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 周學津
近日,四川理塘則通村一位20歲的藏族少年扎西丁真在抖音大火。
「當藍天白雲下,那位朝著鏡頭緩緩走來的藏族少年丁真露出微笑時,不少人會感受到一種久違的自然和淳樸。」拍攝丁真的攝影師胡波說道。
丁真
拍攝丁真前參與過紀錄片的拍攝
胡波並非攝影科班畢業,對於拍攝純粹是一種個人愛好。2015年他和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會和雲南影像出版社合作拍攝一些紀錄片和人物訪談。「我們會和有需求的甲方合作,進行一些拍攝活動,也會幫助一些機構做一些拍攝選題的籌劃。」
生活中、工作時的胡波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拍攝是光影的藝術也是『修剪』的藝術。我在工作時會比較注重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位置、次序感,但在生活中,我很多時候記不清楚東西放在哪,總感覺生活物品一大堆,『重點東西』沒多少,反正挺傻的。」
胡波告訴記者,他從未把拍攝當做一種工作而是將它定義為一種狀態。「這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也是記錄的狀態。很多情況下,工作會有『切分感』,而狀態是連續的。」
「疫情期間看了太多口罩,我們想讓大家看看微笑」
今年8月,胡波到理塘進行拍攝工作,在他看來理塘有著足夠吸引他的「特質」。
這裡沒有需要養著脖頸看的高樓大廈,沒有隨處可見的廣告牌,只有連綿的雪山、無垠的草原,騎著駿馬的康巴漢子、站在河邊唱歌的姑娘。理塘的生活帶有幾分「桃花源」的意味,與我們熟悉的城市生活完全不同。
「我們身邊的生活的和這裡的一切屬於兩個世界,你站在熟悉的生活中看過來,會有一種嚮往和釋放。」
胡波一直覺得2020是比較鬱悶的一年,所有人的表情都被那層醫用紗布打了折扣。
「疫情期間看了太多口罩,我們想讓大家看看微笑。」
十一期間,他和中央美術學院的朋友籌劃了一個「世界高城的微笑」的藏區拍攝計劃。胡波用鏡頭記錄下動態的微笑、朋友用油畫凝刻靜態的瞬間。
胡波攝
「我拍攝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我希望能夠把現實中的他們、鏡頭中的他們和油畫中的他們結合在一起。微笑本就是一種高級的表情,在『世界高城』拍攝的微笑,就有了『雙高』的文化語境。」
胡波希望他拍攝的微笑能夠轉換成好友筆下的油畫,兩者結合在一起,未來能在北京辦一個展。
「這是我倆的一個目標。」
胡波攝
不想對爭議做回應 近期會去拉薩
丁真在引發極大關注度的情況下,胡波為他開了一場直播。因為暗示觀眾刷禮物,胡波在網上被不少人質疑,有人認為胡波把丁真當成了「流量工具」。
「我本人不想回應,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聽,或者根本不聽。關注丁真的人太多,我無法讓每一個關注他的人都滿意,這是不可能的。惡意攻擊的人所佔的比例很少,我覺得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還是比較健康的。」
胡波攝
對於丁真的大火,胡波認為,網紅級社會現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種社會心態。在胡波看來,丁真的微笑一定是滿足了成千上萬人的內心需求,這與時代的安全感有關係。「丁真的微笑與純真喚醒了對原始純真的嚮往。」
丁真在胡波的鏡頭下被大眾所熟知,他很開心。「最起碼這對於我的創作主題和創作方向是一種肯定,也堅定了我的目標。我以後還是要做『拍出來丁真的那個人』而不是『拍過丁真的那個人』。」
對於丁真的未來,胡波說:「個人成長是終身任務,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我不是他的家長,但我們之間有一個緣分,我希望他能夠多充實自己的內在。」
談及最近的打算,胡波說:「我最近會去拉薩看看,要不然閒著幹嘛呢?」
責任編輯:李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