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刷到《武狀元蘇乞兒》的片段,正好由於近期電影票的價格虛高導致無新片可看,遂決定宅在住處重溫這部與我同歲的電影。
這部影片從小到大不知看過了多少遍,印象卻僅僅停留在星爺扮演的角色是個武狀元上。可這次再看,有了許多不同的體會。
影片中吳孟達扮演的老爹是個超級寵溺兒子的將軍,出手闊綽,氣勢十足。兒子在青樓被欺負時及時率眾兵救場,兒子要進京趕考立刻舉家搬遷並掏二百萬兩孝敬主考官,兒子被舉報作弊時挺身而出承擔全責,兒子告知他心上人是青樓頭牌時由最初的詫異立刻變成稱讚其品味獨特.雖然有些誇張的味道,但將一位全力支持孩子的老爹的形象刻畫到極致。
星爺依舊不讓人失望,將一個紈絝子弟演繹得淋漓盡致。從開片龍飛鳳舞畫出一坨不知為何物的親筆籤名,到領取御賜狀元郎身份前被要求寫自己名字時的措手不及,它告訴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原來都是埋下了伏筆,偷過的懶總有一天會暴露出來。
溺愛兒子的老爹好在有顆樂觀的心,即使被判抄家也低頭偷笑不用擔心被砍頭了。當和兒子走出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府衙時,他對著來抄家的士兵一邊大聲說著「歡迎光臨」,一邊安慰自己「財去人安樂」,這一幕讓我感慨萬千。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灑脫呢?將失去用一種喜劇化的形式包裝,那一定離得到不會太遠。
蘇乞兒的醒悟源自被趙無極廢掉內功,所謂不破不立,契機通常發生在往事清空後。老爹的生病促使一直遊手好閒的他必須放下身段出門乞討,遇到心上人時的羞愧之心深深觸痛了他麻木已久的神經。人啊,不怕混得不好,怕的是混得不好還心安理得。最後他在睡夢中被丐幫神人親傳睡羅漢功以及降龍十八掌圖譜,一下子功力倍增。
這神人為什麼要出手幫他的原因也是相當狗血,當蘇乞兒過二十五大壽在青樓宴請所有人時,神人作為一位臭哄哄的乞丐被人嫌棄不配參與祝壽正要被趕走時,蘇乞兒開口幫他,使他立刻成為座上賓。正如《知否》裡,皇上被叛臣包圍無計可施時,一位小宮女主動要冒死出宮送口信。問其緣由,原來是許多年前她失手打破茶盞要獲罪時皇上開口免去了她的責罰,此舉乃是報恩。人,看來還是要儘可能地廣結善緣,因為世事難料。
喜劇嗎,當然是大圓滿的結局,壞人遭到了報應,好人受到了嘉獎。這樣的劇情看得讓人心生喜悅,不過現實生活中的因果報應似乎沒那麼明顯,甚至從表面看來恰恰相反:好人不在世,壞人活千年。但凡事要辯證地看,好壞的評價一定要拉長時間的維度。
不管怎樣,都要儘量讓自己開心一點,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