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創造奇蹟——小議ACGN作品中的「RPG主題」

2021-02-15 蘑菇茶話會

RPG遊戲即角色扮演遊戲(Role-playing game)。我們這一代玩家,從小時候玩《仙劍奇俠傳》《軒轅劍》長大,少年時接觸到日式角色扮演遊戲(JRPG),《最終幻想》、《勇者鬥惡龍》、《空之軌跡》讓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成人後追本溯源,又去嘗試了現代RPG遊戲的老祖宗,歐美的《巫術》、《魔法門》等經典傑作。

《魔法門》

雖然當下隨著網路遊戲和移動平臺的興起,傳統的單機RPG已然式微。經典的《勇者鬥惡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出復刻版重製版移植版圈錢,《最終幻想》和《仙劍奇俠傳》也有了一大堆網遊和手遊版的「親戚」。但30年來無數優秀RPG大作給整整一代玩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玩著RPG長大的少年,成年後又給已經成為文化現象的RPG文化添磚加瓦,使之成為一種特殊的「情懷」。

一、傳說的開始

如果把RPG分為三大類的話,歐美的RPG無疑是始祖。「角色扮演」是人類遊戲作樂的天性,那些英雄的史詩、奇崛的神話,被寫成文字,歌頌流傳。在戲劇中,古人們扮演著其中的角色,體會到冒險的快感。19世紀之後,託爾金等大師開始試圖自己創作幻想冒險故事,根植於歷史卻不再拘泥於現實,力圖創造出屬於本民族的史詩。

如果說對英雄冒險故事的扮演渴望是RPG的靈魂,西方奇幻文學的開創是RPG的血肉,那麼起源於70年代的「桌面角色扮演遊戲」(TRPG)就是RPG的骨架。TRPG可以簡單理解為桌遊,玩TRPG被親切地稱為「跑團」,代表作就是影響深遠的《龍與地下城》。這些幾個玩家一起,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依賴於複雜規則和個人策略的遊戲規定輸贏的遊戲,對今後電子遊戲平臺上的RPG有著巨大的影響。而最早的歐美的經典RPG就是依賴於此發展起來的。

《軒轅劍外傳楓之舞》

中式RPG是最晚誕生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源於臺灣的中式RPG,學習了日本已經發展成熟的RPG類型,並融入中華文化獨特的武俠特色。成也武俠敗也武俠,之後的20年,中國RPG遊戲的發展就很難脫離古風武俠(仙俠)敘事,武俠(仙俠)類型也一直發展到了後來的網遊時代。

二、我是要成為勇者的男人

作為參照物的日本,《勇者鬥惡龍》開創了JRPG類型下經典的「勇者敘事」,影響了之後幾乎所有的日本RPG。日本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它固步自封,卻又在內部生機勃勃地創造著活力。只有在這裡,早已在全球市場熱潮不再的街機遊戲依然生機勃勃,智能機的普及時間遠遠晚於其他國家,《智龍迷城》《怪物彈珠》等移動遊戲能連續幾年霸佔人氣排行榜前三名。

也只有在這裡,RPG文化依然經久不衰,「勇者敘事」作為一種meme影響了無數ACGN作品,每天都有以《勇者xxx》、《魔王xxx》為題的獨立遊戲、輕小說被創造出來,惡搞《勇者鬥惡龍》的電視劇《勇者義彥》能連拍三季。RPG從亞文化成為了國民文化,而以RPG為主題的漫畫、動畫也是當下熱點。

在我們盤點那些RPG題材的漫畫、動畫之前,先來說一說,「勇者敘事」的來源。在JRPG中,有一類特殊的職業叫「勇者」。JRPG的劇情可以多種多樣,男主角的職業卻一定是勇者,人們看到「勇者」也會馬上知道「噢這是一部RPG題材的作品」。就如同在中國,RPG=仙俠一樣,在日本,RPG=勇者也是成立的。

