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2020-09-21 李春乾

所見大則所志大,所志大則所學大。

曾國藩有這樣一句名言:「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什麼叫格局?

格是內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和體現出來的外在狀態。

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

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

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

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

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

決定格局最重要的一點,是視野。

當我們在二樓的時候,看到的會是滿地的垃圾;

而在二十二樓的時候,會將滿城的風景,盡收眼底。

不同的樓層,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和心態。

人也一樣,當我們邁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胸懷。

而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的人,這些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視野,也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01

讀過的書:超越平庸、改變氣質。

《顏氏家訓·勉學》有言:「積聚萬貫家財,抵不上讀書有益。」

從古至今,讀書一直是人類開啟天蒙,獲得知識,明了事理,學會做人的最基本方式。

讀書能使一個淺薄無知又孤陋寡聞的人變成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的智者。

有人要問了:一個人讀過很多書,但是後來往往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沒有意義?

其實,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們的骨頭和血肉。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認真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他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儘管當下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天生麗質到哪都成為一種優勢,然而,美貌只佔短暫時光的便宜,氣質方能久遠打動人,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歷久彌新。

氣質絕不是五官上的玲瓏剔透,而應源自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和才華。

曾國藩曾說過:「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

實際上,只有你平日留一些心,不難發現,那些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從他們談吐,或者周身散發出的氣質,基本可以判斷出誰才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幾天書未必能讓自己有什麼改變。

但是,讀多了,在日積月累中,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會有所改變,洗滌內心,放大格局,進而影響我們的人生。

一個人所讀的書,也決定了他的格局大小。

讀書有格局,你的閱讀才能超越瑣碎和平庸,抵達某種理性與靈性相結合的境界。

讀書的格局至少包括以下幾種:知識的廣度、獨特的識見、高度的創造能力。

在物慾橫流的日子裡,品味古人談的「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教誨,會注入一般清醒劑,快樂地生活著;

當因辛勤工作而收穫甚微感到牢騷滿腹時,書會告訴你要笑對生活,讓你重拾工作的激情;

當抱怨自己一無是處時,書又會告誡你,「天生我材必有用」;

當志得意滿時,書會提醒你,看似滿滿的一杯水還能容納100多個回形針,自己還有許多能量可挖掘;

當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會在耳畔響起……

有人說,就算你讀了那麼多的書,懂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讀書並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好處。

讀書,是為了避免被瑣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

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讀書,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氣質,放大人生的格局。

02

走過的路:觀天地萬物、成宏大氣象。

如果說讀書,是在字裡行間旅行,江水徐徐行萬裡。那旅行,則是從山川湖泊讀書,天地悠悠讀萬卷。

讀書,是向內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讀書,探索天地蒼穹。

旅行之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

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

旅行會讓人謙卑,你會知道地球之大,永遠有著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發生,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世界的同時,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視野愈加開闊,你會發現,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

見的世面廣了,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也就不會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裡,不再憤世嫉俗,與人為敵,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我國古代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非常推崇壯遊文化。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

司馬遷,二十歲遍遊九省,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就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

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

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劃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搜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

司馬遷圓滿地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還有李白、王維等人,都是通過旅行中的積累,不斷增長見識,才能寫出「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和「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這樣豪邁而有氣度的作品。足不出書齋的人,僅憑想像,可以做到嗎?

行路,是在閱讀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被我們辨識。

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裡;

心態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裡。

走過了,經歷過了,就是人生的路。

正如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在《達化齋日記》中說的:

「所見大則所志大,所志大則所學大,所思大,所為大,斯為大人矣。所見小則所志小,所志小,則所學、所思小,所為小,斯為小人矣。」

03

遇過的人:學會包容與感恩。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大的格局,也體現在對人的包容上。

世上找不到兩個一樣的人,正因為此,每個人才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恰恰因為人各有所長,你的長處才不值得你引以自傲。

因此,人的格局大小,往往不在於你身懷什麼長處,而在於你是否看得清他人的長處,容得下他人的不同,並能跳出身份、地位帶來的成見,既以冷靜審視他人,又用胸懷包容他人。

在「容人」這一點上,「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無疑值得今人學習。但凡投奔他門下的門客,無論擅長什麼,他通通以禮相待。

