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香港最難伺候的撈女喜寶,也作不過亦舒

2020-10-22 遇言不止


亦舒的時代終究過去了。——遇言姐


郭採潔主演的電影《喜寶》,在網上已經是罵聲一片。豆瓣評分更低至3.2,60%的人打了一星

遇言姐看了預告,已經被噁心到了。郭採潔自從被郭敬明洗了腦,演什麼都帶著一股顧裡腔兒,更要命是這片拍得還不如《小時代》。


混搭的建築、淘寶的衣服、烏合的人物,民國不像民國、現代不像現代、港臺不像港臺。車牌寫著「丹」又是什麼鬼?


白富美勖聰慧還有個名字叫小芳,腦科醫生家明剛從白馬會所出來,律政新秀喜寶在霍格沃茨學魔法,牛津畢業的勖存姿家擺滿了假書,影樓裡住著富可敵國的一代豪門


《小時代》是表裡如一地裝嗶,《喜寶》則是連裝嗶都不會裝。


原著中勖存姿不僅有老婆還有其他情婦,電影直接改成了鰥夫,這是打算拍成老霸總和小嬌妻的節奏嗎?


據說上映的時候,觀眾們嚎啕大笑。如芒刺背、如坐針氈,什麼玩意兒這是?

▲除了喜寶穿得像女巫,別的學生都是現代裝,這到底是個什麼年代?為什麼劍橋的教室裡要放一屋子檯燈?



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


《喜寶》的故事背景是1978年,距離今日的語境已經很遙遠,拍40年前的流行小說意義不大。如果把故事嫁接到現代呢?又說不通。


之前,《我的前半生》改編成電視劇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在原著中,唐晶和子君都不享受自己的職業,視工作為駱駝祥子拉車,只是覺得男人不可靠,女人不得不經濟獨立,最後又靠男人的拯救來完成絕殺


編劇為了把價值觀捋順,把故事整個重寫了一遍。


「如果照著原著拍,不得被觀眾罵死。」製片人黃瀾老師對我說。


我們倆不由一起感慨——如今的世界活躍著大把分分鐘碾壓亦舒女郎的女生。

▲大家都吐槽大紅大綠的馬伊琍不符合亦舒女郎的衣品,但其實電視劇的價值觀比亦舒的原著是高出了一截的

《喜寶》要改編成現代故事,問題就更大了。


亦舒的那個時代,仍然是男權社會,職業女性的上升空間不高,也沒有什麼榜樣可以遵循。


即便是在劍橋讀法律的喜寶,仍然擔憂自己會成為打字員。


跟如今縱比,同樣是在名校法律系就讀的貧女——詹青雲有魄力借100萬學貸把書讀完,為啥你姜喜寶就理直氣壯給人做情婦?


而對於生活在網絡時代的富人,美女的邊際效應在迅速遞減中,喜寶們已經沒有很大的衝擊力。


你能想像王思聰會為了個姑娘鬧自殺?復古也沒得拍,翻新也沒得拍,《喜寶》電影於是搞出了個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的結構。

再來看看《喜寶》的選角。以前的亦舒女郎是張曼玉、鍾楚紅、夏文汐,都比較接近成書的年代。


捲髮大眼、明豔性感、神採飛揚、珠圓玉潤,符合舊日美人的氣質。

1988年版的《喜寶》,主演是黎燕珊,也像當時代的人 。


▲突然發現當時流行死亡芭比粉和紫色的眼影

喜寶可是大胸細腰,體重116斤的美女。


網球打得快狠準不留情面,把勖大少爺殺得片甲不留。


吃飯也吃得惡狠狠,像報復。麥包、牛油、奶酪、白酒,恣意肆情、殺氣騰騰。


再來看看郭採潔這小身板兒,打得了網球還是吃得下黃油?

