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季《我最愛的女人們》的延續,《婆婆和媽媽》換了一個更有煙火氣的節目名外,在模式和內容上也有了更深入的改變和創新。四組各具典型性的明星家庭模板,將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關係真實呈現在熒幕上,溫暖的生活記錄中,把「看見」「感受」與「理解」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不僅是代際溝通的具體路徑,也是觀察類節目與觀眾共情的重要維度。
首先,不同於第一季對婆媳關係的主要聚焦,本季節目創新融入了一組嶽婿——李佳航和李晟母女。婆媳關係需要相處的智慧,嶽婿相處也同樣充滿生活哲學。無論是李佳航在家庭中的「工具人」定位背後男性角色的擔當,還是秦昊的無言傾聽與幽默應答,或是姜潮的溫柔搞怪、活躍氣氛,不同家庭的面貌都被刻畫得妙趣橫生。全新的家庭角色的加入,擴充了關於家庭相處模式的講述。正如伊能靜在節目中講到的,「我覺得婆媳是有根的,長輩身上是有傳承在的,這就是我們的根。」同樣地,麥迪娜在和婆婆聊起來時也表示,雖然覺得婆婆管得有些嚴,但是希望婆婆能夠放心將姜潮交給自己,並且希望婆婆有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
除了婆媳和嶽婿,「親子溝通」也成為家庭中最不容忽視的部分。在呈現林志穎一家的日常時,節目還將關注點放在早年父母離異的林志穎與母親的關係上。從敬愛尊重到情感上的理解貼近,隨著成長對親情的越發珍視令人動容,妻子在這之中則不僅是融入大家庭的新成員,也是讓情感關係越發深入緊密的黏合劑。秦昊、姜潮在與各自母親相處時或內斂、或外化的情感表達方式差異,李晟與媽媽姐妹般的交流,將多種親子關係如實呈現,不變的是血脈相連的愛與關心。正是在這些多元的人物關係中,嘉賓有了更多內生性的思考,最終「看見自己」,與此同時也讓帶動更多層次的觀眾通過節目看到自己,從而廣泛地喚起受眾的共鳴與思考。
而在「家庭重組」下,腦洞大開的趣味組合營造出綜藝看點,手忙腳亂中暴露出相處問題的關鍵點。相處對象的改變和短暫的分別讓嘉賓意識到彼此的重要,丈夫對其他丈夫的搞笑模仿在歡樂之餘,也有所體會、取長補短。
此外,《婆婆和媽媽》還通過旁觀者的視角,對家庭輔以溫暖目光。「成團姐妹」張萌、黃聖依、「同門學長」信、「暖場王」包貝爾等眾多親友團的來訪,考驗默契和廚藝的「接力做菜」等遊戲設計,為節目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相處氛圍也越發輕鬆。第三方的視角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更好地發現自我,同時也增進對家人各方面的了解。包貝爾對自己與媽媽、妻子與媽媽相處情景的講述,歐弟夫婦對朋友聚會、家庭趣事的回憶等親切樸實的日常分享,是關於家庭關係處理的經驗交流。
有開心、有意外、有摩擦、有理解,節目中的每個家庭形態和家庭角色都是立體的,充滿了貼近感和真實共情。複雜多變的生活狀況、大大小小的矛盾衝突,既是節目的戲劇點,也是動情點。不完美的個體為了「家」這個小集體作出的妥協和改變更顯溫情。
從「看見」到「感受」再到「理解」,《婆婆與媽媽》的家庭講述是層層遞進的,有現實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也倡導著更為健康的家庭模式。節目為觀察類綜藝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更具體的進階路徑,以「人」為中心延伸出獨具性格的生活觀察——它的升級不再是模式的來回變更,而是情感上的逐漸粘合,這對於更多類型的創作也充滿啟發。(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吳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