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為老人是尊老的基本要求

2020-10-17 沙漠裡的一顆大樹

母親今年90歲,是個文盲,只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錢幣。從小生活在農村,一個女孩子,女子無才便是德,家裡把她當成勞動力,照顧弟弟妹妹們。

母親看著弟弟們去讀書,妹妹們和自己一樣,只有羨慕的份,默默承受又能怎麼樣?後來,爸爸把她帶出了農村,進城做了家庭主婦,60歲以前都是撫養兒女,伺候丈夫。

我們孩子們長大後,都在城裡生活,爭搶讓退休的父親帶母親來各自家庭人,盡孝心。父母進城,平時都待在家裡,在附近公園溜達散步,去菜市場買買菜。

今年一月份新冠疫情來臨,正趕上父母來到住在省城的我家,我們居住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出入都要掃健康碼。一來他們沒有手機,我們要買手機他們不要,再說手機賣場也不開門營業,想買都買不來;二來我們家有舊手機和手機卡,給他們手機用,他們不會掃碼,就不知道在手機什麼地方去掃,怎麼掃。我特意去小區要了個健康碼,教父母掃碼。

當時好像學會了,自己一弄就不行,不是打不開手機頁面,就是找不到手機裡掃碼的地方,蒙對一次又掃不出碼,八十多歲的人,手都抖了,眼睛也看不清,不是在難為他們嗎?實在不忍心看父母滿頭大汗,小心翼翼又不得不勉強的樣子,我決心不讓他們學掃碼了。

日子長了,他們關在屋裡實在難受,人幾乎不會走路,明顯缺鈣,我帶他們去樓下去活動身體,加強鍛鍊。

我找到社區工作人員,商量能不能把父母放出來溜達散步,小區樓下空間太小,人多怕感染新冠。答覆任何人不掃碼都不能進出小區,上面有規定,出事要問責。

父母也理解出入掃碼的規定,反過來勸慰我,不要緊,我們可以在屋裡溜達。父母就飯後在客廳裡走走,每頓飯後都走十五分鐘。

後來,社會上放開了人們不得聚集的要求,我和小區其他有老人的居戶,和物業商量一個辦法,我們集資僱個人,每次老人出入,憑身份證為據,由僱的人負責登記,解決了老人出入小區難的問題。

老人手生活時代所限,難免有落後時代發展的地方,應該是社會去照顧老人,而不是強求老人適應高科技。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在社會重視與否,是不是把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