還有勖存姿這個角色。


他是民國出生的人,後來在牛津讀大學,睿智狠辣深藏不露,靠智力和手段成為富可敵國的隱形壕。


符合角色氣質的演員太難找。張震的父親張國柱很有範兒,但畢竟已經71歲了,比原著中的勖存姿還要老。感覺他對郭採潔客氣得都不好意思對戲。



前現代社會的吐槽好手、解壓神器


1999年的時候,《亞洲周刊》請了華語地區,包括前文化部長王蒙在內的14位評委,評選出20世紀華語小說100強


其中,《喜寶》排名第91。因為要平衡各個地區、各種風格類別的作品,再加上個人喜好不同,這個榜單也是見仁見智。


遇言姐拿這個排名出來說事兒,也不是要證明亦舒寫得有多好,而是告訴大家——在流行小說這個範疇中,《喜寶》的完成度可圈可點。

《喜寶》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21歲的頂級撈女,65歲的頂級富豪,相嫖相愛相殺。


名言是——「女孩子最好的嫁妝是一張名校文憑。千萬別靠它吃飯,否則也是苦死。帶著它嫁人,夫家不敢欺負有學歷的媳婦。」 「做一個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畫,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試完了又試,卻沒人買,試殘了舊了,五折拋售還有困難。」「假使有人說他愛我,我並不會多一絲歡欣,除非他的愛可以折現。假使有人說他恨我,我不會擔心,太陽明日還是照樣升起來。」


