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我們》之後,少有出彩的國產青春劇。
不過偶爾還是跑出幾個表現不錯的選手——
去年的《我在未來等你》豆瓣8.5,雖然沒有大火,但勝在用心。
用時空穿越把青春和成年後的自己串聯起來,充滿歡笑、感動和遺憾。
上半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通過一場奇幻旅行回到20年前,鮮有地討論了代際話題。
而下半年,又衝出一個野路子,號稱「本年度最沙雕青春劇」。
光看片名就很瘋——
風犬少年的天空
這是導演張一白自1998年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後,時隔20年的青春劇。
關於《將愛》這個名字的來源還有個段子。
1998年,《將愛》開拍,那時還是原名《愛相隨》。
李亞鵬和王學兵在上海拍這部青春偶像劇,張一白是他們的師哥,開拍過程一直不是很順利。
李亞鵬和徐靜蕾一場相遇的戲,就一分多鐘,整個劇組足足拍了兩天,當時一起合作的上影廠的工作人員都崩潰了,這麼評價他們,一幫傻子拿了一個傻劇本。
快殺青的時候,張一白對《愛相隨》這個歌片名很不滿意,就在組裡徵集片名。王學兵跟陳建斌打電話聊起這事兒,他開玩笑地隨口一說,就叫將愛情進行到底唄。
張一白聽了,夠響亮的,就它了。
沒想到一幫傻子和一個傻劇本,居然成就了大陸首部青春偶像劇。
捧紅了李亞鵬和徐靜蕾,也讓同組的王學兵和廖凡接到不少戲。
在1998那個青春類型劇缺乏的年代,《將愛》帶著青春的稜角撞進時代,是讓人新奇且樂於接受的。
可在2020年,青春劇極度飽和,而且經歷過「墮胎狗血」的更新換代,觀眾早已審美疲勞。
怎樣的青春片會讓人眼前一亮?
張一白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巧合的是,他和編劇裡則林都是重慶人,還都是重慶29中的校友。
於是催生了《風犬少年的天空》的拍攝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風犬少年的天空》(以下簡稱《風犬》)是在b站獨播,所以這也是b站進軍影視行業的第一塊敲門磚。
那麼,《風犬少年的天空》到底成色如何?我們現在就來嘮嘮。
千禧年間,重慶一所高中有7個出身不同,性格各異的少年。
老狗(彭昱暢 飾)出身於單身家庭,他和「小面公主」大力嬌(周依然 飾)以及咪咪(張宥浩 飾)、大嘴(郭丞 飾)都是來自同一個市井院壩,從小一起長大,號稱「大興村四兄弟」。
在學校,他們遇到了兩個轉校生,家境優越的乖乖女李安然(張婧儀 飾)和學霸馬田(梁靖康 飾)。
不打不相識,兩種截然不同的青春就此交匯,發生了不少故事。
到這,故事設定還算中規中矩。
但目前播出5集,口碑兩極分化,一星差評和五星好評紛爭不斷,那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回到最開始,官方對《風犬》的定位,沙雕青春劇。
關鍵詞就倆。
沙雕,青春。
咱們拆開一個個說。
先說青春。
一開場,就是新學期新氣象,教導主任開動員大會,咪咪就在教學樓天台大聲表白,老師說一句,他補一句……
試問,這種情況,別說能上天台了,你剛喊一句估計就會被保衛處的大叔給抓下來了吧……
還有在下面鬥地主的……
是,這種動員大會開小差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但像這種光明正大地打遊戲的,估計牌都還沒洗勻,就給老師沒收了吧……
還有用力過猛的表演也讓人看著很尬……
你能認出他是《八佰》裡的小七月?
