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 分,被吹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在哪?

2021-01-08 愛範兒

豆瓣 9.4 分,被吹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在哪?

豆瓣 9.4 分!吹爆!炸裂!18 禁!腦洞超大!動漫版《黑鏡》!強勢安利!立刻給我看!

冷靜一下,愛範兒沒瘋,以上都是 Netflix 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社交網絡上的刷屏好評,包括感嘆號本身 100% 還原。

《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因為有《搏擊俱樂部》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Tim Miller)擔任監製,未開播先受到期待。

這 18 集的題材橫跨科幻、恐怖、荒誕、懸疑和喜劇,賽博朋克、性愛和暗黑暴力等成人元素突出,而且找來世界各地的動畫團隊參與製作,畫風多變,視覺效果相當刺激。

有豆瓣網友評論稱,全劇看下來「像是往嘴裡塞進了好幾個爆炸糖」。

Boom,顱內高潮來了

《愛,死亡和機器人》中視覺效果最驚豔的一集,非《證人 The Witness》莫屬。

短片場景設定在賽博朋克感十足的城市香港,一名女子意外目睹一起謀殺案,隨後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倉惶逃亡,節奏緊湊,每一幀畫面都華麗又迷幻,被網友稱作「色情版《銀翼殺手》」。

據稱,這部短片找來了《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製作班底。導演 Alberto Mielgo 表示,短片裡所有流暢的人物動作和「照片級」場景都是純手繪的。

而女主的形象則來自《蜘蛛俠:平行宇宙》的早期角色設計:

在社交網絡忙著截圖轉發的時候,《證人》的 2D 場景監督凌雲在微博指出,最應該吹爆的其實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項目理念。

這完全是美式動畫製作的革命,製作者們這次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度。製作方法和風格並不重要,誰能發起這樣的項目和誰願意投資才是關鍵。 ​​​​

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接受採訪時,蒂姆·米勒還原了整個項目的製作過程:

兩位監製先選定 18 個故事劇本,再根據建議時長、動畫風格和預算找到合適的製作團隊,前後共花了兩年半時間。這過程中,Netflix 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於是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

在這樣的土壤裡生長,最終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幾乎囊括了所有動畫風格類型。從傳統的 2D 到連毛孔都逼真的 3D CG,有粗線條的美漫風,也有皮克斯畫風的小清新,可以說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視覺盛宴。甚至,要說它是動畫工作室們的大型廣告片也完全不為過。

▲《古魚復甦 Fish Night》,當夜幕降臨,沙漠變成了遠古時期的海洋

▲ 《裂縫之外 Beyond The Aquila Rift》,展現了質感堪比真人的床戲

▲《架空歷史 Alternate Histories》,又名希特勒的一百種死法

當然了,大家都沒有辜負這部劇的 R 級分級。坦蕩蕩的裸露鏡頭和血肉模糊的暴力美學分分鐘要從屏幕裡溢出來,這種直接了當的感官刺激,讓不少同好者狠拍大腿叫爽。

不如改名,叫《性愛,暴力和機器人》?

跟讓人大飽眼福的視覺效果相比,《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劇本質量卻顯得參差不齊。

據 IGN 報導,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的 18 部動畫短片中,有 16 個故事都改編自短篇科幻小說。這些故事由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挑選,大部分都帶著精彩的「神反轉」,但沒有明顯的統一主題(以下涉及劇透)。

最受好評的故事是《齊馬的作品 Zima Blue》。

人工智慧藝術家 Zima 的畫裡總有神秘的藍色方塊,引人遐想。在完成宇宙探索後,他向記者回顧自己的一生,最後褪下各種偽裝回歸泳池清潔機器人形態。通篇散發著一種通透的憂傷和哲學。

而《狩獵愉快 Good Hunting》則改編自美籍華裔科幻作家、《三體》英文版譯者劉宇昆的作品。

清末時期,捉妖師兒子跟狐狸精成為朋友,後來他們生活在蒸汽朋克的殖民地香港,失去法術的狐狸精意外被改造成機械身體,又重新擁有了「古老的魔法」……東方妖魔怪談跟西方科幻的結合讓人驚喜。

至於《桑尼的優勢 Sonny’s Edge》,則被認為是最符合《愛,死亡和機器人》氣質的一集。

其中出現的地下怪獸打鬥場景和意念控制的未來遊戲形態都讓科幻迷心滿意足,但它並沒有止步於呈現血腥暴力,而是對性侵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腦洞不小,想像力四濺,但不少影評指出,《愛,死亡和機器人》每集都像是點到即止的爽文,故事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有的甚至是生硬地結束,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