當然,還有那句最著名的——「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這是從哪兒租了個影樓


要說這可比瓊瑤故事裡那些真愛至上的小三炸裂多了


然而,瓊瑤為著三觀不正挨了多少罵,亦舒卻仍然是不少女性的慰藉。


因為亦舒的腔調不一樣。


她是反雞湯界的鼻祖在那些混沌未開的年代,亦舒犀利的態度仿佛一劑雞血,讓掙扎中的女性深感痛快淋漓。


單看角色的名字就有端倪。亦舒女郎的名字要麼是中性的周承鈺、朱禮子、唐清流、林結球、夏銘心、方太初、林無邁……


要麼就是土得有味兒的鎖鎖、玫瑰、丹薇、阿玉、阿瓦……

與瓊瑤惆悵婉約的愛情小調相比,亦舒的淋漓更招職業女性的喜愛。


彼時,香江職業女性崛起,一群群在中環拼殺。


女性獨立卡在半山腰,是以牢騷煩惱特別多。


亦舒的品味先人一步,故事寫得旖旎又冷酷,她自己是犬馬聲色名利場上趟出來的,一句句擲地有聲的吐槽直達女性心坎,在80年代真正是港女們的精神鴉片。


整個80年代,天地出版社每年要出版10本亦舒小說,受歡迎之外也能看出來作者出奇勤奮。


夕爺在諸多歌詞中致敬亦舒——


「感激芭比不會老,依莎貝沒有脫稿。」


還有一首詞幹脆名字就叫《亦舒說》。


直到今日,還有姑娘跑去香港買亦舒的新作,拆開了分給同好們各自手打部分,匯總後再傳到網上供粉絲們閱讀。可謂是真愛了。


就連遇言姐自己,嘴上念著亦舒過時了,卻又會隔個一年半載,忍不住搜索一下亦舒的新作,會想要看一眼。


▲《流金歲月》,劉詩詩和倪妮又要翻拍了


有意思的是,遇言姐小時候憧憬亦舒故事裡的女郎。後來亦舒移民去溫哥華,開始寫當地華人的故事。


同樣在溫哥華生活的遇言姐每天讀《星島日報》上的亦舒新作連載,從翻舊文變成看現場直播,然而並沒有感覺距離拉近。


她寫的加拿大,跟我看到的加拿大不一樣,仍然戴著港味傳奇的濾鏡。


只能說,亦舒已經不太了解如今的世界。



一個生活中極難相處的亦舒


亦舒其實是一位十分糾結的女郎。


沒錢的時候想要錢,有錢的時候想要愛,有了愛的時候又嫌棄那人不是戴白金江詩丹頓的家明。


寫喜寶的時候,亦舒33歲婚姻不順、戀愛不順、事業不順,十分憎惡自己的出身,極度渴望物質的世界,借撈女喜寶之口澆自己心中塊壘。比如這句——


「多年來的貧乏――愛的貧乏,物質的貧乏,安全的貧乏,一切一切,積鬱到今天,忽然得到一個出口,我不可能顧忌到後果,我一定要做了再說。」

嬉笑怒罵、人情練達,讀者尊她一聲師太。


然而,生活中的亦舒並不好相處。


侄子、前夫、哥哥、前男友,統統與亦舒交惡


閨蜜林燕妮
也不說她的好話,同住溫哥華的侄子不相來往。甚至大家都很喜歡的鄭佩佩、趙雅芝也曾被亦舒破口大罵。當年亦舒赤果果地在專欄上寫——


「聽說最近港大男生選本港最受歡迎的女明星,眾望所歸推選趙雅芝。忽然覺得當年進不了港大,簡單是太幸運的一件事……大學生已失去從前矜貴味道。」


至於鄭佩佩,亦舒則是氣惱鄭佩佩跟嶽華分手後仍有聯繫,把鄭佩佩越洋寫給嶽華的信件拿到報社公開,損人不利己。

▲嶽華出演過《珠光寶氣》中蔡少芬的金主,前兩年過世了


嶽華是個溫文爾雅的人,他不說亦舒脾氣糟糕,只說她是特別的女仔,跟亦舒提出分手時,嶽華說——「你太過分了,傷害我不重要,但是你傷害人家太犀利了,是不可以的。」


還有一次,老年嶽華在採訪中說,有一次亦舒發脾氣,把自己的西裝、領帶全都剪碎,一把刀插在嶽華的宿舍床上。分手後,亦舒又跪下來求他。


這……


亦舒的哥哥倪匡也證實妹妹脾氣不好。


說亦舒的前夫蔡浩泉頂有藝術氣質,離婚後還大哥前大哥後地稱呼自己,而亦舒的脾氣不好,不怪人家受不了她。


亦舒的侄子倪震,更是狠狠地跟姑姑剛過一次。


倪震曾發文直言姑姑脾氣差、不快樂。


年少時嫌棄家貧母醜,後來早婚生子又離婚,心理不平衡導致憤世嫉俗。


倪震說,亦舒曾懷疑自己頑皮弄丟印章,操起藤條就把自己一頓毒打。


轟轟烈烈持續了幾個小時,老傭人哭著不敢管,趕來的姨媽也挨了幾下打。


還有一次亦舒在二哥家發瘋,把全屋東西扔到地上,撕打著不還手的哥哥。看得人觸目驚心,簡直不敢相信這野蠻暴力女是亦舒。


年少時的亦舒一身戾氣,對出身和樣貌極度不滿。


17歲時因著好勝,狂追畫家蔡浩泉,家裡反對就出走鬧自殺。


18歲未婚先孕,自作主張結婚,生下兒子。


然而蔡浩泉是個報社的窮文人,而年輕時的亦舒極度嚮往物質,不惜以整月的薪水置下名牌服裝。


兩個人婚後天天為錢吵架,3年就離婚。前些年,亦舒的兒子蔡邊村拍了部名叫《母親節》的紀錄片,想找到11歲之後再沒有見過,而且也不肯回信給自己的母親。


大家這才知道亦舒幾十年來不管兒子,倪震說姑姑出名後怕兒子上門來要錢,恐怕是真的。


一個才女,絕情起來也真是絕情。

▲蔡邊村說,母親最後一次來看自己,給自己買了機器人玩具,帶自己看了《007》的電影,從此之後再沒有出現

尋母的影片鬧得沸沸揚揚,亦舒卻始終不肯出來說話。


記者找到亦舒的哥哥倪匡。78歲的倪匡無奈地說,自己和妹妹已經有28年沒來往。最後一次通話是自己50歲那年


這真叫人訝異。亦舒的小說中總是提到衛斯理、老匡。讀者都以為他們兄妹關係親厚,哪知竟是這般情形。



一項勤奮,成就所有


亦舒本人在處理家事、情事,包括人際關係上,都稱不上得體。


但是,亦舒有一點是令所有喜歡她、不喜歡她的人都望塵莫及的。


那就是亦舒的勤奮。


17歲開始工作,月薪260港幣起家,全靠自己雙手在拼。


用她自己的話說——額角汗毛還沒褪淨,便赤手空拳打天下。

每天早晨6點準時開始寫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交不出稿子是作者們都有的毛病,唯亦舒永遠不拖稿,到時間整整齊齊一疊稿件交上來,從不需要編輯費心。