首個創造出「勇者」的,當然是《勇者鬥惡龍》。這部誕生於1986年的作品,開創出了經典的「勇者——魔王」的二元對立敘事,也奠定了整個JRPG的傳(套)統(路)。魔王降世欲圖毀滅世界,男主角身為普通少年,被當做勇者賦予拯救蒼生的任務。勇者打著史萊姆、哥布林升級,一邊穿梭於各個城鎮搜刮民宅,一邊收歸同伴組成打怪團隊,甚至還會英雄救美收穫女主角一枚。最後經過團滅、升級、轉職、滿級,勇者帶著牧師、魔導士、戰士來到王宮,接受國王的委託,打跑大魔王達成happy ending。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經典JRPG套路。

追本溯源,這類JRPG的源頭,還是來自於西方中世紀的英雄史詩。如同《勇者鬥惡龍》的標題名字一樣,人類騎士歷經波折,最終打倒惡龍的英雄史詩,在歐洲中世紀非常盛行,著名的例如《羅蘭之歌》、《尼伯龍根之歌》等。「勇者敘事」類RPG,背景原型幾乎都是發生在中世紀。這裡依然是國王、王后當家的封建君主制,守城的士兵穿著中世紀的騎士鎧甲,姑娘們穿著歐洲民族服飾,城鎮建築也是歐洲風格的城堡教堂。雖然沒有上帝,牧師卻能治療人的肉體傷痛甚至起死回生。

除了背景向著中世紀學習,「勇者敘事」類RPG還向西方神話和奇幻小說取經。託爾金的《魔戒》鋪設下執魔杖戴高帽子的巫師,尖耳朵的美貌精靈,粗魯笨重的矮人等經典奇幻角色印象,被JRPG照單全收。還找來擁有悠久歷史的哥布林,萌化了誕生於下水道的史萊姆等等,讓這些群眾基礎深厚的小精怪為勇者的旅途增光添彩。

而這些原本生長於歐陸的幻想故事,也逐漸被染上了東方色彩,以新的形象在JRPG中重生。《勇者鬥惡龍5》以及模仿者《勇者義彥》中的主角,衣著不像中世紀騎士,反而像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蕭峰,帶有遊牧民族風情。中世紀濃重的基督教氛圍不再,一神論視角也少有,這個任由魔王搗亂蒼生震慟而無所事事的「神」,反而有尼採的「上帝死了」的意味。這些日本視角下的西方奇幻,如同「阿美咔嘰」一般(指日本人故意模仿「美式風格」,刻意製造出的粗野狂放的審美美學),把舶來品也打上了屬於自己的文化烙印。

三、RPG題材作品的分類

在日本的ACGN作品裡,RPG是個流行的題材。從上世紀的《羅德斯島戰記》的正統RPG敘事,到近年來大火的《刀劍神域》、《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玩著遊戲長大的一代,對這些RPG題材的輕小說、漫畫接受度更廣,自己的遊戲經歷使得主人翁的冒險代入感更強,看RPG的惡搞梗也更為親切。

粗略劃分一下,這些RPG題材的作品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正統的RPG敘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奇幻遊戲劇情,例如《羅德斯島戰記。

(2)現實中的主角因為各種原因進入到遊戲世界裡,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發生連接,例如《刀劍神域》。

(3)套用RPG世界觀下的惡搞作品,主角出生即為遊戲中的人物卻不自知,例如《勇者義彥》系列,《戰勇》。

(4)製作RPG遊戲的故事,例如《new game》。

(5)出現過RPG梗的非遊戲題材作品,例如《幸運星OVA》中主角們玩遊戲的內容。

下面我們就這幾個分類,分別細說。

1、正統的RPG敘事

這個分類下的作品,嚴格來說並不是遊戲題材,而是奇幻題材。只是由於設定嚴謹,劇情符合標準的RPG遊戲劇情,所以歸入此類。例如最具代表性的《羅德斯島戰記》,是確立日本嚴肅奇幻文學的奠基之作,它的誕生也和RPG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羅德斯島戰記》的作者是水野良,小說於1988年出版,一共有9部衍生動畫、幾十卷漫畫和9個電子遊戲版本。時間回到1985年,TRPG的經典之作《龍與地下城》正式進入日本,在愛好者中引起巨大反響。一些日本玩家在《龍與地下城》的基礎上,改造了一個充滿魔法和精靈的高魔版本,名為《羅德斯島戰記》。