而他對門客們種種個性的包容也得到了豐厚的報償。

他在秦國遇險,被秦王關押,便想找秦王的一個寵妾說情。寵妾同意說情,但要一件已經獻給秦王的狐裘作為交換條件。

孟嘗君的門客中有位妙手空空兒,他偷出了狐裘,帶給寵妾,孟嘗君得以獲釋。

出獄後,孟嘗君連夜逃到函谷關,可守衛有規矩,偏要等雞叫才開城門。

這時,一位會學雞叫的門客就發揮了作用:他一學雞叫,引得關上公雞紛紛鳴叫,守衛開門,孟嘗君終於逃離秦國。

歷史上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

「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單影隻,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如果韓信當初殺死那個無賴,依據「殺人償命」的律條,韓信也不會當上大將軍,更不會輔助劉邦攻打項羽,一統天下。

韓信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能容天下之不能容,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

在這個釋放自我,人人都想追求成功的時代,努力的人很多,懂得忍讓與寬容的人卻很少。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

遇到愛你的人,學會回報;遇到你愛的人,學會付出。

遇到你恨的人,學會原諒;遇到恨你的人,學會道歉。

遇到欣賞你的人,學會笑納;遇到你欣賞的人,學會讚美。

遇到不懂你的人,學會溝通;遇到你不懂的人,學會理解。

格局大的人,會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陌生人,也感恩那些給我們帶來歡樂、麻煩、困擾甚至痛苦的人。

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是他們讓我們看清了人性中的另一面,考驗了我們的堅強,使我們成長和成熟。

