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不一定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婚姻裡最愛的不一定就不適合

2020-11-13 紫欣靈霏

朋友聚會,聊起來近兩年來喪心病狂的相親生活。

  自由戀愛,最自然的發生應該是性格互相吸引,再靠荷爾蒙蔓延發酵,兩人漸漸相戀,最終陷入愛情深淵。而相親則截然不同,對方身高、長相、性格你無從知曉,唯一知道的就只有條件。

  所謂的條件就是,他是否有穩定工作,是否有房產,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

  最自然的、也是最重要的,可以維持感情的因素,性格,卻被排擠到看不見的角落。

  「人家工作那麼好,錯過了就不好再找了!」

  「長相不重要,人家學歷高,家庭背景好,你可以少奮鬥好多年!」

  「你倆多合適啊,你是老師,他是醫生,天作之合啊。」

  我理解朋友的父母,他們吃過的苦,流過的淚,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對方的實力,絕對是父母考慮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洗腦,讓朋友開始漸漸動搖。畢業到今天,從期待相親到懼怕相親,從對愛情的美好希冀,漸漸變成了例行公事。

  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相了好幾年,也相了這麼多次,自己所堅守的,就像是破碎的牆磚,一點點瓦解,最後化成灰燼飄散在風中。

  或許是時候找個合適的人結婚了!

  愛情和年齡就像是逆生長,年齡越大,愛情卻漸行漸遠。

可我卻無法想像,省略戀愛過程,跑步進入婚姻,就是相親的真正目的嗎?

  「我覺得你應該放慢腳步,先試著開始享受第一次談戀愛。」

  戀愛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那種無法言喻的奇妙,唯有愛情可以給予。

  不經意間,觸碰到他皮膚的溫度,看到他湊過來低頭耳語就心跳漏掉兩拍的面紅耳赤,牽手逛街的甜蜜,摟著被角想像他彎彎的笑眼忍不住的悸動。

  這些美妙的感覺,還未品味過就輕易捨棄,不會覺得可惜嗎?

  愛情不同於親情和友情,少了很多理性的思考和冷靜的判斷。有時候,飛蛾撲火、望眼欲穿、女之耽兮不可脫,也不枉品味過愛情的滋味。

  沒感受過心悸的愛情不算完美的愛情,缺少了愛情做基礎的婚姻,也很難獲得幸福。

  如果每次相親,都以衡量未來老公的標準來做判斷,甚至採用打分機制,這似乎是把理性用過了頭,又錯誤地把感性深埋。

  你連一次戀愛都沒有談過,又怎麼知道你渴望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子?

  我不敢篤定,但我總覺得,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像是隔著南極和北極,遙遙相望,永無相遇的可能。

  相親,我們要先相愛情,再相條件。

 身邊的離婚大軍越來越多。很多人甚至是懷著孩子離婚。

  朋友的哥哥,剛畢業就開始相親,幸運的是,相了幾次就遇到了中意的女孩。見第一面的時候,兩人便情投意合,覺得無論從外貌、條件、還是家庭背影,都十分登對。

  這麼合適的條件,這麼合適的人,可以直接省略戀愛,大跨步邁進婚姻的殿堂。

  於是在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兩人便開始談婚論嫁。

  雙方父母看到兩個孩子一拍即合,自然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兩人的戀愛進行曲便和著婚禮準備曲,大張旗鼓地奏響了。

  三個月時間,訂酒店,辦婚禮,過日子,一切似乎都很完美。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卻暗藏著憂傷。

  結婚不到一年,兩人便開始鬧矛盾。婚前還沒摸透彼此的性子,婚後生活中的不習慣便一點一滴浮出水面,漸漸地,開始互相感到厭倦。愛情火候沒燒到大哭大吵後地破涕為笑,感情基礎更沒深厚到平穩渡過這段磨合期。

  漸漸地,兩人從賭氣不說話,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還不如痛痛快快鬧一場,說不定還有複合的可能。

  時間一長,不再需要的感覺與日俱增,再拖下去,只能是互相耽誤了吧。最後,只有收拾行囊,沒有不舍,也毫無遺憾地離開。

  感情就是這樣,越是無關痛癢,越是無藥可救。

在愛情中,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婚姻裡,最愛的,不一定就不適合。

  我也和所有女孩一樣,在愛情裡陷入迷茫,我到底要找個我愛的人結婚,還是要找一個愛我的。

  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吧。今天的我,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如果深愛過,卻沒有緣分相伴一生,那麼即使再難以忘懷,也要微笑著含淚向他揮手祝福,因為愛情不等於佔有。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對方幸福。