1986年,既有舶來品《龍與地下城》的影響,又有半原創作品《羅德斯島戰記》的加持,RPG文化開始在日本生根發芽。一代名作《勇者鬥惡龍》和《塞爾達傳說》問世,第二年《最終幻想》也悄然發行,時至今日這三款遊戲依然經久不衰。可以說,《羅德斯島戰記》脫胎於TRPG,又對JRPG文化的奠基有著巨大的影響。

《巴哈姆特之怒》遊戲版

30年後的《巴哈姆特之怒》,又是另外一番狀況。2011年,手機遊戲《巴哈姆特之怒》開始發行。這個手遊有著標準的RPG設定,在有著各種不同種族的的神秘世界,想要徵服世界的魔族侵略派到處引發戰爭,而人類、天界、魔族穩健派為了防止侵略派的世界徵服而一起在世界各地戰鬥著。玩家擔當「騎士」的角色,為收集封印了「傳說中的英雄」、「神」或「魔物」的卡片而在世界上冒險。

由於精良的製作和高漲的人氣,《巴哈姆特之怒》於2014年改編成動畫,並且連出兩季。優秀的動漫作品改編成手遊並不鮮見,但手機遊戲改編成動畫卻很難得。《羅德斯島戰記》與《巴哈姆特之怒》體現出RPG主題在ACGN作品間不斷轉化循環的過程。

在日本RPG是國民題材,但在中國普及度遠遠不夠。儘管我們遊戲改編成電視劇的《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是那麼紅火,電競比賽在各大城市都有,但遊戲在主流社會的偏見仍舊沒有去除,各類「網癮戒除中心」仍然賺得盆滿缽滿,家長們依然聞遊戲色變。說了兩部都是日本作品,《塔希裡亞故事集》夾在其中有些孤單,又有些可貴。

《塔希裡亞故事集》

《塔希裡亞故事集》是國產原創漫畫,作者吳淼。自2006年底開始在網絡上連載,2007年單行本第一集出版,目前已出版了七本。也曾被改編成手機遊戲。故事發生在架空的塔希裡亞世界,世界觀宏大,分為四大元素界、四大靈界、四大王國、四大商會等等。本作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風獨特,全黑白剪影風。雖然有著龐大的背景,但並沒有一開頭就給讀者灌輸概念,而是把劇情分成一個個小的單元劇。這些類似寓言的小故事之間有著若有若無的聯繫,即使不了解世界觀也不影響觀看。整體風格沉鬱,內涵深刻,是國產原創漫畫的一股清流。

2、穿越到RPG

這是RPG題材的作品中最常見,也最為讀者喜聞樂見的一類。這類作品,要麼是主人翁玩VR網路遊戲時突然發現自己被困其中出不去了,要麼是主人翁一覺醒來就莫名其妙穿越了。作品千千萬,套路都一樣。這些倒黴內向的阿宅,必須拋開三次元的世界觀,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多年遊戲經驗,在撩妹和打怪中殺出一條血路,找出真相回到現實世界。這類作品的始祖是《.hack//G.U.》系列,這是一個龐大的企劃,從2002年開始,遊戲、小說、漫畫、動畫共有幾十部。

經過多年的發展,這類作品能出彩大多有著自己特色。《刀劍神域》是標準的輕小說模板,打怪爽後宮high,改編成動畫人氣更是居高不下,霸佔了很久的暢(本)銷(子)榜。《記錄的地平線》劇本更紮實,把遊戲世界的細節構建得栩栩如生,讓有網遊經驗的讀者身臨其境。《灰與幻想的格林姆迦爾》則偏重於遊戲開荒初期的艱難困頓,打了一整季哥布林才買得起裝備讓人好笑又心酸。《over lord》走黑暗嚴肅向,通俗說就是裝逼。

