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文譯名是《當幸福來敲門》,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桑迪·牛頓等主演的美國電影,這部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1。這是由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的真實經歷改編的故事,講述的是這個醫療器械推銷員在經濟蕭條時期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危機,在最艱難的時候克裡斯依然咬牙堅持著,在沒有薪水的實習期裡,為了生活他還要到處去推銷自己的醫療器械,生活再難當他面對兒子的時候依然是個樂觀堅強的父親。
這部影片被譯為《當幸福來敲門》,但是我們要明白幸福是不會主動來敲門的,我更喜歡他的英文名字《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直譯是追求幸福。幸福的正確寫法應該是」happiness」而不是」happyness」,這其實是一個故意為之的錯誤,這和影片中的一個情節是有關聯的。男主角克裡斯看到幼兒園大門上的Happyness時說了一句話:It’s an I in 」happiness.」 There’s no Y(諧音why) in 「happiness.」 這裡其實是一語雙關,可以翻譯為幸福裡沒有為什麼,只有我。
說到這個影片,人們最多提及的便是「勵志」二字。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裡的關鍵詞應該是「Pursuit」而不是「Happyness」。克裡斯和兒子被迫流落街頭,睡過廉價旅館、火車站廁所和公園,為了能有一個床位每天下午五點之前就要去格萊德排隊,經過半年的掙扎他終於通過了公司的考核,成了一名股票經紀人,在熙熙攘攘的街頭眼含淚光的微笑。
幸福是要追求的,如果只知道等待,幸福是不會來敲門的。影片最令人感動的是它的真實性,它取材於真實故事,主人公克裡斯和每一個在底層打拼的人一樣,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我們啊,不都像克裡斯一樣嗎,一樣的去追尋自己的幸福。那麼,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追求到自己的幸福呢?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在電影《中國合伙人》裡有這樣一句話: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影片剛開始的時候,克裡斯在一座大樓前遇到了一個股票經紀人,那是他夢想的開始。當他告訴妻子自己想做一名股票經紀人的時候,妻子認為他是在異想天開,最終受不了生活的困苦而離開了他。但是克裡斯並沒有放棄,被房東趕出來之後他就帶著兒子過著流浪一般的生活,為了生計他賣過血,為了給兒子搶床位失去了一個父親的紳士風度,和女士爭著擠上公交車。那是他最難的一段時間,但他咬牙堅持到了最後,那個唯一的工作機會最終是屬於他的。
克裡斯的兒子克里斯多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人在水裡快要淹死了,這時一隻船過來問他「需要幫忙嗎」,他回答說「不了,謝謝,上帝會救我的。」後來又有一隻船過來問「需要幫忙嗎」,他說「不用,謝謝,上帝會救我的。」後來他淹死了,上了天堂,他問「上帝啊,你為什麼不來救我呢?」上帝回答說:「我不是派了兩艘船去救你嗎,笨蛋。」
這個故事由一個孩子講出來更有諷刺意味,諷刺那些只知道等待,不會抓住機會的人。每個人成功的機會都是相等的。克裡斯為了得到一次面試的機會,拎著40多斤的醫療機械,每天鍥而不捨的在公司門口守著,最終打動了公司的負責人,為自己贏得了一次面試的機會。對於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克裡斯比任何一個人都知道珍惜,打電話的時候他不放下話筒然後直接撥通下一個,為了少去廁所他很少喝水,這些只是為了每天能節約八分鐘的時間。
最讓你感動的莫過於主人公克裡斯的生活態度,在火車站裡他抱著沒有推銷出去的醫療器械,對著兒子說,這是一臺時光機,一起玩穿越遠古時期的小遊戲。「幸福是在苦難裡萃取的精華,是夢想的伴生品。」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動了好久。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呢,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自己去追尋幸福。生活再苦再難,只要自己還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夢想終會開出一朵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