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歡靜好
李宗盛在《晚婚》中寫道: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所謂結婚,是兩個相契合靈魂的完美結合,攜手共度餘生。
有人說:李宗盛的歌唱盡了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年輕時,覺得歌詞通透而直白,不願相信。到老了,才發現唱的全是他自己。
有個賣婚紗的婆婆說:-賣了婚紗這麼多個圖片。-鮮少見過男孩-在帘子拉開時會發出「哇」的驚嘆-後來過了這麼多年才明白-大概是他們沒能留住年少時的愛人吧-試婚紗的姑娘或許-也曾在試衣間裡流過眼淚-她也沒能嫁給17歲時年少的喜歡吧。…
其實他們仍然對愛情保有期待,但是永遠不要為了戀愛而戀愛,結婚而結婚。
再晚,也要嫁給愛情。
每一個女孩心裡都住著一位公主,她們一開始都懷揣著嫁給愛情的願望,也一直走在尋找獨屬於她的白馬王子的路上並為之努力奮鬥著。
後來,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對現實妥協,選擇將就。
相關證明表示,近幾年來,離婚率持續上漲,特別是在一線城市。
將就的婚姻裡,你幾乎看不到戀愛時的甜蜜和輕鬆,久而久之你會有一種,看哪哪不順眼的煩心。
職場的競爭,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瑣粹,經濟的開支,年幼的孩子,
這些壓力如潮水般向你湧來,讓你崩潰,踹不過氣來。本來生活就已經夠難了,為什麼還要讓自己走入一段將就不快樂的婚姻呢?
現在很多人談婚姻色變,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期待愛情了,而是她們依然對愛情保有期待,正是因為太過於期待,所以不敢輕易觸碰,正是因為害怕,把一樁婚姻過成最後只剩下鍋碗瓢盆、和埋怨和牢騷的乏味生活。
當年李銀河初識王小波時,已是《光明日報》小有名氣的女編輯。
當時的王小波僅僅是一個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街道工人,就是這樣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在一起了,攜手邁進婚姻的殿堂。
結婚後,李銀河被派到美國出差,王小波也跟隨一同前往。為了補貼家用,王小波到餐廳裡刷盤子,李銀河知曉這件事兒後,阻止了他。
李銀河不捨得他做粗活,於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獎學金來補貼家用。
在旁人眼裡,他只不過是一個其貌不揚的普通工人形象。但在李銀河眼裡,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是她願意努力去守護的愛人。
柴米油鹽裡,他們把煙火氣過出了風花雪月的浪漫。
他們的愛情,比韓劇真實,比童話浪漫。
正如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
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
你是我的軍旗。
他們的婚姻,沒有將就,只有兩情相悅和惺惺相惜。
愛情就是這樣,有人飛翔,有人守望。
好像我們所有的愛情都是這樣,在沒有遇到之前,對另一半設下許多標準,一旦遇見,他就是愛情的標準答案。
三毛說過:有時候,我多麼希望能有一雙睿智的眼睛能夠看穿我,能夠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斕和荒蕪。那雙眼眸能夠穿透我的最為本質的靈魂,直抵我心靈深處那個真實的自己,他的話語夠解決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對我的所作所為能有一針見血的評價。
我們都在等那個唯一契合的靈魂。
戀愛是一場兩個人的修行,彼此相愛才能有來日方長。
「你相信嗎?未來要和你共度一生的那個人,其實在與你相同的時間裡也忍受著同樣的孤獨,那一個人一定也懷著滿心的期待,擁著一腔孤勇,穿過茫茫人海,也要來與你相見。」
他會看你發布的所有日誌,讀完你寫的所有微博。收藏你從小到大所有的照片。甚至去別的地方尋找你走過的足跡,午夜的單曲循環是你推薦的歌謠,默默記下所有的興趣愛好。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要的不是一個搭夥過日子的異性,而是一個可以溝通、相契合的靈魂。」
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真愛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願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
希望我們,都能等到那個唯一契合的靈魂,都能嫁給愛情。
每個人在遇到對的人之前都要度過一段漫長而又難熬的歲月。
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
他正風雨兼程奔向你,途經日暮不賞。
親愛的,再等等他,好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