Collider 記者 Dave Trumbore 表示,,「動漫版《黑鏡》」這樣的稱謂明顯是過譽,「它並沒有像《黑鏡》那樣探索對人類社會有意義的評論和思考……大部分時間只是在用好看的畫面,講述驚心動魄的小故事。」

而遊戲人 @祝佳音 認為,這些短片甚至不能稱作故事,它們更像是「點子」「高潮」,就像是微博上的小段子一樣,只有衝突最激烈的部分,而並沒有考慮如何在冗長而相對枯燥的鋪墊中搭建一個完整的世界。

18 個故事也並不都是「神作」,部分甚至被認為平庸、套路和有湊數的嫌疑。影評人蘭波就指出:

《機動裝甲 Suits》有《環太平洋》和《黑客帝國》的影子;《古魚復甦 Fish Night》簡直就是《七宗罪》結尾+《大魚海棠》;《三個機器人 Three Robots》出場是對《終結者 2》的戲仿;《噬魂者 Sucker of Souls》和《變形者 Shape-shifters》是對吸血鬼和狼人傳說的改編,都沒有讓人有特別驚喜的感覺,不過是老調重彈。

▲《秘密戰爭 The Secret War》,講述蘇聯紅軍打異形怪物

另一方面,雖說是 R 級成人動畫,但《愛,死亡和機器人》大量的裸露和暴力血腥鏡頭也被質疑過分迎合男性觀眾,讓人不安。

IndieWire 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實際上在變著花樣折磨女性。以《證人 The Witness》為例,女主的設定是脫衣舞娘,如果說跳舞時的裸露鏡頭是推進情節,那麼逃跑時穿著開放式浴袍的三點盡露完全沒必要。

The Daily Dot 直接稱這部新劇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和厭惡女性,「無知的大男子主義幾乎讓人窒息」。

而 Collider 調侃稱,這部劇怕是應該改名叫《性愛、死亡與機器人》吧?

Netflix 加持,一場「經費在燃燒」的實驗

拋開各種讚譽和爭議質疑來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本身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它的實驗性。

因為熱愛午夜電影、漫畫和奇幻小說,早在 10 年前,蒂姆·米勒就有拍攝成人動畫合集的想法。大衛·芬奇對此一拍即合,最初,他們希望翻拍 1981 年電影《宇宙奇趣錄(Heavy Metal)》,但一直拉不來製作資金。

跟《愛,死亡和機器人》一樣,時長 90 分鐘的《宇宙奇趣錄》也是成人動畫合集,改編自美國成人漫畫雜誌《Heavy Metal》,集金屬搖滾、性暴力、惡趣味、賽博朋克科幻等元素於一身。

同類型的電影還有 2003 年的《黑客帝國動畫版》,由基於黑客帝國世界觀衍生的 9 部動畫短片組成。

雖然兩部前任之作口碑都不差,但大部分電影公司仍然覺得這樣的概念太冒險。最後,大衛·芬奇將目光投向了 Netflix。

應該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怎麼拍、怎麼播、題材會不會大賣、觀眾會不會喜歡,這些全是一場實驗性的「豪賭」。

大衛·芬奇在賭播放時長和平臺。他認為動畫短片的節奏在流媒體平臺上相當完美,同時也想藉此打破劇集傳統的半小時和一小時分集模式。

而蒂姆·米勒在賭題材和聯合創作的方式。他稱這是一封「寫給宅男們的情書」,並為成人動畫能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討論範疇而感到興奮。他同時指出,小型動畫製作團隊有很多人才和高質量的作品,「他們只是很少有機會製作 90 分鐘的動畫電影」。

▲ 《三個機器人 Three Robots》,機器人參觀末日後荒廢的人類世界

至於 Netflix,在投資《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時候其實也沒有底氣。

財大氣粗的 Netflix,2018 年在原創內容上投入超過 130 億美元。這背後的決策,大部分來自對用戶數據和偏好的分析——以當年一炮而紅的《紙牌屋》為例, Netflix 是因為發現訂閱用戶對「大衛·芬奇導演」和「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主演」感興趣,才決定大手買下製作。

而據蒂姆·米勒回憶稱,Netflix 告訴他們:

我們沒有這類內容的數據支持,也不確定這個項目最終會不會成功。但我們認為它很有意思,願意冒險一把。

除了刺激的 R 級畫面和科幻大雜燴題材,Netflix 還希望通過這部「實驗品」探索更多可能性。3 月 20 日,有 LGBTQ 人士質疑《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播放順序會根據用戶性取向而改變,Netflix 回應稱,他們特意為這部不常規的劇集設定了 4 種不同的播放順序,隨機測試,跟用戶的性別、種族和性取向等數據無關。

聽起來,不就是交互劇《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同款「敢玩」嗎?

