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遺珠!這些「消失」的美國人去了哪

2021-02-21 看電影看到死

2020年初,代表美國娛樂工業最重要的兩個獎項都創造了歷史。在前不久結束的第62屆格萊美上,19歲的Bilie Eilish憑藉自己的第二張專輯便橫掃通類獎項,有人說,這代表著00後新世代的流行力量正式接棒。

Bilie Eilish獲格萊美五項大獎

而在接下來舉辦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奉俊昊帶著2019年坎城金棕櫚影片《寄生蟲》歷史性地奪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也是繼1956年《君子好逑》以來第二部同時獲得坎城和奧斯卡最高榮譽的作品。

奉俊昊《寄生蟲》成奧斯卡最大贏家

我們為奉俊昊鼓掌,也為近20多年來不斷蓬勃發展的韓國電影鼓掌。這個獎不僅僅屬於奉俊昊,也屬於包括李滄東、樸贊鬱、洪尚秀、金基德在內的一系列近現代韓國優秀電影人。

撇去配不配得上、值不值得的爭論,奧斯卡這幾年似乎在表彰非英語系電影人創作的方向上一路走到頭,從李安的二封最佳導演,到墨西哥三傑的依次授勳。所謂的「政治正確」,從來都不應該是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但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奧斯卡9226位評審的判斷。

李安二封奧斯卡最佳導演

墨西哥三傑依次授勳

當今暗潮洶湧的大環境為無數電影創作者提供豐富的故事,而處在風暴中心的美國成為了展現萬象的一面鏡子。可惜,在本屆奧斯卡上,評審們並未拿起這面鏡子,「政治正確」似乎僅僅展現在創作人國籍上,奧斯卡繼續秉承「以史為鑑」、「自我致敬」和「名著改編」的原則,挑選提名作品、填充獲獎名單。

在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單裡,竟然只有《婚姻故事》這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當代生活,但因為格局僅僅只局限在婚姻事件當中,缺少了一些向外延伸的張力。(《婚姻故事》裡最有力的臺詞出現在女律師諾拉從父親和母親的權力關係談到聖母瑪利亞與耶穌的誕生段落)。

諾亞·鮑姆巴赫《婚姻故事》

而導演諾亞·鮑姆巴赫的另一半格蕾塔·葛韋格作為唯一殺進最佳影片提名名單的女將,即便她如何努力想要使得被改編數次的《小婦人》跟上這個時代女性主義的發展,它的力度還是遠沒有「Lady Bird」更為打動人。

 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

那麼這屆奧斯卡中,「缺席」的美國人去了哪兒?

理察·林克萊特和託德·海因斯是奧斯卡的兩位著名棄兒,林克萊特從《年少輕狂》開始就展現出對美國和美國人極其細緻的觀察,影片從普通的美國人個體延伸開來,通過密集信息量的臺詞表達作者對於整個社會的觀點。

《年少輕狂》

2015年的《少年時代》打破了電影時間和現實時間的界限,在我心中是一部真正的經典(當年奧斯卡大敗給《鳥人》)。

 

《少年時代》

2019年,理察·林克萊特聯手凱特·布蘭切特的電影《伯納黛特你去了哪》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在這部小品裡,林克萊特依舊舉重若輕,細膩敏感的探討中產家庭中女性的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問題。


遺珠之一:《伯納黛特你去了哪》

女性主義回到對於自我關於「人」在社會、家庭、工作和內在的思考。家庭主婦、工作夢想不再是一道單項選擇題。女主人公在電影中的掙扎,或許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遇到過的困境。

林克萊特的善良在於,他並沒有把電影呈現為一種滿是絕望和怨恨的喪片。伯納黛特的反社會型人格既為電影增添了喜劇亮色,又使得最後她的重現得以閃耀。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在大學和職場初期意氣風發的女性,最後在家庭、工作、社交的不斷平衡中黯淡了下去。

理察·林克萊特導演

林克萊特像是位溫柔的現實童話師,用電影保持著與美國生活忽遠忽近的距離。這樣對於女性豐富性的呈現,可能要比改編自名著的《小婦人》更入時得多。

託德·海因斯就像阿莫多瓦一樣,是一個在給邊緣人立傳的美國導演,他從搖滾文化、酷兒性別、少數群體中汲取營養,不斷更新著美國的英雄主義。

託德·海因斯導演

相比《綠皮書》那種對種族性別問題的標籤化和口號化,海因斯對人物情感的處理則細膩而豐富,對主題的表達立體而多層次。不論是《遠離天堂》還是《卡羅爾》,形式上的美學風格和內容上的主題表達高度統一,不動聲色,暗流洶湧。

