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看到這張圖片,為這位遠嫁的姑娘不值!
18歲的新娘,老家安徽,遠嫁河南。
這只是補辦的婚禮,新娘已經生了個女孩了。
喜宴開始,新娘的父親和妹妹被安排坐在圓桌旁,沒有人任何人陪著,看著滿桌的飯菜卻怎麼也吃不下去。
都說遠嫁的女孩都不幸福!咱們不確定她會不會幸福,但是,看到新娘父親千裡迢迢來參加女兒的婚禮,被冷落在瓦棚下,難免讓人失落。
有人說遠嫁無非就是女孩覺得自己的老家太窮,想走出去,可是看了這張圖片,
沒覺得這個姑娘是選擇了更好的異地。
18歲的女孩背井離鄉嫁給愛情,值得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遠嫁定義為一種冒險。
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問題:
那些遠嫁的姑娘,後來怎麼樣了?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真的像電視劇一樣,把後來怎麼樣了,"一集一集"寫了出來:
和大多數尋常愛情一樣,她遇見了一位細心又貼心的好男友,唯一的缺憾是雙方距離太遠,一個家在廣東,一個家在西安。
戀愛初期,女孩的這個男朋友最打動她的,就是各種細心體貼,比如出門時會彎腰幫女孩拉起羽絨服的拉鏈;走哪裡都幫她檢查東西有沒有遺漏。
男孩子的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她很有安全感。
以她那時的心境,她說,"我們在一起,似乎看到婚後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平靜且安心,有爭吵有嫌棄有喜悅有甜蜜。"
在這猝不及防的狗糧下,我們以為這可能又是個尋常的遠嫁故事,姑娘會義無反顧的跟男孩子走,但是沒想到反轉來的這樣快。
這個姑娘確實跟男孩子走了,到了廣東的生活卻不盡人意:
男孩下班回家往往都是吃完飯打遊戲,打完遊戲睡覺,這樣的老年生活讓這個姑娘和她男朋友的溝通只剩下了吃什麼。
而一直以來"遠嫁"巨大的漩渦也纏繞著她,幾近窒息,她被瘋狂的灌輸"遠嫁的不幸"。
遠嫁的姑娘們一片倒的"後來的日子",嚇太嚇人了!
好像在大多數人的理念中:
"遠嫁的姑娘,大多不幸,即便嫁對了人,真的幸福,也是拋棄父母換來的,那是不孝。"
在這種境況下,這個姑娘逐漸萌生了分手的想法,戀愛拖了兩年,到了今年中秋節,耐不住想家,她還是決定辭職回到西安的父母身邊。
24歲的姑娘,過了個生日就分手了,像是看透了一輩子的婚姻一樣說:
"我現在過的很好,並且不會擔心將來遇到的人不會再像他那般愛我。"
說實話,我佩服她的理智和清醒。
但是作為一個遠嫁女,以及這世上千千萬萬個遠離父母的女人,我們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遠嫁之前你猶豫過嗎?
到底什麼樣的男人值得女人為他遠嫁冒險?
有人問:
"假如他一輩子的巔峰就是現在(無論經濟性格人品等各方面),你們未來幾十年的生活狀態都是這樣甚至比現在更差,那你會後悔嗎?"
我也是遠嫁,在結婚生子等關鍵時刻充滿了對父母的不舍愧疚,甚至會有些後悔當初的選擇。
但是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就釋懷了。
為什麼要把自己一輩子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
這兩年因為孩子小,因為距離遠,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始終沒能陪著父母一起過年。
而且,更要命的是,我妹找的對象,也是外地的,只不過,兩個人在南京安的家,好歹是沒出省。
現實情況是,如果兩個人離開南京,壓根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
抖音上有句話我記憶很深刻,說那些沒考上大學的,都是回來報父母恩的。
可是有的現實情況可能比遠嫁還糟糕。
這個十一加中秋,有近十天的假期,我就扛著孩子回娘家了,遇上了同樣在外地打工回來的晨姐。
晨姐是我老家的鄰居,比我大十幾歲,是我見過嫁的離娘家最近的人。
因為她家姐妹三個沒男孩,晨姐又是老大,就招婿留在了家裡。
可是她卻在父母最需要她照顧的這幾年,夫妻雙雙出去打工了。
因為此時不光父母需要她,她的孩子更需要她。
就在今年,她們家兩個孩子都很爭氣的考上了一本,光是每個月的生活費都壓的兩個人喘不過氣來。
晨姐的父母雖然腿腳不便,但還是天天嚷著讓兩口子出去賺錢。
有多少人,壓根無法預測自己的一生。
自己過不好,到頭來誰也無法兼顧。
遠嫁女對父母的愧疚,永遠無法彌補嗎?
其實很多女人面臨的困境,有時候並不是遠嫁,而是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剛開始選擇那個他也是覺得他對我好,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過去,所謂的對我好根本不算什麼。
他有各種缺點,我能天天吐槽一大堆都不帶重複的,我倆的矛盾摩擦冷戰以及雙方家庭的矛盾也不少,感覺婚前看好的一切都成了浮雲幻影。
很多人把婚姻不幸歸結於遠嫁。
一提就說"身邊大多數遠嫁的都不幸福"。
兩個人婚姻幸不幸福,能不能走得長遠,更多在於挑愛人的眼光行不行,脾氣三觀合不合,雙方心理成不成熟,生活瑣事有沒有能力處理,彼此夠不夠愛。以上任何一個原因都比遠嫁導致婚姻不幸更有說服力。
想孝順父母,得先把自己的小日子整明白理順才行。
雖然一輩子太長,很多事情無法預測,但是遠嫁需要女人有更多的能力作為後路。
說白了就是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百毒不侵的內心秩序,有了這兩點,離父母多遠都不算遠!
我是湯湯慢,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