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一個覺得自己特別優雅特別有紳士風度的國家。
但事實上,我覺得它特別幽默。比如它以舉國之力拍的英劇《脫歐》,從頭到尾都是搞笑包袱,並且還秉承了英劇一貫的慢吞吞節奏——幾年過去了,劇情基本沒有進展。
15日晚,英國舉行了一次議會投票,這個投票將決定梅姨提出的脫歐方案是否被採納,英國將以什麼樣的形式離開歐盟。
關於這個協議,除了梅姨本人表示「我覺得海星」以外,就沒人覺得能成。脫歐派覺得不夠硬——脫了和沒脫一樣,留歐派覺得就這待遇還不如留歐呢.
結果可想而知,投票結果一出,梅姨輸了個底朝天:反對票432,支持票202,其中反對票裡的118票還是梅姨自己人投的。
被媒體嘲諷的梅姨
咋會輸這麼慘呢?
歸根結底還是之前的「愛爾蘭邊境」爛攤子解決不了。
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互相對幹了N年,終於在1998年時安穩了下來,大家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公路也建了,貿易也通了,邊檢也免了,本來好好過日子蠻好的。
結果英國要脫歐了,脫歐就代表著和歐盟成員愛爾蘭劃清界限,以後再往來,對不起,先檢查下全身吧旁友。
這事愛爾蘭當然不同意,歐盟也不同意,留歐派也覺得有點腦子不正常。但是,脫歐派槓精附體——沒邊界還叫毛脫歐,比基尼中間不分開不就變連體泳裝了嗎?於是拖拖拖,拖到這次投票,梅姨也沒想出任何有用的辦法。
但是鍋總得有人背吧!於是梅姨就被安排了.
說到這,有人就納悶了:英國咋就和脫歐這事槓個沒完沒了呢?
這事我們就捋一捋吧。
【走開,莫挨老子】
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幹預政策,「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英國有自己的英鎊,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不過這樣也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
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了——
【哎呀我去,玩脫了】
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同志為了籠絡人心,向大家鄭重承諾:我連任首相的話,就給大家一個脫歐公投!
卡梅倫當時的想法大概是:只要能連任,這種承諾隨便搪塞下就過去了,要麼哄哄大家別折騰別投了,要麼就搞個公投玩玩,留歐派目前挺多的,肯定不會投出去的。
後來呢,卡梅倫真連任了,但不知怎的,脫歐的聲音越來越大了,事態有點控制不住了,但是自己扯的淡,頂著壓力也要面不改色——反正不會投出去的...吧?
前首相卡梅倫
於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51.9%的人支持脫歐,卡梅倫原地爆炸,當天宣布辭職,於是梅姨上臺來收拾爛攤子。
【脫掉!脫掉!】
梅姨表示,既然大家多數決定要脫了,那我就脫個一乾二淨啦!
於是,從演講《脫歐十二原則》到籤署《裡斯本條約》,前前後後大概花了近2年,終於在去年11月,歐盟其他27個成員國一致通過「脫歐」法案。
梅姨頂著頭禿黑眼圈的壓力終於完成這一切,準備接受國內大家的歡呼時,結果,政黨、議員、民眾留給她的卻是批評、質疑、指責.
現首相梅姨
脫歐派說了:這愛爾蘭邊境問題沒解決啊,我怎麼覺得就脫了一半,這算啥玩意!
留歐派反正一直就在反對:脫你妹啊!我又不是杜德偉!我不要脫掉!
民眾就比較幽默了,很多人表示,當時的脫歐公投,是抱著開玩笑的意思一通瞎投,誰能想到最後居然玩脫了,我可以後悔重新投一次嗎?
而保守黨的對頭工黨則趁機帶節奏:這協議太爛了!不通過我們就要提前舉行大選!——(小聲:我要上位)
【投票真好玩】
工黨在今天發起了不信任投票,意思是要趁熱打鐵,不對,趁亂打梅!
工黨領袖科爾賓
誰特麼想到,英國人真的喜歡把投票當玩遊戲,明明前面還投反對脫歐協議的人,一轉眼全都改支持梅姨了,用325票對306票拯救了梅姨的位置。
不過,梅姨贏得了不信任投票,但是脫歐計劃被否決,離預計的脫歐時間又越來越短,這該怎麼收場?BBC做了6大猜測:
1.無協議脫歐
如果在最後期限之前英國政府仍然不能拿出一個統一的脫歐方案,那就脫吧。
2.協議草案重新投票
梅姨已經表示將與議會各黨派談判,共同尋求英國脫歐的出路,這意味著可能在原有的草案上做一些修改。
3.和歐盟重新談判
就是向歐盟尋求「延期脫歐」,但是這得由歐盟27國一致點頭才行。27國:特麼的有完沒完!
4.再提出一次不信任動議
工黨覺得沒有人是一次投票投不下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次.
5.再大選一次
梅姨可能決定提前舉行大選,以擺脫目前的僵局,從民意中為她的脫歐協議爭取政治支持。
6.重新公投吧
要不,大家再對「要不要脫歐」投一次票吧?(英國民眾:.)
所以……這部《脫歐》英劇搞了半天是穿越?
兜兜轉轉最後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