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圈子怎麼進?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券業新力量

在亦舒筆下的《喜寶》裡,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他的生意在蘇黎世,常去比利時,我懷疑他做鑽石,但他也做黃金,有造船也有銀號。他跟全世界的名人都熟,很有勢力。他最漂亮的公寓在巴黎福克大道——住蒙納哥的嘉麗斯王妃隔鄰。」

勖先生做全世界的生意,賺全世界的錢,把世界上最好的珍稀之物送給喜寶,喜寶知道他有錢,卻不知道他竟如此有錢。勖先生大概是所有女人心中的完美富豪形象,知情識趣,即便是用錢堆積,那品味和格調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年輕的喜寶因為偶然認識了勖先生的孩子,才有機會進勖家參加派對,認識勖先生,從而發生了與富豪家族的一系列故事。

現實場景中,這樣的偶遇並不容易。如果你沒有喜寶那般的美貌、沒有得天獨厚的社會背景,想進入高淨值人群的圈子,要怎麼辦呢?那起碼要了解他們的特徵和共性,才能夠適應和切入話題,從而走進他們的圈子。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個怎樣的圈子?

01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告訴我你同誰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歌德

他們擁有相似的背景、經濟實力和生活方式,居住在每個城市的富人社區,送孩子上私立或國際學校學校。金字塔頂端的人與普通人交集越來越少,他們將所有消耗體力的事情外包,僱傭司機、保姆、私人助理,住在鬧中取靜的地方。

他們經歷類似、遵從成熟的商業和社交規則、遊歷甚廣。

他們的工作和個人生活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朋友圈裡也都相似的人。他們不只找相似的圈層的人做朋友,也會選背景相似的人結婚,他們會讓孩子從一出生就擁有優越的成長環境。

所以,正是這樣的同質化效應,最好的資源一直集中在一個小圈子裡,反覆循環,讓富人越來越富。

02

他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

1.喜歡和優秀的人交朋友

不只是有錢人,任何人都喜歡和相似的人交流和交往,相似的群體會讓雙方感覺親近自在,交流不費力,會很快融入。

富人也是一樣,他們喜歡和相似的人交朋友,或者是比他們更優秀、更有錢的人交朋友,他們不僅相互理解,也對他們積累社會資本有著重要作用。

一個潮汕姐姐告訴我,年輕的時候做過很多生意,認識很多有錢人,不去盤算從他們身上賺了多少錢,而是跟他們聊天就會學到很多,她覺得收到一兩句點撥就足夠改變自己對未來的選擇和判斷,從而影響自己的命運。所以她現在常教育她的孩子,要多和優秀的、成功的人交朋友。

我的一位老師是上市公司的總裁,他告訴我,富人之所以願意和富人交朋友,是因為大家都奇虎相當,誰也不會佔誰便宜。

為什麼不喜歡和窮人交朋友,主要原因是怕窮人貪他們錢,自古窮兇極惡,貧富差距太大,會造成窮人人生觀的坍塌。他們不喜歡功力,目的性太強的人。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他們欣賞那些有才華的人。因為你有多少錢,很難寫在臉上,穿在身上,除了那些上過富豪榜的人知道身價幾何,大部分人還是要憑印象、談吐去判斷一個人。

如果一個人彬彬有禮,講話有料、有趣,會讓他們願意和他聊天。或者非常有共同話題,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亮點,也會讓人欣賞或者刮目相看。

2.信任

他們願意選擇自己認識或者信任的人做生意,擁有信任的基礎,與熟悉的人做事情還能提升效率、浪費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建立信任需要漫長的時間,或者是圈層裡的信任背書。

一個老闆給我講了他身邊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畢業就跟著老闆開發地產的老闆打拼,後來老闆給了他一筆資金自立門戶,5億起家,幾年時間就積累了百億資產。

很多老闆願意給積極上進的年輕人機會,而前提是充分了解後的信任。

03

找到影響力中心

人脈就像一張大網,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不斷生長,而所有的網都需要由眾多重要的節點相連接,才能保證堅不可破。人脈中的影響力中心就是重要的節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深厚,影響力中心會擁有更多的優勢和能力,這些關鍵的位置就會變成一個強大的吸引力中心,匯聚財富、優質的人脈,正是由於這樣的循環,讓優勢力量始終向他們傾斜,從而形成富者恆富,強者恆強的局面。