女生一生氣就嘟嘴……
姑且把這都當作是誇張漫畫中二風。
還有很多彈幕也在吐槽的口音問題。
本來用方言是帶勁兒的,雖然也看得出主演有在努力,但聽起來確實不算地道。
有網友評價,這不是方言,就是有口音的塑料普通話。
或許因為彆扭,有時候主演講著講著又飆出句普通話……
不過口音嘛,還是小問題,多聽幾集就習慣了。
更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複雜的感情線。
國產青春劇,不能免俗談到愛情。
談愛情不是問題,但這一鍋燉的愛情循環又是怎麼回事?
馬田→大力嬌→狗哥→安然→劉聞欽
這感情線都快趕上《以家人之名》的cp大亂燉了。
先說安然,她為了找前男友劉聞欽而轉學到解放碑中學,和老狗他們成了同學。
馬田因為跟安然是好朋友,所以跟著她一起轉過來了。
都高三了,還轉來轉去真的好嗎?
再說,就算你倆成績再好,轉學動機就僅僅是為了找個人?
太兒戲了。
愛情毋庸置疑是青春的一部分,但相信更多人高三的青春,是源源不斷的做題和考試……
再說狗哥,他平時嬉皮笑臉愛耍帥,但其實內心自卑成熟。
誤打誤撞喜歡了安然,發現安然喜歡自己大哥劉聞欽之後,又甘願當個工具人,為他們準備驚喜,使勁撮合。
這回可成真·舔狗了。
之所以說《風犬》還不夠好,問題在於它拋棄了最細膩的東西,反而選擇了最俗套的東西。
難道除了小情小愛,國產劇就沒東西拍了麼?
肯定不是,包括《風犬》,它其實有刻畫出另一條副線——
觸碰了幾個性格迥異的少年的原生家庭,通過少年與家庭的關係來展現成長。
劇中最觸動人的,反而就是那些淺嘗輒止的部分。
老狗的爸爸發現兒子談戀愛了。
沒有反對,也沒有苦口婆心地勸說「應該以學習為重」,反而是自黑,自個兒單身這麼多年,身邊的異性還是母豬。
老狗轉身失望地說了句:要是媽媽在就好了。
老漢一改平時講起前妻就暴怒的脾氣,從兜裡掏出幾百塊,讓兒子去找媽媽。
嘴硬心軟,爸爸的愛還是很濃烈的。
又比如大力嬌。
大力嬌喜歡老狗。
有次老狗爸爸要了碗面,嬌嬌端出去兩碗,送了一碗給老狗。
爸爸說女兒高三了不會算數,媽媽說,她會算得很,另一碗叫愛情。
媽媽太懂了。
還有中國觀眾最想看到的「雙門洞」的故事,在《風犬》裡也被一筆帶過。
他們有個規矩,凡開學第一天大傢伙都會一起吃個飯,所有家庭聚到一塊,熱熱鬧鬧地聊天吃飯,這人情味太暖了。
除了家庭鄰裡,不可或缺的就是友情。
老狗失戀後,雖然表面笑嘻嘻,嘴上說不要擔心,但背過身,表情已經出賣他了。
但好兄弟大嘴一眼看穿了他的偽裝,說了句雖然肉麻尷尬,但還是挺暖心的話。
男生之間的友誼,或許就是這種無聲的支持吧。
關於青春的回憶,還有很多。
無憂無慮的青春,伴隨而生的是逼著你成長,面對現實的陣痛。
有幾個細節是挺讓人動容的。
老狗和馬田都想要當馬拉松隊的隊長,決定賽跑,誰贏了,誰當隊長。
老狗是學校體育隊的尖子生,馬田雖然是個學霸,但在體育上並不如老狗,所以大家都以為老狗會穩贏。
結果沒想到,跑著跑著老狗突然就停下來,說不跑了,要認輸。
馬田看了他一眼,再看了一眼他的鞋,什麼也沒說離開了。
原來老狗的鞋底脫膠了。
再跑下去,鞋子可能會在大家面前爛得體無完膚,就像他的自尊,毫無保留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馬田無聲的離開,也給了他最後的體面。
有個特寫是他們各自穿的鞋。
老狗的最樸素,但他卻活得最張揚,在朋友的「名牌鞋」面前,也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生活或許沒有給過他們十八歲。
但身邊的人,卻給了他十八歲的「遮陽傘」——