 

《卡羅爾》

《遠離天堂》

這種高度完整而成熟的導演手法,繼續在託德·海因斯拍於2019年的電影《黑水》中得以體現。《黑水》大概是2019年最值得被所有人看到的一部電影。

遺珠之二:《黑水》

本片取材自真實事件,以紐約時報的故事《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為藍本,描述美國化學工業巨頭杜邦在西維吉尼亞州的小鎮因不當掩埋廢棄物,導致有毒化學物質排到河裡,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居民接連染上癌症。深受其害的農夫找上律師Robert Bilott,至此引發了長達16年對杜邦公司的訴訟。

這又是一個像《永不妥協》《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聚焦》那樣以一己之力對抗強權的個人英雄主義式的故事。這類題材不小心就會被處理成理想主義過度的糖精,而弱化現實力度。

影片《黑水》的敘事看似規規矩矩,缺乏亮點,但海因斯出色的情緒氛圍塑造能力調動起了畫面中的每一個環境細節,使得恐懼如同片名「Dark Waters」一樣,流淌滲透到每個角落,從而使得維吉尼亞小鎮的村民與全世界的人類產生了聯結。

沒有明顯高潮的第三幕也不斷提醒觀眾,沒有英雄主義的一往無前,只有如糾纏的藤曼一般無法完全擺脫的麻煩,而孕育它的土壤是金錢與權力體制的謊言。不僅僅是美國人,大概在當下的環境裡,中國觀眾也會對這個故事有頗多感觸吧。

斯科塞斯帶著《愛爾蘭人》向影壇宣布著他的老驥伏櫪,可如果評論電影的質量要論資排輩,靠致敬情懷充實,那還有什麼發展和未來。大膽無畏永遠比保守回望要值得鼓勵。

馬丁·斯科塞斯《愛爾蘭人》

如果說前兩位導演的2019年作品都無法稱為導演生涯最佳,通過《天知道》和《好時光》聲名大噪的兄弟導演本·薩弗迪和約書亞·薩弗迪與Netflix合作的新片《原鑽》則足以標誌著他們導演風格的進一步確立。

 

遺珠之三:《原鑽》

在他們的作品裡,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斯科塞斯黑色犯罪電影對他們的影響(本片的監製也是斯科塞斯,老馬和Netflix真是深度合作);也可以發現作為新生代對於演員表演的見解,對於晃動鏡頭和噪點的運用,對電子音樂的選擇和敘事節奏的控制。這無疑是屬於當代美國的作品。

 

觀看《原鑽》的感覺像是在美術館看了一場加長版的處在失控邊緣的實驗電影,比《好時光》玩得更high、更有野心,反敘事製造的壓抑一直持續到結尾才得以釋放。薩弗迪兄弟是只屬於紐約的導演,通過一顆原鑽,便串起了非洲鑽石挖掘、交易、NBA、賭場、音樂、拍賣、猶太人。

而種族、資本主義、金錢、毒品、中產危機等問題,在紐約這座城市迷宮裡盤根錯節地野蠻生長。導演展現出比此前作品更強的野心,它用密集重疊的、令人應接不暇的臺詞和同時發生的多個事件,來呈現信息爆炸碎片化的當代世界。

那種混沌所帶來的焦灼和無力感,相信許多人都並不陌生。而結尾三個時空的交叉剪輯,極大地呈現了導演創作的新鮮生命力,這可能比《愛爾蘭人》裡數字年輕化的化妝迷人得多。

說到美國的猶太裔導演,詹姆斯·格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導演。他善於把他的詩意表達植入看似類型片的框架。從早期的犯罪電影,到2016年在大陸上映的《迷失Z城》,再到去年上映的他首度嘗試的科幻片《星際探索》

遺珠之四:《星際探索》

影片《星際探索》也許是2019年最迷人的科幻片,不同於既定認知中科幻片的波瀾壯闊,它所呈現出的是男主人公Roy內心巨大的困惑迷惘和太空中的無聲孤寂。這讓我想到當年的《降臨》,主人公的個人情感不斷纏繞著現在與未來。

