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儒風大家
人先要有敬畏,而後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到中年,氣忌盛,行忌躁,言忌多。早點領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避免許多挫折。
氣忌盛
俗話說得好:「初生牛犢不怕虎,長出角來反怕狼。」人到中年,明白了人外有人,也就逐漸收穫內心的平和。
曾國藩說:「氣不宜盛。」一個人之所以受人敬重,全在於自立自強,而不在裝模作樣。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只會暴露內心的淺薄無知。
曾國藩初入翰林院時,也曾年輕氣盛、目中無人。後來,他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 「無慢室」。
《論語》裡講:「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所謂「無慢」,就是無論對方人數多寡、年齡大小、身份高低,都謙恭有禮,不敢有絲毫怠慢。
不僅對待身居上位的人要如此,對親戚鄰裡也要一視同仁。不生「我慢之心」、降服自己心中的「盛氣」,佛教把這種修行叫做是「降龍伏虎」。
在別人面前,不要總是表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不要用一顆狹隘的心來跟人計較,更不要過分誇耀自己的才能,以此規勸自己的行為。
《易經》裡有一卦為「臨」,古人稱此卦為「鳳入雞群之卦」。鳳凰落入雞群中,雞固然不是鳳凰的對手。但是在啄得滿地雞毛的同時,鳳凰也落不到什麼好處。
做人,切莫將自己看得太高,也別把別人看得太低。懂得以德化人,而不是盛氣凌人,才能和諧共處。
行忌躁
《菜根譚》有言:「躁極則昏,靜極則明。」一個人,只有在從容不迫的狀態下,才能平心靜氣地解決問題。如果只是急於求成,以一種浮躁的心態去應對,那麼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故從容安詳,為處事第一法。」
行事的禍患,在於急躁與魯莽;行事的智慧,在於沉穩與從容。所遇之事無論多麼緊急,行動起來都要穩紮穩打,切不可急躁。這樣才不至於在慌亂中出錯,以至於平白增添不必要的損失。
《論語》裡講:「欲速則不達」,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曾國藩的做事,始終是以「穩」字當先。行事以從容為第一要務,先求穩妥,而後再去追求速度。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每當急於出頭,急於求成,急於和他人一爭高下時,不妨把心潛下來,踏踏實實地走穩腳下的路。功夫練到家了,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做成了。
言忌多
所謂人情世故,至少有一半的學問藏在說話裡。
墨子的弟子曾經向老師請教道:「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嗎?」墨子答道:「你看那河裡的蛤蟆,晝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燥,可是沒人願意聽它的叫聲;再看那雄雞,每日黎明按時啼叫,人們聽到它的聲音,便早早起身。」
口舌之快不過是一時之快,過後的悔恨卻能持續很長時間。話到嘴邊留三分,不能為了一時的痛快就口不擇言。
《易經》有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人生在世,話說得越多,禍患也就越多。口業造多了,遲早會報應到自己頭上。聰明的人話不多,能少說就少說。
主播:競瀾
原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
《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投訴平臺》主播
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人受人影響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