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90歲,是個文盲,只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錢幣。從小生活在農村,一個女孩子,女子無才便是德,家裡把她當成勞動力,照顧弟弟妹妹們。
母親看著弟弟們去讀書,妹妹們和自己一樣,只有羨慕的份,默默承受又能怎麼樣?後來,爸爸把她帶出了農村,進城做了家庭主婦,60歲以前都是撫養兒女,伺候丈夫。
我們孩子們長大後,都在城裡生活,爭搶讓退休的父親帶母親來各自家庭人,盡孝心。父母進城,平時都待在家裡,在附近公園溜達散步,去菜市場買買菜。
今年一月份新冠疫情來臨,正趕上父母來到住在省城的我家,我們居住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出入都要掃健康碼。一來他們沒有手機,我們要買手機他們不要,再說手機賣場也不開門營業,想買都買不來;二來我們家有舊手機和手機卡,給他們手機用,他們不會掃碼,就不知道在手機什麼地方去掃,怎麼掃。我特意去小區要了個健康碼,教父母掃碼。
當時好像學會了,自己一弄就不行,不是打不開手機頁面,就是找不到手機裡掃碼的地方,蒙對一次又掃不出碼,八十多歲的人,手都抖了,眼睛也看不清,不是在難為他們嗎?實在不忍心看父母滿頭大汗,小心翼翼又不得不勉強的樣子,我決心不讓他們學掃碼了。
日子長了,他們關在屋裡實在難受,人幾乎不會走路,明顯缺鈣,我帶他們去樓下去活動身體,加強鍛鍊。
我找到社區工作人員,商量能不能把父母放出來溜達散步,小區樓下空間太小,人多怕感染新冠。答覆任何人不掃碼都不能進出小區,上面有規定,出事要問責。
父母也理解出入掃碼的規定,反過來勸慰我,不要緊,我們可以在屋裡溜達。父母就飯後在客廳裡走走,每頓飯後都走十五分鐘。
後來,社會上放開了人們不得聚集的要求,我和小區其他有老人的居戶,和物業商量一個辦法,我們集資僱個人,每次老人出入,憑身份證為據,由僱的人負責登記,解決了老人出入小區難的問題。
老人手生活時代所限,難免有落後時代發展的地方,應該是社會去照顧老人,而不是強求老人適應高科技。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在社會重視與否,是不是把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
尊老愛幼不是一句口號,要體現在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