是老爸給予他的安全感,是朋友給予他的信任感,讓他能在並不富裕的環境下,活成一個「風犬少年」。
像風一樣,自由奔放。
像狗一樣,肆意撒野。
這些真正屬於青春的閃光點,每一處都足夠打動人心。
但《風犬》卻只是讓這些閃光點一閃而過,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少年們無盡的戀愛循環,你愛他,他愛她。
他們可以是鮮活有朝氣的瘋狗,但不應該淪為無腦的戀愛工具。
如果拋開青春劇的濾鏡,單純把它當作沙雕劇來看,就輕鬆歡快多了。
忍過第一集開頭,後面的中二沙雕氣息漸入佳境。
老狗為了捉弄馬田,帶著他的試卷跑了,馬田為了追他也跟著跑出學校。
沒想到遇到了小偷,老狗作為體育特長生,和馬田一起幫助警察叔叔捉住了小偷。
年級大會上,潘主任先是強烈譴責了兩位同學「是大家的反面教材」,人還沒完全走下去,他又換了副面孔......
「反面教材」馬上搖身一變成了「正面教材」,化身正道的光。
精分主任果然獎罰分明。
發表感言時,老狗戲精上身,化身大義凜然的正義少年,還忘情唱起了歌。
好傢夥,擱這開了個演唱會......
雖然走音,但耐不住沙雕氣息大範圍輻射。
已經出現人傳人的現象,連高冷學霸馬田同學也淪陷了......
彭彭瘋起來真的毫無違和感。
還實力演繹出一個男生「他明明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的狀態。
裝成校霸收「保護費」,別人說他是壞學生,這位中二少年還語出驚人。
「我不是壞,只是頑皮」
不少評論覺得彭昱暢誇張的表演略顯油膩。
有一說一,有《大象席地而坐》加持的彭昱暢,再拍這種有點裝瘋賣傻的角色,確實是有點危險。如果說他表現敷衍,也不太公平。
肉叔覺得,在整個表演誇張的沙雕劇裡,彭彭還是貢獻出了不少細膩的表演。
他帶著爸爸給的幾百塊,孤身一人去找媽媽。
媽媽在電話裡答應會一起吃飯,結果他在火鍋店點好了菜,一直等到店鋪關門都沒等到媽媽出現 。
他試著根據地址找到媽媽的新家。
媽媽壓根沒打算赴約,她和新的家人過得很好,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飯。
這個平時瘋癲的少年一下黯然神傷。
他從兜裡掏出打包的火鍋底料放在門口,離開了。
在回程的車上,他無神望著遠方,眼角那滴淚緩緩滑落。
沒有任何歇斯底裡,而是一個要強少年無聲的失望。
他其實早就習慣生活裡沒有媽媽,但目睹那一幕,就像是母子真正劃清界限,不再往來。
這一刻,他心理年齡又長大了一歲。
正如他後來望著天,對小夥伴說的那句話。
「如果以後我們還是不思進取,到處混,還是很窮
是不是就沒人喜歡我們了」
少年在生活磨鍊下,慢慢蛻變成真正的大人,才是《風犬》應該深入討論的話題。
作為一個沙雕劇,它是合格的。
可作為一個青春劇,是遠遠不夠的。
國產青春劇是時候放下偏見了。
不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為了愛情奮不顧身。
青春不應該只限於愛情,它的美好還有很多。
來自友情、親情,來自追夢路上的迷茫、熱血和收穫。
來自即便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依然向前的少年狂歡。
關於什麼才是青春,或許片名早就給出了一個答案。
風犬少年。
酷得像狗,野得像風。
他們就該在一片充滿未知的蔚藍天空下,撕扯出更多值得期待的未來。
就像青春,本就擁有無限可能。
編輯:郵差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