影響力中心是一個圈層裡的意見領袖,他本身的行業地位就無可撼動,振臂一揮,眾人聚集。也有一些超級樞紐的連結體,他們可能是記者、社會活動家、慈善家等,有召集一群優質人脈的能力,知道什麼人能做什麼事,關鍵時候能找誰。

他們重視人脈的質量而非數量,很多長久的關係其實在初始階段不會參雜功力的商業目的,而是隨著時間的累積,彼此考驗,經歷世事之後,最終形成的互利互惠。

現代社會節奏飛快。時間和空間被充分壓縮,這些高淨值人士很多都是空中飛人,穿梭於全球各地,跨越時區的人脈在在短時間內迅速的串聯,加快了流轉的速度,這也讓他們擁有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商機。

找到這樣的影響力中心,相當輻射了巨大的人脈網絡,和高質量的人脈資源。

04

不同身價、不同身份、不同的圈子

金錢可以買到很多,但是買不到階級。高淨值人士不同的身份背景也決定了不同的圈層階級,可投資產百萬、千萬和上億的高淨值人群,自然不是一個圈層。幾十億和幾百億也不是一個圈層。

土豪拆遷發家的和企業階層、金融家也不是一個階層。所以從財富身價、身份、背景,又會有不同的區分。

在頂級富豪圈裡,他們住的社區,老住戶都有權決定新人是否可以住進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石澳大浪灣道一共有23棟別墅,住的都是名門望族,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住10號的是許晉亨、12號是李澤楷,16號是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據說這23棟別墅有一個管理委員會,任何人想買都需要其他業主集體通過才可以。馬化騰原本想低調讓人代為購買,進入這個區域,沒想到遭到業主委員會的否決,情急之下亮了身份,才順利購買,成為13號別墅業主。他也是首位進駐石澳大浪灣道的內地人士。

圈子不同很難強容。很多人願意混圈子,但如果還沒有到那個階層,很難通過這種方式混出來的。

你到了哪個階層自然會被這種屬性自然歸集。重要的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

05

如何走進高淨值圈子

1.共同的愛好圈

Y是一位私募基金經理,酷愛德撲,這是一個考驗智商的遊戲,很多金融機構的活動裡都會安排的保留環節,當然這當中也有很多的優質投資人,Y在這個圈子裡就認識了幾位金主,打個牌順道募資幾千萬。

共同的愛好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在愛好裡,大家沒有身份地位的階層感,沒有防備心,也容易建立親近感和信任。

2.企業家集中的協會商會

商學院露西姐很早拿了香港身份,就像你了解的那樣,很多新香港人都會有一個身份,就是賣保險。香港保險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國內,每年有大量的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露西姐日常的生活狀態就是全國各地飛,參加各種活動,她是陝西人,進了陝西商會,去讀了北大的商學院,也加入了很多群團組織,建立了豐富的人脈資源,遊歷祖國各地,邊交朋友邊做生意,她在香港的時間不多,凡是回港,必是籤單。

在現在的商協會裡,會聚集很多的金融從業者,賣保險、賣基金、銀行理財比比皆是,競爭也是異常激烈,但不可否認,這是企業家群體最集中的地方。

做生意的話,不僅是認識,還要臉熟,更要深耕,露西姐深諳此道,勤溝通勤拜訪,成交只待一個時機。

3.太太圈

古語說「男主外、女主內」,也可以解釋為男人是外面摟錢的耙子,女人是家裡裝錢的匣子。男人的在外打拼是為家庭開源,女人應該保證家裡的錢能夠節流、保值。在一個家庭中,女性通常擔當著「家庭財富實際管理人」的角色。

女性的思維模式相對感性,因此對數字不敏感,更多靠感覺進行理財,容易跟風從眾。同時,他們比男人更講人情和感覺,是非常好切入的群體。

太太圈會有些共同的話題,例如對於孩子教育、時尚穿搭、好玩的旅行地都充滿興趣。

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女性從業者在開發陌生市場的過程中,都會先從孩子同學的家長開始,從共同的話題和孩子身上的共同點去切入交流,建立聯繫,再進而植入投資理念。

4.校友會、同鄉會

這類群體會有相似的背景,共同記憶的校園、共同生活的城市,也會毫無違和感的自然親近。

校友會、同鄉會裡由於年齡結構和社會地位的不同,會自然的分出意見領袖,很多年紀大的校友、老鄉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和財富,他們也願意提攜和關照後輩。

