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時代變了?銀行又一存款產品被「叫停」,上億儲戶受影響

2020-12-25 新業財經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的超前消費,中國一直延續著勤儉節約的美德,大部分人會選擇將多餘的錢存在銀行,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新的存款方式也隨之出現,它就是銀行和金融平臺合作推出的「網際網路存款」,這種存款方式直接將銀行的「櫃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數據顯示,我國的中小型商業銀行有4000多家,同時銀行之間的競爭「激烈」,高息存款產品自然就成了強有力的「攬儲」方式。

尤其是中小型銀行,由於受到地域限制,高息存款吸引的人群有限,覆蓋範圍並不廣,但如果將同類存款產品放在平臺上進行出售,所面向的就是9億多老百姓,取得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銀行之所以將存款產品進行網上銷售,也是希望人們多存錢,而且存款時間越長越好,這樣銀行就能通過大量攬儲來增加營收,雖然在這期間會付出較高的利息,但是銀行也能用這筆錢來賺取利潤差。

不難發現,在支付寶、微信等平臺上就會存在很多高息的存款產品,購買方式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幾步簡單的操作,就能將錢存起來,而且並不需要去線下銀行親自辦理。

這樣的存款方式確實給很多儲戶帶來了便利,但實際上近幾年來,網際網路存款這種模式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首先,這類存款產品「門檻低,收益高」,已經成為了部分中小銀行吸納存款的利器,並且還成了銀行緩解流動性資金的重要手段,雖然銀行有專門的人員監管,但在經營方面,中小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吸納存款金額較多,很容易引發風險,因為給儲戶高息,必然就會給借貸人高利率,一旦「壞帳」堆積過多,就會引發風險,導致銀行「資不抵債」而破產。

通過網際網路攬儲,打破了銀行原有的生態平衡,部分中小型銀行,從今年4月份到現在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攬儲金額達到了200多億元,過快的增長也讓銀行發現了商機,逐漸將業務核心向線上轉移,很明顯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其中,為了搶佔市場,銀行之間又會利用高息來競爭,給金融監管帶來困惱。

和傳統的存款方式相比,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存款產品,屬於新的領域,目前也並沒有任何相關規定對此進行約束,如果出現問題,相應的平臺方也會受到牽連,此前包括支付寶、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在內都推出過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而在最近,支付寶下架這類存款產品之後,相繼又有多家平臺,對同類產品進行了下架,「限制」用戶繼續購買,而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成了儲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全面消失,也就意味著,銀行高息時代正在逐漸退去,微信、支付寶的用戶均超過了10億,即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購買了此類產品,也將近有一億人參與其中。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被「叫停」,也預示著存錢時代又再次發生了改變,由以往的線下向著線上轉移,逐漸又回歸到線下。