《記錄的地平線》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是異世界的搞笑日常,CD時間24小時的法師等爆笑梗,輕鬆愉悅又治癒。《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掀起了拉姆雷姆狂潮,男主沒有其他超能力,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game over-讀檔重來」,也讓玩家回憶起了自己遊戲中靠「SL大法」的經歷。《遊戲人生》則不局限於RPG,講述了兩位社恐死宅家裡蹲兄妹,穿越於一個又一個遊戲中的故事。從角色扮演,到射擊遊戲,甚至逆轉裁判和詞語接龍,設定十分新穎,動畫男女主角聲優松岡禎丞與茅野愛衣的互動也是一大看點。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

以上這些作品都是輕小說改編為動畫,漫畫類作品不多,有一部《RPG W(・∀・)RLD-RPG實景世界》,劇情依然是死宅男主穿越到遊戲世界,在此就不贅述了。究其原因,輕小說中網遊已是一個熱門分類,但漫畫市場熱度還不高。而動畫的音畫結合更能表現遊戲中的氛圍,又是漫畫所不及的。

3、RPG世界觀的惡搞作品

這類作品的前提是,承認RPG世界是存在的,主角一般為這個奇幻世界的土著,卻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存在危機,從而展開「反類型」的故事。

這類作品最早的起源之一,是1994年的動畫《咕嚕咕嚕魔法陣》。十歲的小屁孩勇者和十歲的半吊子魔女,受到使命的感召,踏上討伐魔王的徵途。經過了旅途中的各式歡笑、艱險,兩個主角卻在和魔王決戰之前,因「收拾了魔王之後,我們的冒險旅程就要終結了」而決定放棄。這樣無釐頭的結局,頗具《勇者義彥》風範,朋克得不像20年前的子供向作品。

在惡搞風行的輕小說世代,這類作品就更多了。輕小說改編過動畫的,有《打工吧!魔王大人》,魔王、隨從與勇者,一同穿越到現代社會,曾經呼風喚雨的他們舉止怪異活像中二病,為了生存不得不適應這個時代的規則。經濟不景氣,不僅魔王要打工,《沒能做成勇者的我無可奈何的決定去工作》。《魔王勇者》中,魔王對著勇者大談戰爭經濟學,一致認為打仗是沒有前途的,一起開荒種田才是硬道理。

漫畫改編也有很多RPG題材惡搞類。比如《戰勇》,原作是網絡漫畫,動畫雖然是泡麵番,卻是山本寬的野心之作。勇者打怪產業化,國王得派專門人員管理如過江之鯽的勇者們,男主即是該國75名勇者中的一員,光看開頭的設定就笑破肚皮。戰勝了御姐法師、幼女魔王,真愛還是面癱吐槽役的國王侍從呢。

《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是老套的廢柴男配傲嬌女,但觀眾們表示並不在乎,女(本)主(子)漂(好)亮(用)就行了。《超有病之勇者傳說》是國人漫畫家孫渣的原創作品,延續了」超有病「系列一貫的惡搞風格,喜歡RPG題材的國漫的讀者不要錯過。

RPG題材的漫畫,九井諒子的《迷宮飯》是一股清流。將奇幻和美食漫結合的新穎設定,穩紮穩打的劇情節奏,都看得人很舒服。為了復活妹妹,主角團向地下城進發,遇到了把迷宮當成食堂的矮人,組隊踏上了打怪吃吃喝喝之旅。

石巨人身上可以種蔬菜,史萊姆做的布丁很Q彈,矮人風味小炒會動的盔甲,每集一個一本正經的怪物食譜看得人垂涎欲滴。九井諒子的短篇漫畫個個腦洞都精彩紛呈(詳情看之前寫過的《良心短篇漫畫推薦——九井諒子》),首部長篇更是收穫了巨大的人氣,被稱為「舌尖上的地下城」。最近幾期中,妹妹終於復活,是完結還是新坑的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