5.本身就是富人

本身就是有錢人,在有錢人圈子裡,會更容易產生身份認同。

在很多財富管理機構裡,會把一些客戶爭取過來發展成員工,這些人可能是在家的太太,客戶的孩子,或者轉型到金融業的傳統行業企業家。管自己的錢,順帶把身邊朋友的錢開發出來,畢竟有錢人身邊也都是有錢人。這個群體的優勢是資源。

不足也有幾點:

一是專業度。不是科班出身,對金融知識和產品結構很難講清楚,需要專業人士配合;

二是服務意識。有錢人都是被別人服務的,換個角度他們不容易拉下面子去服務別人,所以要配合相應的運營人員跟蹤服務;

三是很難堅持長久。這類人很多是玩票性質,對考核和工作節奏不容易適應,會經常左右搖擺信心不定或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打算走人。

所以,財富管理機構對這個群體要充分了解利弊後,進行相應的解決方案,才會事半功倍。

6.製造偶遇

L君是山東人,軍人出身,後轉型進入三方財富行業,在山東某市從基層客戶經理做起,一路做到城市負責人,他清晰的知道自己專業能力的不足,所以一直靠勤奮來彌補,不斷學習的同時,不間斷客戶的拜訪和邀約,時間久了發現小客戶貢獻的價值是有限的,就開始摸索大客戶的開發之道。

他找到了全城最有錢的一群人的企業名錄,依次拜訪,搞定保安、助理,創造一些偶遇和會面的機會。為了配合工作還購置了一臺奔馳,路上見到了好車好牌,就以飆車的方法去伺機創造聯繫,或者在停車場故意擦碰某臺豪車,留下聯繫方式走人,用這種方式去認識豪車車主。通過這樣的方式,L君認識了很多有錢人,之後出的也都是千萬級大單。

說實話,這種陌生市場的開發,需要勇氣,不要面子,也需要對細分市場的的聚焦和重視,而進行的一系列有步驟、有套路的行動。不管以何種方式建立連結,最終以認可的方式成交,都是本事。

06

寫在最後

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裡。

——財經作家吳曉波

為什麼要站在富人堆裡?你和什麼人站在一起,才有可能成為那樣的人。從財富管理從業者的角度,大家自然知道高淨值人群是最優質的客戶資源。但除了生意之外,我覺得他們還可以帶來更多。

他們擁有極強的布局能力。

在前瞻性思維和總結性思維上都非常出色。他們既能提前設想未來事件中可能出現的方方面面的情形,又能從已經發生的行動中加以反思。投資就是為未來買單,提前布局,需要經驗更需要前瞻。

他們善於思考,同時又勤奮努力。

頭腦靈活,隨時隨地都能發現新的商機、蹦出新的想法,並勇於去驗證、嘗試和實踐,為此,這群人樂此不疲,穿梭於世界各地,見不同的人,尋求機會和合作、挖掘價值。

他們擁有不斷學習和改變的能力。

我們都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沒有利用所學向前邁進。你可以在許多方面進行擴展,美國前總統林肯:我看中每天都有長進的人。致富是可以預期的。

他們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是人群中的影響力中心,擁有過人的胸襟、膽識、魄力,遇事堅定的抉擇和判斷,為人處世的拿捏有度,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研究和服務高淨值人群,「漁「比」魚「本身可能更有價值。