尊老愛幼不是一句口號,要體現在行動上。

相關焦點

  • 尊老,尊的是德行不是年齡
    這個話題,來源於父親對我的家庭思想教育,他這樣說:「我和你叔、你姑我們三個對你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上,是有多大能力盡多大能力,我們家和別人家不一樣。親情不能有加減法,如果有,也只能是做加法不能做減法。」和父親的爭執在於,他認為只要是老人作為晚輩就應該尊敬,在他的觀念裡,這種尊敬有點不分是非,還有點一味的盲從。同樣作為老人,面對公交車讓座的問題也會有不同的態度。
  • 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
    沒人邀請我,我是看到有些自以為「永葆青春」的人,又閒得蛋疼,開始推波助瀾拿老人說事兒……我就奇了那個怪了!難道那些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強姦犯……包括禍國殃民,侵吞公私巨款的貪官汙吏,都是老年人嗎?你要真有本事,能做到讓人大立法,達到一定年齡的人,包括你的爹和媽,乾脆直接槍斃!多麼省事,不再勞你喋喋不休……何必橫豎不對你的眼?!
  • 人老了怎樣才能不討人嫌?趕緊看看吧,都有老的時候
    也許老人年輕時沒有給子女積累更多的資本,老了之後就儘量的不要給子女增加太多的負擔。所以保證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是多重要,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不孝,是很多中年人真的拖不起。2 手裡要攢點兒錢、能幫幫一下做到這一點其實挺難的,老人對子女的愛是無保留的,好多老人在子女成家後基本都掏幹了。
  • 為老不尊,為幼不敬:常做這四件事的老人,兒孫再多,晚景也悽涼
    對於老人,晚輩應尊重他們。但是,談到「尊重」,往往有人反駁:要求晚輩尊敬老人,但是,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即為老者,不自尊,不自愛,不善待晚輩,又怎能贏得晚輩們的尊敬呢?對此,古人已作出具體闡述,如《增廣賢文》曰:「為老不尊,為幼不敬。」一個老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尊重自己,所作所為不檢點不道德,那麼,幼小的孩童對他們都不會尊重,更何況其他晚輩們。
  • 生活已經如此難為你,自己就別再難為自己
    「生活已經如此難為你,自己就別再難為自己」。這是摯友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於我一生影響深刻。
  • 心不老 人不老
    人一老,吃穿不愁後,最受不了的是不知道該幹點啥。人的意義感,往往是在跟社會這張大網的聯通中、在跟別人的交互中產生的。跟年輕人交流互動,感受他們的活力,心態就容易年輕;隔一段時間拍一段視頻,有個目標,心靈就有寄託。況且,像江奶奶這樣,通過自己的故事讓年輕人有所收穫,這是發揮餘熱,多有意義!年輕人熱追奶奶的視頻,不僅僅是敬老,而且,有助於提升認知,學習經驗智慧。
  • 鍾漢良私生活曝光:捨不得難為自己,生活才會為難你
    聚會時,明知道對方不喜歡開玩笑,卻總喜歡把別人的黑歷史以玩笑話的形式高調抖出;碰上「買一送一」的活動,不管別人喜不喜歡軟硬皆施地要求別人也買一杯。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男子在公交車上怒扇司機耳光。」自己坐反了公交車,卻要求司機立馬停車,指著司機罵罵咧咧。當時公交車正在行駛中,司機沒有答應,解釋還沒說完,男子就衝上前給了司機一耳光。
  • 老同事不老:休矣!
    我想,老人家應該不爭不搶,不溫不火,每必要那麼爭強好勝,睚眥必報。難道說,這不正是臨近退休同事的晚年了麼?但此時此刻,我所以為的都是錯的。與老同事身相處,我仿佛處處都有如芒在背的感覺。可以說,他顛覆了我對大多數老人的看法,同時,也佐證了現實世界裡我所觀察到的退休老人的一般窠臼。失去的註定無法找補回來,就像是轉瞬即逝的青春。
  • 寬容是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然而,作為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寬容是基本要求,每個人都有對別人寬容的義務。寬容別人,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不是一種高尚的選擇,而是必須。做不到對別人寬容的人,不是一個合格的共和國公民,甚至可以說,是共和國的敵人。中國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證每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違背法律的各種行動自由。
  • 「曾經滄海難為水」:此詩說出令人深思的愛情規則
    唐代元稹的一組悼亡詩深受後世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來自《離思》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離思(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一首極美的愛情詩,此詩為何會深受人們喜愛呢?我們從下面三方面分析。01對妻子的忠貞不渝的感情。
