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失意困頓之時,從未失去鬥志,終迎來「病樹前頭萬木春」

2021-02-14 共讀書裡書外

唐朝有名的詩人很多,可我最喜歡的是劉禹錫,不是他的詩詞歌賦寫得最好,而是因他一生在面對失意挫折時那種始終如一的豁達。

劉禹錫的一生都算不上平順,但是他的身上有一種特別的能力,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遇,都會努力讓自己活得順自己的心意。正是這個能力,令他在一眾才情卓然的詩人中顯得那麼與眾不同。

一、家無高官顯宦,單槍匹馬闖天地

古代的人很講究出身,有一個好的出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劉禹錫沒有,很多史料記載劉禹錫其實是匈奴後裔,對於他的籍貫也一直存在爭議。不過這並沒有難倒劉禹錫,他自稱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由此可見,劉禹錫的性格並不如一般文人那樣「古板教條」。

劉禹錫的祖父和父親都只是小官僚,對於劉禹錫的仕途其實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要想有一番前途,全靠劉禹錫自己。在前途這事上,劉禹錫有時顯得圓滑精明,有時又不懂斂其鋒芒,可以說他有他內在的一套邏輯自洽的原則:保持本心,該低姿態就低姿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於是詩人劉禹錫會為了自己的前途給皇帝寫信,巴結高門大族,也會為了賺點錢,給別人做秘書代寫文書。就算後來有了正經官職,吃著朝廷俸祿,可是為了打點人情關係,還得兼職給人寫文書掙錢。

終於在貞觀二十一年,劉禹錫的事業迎來了轉機,唐德宗駕崩後,太子李誦即位。劉禹錫因為和太子侍讀王叔文交好,得以進入新皇帝的政治中心,和自己的好朋友柳宗元一起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

二、三次被貶失意困頓,仍不失信心 

這一次的政治革新可以說是劉禹錫人生的高光時刻,在這之後劉禹錫就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被貶生涯。

第一次被貶自然就是因為這次政治改革觸犯了多方的利益,很快被反撲。唐順宗被迫讓位,王叔文被賜死,而劉禹錫一行八人則分別被貶為八地的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

司馬這個官職名面上是個正六品,事實上就是個閒散職位,沒有公務,沒有官舍,也就是流放的體面叫法罷了。自己的好朋友柳宗元在被貶之後鬱郁消沉,被病痛折磨,四處求告,寫「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傖人不思還」。

而劉禹錫卻不,他不甘沉淪,他在城牆拐角的更鼓樓邊建了一棟竹樓,地偏人遠,空樂魚鳥。京城有人想叫他痛苦,他偏不。不忙著掰扯對與錯,只忙著強身健體託關係找由頭在朝廷裡露臉。他小時候背藥典,現在正好閒暇,就繼續研究各種治療的藥方,再有時間,還研究佛學與民俗,從中吸取了營養,為自己的詩歌創作融入了新的特點。他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其中的豪邁壯闊與豁達,令人心生佩服。

此後,劉禹錫等來了奉召回京的機會,卻在次年三月因創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得罪執政,再次被貶。這一貶又是十二年。十二年後劉禹錫又去玄都觀遊玩,寫下一首《再遊玄都觀》,又被貶。三次被貶,兩次都因作詩,是劉禹錫太過得意忘形嗎?我想不是的,是看似圓滑的他心中始終有自己要堅守的原則。

所以,在劉禹錫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可以為前途巴結權貴,卻也始終不違背自己的原則和意志做不利於百姓的事。有直有曲,活得很有彈性。在失意困頓之時,也從未失去信心,相信保持健康長壽,就總有一天能回到長安去。

也的確,在被貶的二十多年之後,劉禹錫從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一路升官到太子賓客。住在洛陽,買了田、蓋了大園子,與老朋友白居易、令狐楚結伴賞花、出遊。真可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三、掰扯對錯,不如等待一個時機

劉禹錫的一生,與大多數的詩人都是不同的。詩人的身上天然有一副傲骨,是非曲直他們往往要辯個明白,不肯低頭半分。所以,被貶之後的詩人們往往過得都不太好,李賀英年早逝、李商隱鬱郁不得志,柳宗元客死他鄉,而劉禹錫卻把一手爛牌打出花,熬死了幾任皇帝,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

劉禹錫的內心非常清楚,有時候對錯是說不清楚的,有時候很多事情需要時機,鬥爭的本質就是看誰活得長。

所以他非常想得開,他不去掰扯是非曲直,該走關係走關係,該好好保養就好好保養,該作詩就作詩,讓自己在什麼時候都活得更順自己的心意,更舒服一些。這樣的智慧,我們如今概括為「臣服」二字,臣服不等於屈服,臣服是順從生命的偶然和不確定性,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接納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照顧好自己、悅納自我。