也正是這些在你生命裡不斷出現的人,構建了你的人生格局。​​​

相關焦點

  • 遇過的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所繪就的視野,決定人生的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有的人可以因為兩毛錢在菜市場裡跟人破口大罵,有的人即使被人誤解也可以滿面春風,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叫做格局。決定格局最重要的一點,是視野。
  • 走過了,經歷過了,就是人生的路
    而你遇過的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這些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有些人讀過很多書,但是後來往往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沒有意義?其實,讀書並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好處,讀書意味著:我們還有精神生活,還有夢想,還有追求,還在奮鬥;我們還不滿足,還在尋找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走過的路:一路風清,且行且惜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蘇東坡:那些讀過的書,行過的路,遇到的人,成就了你的人生
    讀過的書蘇軾當時每天吃三白飯,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米飯,味道好極了。劉攽聽後大笑。幾天後,劉攽請東坡去吃皛(xiǎo)飯,東坡欣然前往。去了才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才明白被戲弄了,只好苦笑著吃光了過了幾天,兩人去吃飯,到了飯時,劉攽肚子餓的咕咕叫,可桌上什麼也沒有。
  • 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一個人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喜歡過的人
    亦舒說:與我們相愛的是一些人,而與我們結婚的卻是另外一些人。我們哪怕是和我們相愛的人結婚,婚姻也會把他們變成那些我們不愛的人。那究竟是為什麼我們還要堅持我們的初衷找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呢,既然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女人一生必讀經典
    文:喬木有人說:你的氣質裡,藏過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這世間,最低的門檻就是讀書,讀書的女人,會讓優雅成為一種習慣;讀書的女人,會用自己更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愛讀書的女人,永遠不會對生活嘆息。人生沒有白寫的字,也沒有白讀的書,那些你看過的文字,閱盡書裡的悲歡離合,都會融入你的骨髓和血液,在某一個節點給你作為女人的勇氣和慈悲。今天,推薦十本女人必讀經典,學會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女人一生中必讀世界經典書單:1.
  • 「你的氣質裡有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和你愛過的人.」
    這點我們倆挺像的,要說有什麼煩惱,可能也就是吃什麼玩什麼、去哪兒吃去哪兒玩。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上學工作是為了生活,掙的錢不要死死地存著,錢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最值得的。」(人在福建,福州)我克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今年來福州上學,離家這麼遠,坐車也很難,要轉來轉去的,而且我會暈車。我太久沒回家了,第一次離家這麼久,不過跟舍友一起吃吃玩玩就過來了,現在在福州也挺開心的。」「我是重慶人,不過我小時候就跟爸媽到福州來了,在福州十幾年了,小學就在這兒讀的。我一直在爸媽身邊,好像也沒什麼困難,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脫單,就在今年,成功脫單。
  • 文案: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愛過的人
    4、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是正確的,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5、你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平庸,然後拼命地去與眾不同;你要悄悄拔尖兒,然後驚豔所有人。6、你如今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愛過的人,過程就是風景,沉澱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光鮮的背後,都有一個緊咬牙關的靈魂。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讀過的書,決定了你思想的深度關於讀書,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我讀了那麼多書,後來往往大部分都忘記了,那這樣的閱讀到底有沒有意義?我們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並不一定是要給我們帶來多麼現實的利益和好處。讀書,是為了避免被瑣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讀書,是為了提升我們的行為舉止修養的氣質。
  • 一個有氣質的女人:讀過的書,如同你走過的路
    不管你結了婚也好,生了孩子也好,你還是你,你應該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去對自己進行自我增值。女人最無能的就是,明明還有很長人生路要走的時候,卻原地踏步,甘願淪為一個在時代裡貶值的怨婦。誰說女人結了婚,做了母親之後就應該全部奉獻給家庭與孩子的。當今社會,很多女性都證明有了這些,自己仍然可以燦爛綻放,活出自己。枯木尚可逢春,水滴尚可石穿。
  • 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最近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格局,都說一個人格局越大,成就就會越顯著。讀過的書,決定你的思想深度「老話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極力推崇的一件事,因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走過的路,決定了眼界的寬度。
  • 夜聽 | 你的格局將註定你的結局
    我曾經採訪過那裡的老總,他和我講了他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切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著想。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商界同仁、周邊住戶、各界朋友。 我聽了,心裡暗自讚嘆:很多企業都把競爭對手當成敵人,而他們卻想著要維護商界同仁的利益,不搞惡意競爭,不詆毀同行。
  • 你是有格局的父母嗎?你是有格局的朋友嗎?你是有格局的人嗎
    第一次聽到格局這個詞是在幾年前朋友聚餐中,我和四個閨蜜還有幾位男性友人。大家推杯換盞,氣氛熱烈。不覺間一位閨蜜喝多了,她豪情萬丈,起身向每個人敬起酒來。範姓哥們不勝酒力,略有推辭,來自北京首都身為公司高管見過大世面的閨蜜發飆了,大談格局,說範哥沒有格局,並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三釐米間距,揚向範哥,說他的格局就這麼一丟丟。
  • 曾國藩:讀書,交友,做事,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生活的廣度 就是你的格局。你讀過的書,遇見的人,經歷過的事,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格局。英國哲學家培根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友誼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而走向 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朋友的大格局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一個有格局的朋友,會在你迷茫時,給你中肯的建議 ,提高你的人生層次。
  •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看過的書,還有你走過的路
    而我覺得,真正修煉一個人氣質,就是你看過的書,以及自己所走過的路。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眼裡寫滿了故事,但是臉上卻看不到風霜。到了一定年齡以後,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想立起來,你必須得去經歷,自己吃過一些虧,熬過一些低谷,你才能真正的「三十而立」,不然你永遠是個小孩。
  • 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世面,終究會為您贏來世界的掌聲
    我們讀過的書,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絕對不是拿一個畢業證那麼簡單,文化和見識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同時也擁有了選擇圈子的一個能力,未來可期對你來說充滿著信心。
  • 那些讀過的書,都會刻在骨子裡,成為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雖然讀書不是一個人成功唯一的途徑,卻是一條最公平的路。讀書多的人,他的眼界可以得到拓展,格局也會變寬,他的人生怎會不走的高遠呢?郭德綱和郭麒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德雲社的人普遍學歷都不是很高,但是他們都很有教養,為什麼呢?
  • 曾國藩:決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能力,而你的格局!
    改變你的人生格局,你應當做這三件事:一、讀書:變化氣質,沉澱靈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世界的同時,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視野愈加開闊,你會發現,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司馬遷,二十歲遍遊九省,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就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
  • 讀過的書,遇見的人,都會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我喜歡讀書,每一次讀書,就像翻閱全世界,讀著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對自己的鼓勵,對時間的認真,讓自己改變,學會每一個尊重,就是對時間的刻畫,認識自己的心,才能建立自己的格局。  保護自己的心,是因為讀書,讀書讓自己提升閱歷,讀書讓自己改變思維,讀書是一種本能,每天的堅持,多年以後,你會發現,努力很有意義,讓自己的看法變了,看人的速度變了,待人處物的能力變了。
  •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決定人生的高度
    第三,格局大的人能記住別人的好處。很多時候,記住別人的惡與記住別人的好,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與人相處,記恩不記仇,記好不記壞,這便是一個人的格局。這樣的格局越大,路就越好走。第四,格局大的人能幫助別人的難處。
  • 讀過的書忘記了怎麼辦?
    讀過的書忘記了怎麼辦?我說,那就再讀一遍。為什麼這樣做呢?孔子說了,溫故而知新。我想說,讀了兩遍還記不住,那你就再讀兩遍,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至於浪費時間,是你太過偏見,正是因為你不懂,記不住,你才需要多讀兩遍。讀書,是讓你漲知識,學本領。不學習,你怎麼會有長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