同時代的人退休了、作古了,她還在忙著炮製下一篇小說。


從17歲寫到74歲,平均每年要寫5本。


人家是著作等身,她是等身的倍數。


我們這些半路入籍的讀者都已經磕不動了,她還在寫寫寫不停。


剛入行時有前輩嘲諷亦舒——「快賺到一千元一個月了,不得了」,「只會講故事,成不了作家」,「她名譽不好,別和她來往」……後來,亦舒諷刺當年排擠過她的前輩——


「有些已經很潦倒,有些尚有口飯吃,此刻見到他們,直行直過,我是非常記仇的人。」
一朝負氣成今日。一半出於要為自己正名,一半出於旺盛的傾訴欲。

亦舒曾言:「自六十年代起,我每天伏案寫作,不理秋去冬來。我一直以為自己資質一般,能寫到今天,已經沒有遺憾。」


無論亦舒本人性格與私生活如何,這一條寂寞長路確由她自己趟出。


回顧亦舒的一生,荒唐事做得不少,虧待過的人也多,不怎麼討人喜歡。但這萬裡無一的勤奮,足以成就亦舒的人生,也讓昔日對頭永遠不能說她的壞話。


亦舒的時代終究過去了,不再是新女性的代言人,然而大家仍然不願像扒皮瓊瑤一樣扒皮亦舒


大概是因為,她曾經給過我們獨立教育、審美教育,讓我們學會欣賞另一掛品味的言情。


還有這份實打實的,一言不合拼到老的,令人興嘆的勤奮吧。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亦舒《喜寶》:別再用「撈女」稱呼姜喜寶,她真的一點都不「撈」
    利用自身美貌優點,甚至不惜出賣「肉體」來賺錢的女孩子,真的都是「撈女」嗎?重溫亦舒《喜寶》,姜喜寶的選擇,沒有錯《喜寶》是作家亦舒所寫的長篇言情小說,為何要寫這種題材的小說呢?諸多因素的影響,《喜寶》女主姜喜寶就這樣被戴上了「撈女」的帽子,其實,不去細細品讀《喜寶》,很難讀懂像「喜寶式」這樣的女性,同時,女主姜喜寶一點也不「撈」。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的人生,到底值不值?
    喜寶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多年來的貧乏——愛的貧乏,物質的貧乏,安全的貧乏,一切的一切,積鬱到今天,忽然得到一個出口,我不可能顧忌到後果,我一定要做了再說。」小時候讀亦舒的《喜寶》,只是覺得五彩斑斕的熱鬧,夢幻,奢靡,好玩。如今看來滿眼悲涼,並且這句話令人內心轟然。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是如何一步一步套牢男人心的?
    毫無疑問,是亦舒筆下的姜喜寶。亦舒的《喜寶》裡,女主角喜寶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她有著卓爾不群的才華,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她在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劍橋,就讀法律專業。喜寶的母親即將遠嫁澳洲,她沒有了親人,自然也就沒有了家,這些年度過全是靠自己在外打好幾份工,外加韓國泰的資助。如今,她已經失去了所有,所以她沒有理由拒絕勖存姿,雖然做他的情人十分不齒,但她的生活還能比現在更糟嗎?
  • 《喜寶》:劍橋大學高材生的撈女生涯,告訴你捷徑真的太難走
    做撈女,出賣青春美色,換取金錢財富,但沒有婚姻的法律保障,那就堪比黑社會,更是險惡異常。如果你在看亦舒《喜寶》的時候,只記住了那些私密奢牌,如果你羨慕那個出生清貧,卻在20來歲就坐擁巨額財富的頂級撈女姜喜寶,那我要告訴你,快醒醒,捷徑是世界上最難走的路,需要付出的代價往往超乎你想像。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早已超越大部分人
    ——亦舒很多人喜歡用「頂級撈女」來形容喜寶,覺得用身體和尊嚴來換取金錢的女人很可恥。很多人不喜歡喜寶,假如你跟喜寶有一樣的境遇,你會如何選擇呢?在讀《喜寶》這本書時,我偶然看到這樣一條評論:20歲時,讀過喜寶,被喜寶的三觀震碎。過了10年,再讀喜寶,卻發現她比任何人活得通透。我相信這位讀者,一定是發現了「愛」之於「金錢」,前者才是奢侈品。就像喜寶,她能用美貌和青春換來金錢,卻不能換來永久的愛和安全感。
  • 《喜寶》|寫出香港頂級撈女的亦舒到底有多會穿搭?
