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人小顧(化名)家的小狗
被一隻小蟲子咬了一口
最後竟然要送去寵物醫院!
這種蟲子不一般
要是咬到人,後果很嚴重!
家住海寧市區的小顧給自家狗狗梳毛,突然發現狗狗的皮膚上面有塊黑黑的東西,像一顆黑痣,小顧本來想著用手撣撣掉,結果弄來弄去弄不掉,仔細一看,嚇了一跳,蟲子的一半身體已經嵌進了狗狗的皮膚裡!
小顧擔心出事,立刻把狗狗送去了海寧的一家寵物醫院,醫生一看,是蜱蟲,幸好沒有自己拔掉!
小顧把這事在群裡頭說了一下之後,很多養狗的朋友都說,最近這段時間自家狗狗也被咬過!還有的主人因為不知道是蜱蟲,直接動手拔蜱蟲,結果蟲子的一半身子留在了體內,最後不得不去醫院!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會覺得,被蜱蟲咬了,取下來就好了,有什麼好擔心的?但是,事實證明,沒有這麼簡單!
被蜱蟲叮咬後會生病,甚至會引發死亡!
前些日子多家媒體報導,江蘇的宋先生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最終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身亡。
結果,在為嶽母辦喪事的過程中,宋先生的右小臂也被蜱蟲叮咬,留下一個小傷口,他到當地衛生所簡單處理了下。
三天後,宋先生身體開始出現異樣。擔心自己也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病毒,他立即趕到了醫院。
到醫院後,宋先生已經有些神志不清,而且還有咳血、嘔血的情況。感染科主治醫師介紹,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屬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裡面比較重症的病人。
在醫護人員半個多月的全力搶救和精心護理下,宋先生終於脫離了危險。
今年4月份以來,南京一醫院已經收治了17例遭蜱蟲咬傷的患者,其中2例死亡。
一隻小小的蟲子,竟然能導致人死亡!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一部分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輕則表現為發熱乏力,重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達12.7%-32.6%。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發病季節絕大多數在5-11月,5-7月為主要高峰期,9 月份為次高峰期。
被蜱蟲叮咬後,人可以在最短2-3天後發病,也有會在1個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
醫生表示,「這種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沒有人對這種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險,而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有對症支持治療。」
■ 大連
今年5月以來,市六院感染科醫院接診了4例被蜱蟲咬傷的患者。雖經醫生全力救治,有1名患者不幸離世,另1人情況危殆。
■ 杭州
因為天熱,2歲的女童楚楚赤腳在家走來走去,媽媽無意中瞄到女兒大腳趾末端竟憑空長出一顆「黑痣」,湊近一看嚇壞了,竟然是蜱蟲。
楚楚爸爸趕緊抱著女兒趕往醫院。因為蜱蟲一直沒有鬆口,最後醫生配了麻藥後,等到蜱蟲鬆口,才將蜱蟲整個取下。
那麼
蜱蟲這麼危險,又很難注意到
被它咬了後要怎麼做呢?
趕緊看!
當然,除了通過以上方法拔出,也有專家提醒道:「蜱蟲吸血的口器很複雜,上面長有倒刺,摘除不當,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斷並留在皮膚裡,從而引發感染。所以,及時送醫是最保險的做法。」
前段時間,在杭州有出現蜱蟲報導,前幾年嘉興第九區也報導了蜱蟲事件。今年目前嘉興還沒有人被蜱蟲叮咬的病例發生。
但是今天看到有這麼多狗狗被蜱蟲叮咬的情況發生,說明嘉興還是有這種蟲子出沒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
在嘉興一些空曠的廣場或者周圍花草樹木很多的地方,蜱蟲都有可能出沒,比如說河畔公園,小區綠化帶等等。尤其傍晚,大家吃完晚飯,外出散步、運動的時間,有些人不注意,把過多的皮膚暴露在外面,就很有可能中招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蜱蟲對動物和人的體味比較敏感,在草地遊玩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成為「目標」。
所以,大伙兒在野外活動時,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長時間坐臥。如要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勿把皮膚暴露在外,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蟲子
竟然這麼危險!
大伙兒平常千萬要當心了!
也請大家動動手指
把這個提醒擴散給更多的人
覺得提醒有用的豎
來源:嘉興第九區、大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