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英國攝影教室》的兩位主編高初,作者何伊寧,以及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的出版人殷徳儉和策劃編輯張宇來到三影堂就整本書的創作過程及心得和大家進行了對話和分享。
在講座中嘉賓提到當初創作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從中國到海外學習藝術的留學生越來越多,自己也有在英國學習攝影的經歷,所以希望能夠把這些學習筆記分享給國內的攝影教育從業者和研究人員,同時也能為正在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們提供一些指南。
所以希望《英國攝影教室》的出版能給中國攝影教育以啟發,但這並不是對英國攝影教育的定義與肯定,而是一種動態的報導,更不是什麼教材或者手冊,而是一種分享。出版人也提到攝影生態圈裡不僅只有攝影創作,希望青年藝術家們能夠關注更多的攝影理論文獻。
作為「海岸線叢書」,除了何伊寧撰寫的的《英國攝影教室》之外,唐晶的德國卷、劉張的美國卷和金雪岑撰寫法國卷都在持續進行中,未來將陸續推出。
在英國的高等攝影教育中,「小組評議」是英國課堂上進行攝影交流的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需要在同學和導師面前針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表意見和建議,甚至提出質疑。
講座結束後,其中作為書中被採訪的兩位英國攝影留學生,楊圓圓和張之洲作為本次互評活動的兩位導師,上演了現實版英國攝影課堂中最重要的小組評議環節。
第一期小組評議
導師:楊圓圓、張之洲
學生A:
開始攝影一年,想通過攝影實現自我表達和自我探尋。但是對自己的狀態不夠清晰。
導師建議他能把自己的攝影技巧與自我表達關聯起來,才能保證所呈現作品的準確性。
導師推薦:曼•雷、南•戈爾丁、Esther Teichmann、石內都、Robert Mapplethrope、沈瑋。
學生B:
美院畢業,攝影專業,現在是職業攝影師。在選片上一直存在困惑,還有自身思考不夠,表達不夠清晰。
導師建議她要了解「一張照片的重要性」。
導師推薦:林舒、須田一政
學生C:
大學剛畢業,在廣告公司實習,利用業餘時間用手機在地鐵上進行拍攝。
導師讚賞了他在拍攝過程中捕捉畫面的敏感度,同時也建議要在眾多的地鐵主題的拍攝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導師推薦:Michael Wolf、馮立、Robert Frank、戴建勇
學生D:
帶來了自己的作品並配有文字,想通過攝影對現在的生活進行反思,也講述了自己關於對電影的一些想法與看法。
導師建議多關注電影與攝影在形式上的差異。
導師推薦:Sophie Calle
學生E:
文學專業畢業,外企工作,希望通過攝影來探索城市與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導師建議多關注色彩攝影,培養對色彩運用的感覺,從而做到更直觀的表達。需要注重對色彩的處理。同時需要注意內化文學與視感表達的同一。
導師推薦:保羅•格雷厄姆、Alec Soth、Michael Wolf、《景觀社會》、瓦爾特•本雅明、Marc Auge <None Place>、Andreas Gursky《萊茵河》
學生F:
淘寶店主,收藏攝影集。這次帶來了自己名為「天地無用」的一系列攝影作品,作者的情緒在攝影作品中達到了統一的表現,拍攝地在日本,希望體驗日本攝影師的感受。
導師表示學生對於黑白色彩的處理和運用相對成熟。
導師推薦:中平卓馬、尾仲浩二
學生G:
有意向商業攝影的方向發展,這次拿來了自己在斯裡蘭卡旅行期間拍攝的照片。
從藝術層面來講,導師說他的作品受商業片和旅行片的影響很大。照片所包含的信息太多,要學會如何保留或者捨去照片中的信息,在眾多的商業攝影中講一個不一樣的故事。還要學會將素材進行分類和整理。
導師推薦:川內倫子
學生H:
西洋棋老師,利用業餘時間拍照。這次帶來了自己在天津五大道拍攝的作品,希望能與哲學結合。
導師推薦:約翰•伯格的《另一種講述的方式》、《觀看之道》、《講故事的人》
學生I:
酷炫的全職奶爸,當然也是一名婚禮紀實攝影師。課上他帶來了自己一次在山東紀錄下的婚禮全過程。
導師推薦:蘇文「Love Story」、《雙喜》。
整個小組評議的課程結束後,大家並沒有匆忙離開。而是互相交換了作品,互加微信,並建立起了微信群,希望以後在線上能有更多的互動。
預告:
在此之後,三影堂計劃在以後每個月推行一次「小組評議」活動,希望能夠提供一個長期的平臺供大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攝影作品及創作經歷。具體時間我們在之後的媒體推送中告知,請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微博(三影堂教育計劃)和豆瓣(三影堂教育計劃)活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