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在線「全球學伴陪練」英語互動平臺BuzzKID在疫情期間表現亮眼,註冊用戶數量和營收規模同比大幅上漲。
BuzzKID於2018年進入SOSV/中國加速孵化器,同年收穫晨光創投種子輪投資,公司以線上1對1和小班直播課模式提供英文學伴課,需求端主要用戶群體為小學中高年級和初高中生,平臺學伴為英語國家在校的初高中生。
其C端業務方面,一節口語課時長在30分鐘左右,由於使用的不是成年教師,人力成本優勢顯著,每學年陪練課的定價僅為4000~5000元。創始人Shirley認為,平臺不僅能培養跨文化社交的能力,BuzzKID也賦能英語為母語的學伴,以帶練的方式幫助非母語同齡人活學英語。
內容角度,BuzzKID擁有《BuzzKID語言交流器》教學法的知識著作產權,平臺把教研團隊豐富的青少年二語習得經驗系統化,中外青少年在structured-freedom的形式下完成交流任務。目前已開發500+會話主題,分六個等級。中方用戶需首先參加人機測評,平臺根據結果智能匹配學伴和會話級別。
在同伴教學的模式下,為了保證互動質量BuzzKID設置學伴信用評級體系Credit Creation System (CCS),多維度對外國孩子,即學伴進行評估。在合規性上,BuzzKID主要籤約14歲以上的學伴,藉助gig economy(零工經濟)的形式避免法律風險,對於14歲以下的學伴則藉助其家長幫助在平臺註冊。
Shirley表示2019項目正式開始商業化,全年共計有數萬名中國學生使用了學伴課程練習英語,平臺累計擁有數千名海外學伴。
(BuzzKID核心團隊)
B端業務方面,除去公立和私立院校,BuzzKID在疫情期間還與校外培訓機構大量合作,但由於後者無法開展研學和互惠生等線下活動,為了與自身學生保持互動,校外教培機構採購BuzzKID課程,從而成為理想的獲客渠道合作夥伴。
Shirley表示,陪練模式之所以會存在,是由於口語課程重在課後訓練,而母語言者的熟練度在14歲以上往往就可以達到國內高校教師的水平。使用學伴的意義相比使用教師不只在人力成本優化上,「西方家庭非常認可我們的模式,學伴在BuzzKID積累了第一份工作的經歷,除此以外還有健康的經濟激勵,平臺教學雙方能夠實現互惠。」
團隊方面,創始人Shirley從2017年開始探索在線模式的同伴互學Peer Learning,在創建BuzzKID前曾是英孚教育中國運營副總裁。項目核心團隊來自國內外知名教育機構例如:英孚、滬江、精銳、愛樂奇和51Talk,擁有開發教育產品和搭建海外學伴體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