  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今生的可遇不可求。不管是相愛恨早,夭折在了年少輕狂;還是相見恨晚,崩殂在了有緣無分,都是人生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愛情是一場善始善終的遊戲,婚姻是女人對愛情最高的渴望。

  如果你還徘徊在找「愛情」,還是找「合適」的死胡同裡,我建議你想想,你到底希望嫁給愛情,還是湊合嫁給合適。

  當然,如果兩者可以兼而有之,你可能會擁有最幸福的人生。

  婚姻這顆不悔藥,沒有人會代替你吃,你要做好準確的人生預判。

  究竟是形式主義的「天作之合」,還是擠著公交都會竊喜的「將就湊合」。

  拋開父母殷切的目光,摒棄世俗的價值判斷,牢牢把握自己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才是走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

  人類有兩大最常見的愚蠢,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質中去尋求幸福,而是在別人看待『他是什麼』中求幸福」,就是說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為別人而活。

  大眾的頭腦多麼空洞淺薄啊,怎麼能把我們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幻想之中呢?別人說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了嗎?那是不可能的。

 第一個故事,應該是關於錯過。

  周末的時候跟朋友吃飯,聽到一對令人唏噓的情侶和他們的感情。

  女生在國外留學,男生在國內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異國三年,本來是男才女貌,佳偶良緣,男生也只等著女生畢業後圓滿結婚。

  但女生畢業後得到了一個矽谷的offer,思索許久之後,決定先留在國外工作幾年,再回國考慮結婚的事。其間的溝通漫長而曲折,兩個人也是多年好友成戀人,格外珍惜這份感情,可還是因為對於未來規劃的不同步而生了罅隙。

  再後來男生取消了女生的親密付,也不再接女生的電話。

  女生請假回國,才得知男生要準備跟相親對象訂婚的事。

  輾轉打聽之後,也依舊沒有見到男生。

  朋友說:「我作為一個旁觀者,親眼看著他們的腳步慢慢不再同頻。女生想結婚的時候,男生還沒做好準備,於是她決心出國念書,等男生想結婚的時候,女生在追求自我。但凡兩個人都願意為對方妥協一下,或許都能走到最後。」

  可是呢?

  我們好像都開始把目光從戀人身上,放到了自己身上。

  這個時代撕心裂肺的愛情傳說,到最後都變成了花開兩朵的各自安好。

 第二個故事,大概是關於遺憾。

  上上個月小學妹來北京實習,約我吃了一頓飯。吃著飯跟我說男朋友跟她分手了。

  她早已決心北上,圓自己的傳媒夢,可是男友惦記著家裡的父母,不想走得太遠,更不可能跟著她來北京。

  「也不是不喜歡了,但是他一畢業就準備回老家,而我的計劃是留在北京發展,6年的感情,說斷了有多難過只有自己心裡知道。」

  學妹說著哭了起來,情到深處,誰又沒有過相守一生的念頭呢?

  可是我們也只有這一生。

  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去實現自己無畏的小夢想,想跟生活貼身肉搏,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

  學妹問我,「我這麼想,有錯嗎?」

  我說:「當然沒有錯。所以你為了理想做出的選擇,你也必須承受下這個後果。」

  前段時間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陳奕迅唱了一首歌: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我一個同事姐姐的,我想是勇敢。

  之前我們不熟,僅憑著朋友圈知道她婚姻幸福,有相愛的老公和乖巧的兒子,經常去旅行,過得安逸滿足。

  再後來經常在朋友圈互動,才知道了在幸福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女生如何追求自我而放棄愛情的故事。

  同事姐姐在來北京之前已經跟老家的男朋友訂了婚,兩家也在緊鑼密鼓地敲定結婚的日子,而她有天晚上躺在床上,一眼就看到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日子,無非是在這個小縣城過著有房有車,日復一日的生活,買包買口紅的錢是不愁的,但是與之為伍的或許就是相看總會厭的幾副熟悉面孔,還有隨著而來的生娃和生二胎。

