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落基山、遙望大平原,北美地區經濟地理之極簡況

2021-01-09 小先生講什麼

上一期我們講了歐洲的經濟地理簡況,歐洲雖然陸地面積不大,但大西洋給歐洲打開了一扇大門,歐洲得以藉助海上通道,從非洲和美洲汲取自然資源發展自己,尤其是得益於自然資源超級豐富的美洲。本期,我們開始講講美洲的經濟地理之極簡況。

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在自然地理上,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有時也被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然而,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以南的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墨西哥以北的地方稱為北美地區,我們這期講的北美,指的是政治地理上的「北美地區」。在過去幾期各大洲經濟地理的介紹中,筆者盡力避免出現具體國家的概念,大多用一些諸如東部、西部等方位詞語來替代,但這一次講的北美地區卻不得不提一下,因為這次講的北美地區國家實在太少了,僅有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

北美地區

北美地區的西部是山地和高原,從阿拉斯加一直向南延伸,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最西帶是海岸山嶺;中帶則北起阿拉斯加山脈向南穿過加拿大,綿延到美國境內的內華達山脈;東帶則為著名的落基山脈。其中,落基山脈是北美水系的分水嶺,她的地質構造主要由火成巖和變質巖構成,後又經冰川的侵蝕,所以大多數山嶺巖石裸露,缺乏植被,被當地印第安部落稱為「石頭」,後來英國殖民者沿用了這種稱謂,將此處稱為「石頭山」,英語為「rocky」,中文音譯為」落基山「。落基山脈大部分平均海拔達2000-3000米,有的甚至超過4000米,高聳入雲、白雪覆頂,極為壯觀,有多個國家公園坐落此處,包括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就經濟地理的作用而言,落基山脈的重要之處在於她是一條氣候的分界線,西面較冷的極地太平洋氣團受到高聳的落基山脈阻擋,不能東行;而東面溫暖的墨西哥灣氣團也受到落基山脈的阻擋,不能西行。於是,落基山脈以西的氣候以冬雨為主,且降水量偏少;落基山脈以東的氣候以夏雨為主,且降水量較多。雖然落基山脈以西的氣候和高海拔的地形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農業,但西部的高原、山地卻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尤其在南部一帶,金礦、銀礦的發現曾引發瘋狂的淘金熱,甚至影響到太平洋對岸的東方古國,大量的移民在那時登陸美洲,人力資源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流動。

落基山脈
落基山脈景色

跨過景色壯麗的落基山,遙望平坦、遼闊的中部大平原,則是另一番壯麗景致。中部大平原東西寬640公裡,南北長約2400公裡,世界聞名。中部大平原的北半部多湖泊,南半部則為擁有肥沃黑土地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大片的黑土地全世界僅有四塊,這裡是其中之一。中部大平原特別適合農業生產,然而人口密度卻很低,每平方公裡僅為5人,於是農業的機械化、商品化、專門化就成為不二選擇,小麥帶、玉米帶、棉花帶都位於大平原上,使大平原成為糧食出口的基地,世界著名的農業區。在世界人口超負荷的情況下,大平原將成為保障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

中部大平原
中部大平原的「小麥帶」

大平原的東緣又是一系列山地和高原,這條高海拔地帶南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北部是拉布拉多高原,這兩部分被北美地區唯一不發源於落基山脈的聖勞倫斯河隔開。北部的拉布拉多高原不僅是世界名犬拉布拉多犬的原產地,還有豐富的鐵礦,開採出來的鐵礦石就沿著聖勞倫斯河及其運河深入加拿大內地和美國中西部各港口,甚至通過聖勞倫斯河入海口開闢了遠洋航線。

聖勞倫斯河地圖

北美地區跟歐洲不同,如此廣袤的土地如果沒有一張強大的物流網絡是不可能結合成一個整體的,於是一張巨網被構建出來。東部最重要的國際航道聖勞倫斯河可以通過自己的入海口以及所屬運河把海輪直接引入五大湖各港口;北美最長河流——密西西比河,則更是南北航運的大動脈,除幹道外,密西西比河還有50多條支流可以通航,其中水深在2.7米以上的航道有9700千米。聖勞倫斯河系航道與密西西比河系航道都與有「北美地中海」之稱的五大湖相連,從而將廣袤的土地聯繫起來。水運的優勢在於運量大、成本低,但畢竟速度上比較慢,如果想提高運速,鐵路和公路是適合的選項。北美大陸是世界上鐵路密度最大的地區,有多條橫貫大陸的幹線,這些幹線將東西部的港口城市與內陸聯繫起來,其中著名的太平洋鐵路傾注了大量華工的血淚。北美大陸的公路更是四通八達,其中,1號高速公路是北美最長的高速公路,也被稱為「串起國家的公路」。總之,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使物資可以實現自由流通,促進了整個北美地區的經濟發展。

