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教育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組成,當孩子到了一定年級,父母開始放手,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夠了,家長不用再管了,但你要知道家提高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永遠大於學校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成長為有規則意識、有教養、有公德心、有愛的性格好的善良人,「規則意識、教養、公德心」是父母給孩子樹立的規矩或者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而「性格、有愛」源於原生家庭的陪伴。
小學生滿分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
《爸爸,我想對你說》是來自洛陽國際學校3年級學生的期末考試的一篇作文,考試內容是一個半命題作文《__,我想對你說》,該學生就把爸爸寫上去了,然後真情實感地對爸爸說了一些話,言語情真意切,讓人感同身受。
作文大致內容為爸爸整天玩手機,起床玩、吃飯玩、睡覺前玩,好像手機有什麼魔力,爸爸就這樣被吸引著。
3年級學生看似年級很小,但是作文寫的非常有語言魅力,比如說這一串比喻句,「就像是一隻餓了三天三夜的餓狼正在盯著一塊又大又肥的肉一樣」「就像手機裡有個吸塵器一樣,把他吸進去了」真的形容的非常貼切,且讓人眼前一亮。
其中還有一句話引起了家長的沉思,「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機,我願意用東西換,哪怕是我的生命!」
因為華麗的語言、感情深刻、條理清晰,這篇3年級小學生作文也獲得了滿分。
文中的爸爸怎麼看待孩子的這篇滿分作文?
原來父母重視手機輕視孩子,對孩子的心理能造成如此大的創傷,兒子的這篇文章火了以後,文中的爸爸也做出回應,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會用手機溝通聯繫,所以很多時候都盯著手機,這次被兒子說了後,也進行了反思,以後一定多抽時間陪孩子。
大多數家長都存在「重手機輕孩子」的問題
1、同樣的作文《大人們的「陋習」》
湖北省小學作文競賽中,命題作文《大人們的「陋習」》,20%以上的孩子寫的陋習都是「大人太愛玩手機」,爸爸愛看手機新聞、媽媽愛逛購物網站,甚至家裡老人都拿手機玩微信,一家人在一起一點家庭的溫暖都感覺不到。
2、你都快成手機的爸爸了
依舊是一篇小學作文,裡面一句「你都快成手機的爸爸了」在網絡上爆火,爸爸在家不關心孩子只玩手機,讓孩子傷心,說出這麼可愛又可氣的話。
3、採訪小學生家長大多數人都有重手機的問題
曾有一個街頭採訪,採訪一些小學生家長,問其有沒有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大多數家長的答案都是有,甚至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一部手機,父母孩子一起玩。
分析:
智慧型手機是新時代產物,人們衣食住行現在都離不開手機,手機是生活必需品,但不能成為生活的主導品,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千萬不要因為玩手機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缺少陪伴,與父母產生隔膜。
父母怎麼做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1、帶孩子出去走走
現在的孩子也大多沉迷平板電腦和手機,這多多少少是受到父母的影響,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擁有更廣闊的的情懷和眼界。
2、每周擁有家庭遊戲時間
父母陪伴父母一定是全心全意的陪伴,而不是說孩子自己玩玩具,父母在一旁玩手機,這種只能算是「陪」算不上陪伴,每個家庭每周都應該有家庭遊戲時間,父母停下手中的工作,陪孩子玩玩具做遊戲。
3、給孩子讀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是每個孩子童年最好的回憶,一個溫馨正能量的故事讓夜晚更美好,爸爸媽媽喃喃細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安心的睡去,據實驗調查稱,聽睡前故事長大的孩子,都更有人情味且善良,共情力強。
筆者想說:
我們每天兢兢業業刷著手機,生怕被這個世界遺忘,或者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殊不知這種行為已經讓孩子深陷手機的夢魘,用純淨的心靈思考著,爸爸媽媽是更愛我還是更愛手機。放下手機抬頭看看還能在懷裡撒嬌的孩子吧!
你在孩子面前玩過手機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