事實上,《愛,死亡和機器人》並不是 Netflix 投資的第一部動畫作品,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早在 2015 年,Netflix 登錄日本市場,開始購買動畫的網絡獨播權,甚至參與投資製作。目前,Netflix 手握獨播權的動漫作品數量超過 30 部,已經播映的《哥斯拉:怪獸行星》和《惡魔城》等都有不少好評。

如此大手筆進軍動畫內容,原因之一是,歐美的動漫粉絲確實是一片未開發的藍海。Netflix 數據顯示,平臺上超過一半的用戶會觀看日本動畫,而這些觀眾 90% 以上來自日本以外的市場。

另一方面,Netflix 跟 HBO 和 Amazon 的競爭仍然熱烈,而蘋果和成功收購福克斯的迪士尼也要進軍流媒體了。成人動畫或許會是用戶增長的一劑良藥。

暫時,從《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關注度和口碑看來,這場「豪賭」的實驗效果還不錯。

那麼問題又來了:國內動畫什麼時候也能有這般光景?

相關焦點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4好看在哪?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哪看
    上周末更新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因為有《搏擊俱樂部》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Tim Miller)擔任監製,未開播先受到期待。
  • 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嗎豆瓣評分多少 愛死亡和機器人為什麼爆紅
    《愛死亡和機器人》自播出以來就好評不斷,不得不說這部劇腦洞是真的大,天馬行空的故事,畫面帶點黃bao官方也是很貼心了,建議不要在辦公室看。但並不以此為主,每一集只有十幾分鐘,但足以把整個故事推向高潮。那麼《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多少?一共有幾個故事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吧!
  • 豆瓣9.3 ! 被吹爆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你看了麼?
    但最近,很多同行都安利我看《愛、死亡和機器人》,說是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想像力和創意,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增添靈感和打開思路,不管是做H5、做設計、還是想創意,都有幫助。先看段關於這套劇的宣傳片吧:  2分鐘精簡宣傳片  3月15日,網飛Netflix放出了《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全18集,也就是宣傳片裡,大家看到的內容。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消息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在三月份的時候,就爆出會回歸,望眼欲穿的情況下,迎來的卻是假消息!然而等到9月末,迎來的還不是確切的消息,只是一個預告片,而且是預熱的預告片,什麼時候播出,仍未知,確實夠折磨人的!
  • 豆瓣9.4,IMBD9.1,人人都在刷的重口劇| 《愛,死亡,機器人》
    上周末博主剛在朋友圈吹爆這部新劇,然後發現它真的爆了!!!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3分,突然就火了!周圍很多朋友在看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這部劇集了,評分確實是非常高的,一開始我還以以為是一部電影的,這部劇集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目前可以看到的豆瓣評分是非常高的,達到了9.3分。我們可以看到,網友的評價,基本上也都是集中在了5星和4星這裡,所以這部劇集好看不好看,這樣的數據真的是一看就清楚了。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這些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這些短片也將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CGI短片。
  • 《愛,死亡,機器人》| 豆瓣9.4分的神劇教會我的事
    相信大家最近的朋友圈,一定被這部豆瓣9.4分的神劇刷屏了——《愛,死亡,機器人》
  • 「豆瓣9.4」尺度巨大的成人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
    9.4 分,這部一發布就刷屏的短篇合集讓人看了就根本停不下來。18集已經一次性放出(全集放出是網飛爸爸一貫的作風),豆瓣評分高達9.4。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丨1-9集(上)
    好的我們切入正題,《愛,死亡和機器人》口碑炸裂,網飛實在太秀了,先給沒看過的朋友看一下預告片↓OK,本期推薦到此結束,大家自己去下來看吧……開個玩笑《愛死機》由18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同時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CGI短片,可以說非常有誠意!
  • 豆瓣評分9.2,《愛、死亡、機器人》吹爆了的高分神劇?
    前段有一部動畫短片系列非常火爆,那就是Netflix 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劇在社交網絡上不斷的刷屏好評,而喵醬,也沒有躲過這波安利。今天終於刷完了《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全部18個動畫短片;每集一個科幻短篇,時長很短,6-17分鐘不等,每集都是不同的導演不同的團隊;每個故事都別具風格,乍一看,似乎不是一個系列的作品。
