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胡波:我在世界高城拍微笑

2020-12-27 騰訊網

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 周學津

近日,四川理塘則通村一位20歲的藏族少年扎西丁真在抖音大火。

「當藍天白雲下,那位朝著鏡頭緩緩走來的藏族少年丁真露出微笑時,不少人會感受到一種久違的自然和淳樸。」拍攝丁真的攝影師胡波說道。

丁真

拍攝丁真前參與過紀錄片的拍攝

胡波並非攝影科班畢業,對於拍攝純粹是一種個人愛好。2015年他和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會和雲南影像出版社合作拍攝一些紀錄片和人物訪談。「我們會和有需求的甲方合作,進行一些拍攝活動,也會幫助一些機構做一些拍攝選題的籌劃。」

生活中、工作時的胡波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拍攝是光影的藝術也是『修剪』的藝術。我在工作時會比較注重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位置、次序感,但在生活中,我很多時候記不清楚東西放在哪,總感覺生活物品一大堆,『重點東西』沒多少,反正挺傻的。」

胡波告訴記者,他從未把拍攝當做一種工作而是將它定義為一種狀態。「這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也是記錄的狀態。很多情況下,工作會有『切分感』,而狀態是連續的。」

「疫情期間看了太多口罩,我們想讓大家看看微笑」

今年8月,胡波到理塘進行拍攝工作,在他看來理塘有著足夠吸引他的「特質」。

這裡沒有需要養著脖頸看的高樓大廈,沒有隨處可見的廣告牌,只有連綿的雪山、無垠的草原,騎著駿馬的康巴漢子、站在河邊唱歌的姑娘。理塘的生活帶有幾分「桃花源」的意味,與我們熟悉的城市生活完全不同。

「我們身邊的生活的和這裡的一切屬於兩個世界,你站在熟悉的生活中看過來,會有一種嚮往和釋放。」

胡波一直覺得2020是比較鬱悶的一年,所有人的表情都被那層醫用紗布打了折扣。

「疫情期間看了太多口罩,我們想讓大家看看微笑。」

十一期間,他和中央美術學院的朋友籌劃了一個「世界高城的微笑」的藏區拍攝計劃。胡波用鏡頭記錄下動態的微笑、朋友用油畫凝刻靜態的瞬間。

胡波攝

「我拍攝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我希望能夠把現實中的他們、鏡頭中的他們和油畫中的他們結合在一起。微笑本就是一種高級的表情,在『世界高城』拍攝的微笑,就有了『雙高』的文化語境。」

胡波希望他拍攝的微笑能夠轉換成好友筆下的油畫,兩者結合在一起,未來能在北京辦一個展。

「這是我倆的一個目標。」

胡波攝

不想對爭議做回應 近期會去拉薩

丁真在引發極大關注度的情況下,胡波為他開了一場直播。因為暗示觀眾刷禮物,胡波在網上被不少人質疑,有人認為胡波把丁真當成了「流量工具」。

「我本人不想回應,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聽,或者根本不聽。關注丁真的人太多,我無法讓每一個關注他的人都滿意,這是不可能的。惡意攻擊的人所佔的比例很少,我覺得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還是比較健康的。」

胡波攝

對於丁真的大火,胡波認為,網紅級社會現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種社會心態。在胡波看來,丁真的微笑一定是滿足了成千上萬人的內心需求,這與時代的安全感有關係。「丁真的微笑與純真喚醒了對原始純真的嚮往。」

丁真在胡波的鏡頭下被大眾所熟知,他很開心。「最起碼這對於我的創作主題和創作方向是一種肯定,也堅定了我的目標。我以後還是要做『拍出來丁真的那個人』而不是『拍過丁真的那個人』。」

對於丁真的未來,胡波說:「個人成長是終身任務,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我不是他的家長,但我們之間有一個緣分,我希望他能夠多充實自己的內在。」