相關焦點

  • 富人法則:普通人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進入富人的圈子,精闢
    第一是他現有的資金會錢生錢帶來更多的利潤,第二是他們的賺錢的思維方式與普通人不相同,第三是他們所處的圈子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價值。所以一個普通人想要快速賺錢,就先要擺脫自己平庸的圈子,進入富人的圈子才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和啟發。
  • 知乎4.5萬贊,這位媽媽說出了,富人圈子的人脈真相
    有人說,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高度,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於是很多人削尖了腦袋,拼命往上擠,想要擠進富人的圈子,覺得那樣自己也能夠成為一位有錢人。但是,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就算勉強擠進去,也無法融入富人的圈子,更沒辦法因此成為有錢人。
  • 圈子,有多重要?!精闢分享
    和朋友閒聊一個剛看到的圖片,從孩子上幼兒園繼而深入到圈子問題,又聯想到前不久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圈子,真真如此重要嗎?富人說:可以把多出來的魚賣掉買一條船。漁夫問:買船做什麼?富人說:可以釣更多的魚去賣。漁夫問:釣更多的魚去賣做什麼?富人說:那你就會很有錢。漁夫又問:很有錢能做什麼?富人說:那你就可以到處旅遊,悠閒地躺在海邊曬太陽。漁夫說:我現在不就已經休閒地在海邊曬太陽了嗎?
  • 富人怎麼選老婆,頂層思維的選擇藝術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為什麼一輩子是窮人?其實我們這次從婚姻的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看的非常清楚。窮人的擇偶角度可能是身材樣貌,家庭環境條件等等。但富人看的只是另外一個點,兩個字而已:好處。不管你喜歡對方的性格,還是喜歡對方的外表,這都是很底層很初級的一個思維。
  • 進了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會怎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不是自己一個階層的圈子最好是別進,否則受苦的是自己。他自己卻認為在這個圈子裡很光榮,人氣高,有地位。的確,有個大事小情的,他很有面子。街坊鄰裡求辦個事兒了,求他肯定找到辦事人。特別是他結婚辦酒席,收禮就收了20來萬!
  • 愛迪生:5%的人獨立思考,白手起家富人怎麼思考?
    這些富人們在思考時,通常會選擇在獨自一個人的情況下進行。在此期間,他們會將與外界的接觸全部切斷。然後花上15~30分鐘時間,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思考。富人思考的內容很多,他們每天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八個類別,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和擁有的。
  • 見證世態人情的10種圈子
    男人的圈子,故事多。男人大多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每個人的奮鬥足跡本身就是由一連串的故事構成。男人圈子的各種故事,總是酸甜苦辣同在,風雨一路同行,自己既是故事的編劇,也是自身的演員。女人的圈子,是非多。女人的圈子裡除了日常的瑣碎雜事,基本上話題都圍繞著家和孩子轉。很多東家長西家短的閒言碎語通過口口相傳後,很容易給別人帶來誤會和麻煩。富人的圈子,豔遇多。富人的圈子裡講的是排場,拼的是實力,炫耀的是豔遇。
  • 富人們的「女朋友」
    比起他們擁有的財富,這些富人是很摳的,他們有很可笑的思路,並不想承認女人因為錢愛上他們,所以要反覆考驗,考驗女人是愛上他這個人才放心,外化到行為上就是不花能落進她們衣袋的錢。富人圈裡默認多偶制,他們中有原配上年紀的,有離過婚不想再分家產的,富二代是另外一個圈子。
  • 富人和大多數窮人玩不到一起,為什麼?怎樣才能跟富人玩到一起?
    富人跟窮人玩不到一起,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事實上,富人不是跟所有窮人都玩不到一起,而是跟大多數窮人玩不到一起。富人跟大多數窮人玩不到一起,並不是因為財富的不對等。先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兩個人才能玩到一起?
  • 因為沒「錢」談戀愛:我明白了富人隱瞞了很久的富人定律
    後來我自己成了所謂的「情感導師」我感覺談戀愛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所有事都講究邏輯,都要遵循規則,古今往來,這個社會有窮人也有富人,分為很多階層,但是很多好處都被有錢人獲得,而我們就是處於最底層的那一撥人。
  • 殘酷的婚戀現狀:普通男人求而不得的「女神」,在富人圈毫無市場
