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閒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閒

2020-09-07 浪花先生


閒,是一種心態


閒,繁體字寫作「閒」。說文解字如此解釋:「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在門裡望見月亮,多美的意境。


世間最讓人受用的,就是如門內望月一般的閒暇,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讓閒變成了奢侈。


蔣勳有次去一家公司做演講,問道:「你們在這裡工作五年了,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公司門口那一排樹是什麼樹呢?」


聽眾一臉茫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


大家每天上下班都從那排樹木前面經過,但是匆匆忙忙,從未留意過開花、落葉,更不會關注品種。


事實上,那排小葉欖仁的葉子漂亮極了,綠色的葉子會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


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顆閒心,就是發現美的眼睛。可我們常常活得太粗糙,失去了這份閒心。


想起了身邊的幾個女性朋友,常常愛拿出手機,拍下身邊的小美好、小確幸,正是因為有一份「閒心」,她們才能發現很多容易忽略的美。


這顆「閒」心,正是熱愛生活的一顆心。它只和靈魂有關,與金錢、地位無關。


高曉松講過這樣一件小事:演出回去的路上,車在公路開到一半,樸樹說:停車。


高曉松問:你幹嘛?樸樹指指遠方說,我要看夕陽。


高曉松問:那你怎麼回去?樸樹回答道:那不管,以後再說,你先讓我看夕陽。


最後他就抱著吉他唱著歌看夕陽,沒人知道他怎麼回去的。


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要想發現美,你得像樸樹一樣,有一顆「閒心」。


「萬物靜觀皆自得,閒到心閒始為閒」,此乃休閒之大境界。


忙,需要閒來調劑



每天站在高樓上,看著地上的小螞蟻。它們的頭很大,它們的腿很細。


它們拿著蘋果手機,它們穿著耐克阿迪,上班就要遲到了,它們很著急。—— 郝雲《活著》


雖然有點戲謔成分,可這活脫脫是現代人的寫照。


不知何時起,奔波在大都市裡的人們,見面的寒暄語,悄悄從原來的「吃了嗎?」變成了「忙不忙?」。


工作永遠忙碌,家務天天無休,孩子時時要陪——忙啊;


見不完的客戶,赴不完的飯局,刷不完的朋友圈——忙啊......


有事情忙碌,其實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別讓這種忙碌失去了意義。


早年間,忙於拍戲的成龍,有一次心血來潮去接孩子。等了半天,兒子也沒從學校出來。


他兒子的老師走出來對他說:「你兒子都上初中了,你怎麼還來小學等?」


所以,我們要回想,人生努力的真正目的何在?你忙的價值何在?


看過一篇微小說。主人公天天忙於工作,很少回家看父母。


一天,他請客吃飯,對方卻因故不能來,眼看一桌子菜要白白浪費,就把父母叫來吃。


老人不知所以,吃得喜笑顏開,過後逢人便誇兒子孝順。


主人公突然想起:自己請過無數人吃了數不清的飯,卻唯獨沒有請父母吃過一頓飯!


忙得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沒有時間外出旅遊,沒有時間靜靜讀一本好書,沒有時間品一杯香茗,沒有時間讓身體調養生息......


這樣的忙,真的有意義嗎?


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寫道: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且從忙碌、煩悶中解脫出來,去到一個幽雅脫俗的地方,讓身心得到休養。


就算周身物慾橫流,也得保留一份閒情雅致。


忙裡偷閒,就是生活中最好的調劑,更是人生大智慧。


閒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大多數人忙起來便會廢寢忘食,完全失去了自我;而當閒下來時,又會覺得無所事事,在虛度光陰。


這樣的人無論忙閒,都會無所適從,沒法領略生活的充實和豐富。


忙與閒,大有學問。


我們熟知的蔡瀾, 林語堂,陶淵明等人,把人生活得瀟灑非常,但其實,他們也是各有各的忙處。


比方說,蔡瀾說自己是忙了40年以後才知道怎麼閒下來,他的話說得很明白:基本功可沒有不枯燥的。


林語堂,愛花愛鳥愛看電影,可100多萬字的整部《京華煙雲》都是他人在巴黎每日清晨6點-8點用英文寫完的。


他女兒還說「其實父親總是寫字到深夜,飢餓難耐,有時候要連吃五個煎蛋」。


陶淵明,再閒適也是要種田耕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些生活家們,深諳閒與忙之道,在兩者之間轉換自如,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梁實秋說:閒,要有滋味;忙,要有價值。