    而《喜寶》裡的富家女聰慧穿上白色瑞士點麻紗裙子,純潔如安琪兒。這些描述都像極了今日流行的品質極簡風,如此會描寫上流社會生活方式,不禁令人對師太本身的品味心生好奇。衣著是人最直觀的外在呈現。內心世界捂得再嚴密,也總會通過外物表現出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位女作家本人的衣櫥。
  • 《喜寶》:難以被馴服的她,為何從「撈女」變成了「高級妓女」?
    亦舒的作品裡,我對《喜寶》有一種別樣的感情,所謂大俗即大雅,喜和寶分開看是兩個有點俗氣的字,但是組合到一起,卻讓人看著心生歡喜。亦舒的作品影視化的不少,但不管是1988的《喜寶》還是2020年的《喜寶》,貌似都拍不出「頂級撈女」的風韻,就更別提喜寶的內心活動了。
  • 「顧裡」上身的《喜寶》,為什麼不像亦舒女郎?
    結果電影上映不到一周,就迅速flop,豆瓣評分也跌到了3.4↓↓↓大家集中吐槽的點,除了和某某旅拍1比1復刻的布景、「撈女」變「情痴」的劇情,還有「半永久顧裡」演亦舒女郎的違和感。姜喜寶是亦舒筆下最紅的「撈女」沒有之一,她聰明、世故,集貧家女、劍橋高材生、富豪情婦於一體,是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清楚會付出什麼代價,情緒管理也比較到位的狠人。
  • 頂級「撈女」拍成了鄉村愛情,看完《喜寶》想罵人
    不管你喜不喜歡亦舒與《喜寶》,都得承認亦舒是當代最成功的小說家之一,而《喜寶》又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原著講殘酷生活、涼薄人性,以及金錢對於人性之惡的催化作用,亦舒妙筆生花地打造了「頂級撈女」姜喜寶,卻又通篇都是對泛物質主義的反諷。喜寶傍上有錢「糖爹」,第一件事是拿著「糖爹」的支票,去買了一隻12克拉的鑽戒,回劍橋讀書也戴著它,亦舒借書中人之口,說這隻戒指毫無美感,似「麻將牌」般傖俗。
  • 艾小羊:頂級「撈女」拍成了鄉村愛情,看完《喜寶》想罵人
    《喜寶》又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原著講殘酷生活、涼薄人性,以及金錢對於人性之惡的催化作用,亦舒妙筆生花地打造了「頂級撈女」姜喜寶,卻又通篇都是對泛物質主義的反諷。把亦舒原著對於金錢的思考、對於撈女的諷刺、對於窮得只剩錢的大富人家的空心內核入目三分的描寫,統統刪除,只留下樸實而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是影版《喜寶》最大的貢獻。
  • 《喜寶》上映豆瓣評分3.4,看完才知道這不是亦舒筆下的喜寶了
    創作過《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等現象級作品的亦舒女士,絕非單純寫些追求噱頭的言情故事而已,因此且不提影版《喜寶》將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吧,我們來著重看看亦舒創作《喜寶》的初衷。《喜寶》初版於1979年,正是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經濟快速發展然而拜金主義盛行的時期。
  • 真正讀懂亦舒的《喜寶》,會明白這個人生至理
    其實我看預告倒覺得選角還可以,郭採潔的氣質跟喜寶挺合拍的,柱子叔(張震爹)年紀稍嫌大了點,但架不住氣質好,也還過得去。只是在喜寶解勖老頭扣子的片段中,我尷尬的關閉了視頻……柱子叔的年紀,實在是讓人下不去手啊。也瞬間明白了,喜寶們的遺憾。早先看預告時,我最怕的是,把《喜寶》拍成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忘年戀。但看影評,好像就是照這個戲路去了。
  • 撈女之愛:階級躍升的陪葬品
    喜寶,是「頂級撈女」嗎?即使沒讀過《喜寶》,你可能也聽過這句名言,「我想要愛,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很多很多錢。」正因為這句話,很多人將喜寶視作頂級撈女。撈女,指那些貪慕虛榮,渴望傍上有錢人的女性。喜寶是頂級撈女嗎?其實,並不是。
  • 喜寶和白流蘇,「撈女」們有區別嗎?不「撈」也能成全自己的幸福