 

跟《迷失Z城》一樣,影片《星際探索》也是以失敗的任務展開,從頭到尾貫穿著Roy的獨白,在這裡就區別開了以往大部分的探險片。布拉德·皮特飾演的Roy隱隱帶著一股迷人的孤獨感,而他執意去尋找父親的念頭,有一大部分是為了解開「我為何是我」的困惑。

結局的反轉已經不再重要,他終將繼續他自我懷疑的人生旅程。影片從「父權與原生家庭」衍生到太空探索中混雜的政治意識形態,都讓這部影片呈現出並不明亮的底色。撇去幾處缺乏太空知識的bug,這實在是一部值得被記住的電影。

最後,我希望特別提及的一部電影是《別告訴她》,即便幾乎是全亞裔群體,但從內容來說,導演的落腳點是移民美國的華裔「新美國人」。作為第二代在美國長大的「Banana」,他們如何看待與留在中國的親人的關係,便是本片所呈現的重點。

遺珠之五:《別告訴她》

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標籤化中國城鎮圖景即便令人不適,表達文化隔閡的方式也有些刻意,甚至某些功能性配角的宣言式臺詞也略顯做作淺薄。但這部電影依然不容忽視。

很多人把本片與李安的作品拿來比較,但是別忘了,李安是浸染於中華文化直到成年的電影作者,中文是他的母語;而《別告訴她》的導演王子逸是典型美籍華裔,中文並非她的第一語言。因此,影片的主角也是一個帶著嬉皮色彩、說著蹩腳中文的華裔紐約客,或者這就是她們認知狀態下的中國。至此,影片提供了一個來自於外部的帶著凝視的身份認同視角。

 

從執行層面來說,影片的攝影和調度設計都有不少亮點,一帶而過的東北城市現狀即便在中國電影作品裡也不太多見。最讓我驚喜的是,孫女Billi的主演奧卡菲娜以及奶奶的扮演者趙淑珍,她們共同奉獻了極其真摯而有信服力的表演,給電影帶來為數不多的動情時刻。

 

我們並不指望在奧斯卡裡看到單純追求作者性的藝術電影。奧斯卡並不是歐洲三大,沒有必要去跟著它們的節奏。

有趣的是,拋開國籍語言,《寄生蟲》確實是提名中最像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奉俊昊極其純熟的好萊塢類型片敘事結構和視聽語言,把貧富差距階級矛盾呈現在一個空間裡,精準老辣又娛樂性十足。

然而,奧斯卡的提名名單裡,不應該只有一部《寄生蟲》符合這樣的標準,來自美國本土的提名,也應該少一些回首往事的自我沉湎,而多一些對美國當代社會的審視。畢竟,所謂的政治正確,從來不應該只是一種姿態。

 

固然,昆汀《好萊塢往事》裡的「好萊塢」如此迷人,可我更想看看這個世界現在的樣子。

 

作者| 小宇宙;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 近 期 熱 文 】

流行偶像真面目!美麗鋒利不堅定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薦片|迷顏|電影節|花園|吉光片羽

