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墨之前的文章恐怖片《驅魔人》——以邪惡對抗邪惡,宗教的一次痛苦戰役中,我們用獵奇的心態觀看了一部宗教恐怖片《驅魔人》,這部恐怖片,在2016年,2017年接連進行了兩次續拍。
在1973年的電影中,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視角講述了驅魔這項宗教活動。其實外國人的驅魔跟中國鄉村曾經有過的驅魔有很多相似之處,只不過隨著教育和醫療的普及,驅魔活動在中國已經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醫療保險、鄉村醫院等醫療措施的全面普及,心理諮詢的醫療活動也正在開展著。
73年版本因拍攝手法和宗教的原因,影響了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在2016年的《驅魔人》第一季中,通過情節的發展和介紹,從宗教、劇情設定、人物安排等多個角度,對1973年版本的驅魔人進行了講解。2017年的版本則是在前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改編,展開了新的劇情。
在16年《驅魔人》第一季中,陰霾莫名其妙地籠罩著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被腳手架砸傷,致使記憶力受損,大女兒出車禍撞傷了膝蓋,副駕的朋友在車禍中殞命,二女兒行為舉止越發詭異。社區的教堂裡,教父賣力地向教民講解著聖經,傳著福音,可是教民們興趣了了。
讓人想起1973年《驅魔人》裡的宗教氛圍,說是信仰宗教,其實大多數人,都只是希望宗教給自己帶來名譽聲望,希望通過宗教獲得好名聲。而在宗教的教義裡,這就是罪過。信仰的意義,是讓靈魂得到歸宿,而不是幫助教民功成名就。在一簞食一瓢飲之外的功名,在生命本身需求之外的,皆是貪婪的後果,而不是善良本真的結果。
信仰缺失的結果,就是惡魔被召喚出來。
不同於1973年的版本,在16年《驅魔人》第一季裡,已經不僅是聖經故事中被上帝逐下地獄的黑暗天使,是這些罪惡的靈魂,交織匯聚成一張惡魔勢力的網。隨著情節逐漸展開,1973年那個故事中的女孩兒又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線中,惡魔的來源和形象也逐漸清晰。驅魔人馬科斯聯合了牧師託馬斯,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故事,才完成了這場戰鬥。
在17年《驅魔人》第二季中,編劇似乎賦予了這些惡魔新的含義。惡魔的確是來源於聖經中記載的故事,他們憑藉著微弱的生命,吸附於人類的欲望的邪惡,在人類心靈或體質虛弱趁虛而入,佔有人體的身體和意志,欺騙、責備、懲罰無辜的靈魂。那些失常的表現,過激的態度,已經脫離了人性和神性,其實很有可能是惡魔作祟。這也是宗教的意義,影片強調的,已經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勝利,而且是個人意志的勝利。
《驅魔人》第二季的評分也上升到了8.7分,是嫉妒、仇恨、悲傷讓我們失去了理智,宗教中要戰勝的惡魔,更多存在在人們的心裡,我們要戰勝的惡魔,就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這七宗罪。而這七宗罪或者這七個惡魔,可以說是上帝創造的,可以說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我們也能控制他們。驅魔人只不過幫助被影響的人走回正途而已。
《驅魔人》第二季,不再是驅魔人的戰鬥,而是普通人的戰鬥。如果你心裡有痛苦和不解,有自責和不滿,即便不想要信仰什麼,也可以通過本片的啟迪,來想想,這些負面的情緒是不是並不屬於自己。我們足夠強大,有足夠的能力面對ta,戰勝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