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重慶九龍坡。有市民爆料自己在一家藥房買藥,與醫師溝通病情後發現自己買的藥竟然藥不對症。這不僅浪費了她的時間,還令她非常失望。
「今天早上我突然感覺胃有一點不舒服,於是就去附近一家藥房,想買一點止痛藥。」爆料市民解釋說:「我一進去,就有一個穿白大褂的阿姨問我想買什麼藥。」
「我說胃痛,可能是因為昨天沒睡好,因為我每次失眠,早上起來胃就有點痛,」爆料市民緊接著說,「這幾天正好是生理期,我怕我分不清哪裡痛就決定去藥房問一下醫師。能吃藥就吃藥。」
爆料市民稱,自己將症狀說明後,藥房的人拿了一盒藥給她,她付錢之前問是什麼藥,藥房的人指著藥盒上的字,說是止痛的,還囑咐說等生理期過了如果還痛的話就要引起重視。
爆料市民不疑有他地結完帳便走了,在去上班的路上卻發現藥盒上寫著「牙痛、頭痛」,就是沒有寫胃痛。
於是好奇的百度一搜,發現這種藥根本就不能治胃痛,反而會引起胃部不適。
這令爆料市民非常無語,明明自己說得很清楚自己的情況,藥房的人卻拿了一盒藥效相反的藥。
爆料市民想借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天氣降溫了,要注意預防風寒感冒,在購買藥品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效,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