紙上馬戲團|影人紀念日|鯨魚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相關焦點

  • 奧斯卡遺珠盤點:為哭暈在廁所的導演演員正名
    奧斯卡當然不是一切,以下遺珠的水準,完全可以再頒一屆奧斯卡。而對於喜愛電影的人來說,這份名單的意義就在於,在奧斯卡的例行指導意見之外,還有以下佳人值得繼續關注,以下佳片值得收藏。《消失的愛人》和《狐狸獵手》堪稱本屆奧斯卡「遺珠雙雄」  最佳影片:  《消失的愛人》Gone Girl
  • 84屆奧斯卡遺珠:「露鳥俠」與「大猩猩」勿進
    84屆奧斯卡遺珠:「露鳥俠」與「大猩猩」勿進 《猿族崛起》中的凱撒:我的小金人哪兒去了?![電影網]將於北京時間2月27日早上獨家視頻直播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
  • 奧斯卡吧評選柏林電影節金熊遺珠
    奧斯卡吧評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遺珠與最水金獅奧斯卡吧評選歷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排行榜為預熱
  • 女神的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的遺珠.
    擼完奧斯卡所有提名影片,《斯隆女士》絕對是頒獎季的最大遺珠。私以為,它至少應該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但奧斯卡卻完全無視它,連一個提名都沒給。並列為16奧系兩大遺珠。《斯隆女士》情節節奏快而不亂,有條不紊地拋出一條條訊息,在調度上和精彩的群戲貌合神合。Jessica Chastain的表演難度和完成度都是超一流的,電影整體有點像《焦點》,但更戲劇化,政治態度更明晰。」
  • 第92屆奧斯卡兩部遺珠電影,為何沒獲獎卻讓人深思?文/王珉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賽場上,《好萊塢往事》和《愛爾蘭人》主打懷舊牌,雖都有返老還童的重型武器,但題材撞車,仗還沒打就已見輸贏;《寄生蟲》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美國引起共鳴,政治正確因此摘得四個極具含金量的大獎,無可厚非。
  • 奧斯卡十大遺珠之恨(上)
    大洋網訊在每年長達3個多小時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人們最期待的一刻莫過於「最佳影片」獲獎者的公布。但有時結果並不近人意,相信許多現場的觀眾與場外的影迷們都曾同時發出這樣的慨嘆。其實,早在公布提名時,很多傑出的作品和藝人就被評委們莫名其妙地「淘汰」掉了———他們甚至連奧斯卡的門檻都沒有望見,便飲恨而歸,終成遺珠之恨。
  • 2015年慘遭奧斯卡獎遺棄的十大佳片
    不過每年奧斯卡獎競爭激烈,總會有眾多佳片最終遺憾的與小金人擦肩而過。今年,《消失的愛人》《銀河護衛隊》《夜行者》《馴龍高手2》等佳片全軍覆沒。而《狂怒》《生命之書》《暴風雪中的白鳥》《大眼睛》《明日邊緣》等佳作,乾脆直接落選了奧斯卡獎……所以,在恭喜獲獎者的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那些遺珠。下面就讓釋凡為您細數落選今年奧斯卡獎的眾多佳片!
  • 奧斯卡提名,羅伯特·德尼羅領銜5大遺珠
    再往前,就到了1992年與1991年,兩年內連續收穫了兩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恐怖角》《無語問蒼天》)。瀏覽最近這些年裡德尼羅的作品,其實他的表現真的有些垮,很多時候都在應付,嘻嘻哈哈地很隨性。但《愛爾蘭人》裡真不一樣,他將一名愛爾蘭裔殺手表現得淋漓盡致、毫髮畢現,表現相當不錯。沒有被提名,毫無疑問是遺珠第一名。
  • 又一部奧斯卡遺珠
    ▲《透納先生》劇照 這就是被稱為2015年奧斯卡最大遺珠的英國傳記劇情片《透納先生》裡塑造的透納。巧的是,本片導演邁克·李在許多記者眼裡,也不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先生。這位留著大鬍子的英國導演,在2010年帶著《又一年》去坎城時,當眾在發布會上和一位英國記者發飆,一度使場面非常尷尬。
  • 豆瓣8.5,這部奧斯卡遺珠你值得擁有
    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五強四部來自大名鼎鼎的歐洲電影節。最佳外語片得主《羅馬》在封神奧斯卡之前已經贏下威尼斯金獅;攝影絕美的《冷戰》拿下坎城最佳導演獎;確定國內引進的《何以為家》是坎城的評審團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更是一舉奪得坎城金棕櫚。