金融體系一直都是今年央行監管的重點,在今年多番調整中,類似靠檔計息類大額存單,也已經被央行取消,我國有明確的《存款條例》規定 ,尤其是對居民存款管理都非常嚴格,一旦出現了不合理的發展趨勢,央行就會「收緊」政策,從而保障儲戶的合法權益。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銀行職員:銀行受影響,儲戶「損失」更大
    而且就算餘額寶的收益率一度下降,但受消費習慣影響的年輕人,依然願意把錢存在支付寶裡。而且,現在基本上每個工作單位都會選擇把工資發到指定銀行卡裡,但很多人為了讓支付更加方便,通常工資一發就「轉移」到了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這樣一來,雖然方便了儲戶,但銀行的利潤卻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 工資到帳就轉餘額寶,損失最大的是銀行?銀行人士:儲戶影響更大
    截止到2019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到了1214.51億筆,同比增長近了39%。此外,就今年國慶的行動支付數據也相當可觀,8天內網上支付交易額就達到了133.92億筆,交易總額達7.23萬億元,與去年的國慶假期相比,網聯平臺的日均交易筆數和日均交易金額分別增長了42%和47%。
  • 網際網路銀行存款,怎麼就被叫停了?
    此前在貨基萬份收益跌破1元之後,不少人轉戰「保本又高息」的線上存款,以維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如今隨著線上存款被叫停,這些人無疑將失去重要的理財工具,其中更出現諸如「又動了誰的奶酪」之類的不滿聲音。  事實上,線上銀行做強背後,亂象也在滋生,尤其是存款保險制度被「濫用」,用網友的話講:你看到風險了嗎?
  • 350萬存款被挪用,儲戶竟要背負60%的責任,銀行存錢要小心
    文/李閏 目前我國居民的存款總額在90萬億元左右,這個比例差不多接近我國的GDP了,算上存款總額的話,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是GDP總量的兩倍多。我國居民喜歡存款,除了銀行的存款有一定的利息以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它很安全。
  • 儲戶要注意了!銀行存儲有「變化」,這些「存錢方式」要小心!
    儲戶要注意了!銀行存儲有「變化」,這些「存錢方式」要謹慎!銀行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了,只要你往街上一走,基本上幾百米就有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目前我國的存款人數也很多了,幾乎每個人都有幾張銀行卡,在銀行的存款總額要高達幾十萬億,目前工商銀行遙遙領先超過30萬億,高達十萬億以上的銀行有十幾個,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中,幾乎每年的存款都會有幾萬億的增長。
  • 「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叫停後,投資者還有哪些選擇?
    新規出來後,上述產品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0.35%計算,儲戶能拿到1400元,前後相差2800元。  當前,新規已經生效,對於原本已經購買了靠檔計息產品的儲戶來說,若是前期沒有提前支取,眼下最划算的就是等到滿期再支取,這樣能夠避免利息損失。  可轉讓大額存單成替代品  業內人士指出,叫停「靠檔計息」產品本質是央行出手打擊高息攬儲,規範銀行理財秩序。
  • 又一怪象出現?銀行卡有錢就轉移,銀行內部人員:對儲戶影響很大
    文:十二中國人喜歡存錢是眾所周知的。雖然近年來新增存款呈下降趨勢,但存款仍在增加也是個不爭事實。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調查顯示,53%的居民傾向於把錢存入銀行。事實上,這並不是最近才有的現象。
  • 儲戶留意!央行發布通知,現在存錢先看「新標誌」,事關你的存款
    一直以來,我國儲蓄率都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不少國人都具有較強烈的存錢意識,有錢了,都會存一部分進銀行,既安全又能有利息拿。根據最新的金融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95萬億元。可見,目前,選擇存款的人不在少數。
  • 監管叫停智能存款,多行清盤高息變活期,還好銀行攬儲有新招
    隨著央行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加強監管,智能存款作為典型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受到了影響。此前,多家銀行已經下架了智能存款產品,但存量產品仍然違反監管規定。近日,部分銀行宣布清盤這類智能存款產品,而且清盤之後存量產品利率將按照活期利率執行,投資者的收益明顯受損。
  • 回家快查查,明年起這類存款產品六大銀行全叫停!
    回家快查查,明年起這類存款產品六大銀行全叫停!,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在提前支取時,將對計息規則進行調整,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叫停「靠檔計息」 存款產品 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一言以蔽之,「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以後不會有了。其實,在發這份公告之前,這些銀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這種存款了。其他股份制銀行以及此前對這類產品比較熱衷的城商行,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力推」這種存款了。先說說什麼是「靠檔計息」存款產品。
  • 扒開銀行存款頻丟失的來龍去脈,四個招數保護我們的存款
    原來,劫匪,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了,那些武裝搶劫,已經成為過去式了。現在,他們都玩起了高科技,侵入系統,安插內鬼,如同諜戰劇一般。先看看最近的新聞,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現,自己的數百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存款也出現「異常」,近3個月就有存在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的5億元不知去向。
  • 儲戶留意,支付寶已不能存款!1類存款或將消失?已有銀行喊停
    隨著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的崛起,有很多人工資一到帳之後,就會立馬將其轉入支付寶或者是微信當中,這樣一來,不僅僅方便使用,而且還能獲得相對比較高的利息。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你們這樣做儘管會對銀行造成一定的「損失」,讓它們失去一部分的儲戶。但是對於儲戶個人而言,極有可能也存在著一定的「損失」。
  • 央行出面「護住」存款?千萬儲戶要留心了,切記去銀行要找「它」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因為有著存錢的習慣,所以很多人就有把錢存銀行的習慣,尤其是老一輩人,那對銀行更是情有獨鍾,因為存銀行不僅安全還能吃利息,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可是,您有沒有真的想過把錢存銀行就真的萬無一失了麼?
  • 6大銀行又出新消息,2021年開始,儲戶這種存款利息正式取消
    但是喜歡往銀行存錢已經是老一輩的習慣和需求,現在的年輕人差不多都掙一天的錢花一天的錢,掙一月的錢花一月的錢,所以也就有了「月光族」這個稱號來形容當代年輕人。後來又因為有了各種借貸小平臺的推出,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是「月光族」,還是超前消費者,欠了一屁股的債。
  • 定期存款利率4.9%沒人存?銀行員工感慨:現在的儲戶太「精明」了
    顯然,人們喜歡存錢。今年的整體經濟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美國瘋狂的印鈔也正在收穫其他國家的財富,因此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在積極調整。定期存款利率4.9%沒人存?銀行員工感慨:現在的儲戶太「精明」了有的人會說,儲戶都是哪裡利息高就往哪裡跑,有這麼一部分人,專門喜歡在銀行存款,而且存的是定期存款,他們存定期存款,利息倒是其次,主要是為了儲蓄。下面一起來分析下。
  • 線上存款被叫停背後!網友:你看到風險了嗎?
    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來說,最近一周最關注的事件,恐怕就是支付寶、京東金融、百度度小滿等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叫停「代銷」的銀行存款。此前在貨基萬份收益跌破1元之後,不少人轉戰「保本又高息」的線上存款,以維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 去銀行存錢也有「技巧」?符合3個條件,10萬元存款「利息」更高
    首先,富人想和銀行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將自己的資金放在銀行,幫助銀行完成攬儲的任務,銀行自然是將其奉為座上賓了,之後富人急需資金,從銀行貸款就變得更加容易,甚至可以直接「開綠燈」,有一些小問題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另外,富人選擇銀行,也是比較信賴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或者從銀行渠道獲悉新的資本市場投資機會,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投資信息了。
  • 下月起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有變
    銀行叫停「靠檔計息」  下月起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有變  近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同步發布公告,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對於「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將調整提前支取時適用的計息規則,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儲戶發生意外,但銀行有500萬存款,家屬不知情,銀行會告知嗎?
    如果儲戶意外死亡,而銀行有500萬存款,其家屬並不知情,銀行會主動通知家屬嗎?不會通知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家庭成員有權知道儲戶在銀行有資金。銀行為什麼不通知這家人?其實原因很簡單,不能把責任推給銀行,因為銀行不知道儲戶是否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