借著閒暇暫時逃遁現實的利益世界,找回自我,這樣的閒才有滋味。


為理想和興趣而忙,你忙而快樂,不停地學習進步,這樣的忙才有價值。


有副對聯說得好: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吃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是的,生活本該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蘇東坡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願你能閒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閒,做自己的主人。

相關焦點

  • 港視文置 I 忙,最好的人生狀態
    沒過幾年,因為太閒,妻子迷上了賭博,丈夫迷上了遊戲。二人終日無所事事,很快就把拆遷款敗光了,曾經幸福和諧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忙,是治癒閒的良藥。你若無所事事,生活都是風霜雪雨;你若忙碌有度,生活自會精彩紛呈。只有讓自己適度忙碌起來,才能找到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 忙有價,閒有味
    無論是工作的時間,還是閒暇的時間,其實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寶貴時間,去把生活過成有意義的每一天。畢竟,你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你生活的品質。要有滋味梁實秋曾說: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閒暇,在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閒暇去做人,有閒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 人生,閒要有滋味,忙要有價值
    最好的生活是,閒要有滋味,忙要有價值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閒暇,於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閒暇去做人,有閒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在工作之餘,彈彈琴、畫個畫、打打球,去做一些無用,但是有滋味的事情,並且在這種無用之中,體會到一種純粹被興趣驅動的快樂。
  • 越忙越充實,越閒越空虛
    建榮說,以前上班,天天盼著退休,盼著日子能閒一些。總希望閒下來想幹啥幹啥,想吃啥吃啥,天天睡到自然醒。真退休了才發現,退休比上班還累。怎麼個累法?閒得累。閒著也累?建榮說,你沒退休你不知道,閒著無事才累呢,不像上班時有人管著充實。那為啥不弄一點愛好?比如養個花,遛個鳥呀什麼的。
  • 走走停停,閒下來,才是最忙的
    人生路上走走停停,閒下來的時候最忙。閒下來,總要去想我該去幹什麼?有一種感覺,忙的時候過的快,閒的時候數時間。有時候會覺得忙一點好,這種觀念是不是正確呢?不是全錯,也不全然是對。有針對的忙,才會體現出勞動的價值。村裡有兩位婦人,一位沒日沒夜的工作,在礦上每天上兩份班。但是她的丈夫好吃懶做,終日醉酒當歌,事實她的家庭過的並不富裕,時常入不敷出。
  • 心裡有你的人,再忙也是閒
    在網上,時常有人說,心裡有你的人,再忙對你都是有空的,心裡沒你的人,再閒也沒時間和你交流。儘管這些話,說得有點過於肯定了些,但背後的意義卻不簡單呢!>其實吧,這世界上並沒有誰天生註定欠你什麼,只不過,可能在他的心裡、眼裡,你比別人更加重要,所以在這些情況下,哪怕他再忙,
  • 人生,忙,要有價值;閒,要有滋味
    02閒暇處,找回自我忙,心亡也。所以人們需要必要的閒暇,在日常的生活中抽出身來。驟然在工作中閒下來,如何安排自己的閒暇就顯得格外重要。或者說人正是因為在閒暇的時間裡才分出了高下。梁實秋說過,手腳相當閒,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每個人才能有閒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有的人彈彈琴、畫個畫、打打球,去做一些無用,但是有滋味的東西。並且在這種無用之中,體會到一種純粹被興趣驅動的快樂。
  • 真正的忙,是工作裡渾然忘我;真正的閒,是心靈中超然物外
    到頭來還不知道自己忙些什麼?!人就是這樣在妄想執著中,消耗著生命。時常是驀然回首,依然是燈火闌珊處了。,不是在接送孩子路上,就是為老人奔波在路上;老年人說忙,不是圍著鍋臺為兒女們烹飪,就是在看孫子…好像所有的人都很忙。
  • 人忙,要有價值;人閒,要有滋味
    閒暇處,找回自我忙,心亡也。所以人們需要必要的閒暇,在日常的生活中抽出身來。驟然在工作中閒下來,如何安排自己的閒暇就顯得格外重要。或者說人正是因為在閒暇的時間裡才分出了高下。梁實秋說過,手腳相當閒,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每個人才能有閒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有的人彈彈琴、畫個畫、打打球,去做一些無用,但是有滋味的東西。並且在這種無用之中,體會到一種純粹被興趣驅動的快樂。