  • 豆瓣9.4,年度視覺盛宴——《愛,死亡,機器人》(上)
    這次,網飛對準了年輕人更喜愛的視覺化形式:動畫短片,並且一口氣推出了18集,還起了一個酷到沒朋友的名字:《愛,死亡,機器人》這部電視劇到底有多美呢?據樓主所知,基本上看過的朋友都深有感觸,逢人就想安利。在網上,口碑傳播,全網好評。豆瓣9.4,imdb9.1,毫無疑問是最近的流行。
  • 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線觀看地址 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動畫美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網飛(Netflix)上線一周,就已經火遍全球。IMDB評分9.2,42000+豆瓣網友打出9.4的超高分。在《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的豆瓣頁面,一位網友這樣評價道。《愛死機》是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動畫美劇,由18個獨立故事組成,每集時長5-15分鐘,涵蓋科幻、奇幻、恐怖、喜劇等多類型題材,畫風在2D與3DCGI中切換。一口氣擼完,不過一部電影的時間,但它帶來的震撼絕對超過了一部五星電影。
  • 推薦一部高達9.1分的動畫片《愛死亡與機器人》
    這絕對是值得你看的一部動畫片首播: 2019-03-15(美國),共18集,每集15分鐘,豆瓣評分9.1分一部動畫片為什麼會如此的高分,從片名可以看出,這是講述人類最基本的最能引人深思的話題,愛與死亡,可以縱觀好的影片或者文學作品,這兩個話題幾乎在我們所有的創作中,
  • 豆瓣評分高達9.1分《愛,死亡與機器人》
    劇集xuanchuanhaibao《愛,死亡與機器人》是今年三月在美國首播的一部動畫劇集。一經面世,便引起一陣轟動。在豆瓣評分9.1分,IMDB評分9.1分,這部劇的精彩從評分口碑就能看出一二。幾乎每一集主題都不一樣的,其中涵蓋種族主義、政府、戰爭等社會話題,採用科幻、幻想、恐怖和黑色喜劇等多種流派,每集的動畫風格也不盡相同,有傳統2D動畫,也有逼真的3DCGI短片等,每一集都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Netflix端出這部作品可謂是誠意滿滿!這部作品的亮點數不勝數,天馬行空的想像,自由的文筆,精良的製作,故事背後的深意等等。首當其衝的其實是它獨具一格的每一集劇名的介紹方式。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彩蛋有哪些含義解析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在線觀看...
    最近,Netflix推出了共18集的獨立短篇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18集故事互無聯繫,並由獨立製作團隊完成,風格迥異,但都展現了極具想像力和個性的動畫主題、製作手法。一經上映,這部動畫作品就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3。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4,Netflix這部成人動畫18禁和小清新兼備
    這一次的劇集有點特別:《愛,死亡和機器人》是一個18部動畫短片的合集。每部時長5到15分鐘。, 一千種死法版希特勒回來了, 黑暗侵襲版死亡之雪.之後,女子不斷用這個機器人測試各種軟體,直到某天這個機器人發展出了自我意識。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9.3,別具想法與創造力,驚爆眼球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9.3,這部爆款動畫劇集聽名字平平無奇,但打開的每一分鐘都能讓人驚掉下巴。小編看完直感到好短!為什麼只有18集! 完全看不夠啊!篇幅有限,小編先和大家探討下前五集吧。1.我每次進入那個競技場,我都在為我的生命而戰,那份恐懼就是我的優勢」,「對死亡的恐懼,你感受到了嗎?」求生欲才是桑尼最厲害的優勢。如果你喜歡擂臺打鬥,硬核,怪獸,那這部短片會讓你欲罷不能。2.《三個機器人》人類滅亡後的世界,三個不同功用和性格的機器人漫無目的遊蕩,對人類的過往的生活品頭論足。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4,Netflix爆款神劇!這部「成人動畫」尺度大、腦洞更大!
    哪裡見過,如此酷炫的「成人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 (2019)口碑,太嚇人。豆瓣9.4分,IMDB9.2分。最後整體釋放1~18集的重點細節彩蛋和推薦程度,幫助大家可以在繁忙的日子中,將時間花在最精華好看的影集故事中!當然,介意劇透的盆友,看到這兒就可以下載去了。
  • 《愛死機》被9.5分吹爆,我必須稍微黑一下
    最近在影迷和geek的朋友圈裡,最火的話題大概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的熱播了。
  •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高清版在線觀看,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你最近是否被Netflix出品的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刷屏了?《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18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6至17分鐘不等。和以往相比,看似這是一次習以為常的新劇「冒尖」,卻猶如頑石墜湖般,激起的漣漪在不斷敲打著影視製作的邊界和流媒體對內容接收的程度。作為流媒體巨頭,一向看重內容庫擴充的Netflix,這次的出手,換來的是IMDb評分9.0,豆瓣評分9.3的高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