《迷宮飯》

惡搞RPG的三次元作品,最為人所熟知的大概是日劇《勇者義彥》系列。2011年橫空出世的《勇者義彥與魔王城》,把我們熟悉的遊戲梗放進三次元:勇者們進入城鎮就排著隊闖入居民家中,砸罐子找寶箱,居民依然熟視無睹做著機械的工作;向NPC打探情報,來來回回只有兩句話,猶如機器人復讀;三次元化的戰鬥居然是回合制,主角們一本正經地排好陣型和紙糊的怪物們你來我往,還有掉血和中毒特效。

惡搞《寄生獸》的「小右」

這些「陌生化」帶來的效果足夠我們笑一年,連帶著劇情的單薄、製作的簡陋都不那麼重要了。倒不如說,場景越是寒酸,道具越是簡陋,主角們大義凜然走劇情帶來的反差就越是荒誕好笑。第二年的《勇者義彥與惡靈之鑰》還在絞盡腦汁圓劇情,告訴人們為何打完了魔王又得再來一遍。苦等四年才盼來的第三部《勇者義彥與被引導的七人》,更是從《勇者鬥惡龍》黑到了《最終幻想》,甚至《超級馬裡奧》,已經完全放飛自我了。

惡搞《最終幻想》的陸行鳥4、製作RPG的故事

日漫中製作遊戲為題材的作品並不鮮見,前有《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後有《少女向荒野進發吧》。但這些作品都是製作GAL遊戲,大概對於學生社團來說,製作AVG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費時費力的RPG就不太可行了。

2016年的七月新番中,漫畫改編的《new game》就是以遊戲業為背景。雖然因為大家都懂得的原因,這個遊戲公司的成員全是萌妹子,玩家也以女性為主,讓人忍不住吐槽:哪裡有這樣的公司請讓我來上班好嗎!但《new game》還是較為忠實地表現了一款RPG的製作過程:大綱、劇本、人設,美術組新人女主角從3D建模開始學習,一點點為這個虛擬世界添磚加瓦。即使自己做的都是村民NPC,但每一個模型都飽含著staff的用心。發售前趕工的通宵加班,讓閨蜜來測試抓bug,為公式書整理出人設圖,最終遊戲成功發售喜極而泣。

《new  game》中所做的遊戲《精靈物語3》的設定集和偽訪談

《new game》呈現出的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這裡沒有辦公室內鬥、沒有玩法抄襲的齷齪、也沒有社畜加班猝死。它呈現的也是每一個遊戲玩家的終極夢想:能親手製作一款喜歡的遊戲的續集,為它鞠躬盡瘁拼盡全力,看到自己的奮鬥成果能為更多人所喜愛。這種幸福所帶來的成就感,是其他事所不能比擬的。

5、出現過RPG梗的非RPG題材作品

之前說過,RPG文化在日本是國民文化。所以一些非RPG題材的ACG作品,也會出現遊戲梗。例如今敏監督的唯一一部TV動畫《妄想代理人》,之前是懸疑題材,一直圍繞著襲擊人的「球棍少年」究竟是誰而展開。到第五集畫風突變,一整集都變成了中二病少年的RPG幻想。在現實中走訪調查的警察二人組,也跟著少年的腦洞上天入地,一會走迷宮一會打魔王。

今敏一向喜歡模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從《紅辣椒》的夢境入侵現實,到《千年女優》的電影串聯蒙太奇。《妄想代理人》第五集用非常超現實的手法,模擬出少年的心理狀態,構思巧妙。

《Level E》

在富堅義博還沒有成為「富奸」之前,他的中篇漫畫《Level E》也有惡搞RPG的內容。眾所周知,《Level E》的主角是外星人馬鹿王子,外形俊美腦子智障,有1001種整人的法子。其中一個故事裡,馬鹿王子為了娛樂,戲弄起地球上的小學生,給他們裝備與超能力,要他們組成五色戰隊假面騎士。又把他們置於RPG次元,裡面的NPC不管問什麼都只會答一句話。平時看來理所當然的設定,這時卻顯得毛骨悚然。漫畫版有好幾頁純文字版設定,動畫版則配上神來之筆的遊戲風格主題曲,又蠢又燃,二者的處理各有千秋。