談及最近的打算,胡波說:「我最近會去拉薩看看,要不然閒著幹嘛呢?」

責任編輯:李政超

相關焦點

  • 拍攝丁真的「微笑收藏家」胡波:希望他能走得更遠
    胡波自媒體帳號首頁置頂的是三段丁真的微笑視頻。受訪人供圖「我不認為自己是丁真的伯樂,他本身就有很多機會,我希望他未來的路能走得更遠。」5日,四川成都一酒店內,48歲的胡波正在剪輯他剛從甘孜州拍攝完的「世界高城的微笑」視頻素材。
  • 拍攝丁真的攝影師胡波:我們這是互相成就 天作之緣
    11月30日,胡波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首次談到「拍火」丁真的幕後故事,「感覺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了,也幸好我沒有籤下他,不然我就成了大保姆了。」1「我們這是互相成就」  隨著拍攝丁真的第一條視頻爆紅,胡波的個人社交帳號漲了近40萬粉絲,他說,「我們這是互相成就,天作之緣」。
  • 丁真攝影師譴責女粉求愛行為後,女粉不上班天天質問老公:為什麼你...
    攝影師胡波在丁真的家鄉理塘進行一個名為「世界高城的微笑」的拍攝計劃,給當地不少居民拍攝了視頻,不過都反響平平。 有一次胡波偶然拍到了丁真的弟弟尼瑪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乾淨又清澈的藏族少年很快就俘獲了女粉絲的心。
  • 胡波:一位導演自殺的傳說
    荒蕪的世界,冷漠的人們,理解難以達成,這種氣質在影片裡一以貫之。男人名叫於城,他和自己哥們的女人上床,被發現後哥們跳樓自殺。但在由他主導的偷情故事中,看不出他有任何悔意,他甚至都不願意和女人一起收拾殘局。到此為止,他似乎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不害怕,一個無名之輩,身處無名之地。但在之後,正是由他串聯起三個人發生在一天之中的「失去」和「逃離」的故事。
  • GQ報導 | 胡波:一個自殺者的傳說
    荒蕪的世界,冷漠的人們,理解難以達成,這種氣質在影片裡一以貫之。男人名叫於城,他和自己哥們的女人上床,被發現後哥們跳樓自殺。但在由他主導的偷情故事中,看不出他有任何悔意,他甚至都不願意和女人一起收拾殘局。到此為止,他似乎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不害怕,一個無名之輩,身處無名之地。但在之後,正是由他串聯起三個人發生在一天之中的「失去」和「逃離」的故事。
  • 《大象席地而坐》:「離隊少年」胡波的真實寫照
    第一個人物是混混於城,就是小說原著中的「我」。無所事事的他追求女友被拒絕,然後睡了朋友的妻子,卻被突然回家的朋友撞見。朋友想不開,跳樓自殺了。他想去滿洲裡避風。這個故事與小說原著一致,只是把故事發生地從臺北搬到了河北井陘。第二個人物是高中生韋布。他幫同學出頭,失手把於城的弟弟于帥推下樓梯摔死了。不得已打算逃去滿洲裡,卻買了一張假火車票。
  • 胡波:一位自殺的青年導演和他最後的時光
    荒蕪的世界,冷漠的人們,理解難以達成,這種氣質在影片裡一以貫之。男人名叫於城,他和自己哥們的女人上床,被發現後哥們跳樓自殺。但在由他主導的偷情故事中,看不出他有任何悔意,他甚至都不願意和女人一起收拾殘局。到此為止,他似乎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不害怕,一個無名之輩,身處無名之地。但在之後,正是由他串聯起三個人發生在一天之中的「失去」和「逃離」的故事。
  • 長得像瘋了的鄭伊健,攝影師稱其可以考進TVB
    也有網友直言「我發現丁真這一家人都很有梗。」我相信,丁真的舅舅在日後應該還會登上熱搜,人氣會越來越高。其實,丁真的爆火真離不開自己舅舅的助攻,根據攝影師胡波(丁真爆火短視頻的攝影師的)表述,早在去年的八月份,幾位攝影愛好者就來到丁真所在的村落。
  • 《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以後我的墓碑上要刻一個吊死的人
    2017年過年的時候,胡波在家沒待幾天,就去井陘拍《大象》了。臨走前,胡波還和父親說,讓他提前準備好時間,至少 6 個小時,下次回家好好和他聊一聊。那是胡波最後一次回家。 決定考北影前,胡波沒有把學業放在心上。即使父母為了他上學、專門搬到了學校對面的小區,他仍天天遲到。他愛寫文章,曾把文章給語文老師點評,老師不置可否。
  • 《大象席地而坐》獲獎,李安給了胡波媽媽一個擁抱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上,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拿下了最佳劇情長片的最高獎項。胡波的媽媽不善言辭,之前在代替兒子領取最佳改編劇本獎時,只說了一句話就哽咽了。「我是胡波的媽媽,代表胡波謝謝評委,謝謝觀眾,謝謝大家。」
