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的一部《在劫難逃》,讓喬欣的演技遭到了質疑。
喬欣在劇中飾演的孫曉萌是隱藏最深的「兇手」,如果演技到位,這個角色很容易出彩。
因為孫曉萌的人設非常鮮明——
這樣一個「陰暗」的角色,演得好是很容易讓觀眾恨之入骨的同時,又有一絲憐憫,有點類似於《甄嬛傳》裡那個讓人又恨又心疼的華妃。
然而遺憾的是,喬欣的演繹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
正如專業劇評文章分析的那樣,在得知「仇人」張海峰的老婆孩子雙雙去世時,面對警察身份的張海峰,孫曉萌理應是有一點害怕,有一定焦躁的,但到了喬欣的臉上,面部沒有一處肌肉抽搐去表現這份焦躁與害怕。
難怪有人吐槽說,喬欣的演技著實讓人堪憂,因為不論在任何情緒中,她永遠都是面無表情、雙眼沒有焦點。
說起來,喬欣於2010年以中戲第一的成績考進了該校表演系,但從演戲開始,就被人吐槽眼大無神。
在面對這些質疑的時候,喬欣本人也在微博上澄清說,自己為了角色也做了很多努力。
客觀來說,為了角色,喬欣做到了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所有努力。
但從2016年的《歡樂頌》至今的4年時間,她的演技為何還是沒有得到質的飛躍和突破呢?
而放到喬欣這裡,她可能不是「天賦型」演員;同時她從小到大的家庭環境較為優渥,經歷單純,以至於她演什麼都擺脫不了那種「與世無爭」的嬌憨氣質——正如一些專業劇評文章分析的那樣,她是屬於那種「被保護的很好的孩子」。
在訪談中,喬欣也提及過,她小時候背的包,等長大了自己成為演員後,才有能力get同款;除了家境優渥,家裡人都很寵她,有次拍戲因為太冷手指凍傷了,於是停了一年沒有拍戲。
再對比下章子怡,曾經也是在訪談節目中,章子怡說自己拍《臥虎藏龍》的時候,手指甲被削飛了,就把手指插在雪地裡麻醉,包紮好繼續拍。
在我看來,這是演技差距背後關鍵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天賦一般的人而言,如果你的家境較好,從小到大被保護的很好,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很多時候,能夠激發出一個人能力和野心的這樣東西,叫苦難。
02
來訪者王婷(化名)前來諮詢的時候,在一家房產公司做前臺接待,她的苦惱在於,雖然自己的生活還過得去,但感覺自己這些年來確實沒啥長進,她很擔憂,萬一有一天公司出現什麼狀況,自己到人才市場上還能找什麼樣的工作?
王婷,90後生人,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一路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畢業後經家人安排,來到了一家房產公司,因外形條件優越,擔任前臺接待工作至今。
說起王婷的生活狀態,大約是讓很多人所羨慕的。
事實上,王婷從小家境就比較優渥,母親是一家事業單位的編制內職員,父親做的建材生意,在王婷童年的記憶裡,自己要什麼東西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求必應」,甚至自己還沒想要,父母就已經給自己買了最好的了——不論是吃穿用度,在同齡的孩子中,王婷都屬於受人矚目的那種。
讀大學的王婷認識了現在的老公,老公是當地土著,家裡有現成的房子,因此婚後的王婷也沒有感受到太大的生活壓力,而家人對於王婷的期待和要求都不高——他們就希望王婷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有一份夠自己零花用的收入,以後有了孩子能夠顧家就可以了。 看得出來,王婷是一個從小到大被保護的很好的孩子。
「曉璃老師,實不相瞞,我也想成功,不想就這樣平淡地過一輩子。我也想知道,你說那些職場上厲害的人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又是如何變厲害的呢?」王婷的腦海中,想必有一連串的問號。
03
我想起了自己經歷的一段往事。
那還是我剛入職場的第二年,當時我經歷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跳槽,跳槽後來到一家公司,財務主管是個女的,看起來差不多有30來歲的樣子。
有一次,我跟著主管外出辦事,那天正好是發工資的日子,當我陪同主管來到自動取款機前,看到主管的工資後,一時間非常羨慕。
主管似乎看出了我的羨慕,她說:「在企業裡,你要想拿10萬的收入,差不多要給企業創造出至少100萬的價值。」
去了主管的家,我看到了她的母親,不知為何,老人家的臉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沉重與悲傷。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主管的父親在她高考那年意外身亡了,留下她的母親帶著她還有一個弟弟。
畢業後,考慮到自己必須要快速成長,實現升職加薪的目標,就來到了這家初創公司,作為管培生的她因表現優異,不到3年就被提拔為財務部主管。
也就是說,這位主管的年紀其實大不了我幾歲,但她看起來比我蒼老的多。
我很難想像,一個25歲左右和我差不多同齡的女孩,是怎樣一步步走到的今天,而當時她的弟弟還在念高中,她母親說,這些年弟弟的學費都是她出的。
我聽完這些話,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震驚。
到晚上十點半左右,主管讓我先去休息,說自己還要看些數據。
我怔住了。
從那個時候我開始明白,所謂的牛逼背後,可能是你我熬不住的苦。
隨著我對這位主管了解的增多,我越發欽佩她,同時對照自己慢慢發現了差距所在。
後來的我端正了工作態度,開始沉下心來工作,漸漸適應了財務工作,這才發現這份工作似乎沒有自己之前想像的那麼討厭。
04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我想向你表達一點,那就是—— 很多時候,興趣固然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讓我們入門;但更多的時候,苦難才會幫助我們蛻變與提升。
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的孩子,從來沒有體驗過「匱乏」的滋味,在TA的世界裡,似乎什麼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養成「與世無爭」的性格,不喜歡競爭,或者更確切來說,他們並不認為自己需要靠競爭才能獲得今天的生活。 反倒是那些受過苦難和磨礪的孩子,從小就清楚,這個世界上,如果自己不去爭不去拼,可能連起碼的生活保障都談不上——這種背景下,反倒容易激發出他們的潛能,他們會逼自己完成一些任務,在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那麼,對於文中的王婷及現實中千千萬萬的王婷們來說,到底該怎麼辦呢?
1、全面看待自己的處境;
我告訴王婷,事實上,這也是我當時在主管身上獲得的發現,那就是——
你以為的牛逼背後,可能是你熬不住的苦。
這個時候,不要只盯著自己缺少的,還要盤點下自己擁有的。
2、沒有必要人為製造苦難,但我們需要制定目標;
對於沒有經歷過苦難的職場人來說,我的觀點是,我們沒必要人為製造苦難,但還是需要制定職業目標。
通過系統分析和梳理,眼下王婷有兩條路可以考慮:
3、任何時候,你都有選擇。
最終,結合自己的興趣傾向等維度,王婷選擇了前者。
通過她的能力及特質分析,我給到了一些相關建議,下一步,王婷就需要結合這些建議搜索相關信息,再去做些嘗試與探索。
行文至此,我想說——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璃語生涯創始人。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