    可這足以讓他們四處炫耀的「資本」為何絞盡腦汁都走不進富人圈?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華爾街富豪早就給了大家最為明確的答案。華爾街富豪曾經說過下面這段話:我娶年輕貌美的女子無異於一場金錢與美貌的交易,而在這場交易中我註定虧損。我的金錢一年比一年多,她的美貌卻一年不如一年。對於終將貶值的東西,最好的選擇不是購買,而是短暫租賃。
  • 窮人越窮,富人都是高度相同的秘密!
    投其所好、因地制宜,富人不斷地收穫不同的資源與人脈,而窮人因周邊「熟人」的局限性卻始終躊躇不前。強者創造機會,富人求工作,還要求更大的上升和發展空間,精益求精,不斷進取。因此富人不斷結識能人志士,不斷拓展了工作中的人脈關係。其實從很多方面來說,窮人和富人對待事情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窮人的人脈關係,在於親人的「熟人」,而富人的人脈關係,在於不斷拓展的「陌生人」。窮人對工作的態度,便是「穩定」,工作中的人脈關係便是與其相近的同事。亂中求生,安穩至極。
  • 圈子效應--教你如果打入有錢人朋友圈
    圈子效應--教你如果打入有錢人朋友圈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你就必須認識更多有錢人,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做過統計發現98%的富豪身邊的朋友也是富豪,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情況與個性個觀點相同的人交往,很難跟不是自己圈子裡的人成為好朋友,這種社交依賴性在心理學中叫做圈子效應,現實生活中
  • 只花一年就賺進一千萬!23 歲創業家談如何用富人思維達到財富自由?
    更是只花一年時間,即賺進臺幣五千萬。在拜馬云為師,歷經一連串創業歷程後,他忍不住有感而發:「窮人與富人思維真的不同,只要你能夠摒棄窮人的思維模式,那也就擁有了成為一個富人或精英的最大的可能性,哪怕你現在還不是。」
  • 我想成為一個富人
    我想這應該是富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想過著富人的生活,而此時的我是多麼迫切過想過這樣的生活,我將這種生活的藍圖裝入心裡,我想六年後,我一定會實現它,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規劃點自己六年後的生活,改變自己的生活,從改變習慣開始。當然這都是窮人的命,窮人就一直要窮下去嗎?不,每一個窮人都天天想著變成一個富人,天天想著買一張彩票,一下中個5000萬,實現一夜暴富,這就是窮人的想法?
  • 做人要懂得:這兩個「圈子」你進不去,就不要勉強了
    做人要懂得:這兩個「圈子」你進不去,就不要勉強了。一、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大致意思說:在井裡生長的蛙面前,不要與之談論大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局限。人所生長的地域不同,從小所見所聞皆是不同,很多時候你的所見所聞,所表達的事物,可能是對方從未見過的,又怎麼能期望對方能理解呢,最後只能產生矛盾。「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人生最怕無知的自以為是,你的觸目所及之處,並非是所有人的世界。
  • 圈子決定未來,思維改變命運
    窮人洗澡,富人洗腦!一頭牛一生耕田卻沒有一塊屬於它的土地。工作一輩子,不是自己的一份事業。在這個社會上,勤勞的腳,永遠趕不上智慧的頭腦!如果你想擁有高遠的視野、深邃的思想、厚重的財富,請跟上時代的步伐,大步向前!
  • 一個優質的話題將決定你的圈子,認識有錢人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
    因此,選一個話題去找你的圈子,去認識優秀老師或結識優質人脈,讓你的資源豐富起來。》裡的顧佳告訴我們:強融有錢人圈子,沒資本,沒有資源,想擠,怎麼擠都擠不進去。你要知道,富人有自己的圈子,同時也有自己的喜好,我們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我有一個做保險的朋友,他從踏進保險以來,業績非常給力,每次都能輕鬆出單,而且都是大單,成交的對象都是有錢人。很多人很好奇,問他是怎麼認識這些富人的,並如何出大單的,他都是避而不說。直到在年度分享會上,經不住同事們的一再要求,他才分享大單秘訣的。
  • 圈子太小怎麼脫單?7招教你拓寬社交圈子
    更何況很多人的圈子太小,身邊認識的優質單身人群要麼已婚,要麼就已經有對象了。所以想要真正意義上的脫單,而不只是說說而已的話,首先就需要去拓寬自己人脈圈子。要不然你每一年都會有同一個問題:圈子太小怎麼脫單?對於有圈子太小怎麼脫單問題的人,小編為此整理7個拓寬社交圈子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廣大單身青年早日脫單。
  • 門不當戶不對沒關係,窮人只要有貴氣,就連富人也得自慚形穢
    現在的人腦子裡面還殘存著一些頑固的門第觀念,講究門當戶對,就拿農村人來說更是這樣,有錢的不跟沒錢的說話,有一百元錢的不跟五十塊元錢的人說話,城市裡面也是,有退休金的不跟沒有退休金的交往,本地的不跟外地來往,無論是結婚還是交友,都願意在本圈子裡轉,內部消化,也不願意把眼光放長遠,這是源於這些人打破不了思維的局限性,還有思想裡那種偏執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