  • 貴圈|導演胡波自殺後第401天,《大象》斬獲金馬
    胡波獨自租住的房子面積不大,趙亮開門後很快打量了一遍,沒人在家,倒是5個月前被胡波帶回家的小貓不怕人,靜靜臥在地上看著他。 就在轉身準備離開時,趙亮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懸空著、掛在樓梯間。 2016年,胡波曾寫過一首短詩:「那頭顱掛在樹梢/好像接近死亡能使你懂得什麼/但世界啊/永遠像最初的樣子。」
  • 欠扁的胡波
    老少年的新高度在貴州,喝酒的人可以不認識胡波,做酒的人則不可能不認識胡波,不然你就是個棒槌。胡波身材矮壯,為人沉默,單從外表看,還挺像個土豪。莫言就是山東高密人,我有一次坐火車經過高密,碰巧是盛夏時節,酷熱,蒼黃的天蒼黃的地,一望無際的高粱地玉米地,鳴蟬聒噪,禾苗猥瑣,滿眼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樣的,甚至連莊稼都是黃色的——這樣的地方,不出作家才有鬼了。
  • 王小帥:我憑什麼為胡波(遷)的自殺買單.
    我多慶幸,這個女人不是我。我寧願,一輩子,沒有這樣的榮耀。或者說,這真的是榮耀嗎?你知道嗎?死比活著容易多了?2015年,胡波憑藉短片《遠隔的父親》獲得第5屆金考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16年,憑藉中短篇小說《大裂》獲得了臺灣第6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
  • 胡波29歲遺作,4個小時,訴盡憤懣
    死亡在這部黑暗卻並非黑色電影(film noir)的電影中無所不在,在胡波的電影世界裡,人們死於年老和孤寂,有的從陽臺上一躍而下,有的摔下樓梯、也可能喪命於槍口下,就連狗,也被更大的狗咬死了。我在柏林看了胡波這部4小時長的遺作作 者 | 何 小 沁首發 | 玩兒電影去年在柏林看了馬莉導演聚焦精神病院的紀錄片《囚》,今年在柏林看了青年導演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兩部華語片的共同點是長,前者近五個小時,後者四個小時,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一場馬拉松,且看完心情都會很低沉。
  • 《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29歲自殺的胡波,青年導演的「生長疼痛期...
    「感謝導演文牧野,他喜歡拍很多很多條,所以我們叫他「文保保」。這次我說不管文保保要保多少條我都要無盡配合他,這是回歸一個演員的初心,很有幸福感……」這個年僅33歲的80後青年導演,第一次拍長片,就獲得了豆瓣評分9.0和30億票房的好成績,在許多人看來,這是難以實現的小概率事件。
  • 《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生前特訪 l 「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已經用丹田看透世界」
    然而導演胡波本人卻無法上臺領獎。去年10月12日,29歲的胡波自縊身亡,《大象》是他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代替胡波領獎的是他的媽媽。胡波媽媽上臺領獎時,只說了一句話就哽咽了。「我是胡波的媽媽,代表胡波謝謝評委,謝謝觀眾,謝謝大家。」
  • 後來,只有他還不習慣這個世界──讀胡波《大裂》
    胡波的影像風格,在小說裡轉譯成一副瘦瘠骨骼,剔除了所有華美修辭,只餘下簡單的陳述與對話,架構起一個殘酷世界。   書中多篇小說都由事件「中途」寫起,象是一刀將青椒剖半,裸露出布滿迂繞褶襞的內部結構,而小說主角多半身陷荒謬情境,只知來時的路途,卻無法洞悉命運的整體布局,對未來充滿無力感。
  • 青年導演胡波到底是因為什麼自殺的?
    文:名偵探河小西我上一篇批評《大象席地而坐》的文章引來幾個《大象》粉絲的不滿。挺《大象》都快變成政治正確了,拍成這樣還不能批評了?你們罵郭敬明的時候倒從來沒對自己說過一句:「你不喜歡不等於別人不喜歡。」還有說我戾氣重,拜託,我戾氣再重,還有胡波的戾氣重?電影裡你應該已經感受他超級誇張的戾氣,就是在生活中,這種戾氣也摧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