  她不是不愛眼前這個男友,但是相愛之後的生活,她愛不起來。

  她想試試人生的其他可能,於是分了手,逃了婚,獨自一人來了北京。

  而如今結婚的這個男人,當年也是沒房沒車不被看好的資深北漂,但兩個人有著一同在這個大城市紮根的決心,於是一起吃了苦,度過了最艱難的6年,熬到風生水起。

  當下的所有怡然自得,全源於當年的勇敢和無所畏懼。

  此刻的生活比起當年留在縣城結婚,是不是更幸福,只有當事人自己能評價。

  「是的。我更滿意當下的自己和生活。」小姐姐笑意盈盈。

晚上睡覺前跟室友聊天,兩個人零零碎碎說起自己身邊人的感情,我分享了上面的三個故事。

  忍不住感慨一句:「我發現身邊走到一起的感情,都歸根結底成了『合適』兩個字」。

  室友畫風突轉,問了我一句:「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嫁給愛情,還是嫁給合適呢?」

  我說,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我有個遠房表姐,幾年前跟拍拖好多年的男朋友結婚,要我去做伴娘。我那會剛剛失戀,不想去,就找了個理由拒絕了。沒想到幾天後,聽到家裡人說,表姐的婚禮取消了。

  大人們支支吾吾,對這件事諱莫如深,我好奇得很,拐彎抹角問到了另一個姐姐,得到的說辭是:表姐的男朋友結婚前一周攤了牌,說自己在外面有了人,這婚結不成了。

  聽說男朋友的媽媽都哭了,說別鬧了孩子,這婚還得結呀。

  但最終沒有結。

  表姐是17歲跟她在一起的,跑過了七年之癢,跟著無房無車的他在三線城市打拼了十年,是27周歲準備嫁給他的。

  說是27周歲,可是老家的人認你是29歲了。

  期間也聽其他姐姐們說過這個男生,並不算是踏踏實實工作的人。老覺得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拼了命想找賺錢的門路,辭了工作,做小本買賣,來來回回折騰好多次,倒成了表姐在接濟他。

  倒是心甘情願的,家裡大人說起來第一次見到他,是他送表姐去醫院,才十七八歲,兩個出門在外的少男少女,在大城市裡生起了相依為命的溫暖,連窮都帶著希望和期盼。

  表姐回來後一個月內,迅速地相親,兩個月內結個婚。

  據說那個哥哥,也是受過情傷的人。本來已經訂了婚,因為一些原因被退婚。

  然後遇見表姐,兩個心死的人,嫁的是誰無所謂,只希望趕緊嫁娶,從往事的夢魘裡逃脫出來。

  天成的是佳偶,世間多的是怨侶,但也有別的什麼感情。

  比如說因為失望而選擇依偎的人,因為陪伴而湧動的慈悲與溫存。

  表姐結婚後有次帶著我去KTV的歌,那個哥哥唱的是周杰倫的歌,意外的好聽,唱的時候眼角一直瞥向我表姐那裡。

  說不上有什麼感動,就覺得,或許這正是最好的時光。

  曾經最愛,日後想起來或許要慶幸當日未成行。

  眼前陪伴,也成為星星點點的浪漫情懷。

  張愛玲在《小團圓》裡寫,這是一個熱情的故事,我想表達的是愛情的百轉千回,以及愛情幻滅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我想這點東西,大概就是男女之間的情義。

  情字難得,卻有「義」字相抵。

  將來的路,哪怕比過去難,可是你從此以後,不會再是一個人了。

  撣去情愛的灰 ,揮手道別後, 我亦不忘當我陷於荊棘時,你曾為我遞劍之恩。

 好像說完這個故事,我也沒有說清楚自己的選擇。但室友笑了笑,我想她明白了我的意思。

  如果愛情跟我在一條路上,那我一定選擇愛情,但如果愛情與我的路背道而馳,這個時候要看的,不是雙方感情有多深,而是你有多強大,如果你強大到足以睥睨一切風險和傷害,那我要恭喜你,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勇敢者的獎品。

  但如果你一個人撐不過這一段路,不如就揮揮手,選一個跟你同行的人。

  不要說「我愛你」,說「一起走」吧。

  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要那一同前行的情義。

  那麼你呢,你會選擇愛情,還是合適呢?

「愛情離我太遠,合適的女生只能用硬性條件來衡量,完美的愛情只存在童話裡。」

  這大概是所有單身男士對愛情的自我認知吧。

  是啊,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尋找愛情的路上將就著合適?

  長輩常對你說該考慮考慮了,趕緊找個對象,合適了就結婚,他們口中的話聽起來就像按部就班的一個程序。

  他們認為這是對你的關心,可是你卻哭笑不得,若只是合適的對象就可以的話,那還用二老操這份閒心?