  • 導演篇 別哭,他們也是奧斯卡遺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天使愛米粒」(ID:angelemily1)上周五,盤點了奧斯卡演員類獎項的遺珠之憾,今天說說最佳導演獎的部分吧
  • 它是今年奧斯卡最大的遺珠
    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要屬《寄生蟲》。拿走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
  • 奧斯卡遺珠女王葛倫克蘿絲鬆口,直言葛妮絲拿影后很沒道理
    多數影星、相關從業人員視奧斯卡金像獎為生涯至高榮譽肯定,也相信評審委員兼具專業與誠實,才選出每年的得獎者,但似乎曾經有人拿獎卻不被信服,例如1998年的奧斯卡影后葛妮絲派特洛,就被奧斯卡遺珠女王葛倫克蘿絲直言拿獎「很沒道理」。
  • 「奧斯卡遺珠」、卷福客串…最近大熱的《1917》是何方神聖?
    許多人在影院看完,都大讚視覺震撼。「奧斯卡遺珠」「最有奧斯卡相的電影」「一鏡到底,出神入化」……身披這些標籤,使平時對戰爭片沒什麼興趣的人,都忍不住去看(比如我)……真香。《1917》,今年奧斯卡的得獎熱門,提名足足10個獎項,但關鍵獎項上,還是惜敗給了韓國的《寄生蟲》,所以被稱為「遺珠」。《神探夏洛克》的「卷福」和飾演「莫裡亞蒂」的演員,還在裡面客串了角色。故事靈感來自導演的祖父,他曾是一戰的通訊兵,所以,電影發生的一切非常真實。
  • 被影評人狂懟的瘮人「爛片」,竟成奧斯卡最大遺珠
    這些風評確實影響了奧斯卡。《閃靈》成為庫布裡克(後文簡稱庫神)從影23年來首部未曾獲得任何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奧斯卡冷落了庫神,金酸莓獎站起來啦。它給了庫神最差導演提名。多年之後,英國電影網站《HeyUGuys》評選出奧斯卡最佳提名史上十大遺珠,《閃靈》位居第一。在刷第三遍之後,毒藥君就像UC部的小編們一樣,被徹底震驚了!這部恐怖片太棒了!!!先平復一下我激動到肝顫的心情,回顧一下劇情。
  • 亞當山德勒宣布沒入圍奧斯卡就去拍爛片
    亞當山德勒對自己沒入圍奧斯卡感到失望奧斯卡提名於13日,名單公布有不少遺珠,其中包括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被提及,他演出的「原鑽」(Uncut Gems)一改「爛片王」形象,更在去年底美國家評論獎拿下最佳男主角,本以為離奧斯卡近一些,想不到這次仍與奧斯卡門票擦身而過,不少演員舉凡班史提勒、麥爾斯泰勒都為他抱屈。
  • 奧斯卡遺珠:《卡羅爾》中的若干小細節(一)
    這是無數紐約故事中的一個,也是少數奧斯卡遺珠中的一部獨特的作品。
  • 寄生蟲得獎了,奧斯卡還是那個奧斯卡麼
    奧斯卡頒獎過去一個半月了,《寄生蟲》獲得了非美國本土影片在歷史奧斯卡上前所未有的待遇,鋪天蓋地的讚譽之詞,讓沒看過的人都覺得自己是不是錯過了啥,看過的人迫不及待再看一次以矯正自己的審美是不是有所偏頗。雖然偶爾被政治挾持,但是它的權威性還是有的,他的權威並不單單是電影界的,如果單講光影,講攝法,哪怕就是講電影本身這門藝術,奧斯卡都不一定是最權威的,威尼斯,柏林,坎城,這三個A類電影界哪一個不是把這個本土電影獎項吊打。雖然奧斯卡是美國國內的,可是她超強的國際影響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世界上所有非英語影片角逐一項最佳外語片,即便只是被提名也會在電影院被醒目標註。
  • 《金錢世界》口碑出爐 被贊奧斯卡最佳電影遺珠
    《金錢世界》口碑出爐 被贊奧斯卡最佳電影遺珠  《金錢世界》講述了1973年蓋蒂家族震驚世界的首富家族綁架案,在入圍了金球獎、奧斯卡等多項國際大獎之後,影片將於3月2日元宵節登陸中國院線,今年的元宵檔可謂是佳片雲集,且題材多樣,同為奧斯卡大熱的影片《三塊廣告牌》、主打青少年市場的《比得兔》、讓粉絲們翹首等待了四年的《閨蜜2》都將在3月2日上映,競爭自然十分激烈。
  • 第92屆奧斯卡兩部遺珠電影,為何沒獲獎卻讓人深思? 文/王珉
    但最令人遺憾的是有兩部遺珠之作,《1917》和《小丑》,揭示出「生而為人,你且修身」的暗黑美學和人性的陰暗面。前者是一部可以讓人咀嚼很久、意味深長的戰爭片,後者雖拿下最佳男主角獎,卻有煽動仇恨情緒、為惡而惡之嫌。兩部電影可圈可點,就像是黑夜的幽魂,看著世界上的城市美醜和人心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