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許久不見動靜的「喜劇一哥」葛大爺,這幾天竟憑藉多年前的一招酷炫「葛優躺」火遍了整個社交網絡。
不管微博還是微信,聊著聊著天,小夥伴們往往一言不合就會向對方扔一份葛大爺表情包。
啥?你問我啥是「葛優躺」?
Well,根據知著詞典的考證,簡而言之,這一姿勢的奧義,就是像葛優在《我愛我家》中扮演的角色紀春生那樣,「整個人從沙發/椅子上仰面出溜下去,全身癱軟,面色呆滯,雙目無神,從而呈現出迷之懶散與頹廢感」。
字看不懂?沒關係!看圖!就是下面醬嬸兒的~
▽ 各種play.葛優躺沙發.gif ▽
而在眾多網友的集思廣益之下,該配字的配字,該畫圖的畫圖,「葛優躺」也已經從最初的「我愛我家版」,演進出了N種衍生版。
有粉絲追星·葛大爺·躺:
有我最愛學習·葛大爺·躺:
有漫威超級英雄·葛大爺·躺:
亂入《生活大爆炸》也毫無違和感:
甚至有人專門出了躺法教程!
反正,葛大爺是成功搶佔各大熱搜,成為火遍大江南北的懶癌之王了。知著君不得不感嘆一句:這兼容度,max啊!
不過知著君卻想從一個更加學術化的視角來解讀「葛優躺」:病毒傳播、米姆與媒介奇觀。
美國學者凱爾納曾提出過「 媒介奇觀(media spectacle)」概念,指的是「能體現當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引導個人適應現代生活方式,並將當代社會中的衝突和其解決方式戲劇化的媒介文化現象。」
而「米姆」一詞,相信長久以來關注知著君的粉絲們都早已不陌生,就是人類傳播中行為的「文化基因」,由英國民族學家理察·道金斯提出。
在知著君看來,這次「葛優躺」就是一次視覺米姆引發病毒傳播,最終導致網絡空間內的媒介奇觀。
首先,「葛優躺」的「原生米姆」是《我愛我家》中的表演截圖。在這一階段,該原生米姆還處於「維護模式」,還是那些未經修改過的文本信息,也在最大限度保留了內容的原貌。
▽ 第一階段:原生米姆-維護模式 ▽
隨後,網友的智慧開始加入其中並發揮作用,米姆進入第二階段「擴展模式」,網友們會按照個人化的理解和解讀,在原生米姆的基礎上添加進不同的元素,從而生產出能夠進行後續衍生和傳播的信息內容。
米姆由此成為了「動態米姆」,還未從根本上背離原生米姆的內涵意義。
▽ 第二階段:動態米姆-擴展模式 ▽
而當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用戶生產內容(UGC)所佔成分越來越大,「動態米姆」開始從外涵形態上的改變進化到內涵意義上的改變,進入「修改模式」,被改頭換面,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米姆」。
這裡特表要指出的是,「成熟米姆」的判斷關鍵在於網友的「破壞性創造(disruptive innovation)」,此時,米姆的表徵意義通常已經完全背離其初始意義,通過「混搭(remix)」或「惡搞(parody)」,被徹底改寫或顛覆。
▽ 第三階段:成熟米姆-修改模式 ▽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此次「葛優躺」就是一次從「原生米姆」發展為「動態米姆」再到「成熟米姆」的典型案例。
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時代,「米姆」對於文化傳播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在此,知著君想到了清華大學史安斌教授的一段話:
數位化媒體的興起改變了信息傳播生態,「米姆」益發凸顯為媒體文化傳播的主導力量,在傳播與公共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米姆營造出的數位化媒介奇觀,或許正發展成為文化傳播的「新常態」。
米姆,是否會成為一個「可以有效透視當代數字文化的稜鏡」?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