每集30秒的泡麵番《懶蛋蛋》,352-381話中也有惡搞RPG的幾集。《幸運星》的OVA第一集,便是此方等人在玩遊戲,甚至和老師一起組隊。穿上遊戲裝備的幾人,別有一番萌點。

四、元遊戲——通關之後,何去何從

既然說ACGN,之前說了那麼多動畫、漫畫、輕小說,不提下遊戲好像說不過去。在文學理論中,有「元小說」的概念,即「描寫寫小說的小說」。那麼我想,關於遊戲,也有一些屬於「元遊戲」,或者說「元RPG」,「關於遊戲的遊戲」。

2013年,一款名為《Evoland》的遊戲很火熱,中文名《進化之地》。勇者從最古早的黑白8bit遊戲開始,打開一個個寶箱,是遊戲史上的一次次裡程碑史的升級。我們獲得了上下左右移動,獲得了音效,獲得了bgm,獲得了畫質的飛越。我們有了存檔,有了升級,有了迷宮要素,有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構成「RPG」的那些東西。我們歡呼雀躍,我們喜極而泣,我們用短短的幾個小時通關,走過了RPG遊戲的幾十年的歷史。

《Evoland》是款好遊戲,它用極為形象化的手法,勾勒出RPG的發展史。卻還是沒解決最深處的困惑:我們為什麼要玩遊戲?為什麼對角色扮演樂此不疲?2015年,一款AVG遊戲也許解答了這個問題。它的名字叫《Swordbreaker The Game》,中文名《碎刃者》。

勇者站在城堡前,他該何去何從?

勇者來到了倉庫,拿到了地精的鑰匙,卻沒躲過女巫的引誘。

勇者本打算和公主長相廝守,沒想到卻和海綿永恆纏綿。

勇者不想去救公主,他受到心魔的蠱惑,成為了下一任魔王。

勇者喝多了,再也沒站起來。

勇者被吸血蟲咬了脖子,丟掉性命。

勇者逃走了。

這款文字冒險遊戲,有324個場景,100多種死法,只有三個真結局。幾乎每一步都有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步步殺機。

它就像對冒險人生的隱喻,提醒我們:嘿,雖然RPG裡結局數量少得可憐,可是生活中還是處處都有選擇的啊。當然,你得小心你的選擇,別一不小心得不償失。可是人生沒有SL大法,誰又知道當下的選擇是福是禍呢?

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我們,嚮往著RPG裡,被命運潮流所推向的唯一結局。不管怎麼作,勇者還是會打倒魔王,然後和公主在一起。我們惡搞、嘲弄這種老套,可是當真正的自由度降臨時,又無所適從而恐慌。我們需要RPG帶來的冒險幻想,來消磨似乎一眼看得到盡頭的無聊人生;也需要RPG給我們的happy ending,來擁抱生命的巨大不確定性。