  但你也許是敵不過父母的逼迫,也許是想給父母一個滿意的交代,也許只是因為年齡到了需要一個陪自己到老的人。

  「你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對象談戀愛、結婚,好像這樣就算完成了使命」。

  你說你喜歡她,誇她性格好,很溫柔,會是一個賢妻良母,父母也很滿意。

  可我想拆穿你,你喜歡她的,只不過是條件正好,適合過日子罷了。

  畢竟年紀越大就越膽小,害怕自己錯過一個還不錯的交往對象,害怕自己再等兩年也許還是遇不到那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

  於是就想著「要不然將就一下」,好像她也沒什麼不好的。

  一輩子那麼長,難道你真的願意將就著搭夥過日子?

曾經有人問我,你想要談一段什麼樣的戀愛啊?

  我回答:合適就好。

  到後來,我真的談了一段這樣的戀愛,那個人真的和我很合適,可是有一天,我卻依然選擇放棄這段感情,因為我發現,比起合適,我喜歡他太少了。

  這樣的愛情沒有味道,不是我不滿足,而是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

  人嘛,還是要作一點,將就的生活沒有激情,而生活,即使渴望平淡,卻本來就需要激情。

  「很多人說,愛情是理想,合適是現實」。

  他們認為愛情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尤其是合適的愛情。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在追尋愛情的路上磋磨時光。

  的確,在這個速食戀愛的年代,愛情可以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部分人最後都會敗給現實,找一個合適的人共度餘生。

  而所謂合適,我猜也許只是在敗給了時光和徒留背影后的你安慰自己的藉口吧。

  於是你安慰自己「找不到我愛的人,找一個合適的也好,再不濟,找一個能照顧我的也不錯」。

  但你要清楚的是,如果以「合適」來開始這段感情,它從一開始就偏離了航道,缺少了愛情做基礎,終究是走不遠的。

  愛情卻完全不同,它不會因為合適才喜歡,是因為心動才喜歡。

  雖然,愛情是喜歡衣服的款式,合適是能穿得了的尺碼,但終究你還是會選擇喜歡的款式,就算穿不了,也要買回來,這就是愛情。

  愛情有時候很簡單,因為它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感覺,無論別人怎麼表達你喜歡的她很不好很不適合你,你的感受才是最直接的。

  無論是誰都不會想要迎合別人的讚許或者譴責遷就自己,更不會為了現實而放棄了選擇的權利,畢竟為結果埋單的是自己。

  所以,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好好想想,你是因為愛情才喜歡,還是因為合適才喜歡。

  想明白這一點,我相信你會在感情中更好地看清自己。

  當然,你還要明白的是,「不是所有小鹿亂撞的心跳都會變成長相廝守的歲月靜好」。

  一段感情中,只有愛情沒有合適只會剩下無止境的爭吵與厭倦,最後離開。

  一開始你找到了愛情,全身心投入,只寵她一個人,她很開心,可後來她慢慢淡了,覺得不愛了。

  你才懂得,真正能走到最後不是愛情就夠,合適的三觀,合適的愛好,合適的性格更能維護一段感情。

  「愛情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前提,但適合是決定兩個人在一起是否長久的關鍵」。

  人都是這樣,你找了合適的,時間長了你就會渴望愛情;你找了愛情,分分合合你又渴望適合。

  最後在一起的不一定是你最愛的那個。

  如果你想和最愛的人廝守終生,愛情與合適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愛情裡要有合適,合適中必須存在深情,兩者缺一不可。這樣的感情,才比較圓滿。

  如果還沒遇到這樣的感情,就再等等吧,也許在某一個突然的時間裡,就遇見了呢。

  最後送給大家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泰戈爾說:"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在不經意間出現,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懷揣著對愛的堅持與嚮往,好好生活。"

