然人們就會想到浪漫,在中國街頭看到很多男人幫女朋友/老婆提包,這是在德國根本看不到的現象。例如我老公和前男友(也是德國人)都不會,他只會很紳士風度的幫你提一下,在你手上滿是東西的時候,但是僅僅2分鐘他會把包歸還給你。
  • 為什麼很少中國男人和德國女人結婚?值得所有女人思考
    我認識很多德國人娶了中國姑娘。卻很少有德國姑娘嫁給中國人。仔細想來十年來只認識兩個德國女人嫁給了中國人。其中一個已經離婚,另一個剛剛結婚。 幾年前,曾經問過一個來中國留學的德國姑娘,有沒有找個中國男朋友,她說,我很想找一個,中國男人挺好的,但是他們「太害羞」了。 我很難理解中國男人怎麼會是「害羞」呢?後來仔細分析了一下德國女人的性格,發現了這裡的秘密。
  • 德國人會考慮和中國人結婚嗎?聽聽德國姑娘咋說,和你想的一樣嗎
    德國人會考慮和中國人結婚嗎?聽聽德國姑娘咋說,和你想的一樣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非常封建保守的社會逐漸變轉變為如今的開放社會,因此對於跨國婚姻現象也是普遍了很多,德國人會考慮和中國人結婚嗎?聽聽德國姑娘咋說,和你想的一樣嗎?
  • 在中國幾乎看不到德國遊客,德國人說出了真相,原因太現實
    而且我們國家可以去旅遊的地方有很多,還可以到每個地方品嘗當地的美食。小編就是一個很喜歡在國內遊的人。但是不少人會發現:有很多外國遊客都喜歡來中國旅遊,唯獨不見德國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中國和德國的建交還算是不錯的,但是來中國旅遊的德國人真的是屈指可數。其實德國人說出了真相:首先就是地理位置的問題。德國與中國之間隔了很多個國家,地理位置太遠是一個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