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去年的《娘道》裡,她亦有相當精彩的演出,多年的演藝生涯下來,如今的張少華已然成了國產影視劇裡的「母親專業戶」,她也早已是國內觀眾公認的老戲骨了。
不過在近幾年,坊間偶有傳言,說張少華並非大眾印象裡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這麼簡單,她曾還是一個害得別人家破人亡的女魔頭。而真相到底是如何,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張少華的演藝生涯談起。出生於1934年的張少華,早年其實並非電視演員,直到1993年,59歲的張少華才首次「觸電」。而在此之前,張少華一直是一個專業的評劇演員。
評劇這種藝術形式,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接觸了。它起源於我國北方,屬於漢族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早年主要流行於河北地區,還曾一度成為我國受歡迎程度排第二的劇中,僅次於京劇。
而張少華當年便是一位評劇演員,1959年,年僅16歲的她考入中國評劇院,從此開始了藝術生涯。然而,由於形象問題,在十年動蕩期間,她沒有辦法登臺演出。直到動蕩結束後,她才開始出演一些彩旦角色。譬如《楊三姐告狀》,便是張少華出演的一部著名評劇。
爾後,隨著改革開放後各種文化和娛樂方式的湧入。我國傳統戲劇在年輕人裡的影響力逐漸式微,各大劇種都在走下坡路。京劇如此,評劇亦是如此。而當時的評劇演員都紛紛選擇轉行,譬如趙麗蓉,便從評劇演員轉去當了小品演員。而張少華,則開始涉足電視劇領域。
也是憑藉在螢屏上27年的摸爬滾打,張少華建立起了自己「慈母」的人設。不過,這個人設卻在2017年那會,遭到了不少觀眾的質疑。
原來,這一年,新鳳霞的兒子突然站起來指責張少華,稱其在十年動蕩期間,帶領一幫人闖入了自己家中,不僅將家裡值錢的字畫洗劫一空,還生生將母親的腿打斷。導致母親的評劇生涯就此終結。
由於新鳳霞早前是齊白石女弟子,其兒子還指出張少華將母親珍藏一生的齊白石真跡擄走。導致新鳳霞在去世前,依然對此事耿耿於懷。
有人或許會產生疑問,這個新鳳霞到底是何許人?竟遭到張少華如此迫害。新鳳霞這個名字在我國評劇界,可是教母一般的人物。她是評劇「新派」的創始人,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最著名的評劇女演員。
說白了,當年在評劇界,新鳳霞和張少華的地位就好比如今的一線和十八線女星。至於張少華對新鳳霞下毒手是出於運動風潮還是嫉妒,沒人能說得清楚。
而新鳳霞兒子曝光這一事件後,張少華也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儘管對方只想要一個遲到多年的道歉,但張少華不僅沒道歉,還試圖將這個聲音摁下去,裝作一片歲月靜好。而她越是不敢應對,則越發證明了傳言的真實性。
然,要是這個汙點真的存在,張少華離「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還相去甚遠。不僅如此,早前她樹立起來的「慈母」形象,或許將在瞬間崩塌。不少網友也是紛紛坦言:欺騙觀眾54年的張少華落到今天「牆倒眾人推」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的報應。
當然,也有一些為張少華叫屈的。聲稱那只是時代的錯誤罷了,在那個身不由己的年代,誰又能獨善其身,保證做正確的事呢?對於這點,各位讀者,你們怎麼認為?歡迎在評論區華山論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