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個很美的夢。
影片《重返20歲》是由陳正道導演的一部奇幻愛情影片,影片講述了沈夢君意外的由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變成一名二十歲的年輕姑娘,重返青春時光的孟麗君體驗了愛情的滋味,並實現了年輕時候的夢想,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將孟麗君拉回現實,在親情和容貌的選擇中,她選擇了前者。
影片翻拍自韓國,翻拍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本土化的嘗試,使一些情節更加的合理。比如影片中,沈夢君和兒媳婦的關係問題,明顯是符合中國式家庭中婆婆與兒媳之間的微妙關係。
一方面,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婆婆不自覺的將自己視為在家庭中地位高於兒媳婦的長輩,習慣性的以過來人的經驗指點兒媳婦這個「外來者」,而過往的經驗往往又是相對過時的,婆婆那一輩人所遵循的與長輩相處的模式現如今已經發生改變。
在新型的家庭關係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獨立又密不可分,親情維繫的血緣關係是基礎,但是個體的獨立性以及差異性也不可忽視。影片中沈夢君以「大家長」式的心態自居,以語言、行為等方式有意無意的打壓兒媳婦,這也導致了她在家中並不受歡迎,心理上的不平衡無處言說,只能妥協退讓。
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充分的說明了她的家長心態,比如反覆針對兒媳婦的煎魚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對孫子溺愛式的教導以及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等。
這些行為舉動符合中國家庭倫理關係中對母親的形象定位,與母親相對立的一方兒媳婦,在家庭中的失語地位也是在婆婆壓迫狀態下的必然狀態,這就導致無解的難題,即婆媳關係。
生活中發生的小摩擦逐漸積累成大問題,兒媳婦高壓下的病態使婆婆意識到自己為這個家帶來的困擾,從而選擇離開。
如果說此前的劇情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以一種直觀的方式準確的呈現在家庭中微妙博弈從而契合了觀眾的觀影心理,戳中了觀眾的興趣點,那麼在沈夢君重返二十歲後,則走向了另一條路子,假借魔幻的外殼講述一個青春愛情成長電影。
首先是穿越的設定借鑑恐怖片的表現方式,通過一個照相館重新獲得了二十歲的容顏,夜晚空無一人的街道突然出現一個照相館,隨後出現一個非正常世界的詭異聲音,而後發生穿越。照相館、夜晚、空無一人、背後突然出現一個聲音,把這些元素隨機組合就是一個恐怖片的常見的橋段,類型之間的相互融合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
其次穿越後所講述的故事,關於愛情、夢想的故事,故事內容是俗套的,比如常見的感情糾纏戲碼以及想要放棄夢想的淺層次的簡單故事。
但是在講述的過程中,孟麗君同樣以過來人的視角去處理這些問題,並及時的給出自己的建議,一方面體現沈夢君作為一個長者的生存經驗的人生智慧;另一方面也是沈夢君對於自己的青春遺憾的一種彌補和追思。
不得不說,這一部分的敘事十分單薄,毫無亮點,甚至有些「狗血」。
孟麗君也常常在老年人的思想和青年人的身體這種不和諧的狀態中試圖達到和諧,而適得其反,正如孟麗君和李大海的同行,一個妙齡女子和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二者的組合格外引人注目。
這種難以協調的割裂感,體現在影片中就是在放下過去追逐新的愛情,實現夢想的美好生活和回歸常態的殘忍夢境中的遊移,影片既沒有講述一個重獲美貌的青春故事,也沒有講述一個關於生活在不同階段的思考的人生哲理。
最後,人物在親情的召喚下回歸常態,經歷了一番不同的體驗,沈夢君還是決定回到從前,電影中毫不意外的出現了車禍,作為唯一和孫子血型相同的沈夢君決定救孫子,沈夢君又回到了原先的容貌,正如她自己所說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夢境的現實的恍惚之間,沈夢君最終和家人達成和解。
回顧沈夢君意外的青年之旅,像是現實生活中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奈卻又渴望有所變化的人們的一場精神上的旅行,在體驗了不同的生活之後是否還會做出和以往相同的決定,從而繼續回歸當下一成不變的生活,這是一個問題。
看似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實則無論如何還是要接受面對現實,這其中也暗含一種註定式的悲劇性結局,始終無法擺脫情感的羈絆,但這源於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愛,小我讓位於集體中的大我。
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原點,這是影片中沈夢君的命運,《重返20歲》的意義可能在於講述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常說「如果那時候我怎麼樣做了,可能現在就不是這樣子了」,對過去的遺憾和惋惜是常有的狀態,尤其是在當前並不那麼如意的境況下,事實呢?
事實卻是就算有機會可以重返過去的某個時刻,我們還是會做出和現在同樣的決定。對於過去的緬懷常常會陷入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心理,但如果積極面對會不會更好一些。
影片為沈夢君提供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人生也許就是簡單來回之間,在這個過程中,追尋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念,守護自己身邊的人,心懷偉大的愛,做微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