也許,這就是我們玩遊戲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創造奇蹟
    「我初三看完所有EVA作品,現在大二了他還沒出」,「這算什麼啊,我13歲看的TV版,現在33了。」對於包括Ben在內的忠實粉絲來說,EVA幾乎可以與他們的青春劃等號。 「還記得鞠萍姐姐的歌聲嗎?」 「美麗的天使在遠方召喚你,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創造奇蹟......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力量強大無比,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可以創造奇蹟」,這是一首暴露年齡的動畫片主題曲,聽過這首歌的人,大概率是80後、90後。 2000年前後,深圳電視臺引進了EVA,中文名為《天鷹戰士》,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也有了對應的中文版《美麗的天使在遠方召喚你》。
  • 對話OPPO Ace2 EVA 限定版設計師:勇敢的少年啊 快去創造奇蹟
    網格是 EVA 動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比如電梯或者欄杆,每次初號機乘坐電梯升上地面,背景都有網。當時 Ben 很遺憾:「對啊,為什麼不搞?」正好 EVA 裡經常出現的一把武器,朗基努斯之槍非常適合用來做卡針。
  • 手繪卡通聖誕主題頭像 聖誕老人會把愛的奇蹟給勇敢的人
    手繪卡通聖誕主題頭像 聖誕老人會把愛的奇蹟給勇敢的人
  • EVA:就像那殘酷的天使一樣,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你這個行為就好像告訴我你是個米其林的大廚但你不知道糖是啥味道一樣啊!對EVA,我們這種學動漫的一般會稱其為動畫界的裡程碑,是在日本引發「社會現象」的作品。最成功的商業動畫IP之一!製作委員會模式的推廣者!日本電視動畫起死回生的救星!總之就是怎麼吹都不為過的神作了!嗯還是沒什麼概念嗎?
  • 十年浮沉:中國RPG製作大師們的興衰史
    以 66rpg 為據點的製作者們在那個網絡不發達、電腦不普及的年代,用最原始的方式構築著中國RM的地基。時光荏苒,從我首次接觸RM至今已過去六年之久,我經歷了RM在中國最繁榮的一段時間,也在他的冰河期隨大流棄他而去。難得提筆,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聊聊RPG製作大師的中國往事。
  • 《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超能英雄溫馨守護 勇敢少年創造奇蹟
    在預告的開始,硝煙瀰漫,樂樂一家三口在逃亡中不慎遭遇意外,媽媽在危難關頭捨身救樂樂,自己卻墜入火海。樂樂在半空中企圖抓住媽媽,呼喚聲劃破夜空,令人心痛不已。媽媽留下的戒指被樂樂緊緊抓在手中,他的耳邊迴響著「我從來不會真正離你而去,請你相信你自己」。渴望救回媽媽的樂樂在千鈞一髮之際被奧特曼選作「傳人」,還得到了充滿魔力的「奧特曼魔方」。
  • 第二次世界大戰,創造了世界軍史五大奇蹟,快來看一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創造了世界軍史五大奇蹟,快來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最大的浩劫,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為這場戰爭涉及的國家,參戰的人數,持續的時間都創造了歷史之最。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戰鬥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 《大魚海棠》要大膽一些,去勇敢的愛一個人攀一座山,放肆去愛!
    《大魚海棠》講述的就是圍繞愛的主題展開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湫對椿無私的愛,椿對鯤執著的愛,爺爺對椿的關愛以及族人之間的友愛,這些愛都一次次觸動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心弦。大檸一直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這個旅途中我們會遇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際遇,可能也會遇到很許多的困難,但是我們要一定大膽勇敢一些,相信上天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創造奇蹟的!對於大檸來說,這部電影最令大檸觸動的就是椿對鯤的愛。
  • 小議:戲曲動畫人物的創造
    我們在進行戲曲動畫人物設計時,要依據動畫藝術本身的特性,遵循動畫的創作規律,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出更具個性化和可發揮性的形象,以增加動畫的表現力。1.誇張、變形動畫片是在對物體進行觀察、提煉、加工後結合人們的審美習慣和想像力創造形象。自然界中物體形態、體積的不同給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體積大的物體給人笨拙、遲緩、威嚴之感,在動畫中一般把笨拙的人畫成大塊頭。