    亦舒和張愛玲作為非常受歡迎的女性作家,筆下也誕生出了非常多的經典角色,比如說亦舒筆下的喜寶和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這兩位女性人物都是非常經典的形象,最近再次受到關注。亦舒筆下的喜寶再次翻拍電影並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話題熱度。很多人看到喜寶,仿佛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白流蘇。
  • 《喜寶》被拍成年度大爛片,亦舒作品為什麼那麼難改?
    《喜寶》由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亦舒是香港都市文化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曾影響了幾代女性的價值觀和婚戀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創作的小說與當代的快消經濟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書中說的那句「最希望要的是愛,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如果沒有錢,至少我還有健康」,至今仍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 《喜寶》:頂級撈女,是風情萬種還是狡黠,是李嘉欣還是郭採潔
    》正式上映了,郭採潔版本的喜寶,那個亦舒筆下的頂級撈女,動輒和如今的上海偽名媛,海王的女人們,亦舒筆下的喜寶,是狡猾的小獸,「閉著眼睛的時候最可愛,睜開眼睛的時候臉上都是精明。」讓喜寶沒有地方再逃,他殺死了漢斯,金錢這樣的緊箍咒真是很好用呢,看這樣紙醉金迷的生活多少撈女心馳嚮往,
  • 喜寶和白流蘇一樣嗎?如何防止感情裡變成撈女
    亦舒和張愛玲跨越兩個時代的變遷,同樣用鮮活明豔的筆觸,寫盡了世間種種女人百轉千回、跌停起伏的人生,並引發讀者深思和共鳴。近期,亦舒的作品《喜寶》被翻拍成電影上映,引發網友強烈的討論,中心圍繞一個詞——撈女,並且有人把亦舒筆下的喜寶跟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做對比,稱兩人都是「撈女」。知乎上有人說,這兩位都是撈女,是這樣嗎?
  • 《喜寶》評分3.4,同樣是翻拍亦舒,為什麼不如《我的前半生》
    《喜寶》改編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因為頂著亦舒師太的大名頗受關注。有人評價說演員應該背鍋,郭採潔演的喜寶就是《小時代》的顧裡上身,怎麼看怎麼難受,沒演技!完全沒有演出亦舒筆下那個精明而又墮落的喜寶。還有人評價說是劇本的垃圾導致了電影的撲街,亦舒的原著喜寶就是一個高級的撈女,勖存姿本質上就是找二奶,而喜寶的母親在遭遇婚變之後就認清了男人不可靠的事實,從此乾淨利落得過日子,打幾份工掙錢就是為了讓喜寶有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好的教育機會。但是電影的改編不尊重原著。
  • 豆瓣3.3分的喜寶,夠「亦舒女郎」嗎?
    熱衷「拼多多」的假名媛們,應該跟著名撈女喜寶取取經。頗有爭議的《喜寶》,是香港言情「師太」亦舒的長篇小說,也是她最出圈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劍橋聖三一學院的法學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虛榮,決定做老富翁勖存姿情婦的故事。
  • 最成功的撈女姜喜寶,有多快樂?
    ,承認這個事實:不愧於年度最爛影片。但又佩服亦舒這個二流作家,把撈女拜金寫得清新脫俗,讓人恨不起來,只能嗟嘆唏噓。亦舒相當於現在的愛豆,頂流,演技不是老戲骨,但沒關係,各有分工。成了富婆,撈女就快樂了?姜喜寶,由於其母年輕時遇人不淑,生下她。母親看清了男人的嘴臉,一生所做的努力,就是培養女兒內外兼修,別找浪子,專門搞定有錢人改變人生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