  • 所做之惡留在身邊,所做之善,回到你的身邊
    投桃報李是生活中的日常寫照,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那是發達不忘舊情的特殊。一個老太很喜歡吃包子,每天都要做一籠包子,每次拿一個包子放到門外送給路人吃,連續一個星期,她都看見一個年老的乞丐拿走包子,也不說謝謝,只是口裡念叨:所做之惡留在身邊,所做之善,回到你的身邊。
  • 八年婚姻生活之所悟
    回顧八年來,我們所經歷的,雖然表面看來平淡如水,但內心體會卻是百轉千回: 感悟一:而立之年方體味 「生活的艱辛」 三十來歲的我們,如今正值而立之年,以前總覺得這個年紀應該是大有作為,放手一搏的年齡,而今,在經歷了哺育孩子,變換工作,照顧家庭等大小事宜之後,才覺得而立之年所賦予這個年齡段人的不僅僅只是一味的向前衝,還要周全的顧忌並處理好各方關係
  • 閒人愁太多,忙人才快活
    而這樣的生活勢必使人鬱鬱寡歡、整日患得患失。人生,閒一點是福氣,但太閒就是一場災難。我有個初中同學,前些年家裡拆遷,得到了一大筆拆遷款。世人皆言:閒人有福。此話不假,但凡事都應該有個度,過之則為憂患。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工作忙到累死、瑣碎煩到心慌,而是閒下來的那種茫然與惶恐。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東西如果長期不用,想用的時候卻再也使不上勁了。
  • 忙點比閒些好
    (文章選自網絡 畫作均為作者所作)人,太閒,一無所獲,更加懶惰,人越閒,越沒有安全感!人,忙碌,雞毛蒜皮,不當回事,恩怨摩擦,不去計較。人越忙,越活得有底氣!忙,可以讓你安心生活迷茫的時候,會忐忑;遇到變故的時候,會焦慮。
  • 心之所向,情之所往
    一個人的內心終有一個歸處,這個歸處是你所嚮往的歸處,而這個歸處就代表你心裡美好的想像。每個人的一生無法為自己而活,我們終將撕裂自己,再把自己一點一點地拼起來,生活的漫長和勞累,讓我們忘記了心靈的歸處。每一次我去看大海的時候,我覺得海的盡頭便是我的歸處,大海沒有盡頭,人生也沒有盡頭,唯一一個盡頭便是死亡。
  • 【夜讀 】 忙,要有價值;閒,要有滋味
    這樣的忙,就是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近,大家的生活也在逐漸恢復正常。她保持住了自己的小愛好,還給自己報了個繪畫在線課程,想要沾點藝術氣息。她把生活過得既充實又有趣,著實令人羨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自我的時間,從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中抽出身來,去培養一些自己的小愛好,去找回真正的自我。
  • 人生拒絕之道:於外不幫三忙,於己不想三事
    《鬼谷子》有云:「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意思是對待自己喜歡的事,要多學習並積極去做;而對那些自己討厭的東西,也要懂得避讓與拒絕。真正通透的人生,不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該怎麼做,還要知道自己必須拒絕什麼。學會拒絕,不僅是針對別人,也包括自己的內心。人生拒絕之道:於外有三張忙不能忙;於己有三種事不要想!
  • 忙起來,生活會越來越好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今年年初疫情期間大家深有體會。在家隔離的日子,大家確實都很無聊。偶爾閒一下,是一種休息,閒的太久,便成了負擔。缺的是待人接物的靈氣,缺的是上班人所擁有的隨機應變。無精打採,一副頹廢的樣子。也許他往日也是生龍活虎的,擁有年輕人該有的活力,只是往昔的精氣神,在暗無天日的遊戲中消磨殆盡。胸中的丘壑早已模糊不清。閒的太久,思慮太多,生活裡的小矛盾就出現了,人也就變得矯情起來,心情翻江倒海。朋友說:剛開始這對情侶也是很幸福的,各自都有工作,很少拌嘴,讓周圍的人都很羨慕 。
  • 目之所及就是心之所向
    新年伊始,一切都有了重新開始的理由,往事清零,愛恨隨意,我們想立新年flag,想在新一年有新的突破,亦或者找到生活的方向,芸芸眾生,能明白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少之又少。ONE同事趙姐,是部門裡為數不多三十歲以上的員工。
  • 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有想法有膽識但卻常常碰壁,創業道路不順屢屢失敗,或許你選錯了行業,也或許你沒有抓住機遇,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必須得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煩惱、想擴大自己的人脈和圈子那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