北美物流網

其實,政治地理上的北美地區還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不過格陵蘭島是歐洲國家丹麥的屬地。從格陵蘭島向南的紐芬蘭島附近海域,曾經有一個世界著名的漁場——紐芬蘭漁場,這裡的鱈魚曾經多到「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當年,這裡數量驚人的鱈魚供應不僅解決了歐洲人的溫飽問題,還為歐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強悍的海員,直到這個漁場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漁場被徹底關閉。總之,在早期,北美地區的自然資源曾經源源不斷的供養著歐洲,為歐洲的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然而,後來這個方向反過來了。自從北美地區脫離歐洲的殖民以後,歐洲的技術、文化、制度反過來滋養了北美地區,北美地區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號稱「第二歐洲」。

過去紐芬蘭漁場的繁忙

北美地區是幸運的,因為北美地區的經濟結構相對健全,而同樣擁有優越自然條件和富饒自然資源的拉美地區就不那麼幸運了,長期的殖民史使拉美地區的經濟長期得不到全面發展,致使經濟「單一化」,下一期我們講講拉美地區的經濟地理簡況。

相關焦點

  • 拉丁美洲經濟地理之極簡況——全球最富饒,沒有之一
    在自然地理上,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有時也被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然而,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以北的地方稱為北美地區,墨西哥以南的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今天我們講講拉丁美洲的經濟地理簡況。
  • 大洋洲經濟地理之極簡況
    要知道,鐵礦石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從房地產到汽車,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原材料鐵礦石。作為南半球為數不多的發達地區,這個地方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紐西蘭綿羊的生存環境很贊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還有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理之下。這些國家大多數均為島國,面積狹小,經濟上嚴重依賴旅遊業。
  • 大西洋之子——歐洲,歐洲經濟地理之極簡況
    事實上,歐洲確實是歐亞大陸的最西端,面積為1016萬平方千米,在各大洲中只比大洋洲大一點,還沒有南極洲的面積大。但是,歐洲的人口密度卻很高,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堪稱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歐洲雖然陸地面積不大,卻受到浩瀚大西洋的滋養,堪稱「大西洋之子」。
  • 中國地理小區域——蘭陽平原
    材料一:蘭陽平原是由蘭陽溪衝積而成的扇形平原,素有「蘭陽米倉」之稱,該地區是臺灣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最低處在東北部,海拔僅1 m,雨季時常被積水淹沒。其沿海地區有23 km長、12 m高的沙堤,蔚為壯觀。材料二:下左圖為臺灣省局部地區地形圖,下右圖為蘭陽平原位置示意圖。(1)蘭陽平原的地形特徵。(2)蘭陽平原降水豐富的原因。
  • 【趣味地理】關於全世界的冷知識,附高中地理區域定位能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2)重點關注——牢記重點區域的地理特徵對於大範圍區域圖(如圖1、圖2)的空間定位,在利用經緯網定位時,重點關注圖示地區所處的大洲位置和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答案] (1)氣溫高,溼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澤形成大量腐殖質。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澤,泥沙沉積。(2)人口稀少,跨河運輸需求小;水網稠密,水運便利;河面寬,水量大,修路搭橋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對雨林環境破壞大。(3)贊同。
  • 平原適合發展農、商,日本關東平原為何卻尚武,成武家文化大本營?
    說深了點,就是一個地方的地理條件決定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更適合農業、商業的發展,人的商務精神就會差一點。比如,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就是如此,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經濟文化重地。而山地地形險峻,經濟落後,人更兇猛好鬥,山賊、劫匪常出沒,我國的貴州雲南一帶,歷史就有南蠻之稱。
  • 德宏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地理《經濟發展快》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與經濟發展快的原因。 2.通過分析圖文資料,了解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3.建立地理辯證思維,明白凡事各有利弊的道理。
  • 衛星地圖,同樣西高東低的美國,被「眷顧」的地理優勢究竟在哪?
    東部沿海地區的海岸平原「南寬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澤西州,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海岸平原後方為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帶。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綿亙於北美洲東部,在美國東部沿海地帶和大陸內部廣袤的低地之間形成一天然屏障。山脈最高處的大懷特山和布萊克山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整個山系最高峰是海拔2037米的切爾峰。
  • 【考試技巧】高考地理常考五大類地理得分要點匯總,地理小專題知識...
