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季後賽1/4決賽前兩場戰罷,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福建的「遼寧之行」,想必遺憾再合適不過。
第一場比賽,勝利的曙光無數次出現在福建的面前,但終究,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它溜走。戰至雙加時,無奈敗下陣來。這種失利的滋味,對於球員的消耗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
第二場比賽,「季後賽菜鳥」福建和「衛冕冠軍」遼寧的差距便展現了出來,整場比賽,福建都被壓制,第三節更是被遼寧打出了一波18-0,就此崩盤。最終,20分慘敗,大比分0-2,命懸一線。
其實,並不是說,福建隊的實力上,比遼寧差很多,尤其是在韓德君受傷缺陣之後。
更多的問題,還是出現在「體能」上。尤其是以王哲林最為明顯,相較於第一場的生龍活虎,第二場比賽,王哲林的移動速度也好,攻擊欲望也罷,都明顯下降。即便,最終王哲林還是拿到了23分9個籃板和3次封蓋的數據,但他對於遼寧的威脅性,遠沒有第一場大。
過去的兩場比賽,王哲林一場打了52分鐘,一場打了36分鐘,一共出戰88分鐘。可以說,已經到了一個中鋒球員的「極限」。
當然,王哲林的體能消耗如此之大,除了出場時間之外,與遼寧的防守策略不無關係。遼寧不僅僅是寄出了「車輪式」的防守,鍾誠、衛猛、李曉旭、巴斯,輪流去纏王哲林;在第二場比賽,更是王哲林一持球就直接上包夾,遼寧在王哲林身上就搭上了10次犯規。
可以說,在與遼寧的這個系列賽,王哲林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什麼是MVP級別球員該享受的「防守待遇」。
回到主場,福建將會有兩天休息調整的時間,王哲林的體能恢復的如何,無疑也將成為這輪系列賽的轉折點。
要知道,福建的戰術發起,可以說是以王哲林為核心的,他要在內線打開了,逼迫對手收縮防守,那外線的球員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同樣的道理,外線射手開了,王哲林在內線的壓力又會小很多,這都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第三戰,生死戰,福建要想拿下,除了王哲林自身恢復到正常水準之外,更需要身邊的隊友儘可能多的站出來。只有這樣,才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