  • 盤點歐美四大RPG類型遊戲 其代表作全面解析
    而在遊戲中沒有和boss會面之前,你永遠不會想到,那個你一直在苦苦追逐的影子,仿佛天神般強大的黑暗武士,其實就是你自己……當鏡頭由遠及近,那個黑暗的君主摘下黑武士面具的那一刻,多少人在為自己的惡趣味而捶頭頓足啊,早知如此,為啥捏人的時候不捏個威武英俊邪氣的主角呢?
  • 愛能生成《奇蹟》,無臉男孩有愛夠勇敢,方可堅不可摧|電影閱讀課
    哈哈,樂壞了我們大人真是少年不知……天外有天啊---我當然沒這樣說鼓勵她繼續好好學英語將來可以翻譯其他更多好看的童書但奧吉卻憑著旺盛的生命力活了下來經過大大小小的面部整容手術他逐漸朝「正常人」的路走去但五官仍然非常扭曲
  • 「規矩」小議
    電子版首頁 > 第A12版:警世錄 上一篇 九思隨筆 「規矩」小議
  • 《多哥》:珍惜身邊擁有生存意志的人,也許他們能幫你創造奇蹟
    多哥幼年的頑皮與成年後的勇敢,給觀眾帶來了無數的歡樂與感動。本文將從敘事技巧、主題呈現、現實意義三個角度來解讀《多哥》的電影魅力。大雪封山,鎮裡又沒有血清,唯一的辦法只能通過雪橇去1000公裡的外的尼納納鎮取回血清。雪橇隊中,唯有賽帕拉的雪橇隊跑的最快,取回血清的任務也就落在了他身上。賽帕拉一開始不太情願,但看到被病痛折磨的孩子,他決定接受任務。多哥當年12歲,已經步入老年期,作為一隻動物,它竟硬生生克服了生存的本能,和賽帕拉一起勇敢地衝進了暴風雪中。
  • 《我們由奇蹟構成》我們由奇蹟構成,我們也將創造奇蹟
    很感激這部劇的誕生,因為自己幾乎不追劇,但是短小精悍的篇幅,加上隱忍卻溫暖的問題思考,真的讓我很受鼓舞,不得不再次感嘆日本文化中對生活以及人類情感、情緒細緻入微的觀察力。成為自己,能量反而才會散發我很贊同影評頂層的樓主的總結,她把這部劇最重要核心的主題觀點給很清楚地說出來了。我也對「成為自我」還是「成為大家眼中應該的樣子」這樣的命題,掙扎也糾結過了幾個年頭。
  • rpg紳士安卓手遊-安卓rpg紳士手遊排行榜
    rpg紳士安卓手遊,是針對安卓系統的遊戲,遊戲中的角色多以女性為主,有玩家就在問有沒有其他的福利紳士手機遊戲?有哪些遊戲又是熱度比較高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安卓rpg紳士手遊排行榜,希望可以幫到玩家。
  • 《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蹟》——感動你我的歌詞旋律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蹟》。   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蹟溫亮亮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命運讓我們相聚繁華都市的日升日落映在我們眼底我們一起努力我們永遠珍惜成長歲月裡我們是團結的集體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蹟「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大起大合,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
  • 《奇蹟男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誰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奇蹟
    《奇蹟男孩》是一部特別適合全家一起觀看的電影,尤其對於孩子而言,學會善良和勇敢,是他們一生的財富,而對於我們這些大人而言,所得到的感觸,可能會更多。當我們逐漸成年,已經習慣於以世俗的眼光,甚至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判斷乃至定義周圍的一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感知是否準確?
  • 《魔道祖師》廣播劇破四億,官方抽獎進行中,又一次創造了奇蹟!
    《魔道祖師》所有的衍生作品裡面,官方的廣播劇是最受粉絲認可的。魔道廣播劇,應該是墨香家所有衍生裡面最幸運的,因為遇到了很好的製作組。策劃括號君,後期新桐,導演圖特哈蒙,都是熟讀原著尊重粉絲的大神。大家也用自己的行動,給予廣播劇全力的支持。
  • 電影《奇蹟男孩》教你如何幫孩子創造奇蹟
    童話爸爸告訴你,你猜的沒錯,但仍不妨礙他成為一部出色電影,尤其是奧吉的父母、老師在和他相處中的一些教育方式,足以讓父母們好好學習了。這部電影真的在教父母們,如何幫助孩子創造奇蹟。  我們無法預知他們的人生究竟經歷了什麼,父母又為之付出了多少,但可以看到的是,即便身處讓人絕望的境地,這些父母仍保持著積極的情緒,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這一定是孩子創造奇蹟的基礎。
  • q版三國回合制卡牌手遊推薦-rpg卡牌q版三國手遊排行榜
    三國回合制卡牌遊戲也是很受玩家喜愛的,很多玩家也在找類似的遊戲,最好還是三國變態卡牌手遊,登陸能送海量福利的,下面小編就整理了rpg卡牌q版三國手遊排行榜,一起來了解下吧。 rpg卡牌q版三國手遊排行榜NO.1:兵臨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