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接戲要慎重,因為一旦你接到了一個不被觀眾所喜歡的角色,可能就要被恨屋及烏了。
往前看。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安嘉和。
心理變態的醫生。
彬彬有禮的家暴男。
而安嘉和的扮演者馮遠徵似乎在安嘉和之後,再也沒有接到過正面形象的人物了。
十幾年過去了,每每想到梅婷被打的樣子,依然心驚肉跳。
吳越也很難從《我的前半生》裡凌玲的小三形象裡獲得突破。
不管她之後演什麼,都會讓我想到那個凌玲。
而熱播中的《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竟然動搖了凌玲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位置。
相對的,可以遇見林有有的演員張月這段時間的處境是怎麼樣的。
熱搜不斷。
話題不斷。
很多人跑到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的微博下面去發洩,弄得張月只能開啟」關注七天後才可以評論「的功能。
可是依然擋不住鍵盤俠們的執著。
竟然還有人為了罵她,特地提前七天關注了她。
只是個1994出生的女孩子,今年也不過26歲而已。
2017年在選秀節目出道到現在也就是第四年而已。
如果只是因為一個角色,而失去了觀眾緣,以後怎麼辦呢?畢竟未來的路還長呢!
觀眾不理解不明真相也就罷了。
但如果演員也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負面角色,那麼以後這樣的角色誰還敢接呢?
自認「渣女專業戶的」張萌,這幾天發博說:林有有這樣的角色是絕對不會演的,太cheap了,自己選角色也是有底線的。
而第二天,就馬上發了視頻道歉:稱自己追劇太入戲,才會智商下線。
你怎麼看?
再看看張月。
也是真的不容易,實名帶頭吐槽「林有有」。
賣書:讓林有有下線的100種方法、遠離林有有的第N+1招。
一下子又戰戰兢兢地來了。
可是目前看,吃瓜群主們似乎並不買帳。
看來只有時間才能消化這一切了。
觀眾們真情實感追劇,說明演員演得好,創作團隊完成得好,但是真心希望不要讓角色上升到演員本人。
不然,以後好演員接戲的時候,可能都要斟酌一下,怕自己一演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戲就是戲,劇就是劇。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