  • 難為造句和解釋_難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難為(nán wei)。使人困窘,使人為難。[瞿秋白《東洋人出兵》:「總司令末叫退兵,國民黨末叫鎮靜,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多虧。多用於表示道謝。[老舍《四世同堂》:「長順,難為你!好孩子!」]難為在教材中的例句:1、媽媽問他:「怎麼回來啦?」
  • 弟弟別發愁,贍養父母是我們姐弟的責任,不要難為弟妹
    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這個理大家都知道,可是,觀念上還是以兒子養老為基礎,女兒只是做輔助工作。有很多的家庭,父母雖然表面上是兒子養,但女兒卻承擔了贍養父母的大部分費用。這就是所說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樣的家庭還是比較和睦的。
  • 別難為自己,也別難為別人
    年青的時候,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 過度重視別人的批評,對別人的「罵語」很是不開心, 甚至還起嗔心; 年長了, 我也和大多數領導一樣, 很在乎下屬有沒有聽自己的意見, 我常常為別人而喜, 為別人而怒,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像我這樣的經歷, 是嗎?有人罵你是一隻豬,你就變成豬嗎?
  • 3位70歲老人自述:家裡有位長壽老人,我快堅持不下去了
    導語:每個人經常說:「家裡有老人,那就是幸福。」大多數長壽老人都是非常善解人意的。他們了解子女的艱辛,並主動幫助子女。然而,一些長壽老人使他們的孩子抓狂。聽聽這三位70歲老人是這麼說的吧。我的母親是一個長壽的老人,脾氣很奇怪。她經常在家裡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她要求我每天給她洗臉,洗頭髮,還讓我好好的照顧她,並要求我每天為她做幾道菜,但是湯必須要做。必須做她喜歡的菜。
  • 為什麼聰明的老人到老了,會辦糊塗事?都是孤獨惹得禍
    每個人必經之路都會老,我們對於老是一個很尊重的民族,尊老是傳統,但是在成語裡還要有很多關於與老有關的成語,比如「為老不尊」,還有人「晚節不保」,更有人被人罵「老糊塗」。我認識一位84歲的老大爺,認識他幾年的時間裡,看著從一個受人尊敬的老爺爺變成一個讓人不齒的老頭子,從一個聰明的老頭變成一個糊塗的老人,最後因為認了「女兒」,在中秋節前一天,讓兒子強行送進了養老院。
  • 日語敬語|尊敬語的用法總結
    (圖源網絡)日語中的敬語可分為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這三大類。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場合、不同交流對象使用不同類型的敬語至關重要。尊敬語何為尊敬語?顧名思義尊敬語指的是:說話人為了尊敬聽話人或出現在話題裡的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對方行為的一種語言,通常情況下是在抬高對方地位的情況下使用。
  • 有退休金的老人,子女對老人是真心孝順嗎?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現實
    有很多人為老不尊,就連自己的親生父母也不願意孝順撫養,任由他們活在養老院離或者是破舊的老房間裡,自生自滅。所以我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開始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劉大爺:退休金花不完給孩子,孩子們也開心今年73歲的劉大爺說,他和老伴兒一輩子都非常注重身體,基本沒有什麼病痛,而且這些年來國家福利政策特別好。
  • 這老人是什麼心理?
    我所在的社區有一位獨居老人,今年76歲,個人條件一般,只靠著4500元退休金生活,老伴已經去世十幾年,兒女早已成家立業。這位老人平時喜歡運動,早上也出來走走,呼吸點新鮮空氣,所以身體還行。他有個習慣,喜歡湊熱鬧,哪裡有玩的都要過去瞧瞧,更喜歡到女人群裡去,和女人說句話他也感到十分開心,心態確實很好。
  • 怎樣做一個不讓年輕人反感的老人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怎樣才能與子女相處的和諧依舊融洽,讓你有夕日紅!網友一:今年77歲的我,是一位來日不多的老人,我是做到讓晚輩及身邊的人不嫌棄我。1,當我進入60歲時,家裡有事,來人請客,一直至今不同桌就餐,只做事,不做主,做主的事由子女接替。2,人老不要緊,要與時俱進,不能倚老買老,尤其在年輕人面前老來不要講少年威風。
  • 散文 · 老人與老楊樹
    晚霞最後一絲亮光,有氣無力地穿過厚厚的雲層、穿過那顆長滿老繭的老楊樹,照到坐在樹下老人的身上。刀刻般深痕的臉上,一雙孤悽的大眼,流露出斷雁孤鴻般茫然的神色。在他心目中,黃昏歲月還能堅持多久呢?楊樹後面就是他的老屋。他出生在這個老屋、生活在這個老屋。在50歲時,經人介紹,花光一生積蓄,與一位女人結了婚,次年生下一個兒子。可是好景不長,在孩子三歲時,女人耐不住清貧,離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