相關焦點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
    酬和之作:劉白間的真情互動《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酬和白居易的一首詩,當時是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說來也巧,劉禹錫從和州往洛陽走,白居易從蘇州往洛陽走,目的地相同的兩位大詩人還沒走到洛陽,就在揚州相逢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兩人非常高興。白居易在酒酣之時,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給劉禹錫: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由於經歷了「永貞革新」的失敗之後,他的人生則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先是被貶到了湖南,此後又是安徽、嶺南、貴州、四川等地,要知道當時這些地方,那都是被稱為苦寒之地,但是劉禹錫卻是依舊從容,並且在那裡還活得比別人更加精彩。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詩意的人」
    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你讀詩:朱衛東 | 主播有一個人看事物的眼光,就是和別人不同。別人看到一件事物的興盛,他卻看到它將來的衰敗。                              ——《秋詞》這個人就是唐朝詩人劉禹錫。公元805年的長安,33歲的劉禹錫受到天下人的矚目。每天投到他門下的信件,有數千封,光是封回信用掉的漿糊,每天都有一臉盆之多。那時的劉禹錫,是「永貞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
  • 劉禹錫的別樣人生,命途坎坷卻能享高壽
    公元805年,順宗李誦即位,劉禹錫參加了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但這次史稱「永貞革新」的活動僅僅歷時7個月即遭失敗,李誦被迫退位,憲宗李純登上了皇帝寶座,凡是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的官員盡遭貶逐,劉禹錫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朗州在當時是相當荒涼落後的地區,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而且作為貶謫之臣,還要時時受到地方官員的監視。昔日躊躇滿志的劉禹錫就這樣開始了艱辛屈辱的貶官生涯。
  • 劉禹錫的玄都觀:只是看了場桃花,奈何砸我飯碗?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悲從何來?劉禹錫的玄都觀:只是看了場桃花,奈何砸我飯碗? 當劉禹錫偶遇白居易
  • 《梅爾羅斯》病樹前頭萬木春
    病樹前頭萬木春從其與黛比(派屈克女友)的談話,我們得知他曾無數次想要戒毒,卻從未成功。片中引用了小說《莫菲》中的話:太陽照常升起,一切都沒有改變。似乎是在暗示戒毒失敗的結局。派屈克想讓一切回歸正軌,卻無能為力,我想這種無力感就如深陷沼澤之中,越努力,卻陷的越深。片中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派屈克先是決絕地把毒品扔進了垃圾桶,後又將其撿回,就像現實中的我們,總想頭也不回地與過去告別,卻總是沒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 不平則鳴——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陳可抒講座實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今天我們來講劉禹錫。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所表達的感情,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
  • 病樹前頭萬木春:《陽光普照》影評
    我認為,這是理解這部電影的一個關鍵,理解了陳建豪的死,便能夠理解他的弟弟陳建和精神上的可貴之處,同時也能夠理解片名「陽光普照」的內涵。他在駕校當教練的父親,每當在介紹自己的兒子時,總會說兒子明年一定能考上醫學院,對兒子寄予厚望。並且,父親每年都要送給他一本封面上印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也是駕校的標語)字樣的筆記本,想以此來激勵他,但是陳建豪從未在這些筆記本上寫過一個字。可見,父親根本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而他的期待只是給了陳建豪無盡的壓力。
  • 相聚時難別亦難,分別時白居易和劉禹錫共寫一詩,溫暖了整個大唐
    在盛唐時出現了李白、杜甫之後,將詩歌文化推向了頂峰,按照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來說,就應該走下坡路了。然而中唐詩歌卻是一個例外,雖然沒有李杜那樣的大神,但以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李賀、賈島等為首的一流詩人,依然將唐詩的大旗高高舉起。雖然中唐詩歌沒有盛唐時的瑰麗神奇,豪邁大氣,但它卻從安史之亂後產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寄予了百姓更多的同情和關切。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詩豪」這個美名表達了當時人們對劉禹錫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詩豪」這個詞,很清楚地說明了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以及他為人的豪氣幹雲。他的豪氣廣泛存在於他的作品當中,我們閱讀他的詩文時,就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豪」。
  • 劉禹錫: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一生顛沛流離,數度被貶,但從未就此氣餒,反而是越挫越勇,對待政敵,永遠都是報以輕蔑的大笑。
  • 詩豪劉禹錫:一路追夢,一路高歌
    詩豪劉禹錫曾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風雲少年。因為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他「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不屑,令官場的蠅營狗苟之輩對他恨之入骨。從此開始了他「一路被貶,一路追夢,一路高歌」的傳奇人生。       三十三歲的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被遷任為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他這一貶,就是23年之久!
  •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鑑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寫的贈詩。敬宗寶曆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與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在揚州相逢。當時淮南節度使王潘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白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寫了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 劉禹錫筆下30句驚豔了歲月的詩詞
    劉禹錫,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 劉禹錫:世道如頹波,我心如砥柱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這是硬骨頭的劉禹錫。     孤標傲世的劉禹錫。     光耀史冊的劉禹錫。(一)一代詩豪  這兩年,越來越喜歡劉禹錫。  一方面是他的詩真叫出彩,一方面是他的人真叫豪放。
  • 【今日頭條】陳寶田:讀人物傳記隨感錄——劉禹錫
    讀人物傳記隨感錄——劉禹錫 陳寶田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1-2]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4]之稱。
  • 劉禹錫:初心,是一生不可缺少的豪情
    作者:黛珂1唐詩的河流中,從初期的「王楊盧駱」到鼎盛之時的「李杜孟王」,文化的脈絡不僅從未中斷,反而愈加彭勃。在開元、天寶之年,有多少耀眼的詩人橫空出世。他們把酒言歡,出謀劃策,建功立業,將自己一腔熱血付與盛世,取得了令其滿意的答卷。如此看來,詩人和詩的歷史在這一時期已經上演到了高潮。
  •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一個你絕對想不到的牛人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詩豪」劉禹錫那些「戰鬥」故事吧:劉禹錫最出名的、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我們讀書時學過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誰是「仙」?誰是「龍」?誰是「鴻儒」?誰是「諸葛」?
  • 陳佩斯重返央視舞臺,這是劉禹錫式的勝利
    這很像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勝利。劉禹錫曾是積極推動變革朝政的皇帝近臣,但隨著宮廷政變,新皇帝登基,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貶到偏遠之地。據說朝中當政者認為這是劉禹錫在諷刺他們,因為劉郎們被趕走才有了他們佔據要職。於是,這些當政者將劉禹錫柳宗元們又貶到了更遠的地方做刺史。柳宗元最終去到廣西做柳州刺史,很不幸,幾年後他病死在任上。