相關焦點

  • 那些費盡全力得來的愛情不一定好,最好的愛情是適合自己
    時間好快,一晃就是幾個月過去了,今天,我以這樣的方式想和你聊聊,關於如何尋找幸福的婚姻這個問題。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找個適合的人過日子。這是你當初跟我說過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思,我還是很認可。如果換作以前,我還是不會同意你的觀點的,但是現在我確信了。
  • 合適的人不一定愛你,但愛你的人一定適合
    媒婆一杯又一杯的喝著水,唾液橫飛,從中周旋。等他們三方面達成一致,這才識趣的相約去餐廳外走一走,留下我跟那女孩兩個人。我很明顯的看到家長們出去後那女孩長出了一口氣,也不禁好笑,就說:「你也是被騙來的?」她笑著說:「不能說騙,該是綁來的。」這女孩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文靜,禮貌。
  • 最適合結婚的對象,不一定是那個你最愛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最後和你結婚的一定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很多朋友覺得這個觀點太絕對化了,還是有很多和自己愛的人結婚,婚後過得也不錯。但更多的朋友表示,這個是很有道理,但是這樣的未來未免太可悲了一些!
  • 太優秀的男人,不一定適合你
    賀涵這種太優秀的男人,一旦走出愛情,他的優秀可能是把雙刃劍。太優秀的男人,不一定適合你。,平日裡不是出門談生意就是在談生意的路上。而悅悅只是一位公司的文案策劃,平時不愛說話,喜靜不愛鬧。丈夫除了忙於自己的生意以外,還特別會討好丈母娘,不但嘴巴會說好聽的,逢年過節有好吃的好喝的,全給拉到丈母娘家去,樂的丈母娘直誇這位女婿好。按理說,遇上這樣一個優秀的男人做丈夫,悅悅應該知足了。
  • 女人寂寞的「空窗期」,得到的愛情,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而女人在寂寞「空窗期」想起的那個人,一定是喜歡的,卻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女人總是心軟的,追求也是最簡單的,於是嘗試著給他一次機會,只為了找到一個對自己好的人。殊不知,他的貪戀只是在你的追求簡單的背後只是一次次骯髒的交易罷了!這裡告誡女人:當你真沒明白自己該何去何從或者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愛情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別故作淡定,去為自己充電吧,別再為感情所犯困而自討苦吃了。
  • 婚姻是生活合伙人機制,婚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其實我一直認為婚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婚姻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那到底什麼樣的人不適合結婚呢?第一是不肯妥協型,不樂意讓自我欲求受到委屈和壓抑的人,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就是這樣的人。她是這麼定義自己的,她說:「後來我終於明白,我適不適合結婚的,我更嚮往的是親近自然的生活,自然的靈性是我骨子裡的東西。」。是啊,因為舞蹈對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了舞蹈,她什麼都可以放棄。
  • 有些愛情,不一定非得在一起
    我們總是容易下意識地將「完美」這個詞,賦予我們的愛情。相愛的兩個人就必須要在一起,不然就是不夠愛;你愛的那個人就是最完美的,就得是完美無缺的。可現實卻不一定是這樣,你愛的人最後可能不會跟你走下去;你愛的那個人,也不是完美的,他身上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小缺點。
  • 好的婚姻,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愛人
    張偉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男人,對待王麗真的就像自己的小妹妹一樣,都是從正面去說教,讓她認真思考愛情和婚姻的真諦,教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張偉妻子輕聲說:「我都聽張偉講了,理解你,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誰都年輕過,愛慕沒有錯,只是張偉你不了解,你應該找到一個適合你的人,來愛你關心你才是……」王麗是抱著來挨罵的心態,可沒有想到,這個女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站在女人的立場上開導和說服。她的心裡很溫熱,這是她聽過的最真誠的話。沒有責罵,沒有侮辱,但句句直戳她的心。
  • 需要愛情的不一定是婚姻,但一定是你本人
    還有一位結了婚的朋友突然跟我們說:「她並不愛她的老公,只是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庭。」這兩件事讓我對愛情和婚姻重新有了顛覆性的認識。01為什麼男人會放棄多年的感情,轉身和認識不到一兩年的人結婚?大家常說:男人錯過最愛的女人後,就會變得將就。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真的有一種人,不適合戀愛,但適合結婚!