    5.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①地處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變式: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①地處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 2020年高考地理知識點超強總結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 東南亞三大平原之一,原本屬於中國,如今發展為區域強國
    依照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文化的不同,當今世界可分為十三個區域。亞洲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大洲,共有六個區域,分別是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和東南亞。其中,我國位於東亞地區,由於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東亞國家基本都屬於漢字文化圈,而東南亞因和東亞地理相近,歷史上也飽受中國文化影響。
  • 李稻葵:「南重北輕」的經濟地理新格局是大趨勢
    從生產力布局來看,全國的經濟中心也從黃河流域逐漸轉移到長江以南地區,這一經濟中心的「南移」過程自魏晉南北朝開始發端,隋唐繼續發展,中唐之後開始確立,到宋代最後完成。與生產力布局的「南移」相適應,人口分布稠密區域擴展到長江流域、成都平原,至明代,經濟和人口「南重北輕」的格局基本形成,所謂「湖廣熟、天下足」,長江三角地區、湖廣地區成為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
  • 時事地理 旅遊之國、中小企業王國、文藝復興發源地——義大利
    提起義大利,你可能會聯想到歷史上煊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1900年前毀於一旦的龐貝古城、聞名於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斯、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古羅馬競技場、時尚之都米蘭、世界著名跑車生產國、口感俱佳的義大利麵……或者你可能馬上會浮現出那個輪廓像靴子一樣的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 行走地理 | 這裡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這裡是潛水天堂,這裡也有大量的原始部落,這裡也被稱為「世界鱷魚之都」,這就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底圖來自百度搜圖,地理蹊/謝皆兵製圖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部為平原和低地,中部是中央山系,北部山嶺走向與山系平行,由幾個單獨的山嶺組成。
  • 狂野落基山 心醉艾伯塔
    圖/視覺中國■ 路線亮點●遊覽艾伯塔省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班夫國家公園和賈斯伯國家公園●遊覽落基山脈藍寶石美譽之稱的露易絲湖及山中精靈——班夫鎮;●前往麋鹿島國家公園,近距離觀賞野生北美野牛和麋鹿;●參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之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遊覽艾伯塔省最著名的雙城——省會埃德蒙頓及牛仔之城卡爾加裡;●在北美最大的商場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享受免省購物稅的暢購優惠
  • 義大利分裂的地理因素
    一方面,義大利的中心地位使它容易受到攻擊;另一方面,這也給它提供了極好的貿易機會。這一點在中世紀尤其明顯,因為當時的地中海地區正是歐洲商業的樞紐。那不勒斯、比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的繁榮主要得益於它們利用了自身作為當時亞洲和非洲通往歐洲北部市場的商隊必經之路的優勢,並且這些城邦幾乎壟斷了香料、染料和珍貴礦物的貿易。義大利的商人連接著西班牙和黑海的貿易,他們的交易棧甚至遠至亞速海地區。
  • 【區域認知】區域特徵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84個地理知識大盤點!
    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城市較多,而且這裡土層薄,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就難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遠大於黃土高原。. 5.同學們要注意: (1)有關黃土高原地區的考查通常以經緯網圖為切入點,同學們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如秦嶺(34°N)、大同(40°N);掌握110°E經線穿過的主要地理事物。
  • 關於泰加林的地理密碼!
    它分布於北緯45°—70°之間的寒溫帶地區,橫貫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部,形成一條完整的針葉林地帶,即從挪威向東伸延,經瑞典、芬蘭、俄羅斯和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和加拿大。    北美洲針葉林的面積僅次於歐亞大陸,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分布到太平洋沿岸,橫貫整個北美大陸。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針葉林與歐亞大陸的泰加林相類似,從海岸線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落基山下。
  • 中國地理信息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1.2.3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歷程    1.2.4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2)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3)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2.5 地理信息企業數量    1.2.6 地理信息從業人數    1.2.7 地理信息研究機構
  • 2020年1-11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
    2020年1-11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 2020-12-24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