    之前在綜藝《我家小兩口》裡,郭碧婷告訴閨蜜,自己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說——我覺得你適合結婚。一句話,似乎否認了一個人原本的價值,只證明這個人適合結婚生子。但是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解釋。適合結婚的人,不代表就不好,更不代表沒有價值。
  • 符合「擇偶標準」的人,不一定適合你
    即便他連我當時的擇偶標準裡最基本的「年齡」那一條都不過關,可在愛情上頭的那一刻,所有的標準瞬間變成了打自己臉的巴掌。一些幾年前對愛情有各種要求的女生,她們把自己找對象的條條框框定得無比清晰,一定要比對著標準來找。
  • 婚姻裡的背叛不一定是不愛!!
    簡單的說,就是無私、奉獻,也是霸佔,摧毀,破壞,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對他好,愛他甚過愛自己,我們想無時無刻跟對方在一起,明明知道對方也很平凡,但是也生怕對方突然被別人搶走了。那麼在感情中,最怕的就是背叛,我們都想跟一個人一生一世,如果可以,沒有人願意結婚離婚再結婚再離婚。
  • 什麼樣的男人不適合婚姻?!
    我認為有以下兩種典型的人不適合擁有婚姻。首先常見的就是「媽寶」男,這種人通常永遠不會承認自己是「媽寶」,他們習慣於用「孝」來掩飾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成家立業之後,還會經常給他所謂的「家」裡人,每天一個小時電話匯報情況。一天不知道對方在幹嘛心裡憋的難受,更不會知道什麼叫做隱私,也不懂什麼是異性距離。
  • 婚姻不一定適合每個女人?看完這6段話,我終於明白了
    婚姻跟愛情是一樣的嗎?或許能一起相愛,不過愛久了其實也會變淡,由濃轉淡的愛情的下一步是婚姻,真的會比較好嗎?她說相愛的七年其實從沒想過婚姻,直到三年前男方的父母也在催促的狀況下,最後訂了終生,沒想到,結婚才第一年不到,對方的父母就開始催促快生,就因傳宗接代的使命感,也是因為如此,她認清後悔結婚了。
  • 合適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人,但一定是最懂你的人。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所以,最優秀的,不一定最適合你。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感情也一樣,他有多好,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那是屬於他的。他對你有多好,才是真的重要。這才是屬於你的。《倚天屠龍記》中的主角張無忌,一生有幸蒙四個女子青睞,卻唯獨趙敏一人能得他心。她愛憎分明又聰明伶俐,正是和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有所互補。你猶豫,我果敢。你任性,我包容。只有在趙敏面前,張無忌才會發脾氣,流露出孩童般天真的一面。
  • 別信「你適合結婚」,適不適合你說了算
    女生總說:談戀愛要找一個你愛的人,結婚要找一個愛你的人。戀愛的時候可以轟轟烈烈,可婚姻卻需要細水長流。可是現實中很多人就是這樣,適合結婚,卻總覺得少了愛情。01.前幾天,郭碧婷的婚姻觀上了熱搜。世界上最可悲的莫過於:他對所有人都親切可靠,卻唯獨對最親密的人冷若冰霜。再完美的人,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只會成為最絕情的人。沒有愛情的婚姻,就是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漣漪。
  • 社會學家: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婚姻不一定非得要「愛」
    現在身邊也會有一些異性出現,大都是和自己一樣的女強人,但她們其中很少有人能夠吸引到我。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成熟、孝順長輩、最好還愛讀書。我希望另一半的家庭相對優越,學歷最好和我相似,這樣至少我未來的生活不會太差,最重要的是三觀相同。我希望他能和我有共同語言,「無話婚姻」我可接受不了。
  • 看男人適不適合自己,一定要考慮這一點
    都說,如果不愛一個人,言行舉止都會透著一股冷漠;但是如果愛一個人,就會忍不住寵她。一個真正愛你的人,一定會把你寵的像個孩子,他會記住你的好,會擔心你照顧不好自己,會忍不住想你找你,你在意的、想做的,他都會幫你記住,就連你想不到的、沒注意的地方,他都會幫你照顧到。一輩子不短但也不長,餘生要找一個愛自己、寵自己的人在一起。
  • 鞋子,一定要合腳的;愛人,一定要適合的;婚姻,一定要真心的人
    作者:胡楊映月一個人選擇鞋子,一定要是合腳的。因為人生的路很長,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丈量。生活,我們不知道還有多遠的路需要我們去走,一旦鞋不合腳,我們要麼磨出一腳泡,要麼就是把鞋走丟了。磨出一腳泡挑破會疼,不挑破我們無法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前行。愛人,一定要找一個適合的,千萬別湊合。因為那個人要守在你身邊一輩子。適合的愛人,給你的是一生的幸福和溫馨;湊合的愛人,只能是把一個人的孤獨疊加成兩個人一生的不幸。婚姻,一定要找一個真心對自己的人。
  • 社會學家: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婚姻不一定非得要「愛」
    我希望另一半的家庭相對優越,學歷最好和我相似,這樣至少我未來的生活不會太差,最重要的是三觀相同。我希望他能和我有共同語言,「無話婚姻」我可接受不了。你看,不同時期的人,不同環境的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可是唯一不變的是,大家都有各自的「擇偶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